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级大明星-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度躲开了同一公司两部影片的厮杀。

    《利刃出鞘》的总投资,并不比《手机》多,如果不是邀请了外籍的演员以及动用了很多大场景拍摄,全部启用新演员所需要的投资会更少,当然,谁也不会否认,这里面有着西南军区大力支持的因素,否则那么多的大型设备和人员参与拍摄,所要消耗的资金会更多,在影片上映之前,大汪和杨以辰就达成了协议,无论这部影片的票房多少公司是否赚钱,都要给予西南军区一定的回馈,会无偿赞助相当数量的后勤物资给西南军区,无关乎帮忙多少,大汪在商言商,能够与这样的大军区拉上关系,好处绝非眼前这星点,就算没有这帮助,能够牵线让人家收下你的一点赞助,都是很好的一个隐性投资。

    “恭喜!”

    办公室内,大家纷纷冲着杨以辰鼓掌示意恭喜,一个公司,如果能够有两个造星生钱机器,冠以逆天丝毫不为过,除了大汪之外都是发自内心的高兴,觉得兄弟公司的崛起已经无人能挡,大汪心中考虑的则要多一些,杨以辰越红越不好动手,现在又来了一个导演的头衔,他知道,这部影片如果获得超乎想象的成功,自己就必须动手了,否则,越拖下去就越没有动手的资本和条件。

    第二天一大早,周凯的文章就刊登在了自己所在娱乐报纸的头版,标题为‘一部值得走进影院的影片’。

    标题并没有如何的吸引人眼球,周凯整个文章也没有以往犀利的言辞,只是用一个观影者的角度,阐述了一下自己三次观看这部影片的感受。

    “首映礼,我在,我以一个影评人的角度观看了《利刃出鞘》,实话实说,这部影片没有多少的艺术价值,也没有主旋律那种单纯的弘扬,可以说,如果按照一部艺术片的角度去分析这部影片,它没有多少的价值,我对它的评价也不高,当我回到家中,脑海中回忆影片的内容时,发现自己似乎错过了什么,每每提笔总是写不下去,觉得自己这样写出的文章是不负责任的。”

    “再一次走进影院,我告诉自己你就是个普通的观众,抱着休闲娱乐的态度来观看一部电影享受,我买了冰饮和爆米花,结果爆米花只吃了几口,两个小时的观影我没有一秒钟视线从大荧幕上挪开,饮料没喝爆米花也没吃,我觉得自己观看了一场属于我们自己的好莱坞大片,尽管它还很青涩,尽管它没有那种绚丽的特效,但杨以辰用最真实的格斗和动作戏,向我们展示了华夏独有的优势,我有一种感觉,我们的动作戏能够媲美世界顶级特效制作出来的效果。”

    “第三次是和爱人一起在晚饭后走进电影院,陪着她观看,她是杨以辰的粉丝,本以为这一次我可以总结前面两次的经验去观影,结果当画面再一次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还是会被画面中的真实所吸引,我在这里希望杨以辰导演,能够将拍摄中的花絮发布出来,我相信,这些画面一定能够还原给我们最真实的拍摄,在这里,我先向所有影片的演职人员表示感谢,感谢你们给了我一场视觉的饕餮盛宴。”

 第二百零三章 傲视群雄

    良心之作。

    很多认真观看了这部电影的人,都给出了这样一个评价,分量十足却不是注水,一百二十分钟的长度看得大家很过瘾。全程没有尿-点,能让大家安安心心坐下来将这部影片看到完,完完整整的讲述了一个故事,在剧情方面没有拿出来晒一晒的经典却也没有被人吐糟的缺憾,整部影片最考验演技的当属小晴牺牲的那一段,杨以辰的独角戏,没有浮夸的偶像剧表演技法,没有群体激发的那种爆发,默默的对着镜头,两分钟的戏份,一段特写外加一段肢体语言,赚取了很多人的眼泪,不能说小晴的牺牲让大家流泪,只能说杨以辰这一段的表演太精彩了。

    呆楞的看着前方小晴的尸体,不是泪水流淌出来,而是由中景推进的特写,没有突然间爆发的怒吼和情绪爆炸,却能在镜头中很真切的看到杨以辰饰演的小天情绪变化,脖颈和脸颊慢慢涨红,青筋从无到有的浮现,眼中的血丝不是靠特效做出来的,而是在当下他的情绪就是那么爆发出来的,是最最真实的情绪爆发,拍摄的时候所有人都在旁边默默不作声的观看,这样的设计至多两次就必须成功,否则对演员的要求就太高了。

    一遍成,这就是杨以辰交出的答卷。

    这一段没有具体的剧本,有的是杨以辰自己设计的桥段,难度很大超乎大家的想象,杨以辰就在这样的状态下,缓步走到了小晴尸体旁,轻轻将她扶起抱入怀中,呵护到生怕自己的动作大了将‘睡着’的她惊醒,默默的到泪水充盈眼眶,仰面朝天试图阻拦泪水的滴落,张大嘴嘶吼,却发现没有任何的声音,有的只是发自嗓子眼内的嘶声,现场有专业的演员知道那根本不是能够刻意表演出来的状态,是实实在在悲到极致声音的沙哑。

    画面再往下,杨以辰还可以演绎,他深知过犹不及的道理,这一幕到此为止,影片中直接切换到下一个镜头,他独自一人坐在了烈士坟墓旁,画面中的他给他一种心疼的憔悴,胡子拉碴,眼窝深陷,嘴唇干裂,双眼无神,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心死如灰的感觉,三天没睡觉将自己外型弄出的贴合实际状态,靠在墓碑上,点燃一支烟,每一口都咬裹得很用力,近距离特写能看到烟嘴与嘴唇接触后,粘下来嘴唇上的附着物,随即镜头抬起,给了双眼一个超近距离的特写。

    读出他的眼神——哀莫大于心死,十几年的情感,从两小无猜的幼时玩伴到相伴成长的青葱岁月,还没有好好享受一下恋爱的感觉,还没有真正体会一下爱情的滋味,生死两隔,小天的状态就是如此,电影中,杨以辰真的就在那里坐了一整天,任由露水打湿自己的衣襟,他希望是最真实的拍摄效果,到了傍晚镜头再对准他拍摄,这期间烟可以做一些假弄些烟头,酒杨以辰喝了不少,真正醉酒的状态远远要比模仿出来的更为真实。

    真正的实力派演员和好的导演专业的电影人,能从短短的画面中看到来自于杨以辰对于演员这个行业的认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解读着新生代演员的绝顶演技。

    就这一小段,杨以辰给这部戏画龙点睛,让这一部戏不再是空洞的好莱坞大片模式,而是在家国情怀中融入了一些醉人的情感,没有山盟海誓,也没有你侬我侬,整部戏前半段甚至小天和小晴只有一场同在特战旅精英部队重逢时的牵手戏,然而在小晴牺牲后,杨以辰的表现让大家看出了另一种不同的情感。

    走上不归路,踏上独行道,茫茫人海十年,沧海桑田一粟,画面一转,再出现在镜头中的小天,已然是一个心如钢铁的超级战士,他游走在祖国的边境线,对境外贴近我领土区域的所有罪-恶、敌对全部铲除,还给我华夏边境线一个安宁的乐土。

    最后大决战看得大家是大呼过瘾,觉得消失了二十多年李小龙那种真实格斗的感觉回来了,画面中的小天再没有了华丽的战斗方式,一招一式,出手即是杀人和让敌人丧失战斗力的伤痛,简单到一拳一脚来解决方式,经过前面的渲染,他再出手杀伤力惊人,就让人觉得一切顺其自然,这才是真正的高手过招,爆发力速度力量碾压你,那就是真正的碾压你,一招之内的碾压。

    前两天,很多人会说全都是杨以辰粉丝,根本不能证明影片究竟有多么好?

    到第三天,票房单日突破了1200万,整个亚洲同时供应的国家和地区,也都有不俗的成绩反馈回来,作为自诩娘家人的宝岛,统计出来前两日的票房,同样给出了惊人的数据,3200万的宝岛币,也有八百万左右的华夏币;香江方面,双方货币价值差不多,统计出来也超过了千万,再一次让人见识到了这部影片的杀伤力。

    剩下东南亚一些国家,也都给出了还算不错的成绩,但对比华夏内地、香江和宝岛就差了很多,只能算是锦上添花的数据,不能证明这部影片征服了这些地方。

    唯二的两个特例,首先是月本国,对于军旅题材,鉴于两国之间的关系,这部影片最终并没有能在月本国同时上映,但据传成绩如此斐然,那边已经有想法要引进。

    另一个与月本国截然相反的特例就是热国,你无法想象杨以辰个人魅力在这个国家体现出来的杀伤力,头两日正值周末,你会看到无数的年轻女孩聚集在街头和电影院,有记者采访她们直言不在乎这部影片是否好看军旅题材她们也看不懂,但这里有辰仔,这就足够了,她们就是来支持辰仔的,更何况这是辰仔第一部纯粹的动作片,她们要看辰仔耍帅,要看到那模糊救人视频没有呈现出来的华夏功夫。

    很恐怖的一个数字,直接轰炸了整个热国媒体,让整个亚洲乃至世界都小范围的对这件事进行了专题报道,无法想象在观影方面完全主推本土电影的热国人,这一次会对一部来自华夏的军事题材电影如此追捧。

    两天时间,观影人数达到了四十万,或许这数量在热国本土大片面前算不得什么,但作为非好莱坞进口的影片,在这个年代绝对是值得华夏媒体大吹特吹的成绩,哪怕这四十万内有一半以上的观众纯粹是为了支持杨以辰而来,甚至都没有看过预告片,只知道这是杨以辰第一步动作片,就掏钱来支持,还能看到一些手里有些小钱的年轻女孩,选择重复观看,只为最具体的支持偶像。

    《利刃出鞘》握在杨以辰的手中,挥师整个亚洲,内地三天票房就在向整个亚洲宣告,我来了,我杨以辰来了,我终于有自己作为男主角的第一部电影了。

    内地三天票房,1050/1130/1220,3400万的成绩,傲视群雄,杀得无间道第三部是溃不成军,在内地份额被大幅度的挤压,即便是在本土的香江,无间道第三部也没能保持着碾压的局面,毕竟先上映了一个星期时间,最高峰过去了,《利刃出鞘》正处于最好的上升期,尽管没有院线敢去动无间道三的排片量,但在私底下,还是会将一些资源偏移向《利刃出鞘》,赚钱是第一目的,那些小影片就彻底在两大杀器面前被轰杀至渣,一点生存余地都没有。

    PS:感谢宅女冬冬的打赏、满分评价票和催更票!

 第二百零四章 票房破亿

    华夏崇尚中庸之道,少数人的否定往往会被归入到异类的行列,多数人说好大家就都要说好,否则自己就是哪个异类,哪怕心里有着足够推翻多数人说法的自信,也清楚在华夏没有这个土壤给你,只能是随波逐流。

    十年后,杨以辰还记得泰囧刚出来的时候,那真是万人空巷,片子好不好?好,这一点毋庸置疑,可有没有好到它取得成绩该有的水准?至少杨以辰和他周边零星几个朋友觉得不尽然,所谓时势造英雄,泰囧上映的时间好,同期又没有喜剧题材其它影片都很沉重,贺岁档大家想看的就是轻松一点的题材,应势而为,它取得了成功,而最大的因素还不是这个,就是最开始喜欢喜剧题材的观众们出来后的口碑,同期影片过于沉重弄得观众有些压抑,突然冒出来这么一部大家都说笑岔气的喜剧片,便都纷纷走进影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