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都市藏真-第10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二十多分钟的努力,终于把车挖出来了,这个时候,他们原本打算进入罗、布泊的湖心地带,但由于最初选择的道路非常难走,于是他们决定掉过头来,以避开一段较长的沙漠,并顺道去彭加木的失踪地拜祭一下。

就这样在这戈壁之中转转悠悠,一整个白天,他们也没有走出多远。

晚上,他们在一座沙丘上夜营,生了一堆火,对着天上一弯明月,看着星星,烤着羊肉串,颇有一番浪漫的色彩。

饭后,韩孔雀他们跟着乾明远,开始制作科学家们在这里发明的沙丘土炕,就是把柴火烧尽后形成的木炭,用沙子埋起来,再将睡袋放在沙子上面。

这样一来,整夜他们的身下都是热的,比电热毯还要管用。

这是一个特别的自然现象,在沙漠里细沙很难将热量传到地底下去,热量通过地表慢慢往外散发。

而睡袋放在被细沙包裹的木炭上面,于是木炭的热量几乎全部传给了睡袋。

晚上有零下五度左右,韩孔雀专门放了一瓶水在车外,结果这瓶水全部冻成了冰。

虽然韩孔雀睡在车外,但睡袋里却非常暖和,开始睡的时候还穿得非常厚,但睡到半夜的时候,就热得不行了,只好起来把衣服脱了再睡。

第二天早上6点钟韩孔雀就起来了,快到7点的时候,韩孔雀他们跑到黑戈壁拍了日出,随后又开车到三垅沙雅丹,这里相比丹亚龙城,又有一番不同的韵味。

三垅沙雅丹是罗、布泊地区雅丹地貌的一部分,它位于新、疆阿奇克谷地三垅沙以东一带,雅丹分布区东西和南北各宽约10公里,面积为100平方公里上下。

这里的丘体高大,排列整齐,远远望去,像是停泊在戈壁中的一列列舰队。

三垅沙雅丹的土丘主要为浅棕色泥岩和砂岩互层,中午的时候,看上去像是一个个磨盘,又像是巨大的灵芝,闪闪发光。

三垅沙雅丹的美在于它的僻静,这里远离都市喧嚣,没有吵闹的马达声,看不见忙碌工作的人们,寻不到林立的高楼别墅,这里有的只是空旷、宁静、自然。

作为新、疆四大魔鬼城之一,三垅沙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这是不论你进入哪个城市、哪个省份或是哪个国家都感受不到的。

正如只有在首都才能看到天安门一样,三垅沙也是独一无二的。

进入罗、布泊,当你观赏了孔雀河干涸的河道、楼兰的遗址废墟后,来到三垅沙,你将进一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大自然的无情。

曾经富饶、美丽的地方变成了一片荒漠,而这片荒漠却依然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美丽,正在以另一种方式来展现自己的豪壮之美。

在这里韩孔雀他们发现了三四个羽毛箭,不知道年代有多久,韩孔雀准备带回魔都去测试。

这里的沙漠叫库姆塔格沙漠,这座沙漠是非常奇特的羽毛状的沙漠,这在全世界也是独此一处,这里也可以称为一个羽毛扇,而三垅沙雅丹就是羽毛扇的扇把。

在这种奇特的地貌当中,有些土台高达15~20米,大多土台可长达200米。

所有的土台都呈长条状东西排列,犹如茫茫沙海中的一群巨鲸,或联全舰队的一列列战舰在游弋,气势非常磅礴。

其成因有不同的说法,但大多数人认为属洪水冲蚀为主,再加上风的作用形成。

土台的结构多已沉积层黄土形成,有不同的颜色,在早午晚太阳的光线的作用下,产生不同的色彩世界,奇幻无群。

这里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运气好的话,你还可以在这里捡到文物,所以韩孔雀对这里还是十分感兴趣的。

但这里也被称为魔鬼出没的地方,因土台形状近似,走进之后容易迷路,若碰上沙暴,风声如同鬼哭,情景十分险恶,令人心惊胆战。

戈壁中的景色可以说千变万化,但看长了,也就那么回事,等进入罗、布泊湖区,再看周围的景色,给人的惟一感觉就是单调,景色一成不变。

地上的干湖床全是青灰的土色,在三十多年的暴晒下干硬、起壳、翘起,到处是一滩一滩的盐药,正如同起伏的水波、浪花,越野车在上面行驶,摇摇晃晃,车子走在罗、布泊,如同在大海上航行一样。

这里的天色湛蓝,空气清朗,四周静寂无声,全是土黄色林立的雅丹。

三垅沙雅丹奇观东西横亘数百里,因为中有三断石而得名,但这里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燥热难耐,一条长长的沙土带贯穿其间,使来此探险的车队寸步难移。

这样的地方,普通人也许会害怕,但韩孔雀却是一点也不怕,越是这种环境恶劣的地方,越是没人来,而人来的越少,就越有可能保留着一些原始的资源,等待韩孔雀来发现。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淘金者

西汉时,丝绸之路北道出敦、煌,沿疏、勒河西行,要绕过三垅沙。

在宽阔的疏、勒河干河床的北侧稍远处,耸立着寸草不生的库鲁克塔格,山色灰黑;南岸是金黄色的沙山,绵延起伏,辽阔无垠,那便是库木塔格沙漠。

河床的南半边,一片片芦苇,葱翠茂密,高过人头,一丛丛红柳,红中透绿。

这样的蓝天、黄沙、绿草、红花,在沙漠深处构成了一幅大自然中难得的美景。

这里环境条件严酷,渺无人烟,猛兽也难以存活,因此成了一些食草动物的世外桃源。

三垅沙一地常有野免、黄羊和野骆驼出没。

野骆驼酷似家驼,瘦小而矫健善跑,据说它在受到狼的攻击时,常常狼引至沙漠深处,使狼饥渴而死。

“总算是见了一点绿。”看到远处的草丛,卫长青松了一口气。

乾明远道:“不要大意了,这里的环境可不算好,最起码水源就是个问题。”

说完,乾明远看向韩孔雀,他知道韩孔雀具有控水神通,所以想看看韩孔雀有没有什么表示,如果真的能够在这里找到水源,那可是功德无量。

韩孔雀确没有乾明远那么多心思,他直接道:“如果这里有了水源,肯定能够恢复生机。”

乾明远道:“水是生命之源,原来这里也是有水的,三垅沙西面有一碑,碑上写着八一泉,也叫都护泉,从名字可知,其年代甚为久远,而今已经一滴水也没有了。”

“这么说,以前这里是真的有水了?”黄山道。

乾明远道:“那是当然,从这里再往西为甜水井,当地人称羊塔克库克,这一代大地名叫库木库都克(沙泉之意),著名探险家彭加木,曾在库木库都克寻找有水的沙泉,但未找到而死。

现在甜水井侧,有一方形建筑遗址,内已空荡无物,那里是沙漠中极少有的淡水泉,成了野骆驼出没之地,在黄昏时候,常有野骆驼前来此处饮水。

甜水井的水从一个深沟的土缝里缓缓流出来,水量非常小,汇入一个小水坑,水坑是灰白色的,可见虽是淡水,也含有盐碱。”

“这么说,这里还是能够找到水的?”韩孔雀若有所思的道。

“是,这里还是有些地方有水的,毕竟这里还是有几条河穿过的,就像刚才我们经过的疏、勒河,虽然疏、勒河到了这里也干枯了,但那干河床之下,还是有点水的。”乾明远道。

“走吧!我们去看看那些有水的地方。”韩孔雀还真的对这里的水源地十分感兴趣。

他知道这里的水源消失有各种解释,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

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

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

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

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罗布”是地名;古维吾尔语意为聚水之地,“淖尔”系蒙古语;意为湖泊;二者总语意为聚水之湖。

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这种误认为罗、布泊是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

公元4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罗、布泊西面的楼兰国;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直到近几十年,整个罗、布泊消失。

虽然罗、布泊消失了,但人们从来没有认为,这里的水就真的消失了,而最大的一个可能,就是潜行地下,所以到了现在,在罗、布泊研究这里的水消失的原因的人,还是大有人自。

当然,这是一件利益很大的事情,因为不管是谁知道了这里的水源消失之谜,都可以功成名就,如果能够让这里的水源重新现世,那么利益就大了去了。

而对这一点,韩孔雀也是很感兴趣的,而对于找水,韩孔雀是具有很大优势的。

韩孔雀之所以信心满满是因为,从来没有人认为这里的水就真的消失了,而最大的可能就是游移之谜。

最早到新、疆考察的中外科学家们,曾对罗、布泊的确切位置争论不休,最终问题没有解决,却引出了争论更加激烈的“罗、布泊游移说”。

此说是由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提出的,他认为罗、布泊存在南北湖区,由于入湖河水带有大量泥沙,沉积后抬高了湖底,原来的湖水就自然向另一处更低的地方流去,又过许多年,抬高的湖底由于风蚀会再次降低,湖水再度回流,这个周期为1500年。

斯文。赫定这一学说,虽然曾得到了世界普遍认可,但对此质疑反对者也不在少数。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根据对罗、布泊的科考结果,也对罗布泊游移说提出了质疑和否定。

然而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使人们对罗、布泊这个幽灵般的湖泊,更加感到扑朔迷离了。

但不管怎么扑朔迷离,只要到了这里,韩孔雀就有把握揭开这个谜团,所以听到乾明远说这里还有有水源的地方,韩孔雀自然是想要过去看看。

中午时分,从三垅沙过来大概100里左右,韩孔雀他们见到一处黑色的连绵起伏的山丘。

当穿行到一个山丘的时候,发现有几百个一块一块的坑,其中深的有几十米,浅的有三四米,不少是废弃的坑。

在这里韩孔雀他们碰到四五个人,他们全都衣衫篓缕,浑身异味。

经过询问,韩孔雀他们才知道,这些人是来自内地的淘金者,他们都衣不蔽体,生活非常贫困。

经过了解,他们为了取得金子,已经在当地已经待了一整年。

有商人雇他们来淘金,采得的金子和商人一起分成,商人负责办采矿证,但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的正式合同。

据他们说,在罗、布泊荒原上,大约有二三十支这样的淘金队伍,加起来大概有100多个淘金者,分散在各个山头上,他们有甘、肃的、有新、疆的。

因为罗、布泊这个地方什么都没有,完全靠定期到敦、煌带东西进来,才能维持生存。

现在路比较好走了,从这里到有人烟的小城镇去,只需要一天时间,所以他们都是定期买点干粮进来,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

韩孔雀在一个山丘就看到四五百个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