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都市藏真-第11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非常符合史料中记载的,周王府是建在宋金皇宫之上的说法。

“难道那些人在寻找周王府的库房?这个应该不算难吧?”韩孔雀问道。

“是不算难,就算让我找,我也能够轻易找到,应该不是寻找库房。”李达道。

按明清开、封人李光所著《如梦录》的记载,明周王府紫禁城有4座城门,“南门曰端礼门,北门曰承智门,东门曰礼仁门,西门曰尊义门”。

《如梦录》还记载了明周王府的规模与布局:“周府本宋时建都宫阙旧基,坐北朝南,正对南薰门,即宋之正阳门也。北有大门五间三开,即宋之大宋门也。

周围萧墙九里十三步,高二丈许,蜈蚣木镇压,上覆琉璃瓦,下有台基高五尺,上安栏杆,栏杆外街宽五丈,方是居民,四周有井七十二眼,谓之七十二神煞……

层层宫门殿宇上,斗俱用铜丝网罩,名为风衣,下有白石一方,名曰足石,取丰衣足食之义……

门内东西承奉司,承奉内官,掌管阖府事务,传递本章,与在京东厂司礼监同。往北有直房百余间,中有东西二过门,乃宋时科道衙门也。

明朝断间为一二三间,各官进内,候朝于此,停息更衣。东过门往南通宗庙。西过门往西通天地坛。东有马厩,直房东西二库,闲人所禁之地。”

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定王墓

上面已经把周王府的两座库房描述的很清楚了,所以,如果库房里真的有好东西,现在肯定被发掘出来了。

“一座王府,也许不止是有库房。”说到这里,事情基本上已经明了。

韩孔雀最出名的就是寻宝,而现在有人找他来这个地方,肯定是与这个相关,如果真的有周王宝库还隐藏在这里,那些人自然不介意韩孔雀任选一件了。

“我们需要找的是周王府中的几处有名的地方。”看韩孔雀和李达就差说他们请韩孔雀来寻宝了,王教授开口道。

“周王府的知名景观,不知道王家苑囿算不算?”韩孔雀笑着道。

“自然是算的。”王教授嘴角抽搐了一下,道。

韩孔雀笑了:“我们脚下这片地方就是煤山的王家苑囿。”

“不可能吧?周王府的面积那么大,煤山中的王家园林就这么容易找到?”这个时候王教授也顾不得什么了,难道这个地方真的是煤山?

据史料记载,古都洛、阳城区变化特别大,到明清时期,洛、阳城周长仅八里三百四十五步,整个洛、阳城还比不上周王府的面积大。

福王虽受万历皇帝的宠爱,但位于洛、阳城中的福王府,规模与开、封的周王府相比,确有小巫见大巫之感。

和历代皇宫的建筑布局很相近的是,周王府的紫禁城内,也建有王家苑囿,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煤山。

“听说过海日抛球没有?如果你们从这里挖下去,就很容易挖到那两个球,这样还不能证明此地是煤山?”韩孔雀神通发动,地下的情况一览无余。

虽然是这样,不过,很多建筑是已经损毁了的,而且上下还有不少残存建筑,这就让人更加难以辨识这些古建筑到底是什么时代的。

不过。煤山的“海日抛球”很出名,而且也最容易辨认。

据《如梦录》记载:“……宫后有煤山,蓄积煤炭,以备有警中供爨。山高五丈,松柏成林。上立石碣,书‘八仙聚处’四字。山下有洼池,又有湍水,内浮二球。急水冲动,上下交腾,名曰‘海日抛球’。

沿岸上遍是水亭,各样游乐之处,奇石异花,重峦叠嶂,览之不尽,山坎上,就山依洞,有尼诵经。敲动木鱼有声,鹿羊抵触,禽鸟展翅,猛虎作威,鹤舞莺鸣。东洼又有庆安宫之胜,不能尽言,此宫内景象也。”

这座煤山,清代又称龙亭山,也就是现在开、封龙亭的前身,据清代《开、封府志》的记载:“龙亭山。一名煤山,明太祖封周藩于开封,筑土山于王宫后,建亭阁。列花石,为游观所。国朝康熙三十一年建万寿宫于其上。”

如果真的挖到了“海日抛球”,那自然证明此地确实是煤山,那这里也肯定有周王府遗址,那么一来,韩孔雀来这里的目的就算完成了。

“只确定一处自然是不稳妥的。所以韩先生还是在确定一处的好,最好是能够找到银安殿,这样以后的事情我们也不麻烦你们了。”周教授道。

“银安殿?这个可不好找。”韩孔雀一愣,道。

周教授没有在说什么,不过还是翻了翻眼皮,如果那么容易找到,我们又何必麻烦你?

“传说银安殿在周王府被毁之前就被拆了吧?”韩孔雀问道。

“传说是这样,不过,我们还是希望能够找到银安殿的遗址,只要找到了这座宫殿,这里是周王府的遗址,就没有人在有异议了。”王教授道。

“我都知道银安殿早就被毁了,这个怎么找?”看到王教授和周教授纠缠于银安殿,李达有点不高兴了,他认为这二人是在为难韩孔雀。

韩孔雀道:“这个可不容易找,建文皇帝找过,可也没找到。”

听韩孔雀这么一说,李达立即不嚷嚷了,这里面有猫腻啊!

能够被一个皇帝惦记,自然是需要理由的,而产王气,那有点扯淡,毕竟当时建文帝刚当皇帝没有几年,如果这样荒唐,很容易被人攻击。

“都听说过产王气一说,自然也知道银安殿是怎么被毁的。”王教授道。

“真的是这样?古人是有可能那么无聊,但也很有可能是其他原因。”这个时候,李达也有点反应过来了。

这个时候,韩孔雀已经围绕着这一片转了一圈,此时周王府的大概,已经晚期出现在他的感知当中。

这个周王府的豪华,绝对让人咂舌,但搁在古代社会,奢靡不算大事,周王府比较犯忌讳的一点在于“王气太重”。

所谓“王气”,其实是个说不清的东西,但具体落实起来,也不是没有操作空间,比如周王的规模,就有点“僭越”。

据史料记载,在朱元璋分封的诸王中,秦晋二王是最早就藩的,秦晋两座王府也营建得最早。

当时为了统一诸王府的规模,公元1378年7月,工部“奏请诸王国宫城纵扩未有定制,请以晋府为准。周围三里三百九十步五寸,东西一百五十丈二寸五分,南北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制曰:可!”这就规范了藩王府的占地规模。

但是周王府是营建在宋金皇宫之上的,其规模大大超过了工部所制定的标准,而且内部装饰也比其他王府更加豪华奢侈。

正如明末开、封人王紫绶所言:“天下藩封数汴中。”

在周王府之中,有一座银安殿,原是周王府内最主要的大殿。

后来朱橚发配到云、南后,建文帝对这位庶民皇叔仍然放心不下,下令在开、封“大铲王气”。

《如梦录》一书中,对这次“铲王气”的措施和用意有较详实的记叙:“将银安殿拆毁,并将唱更楼及尊义门楼拆去,东华门禁不许开,四角石上俱用钉定,并令于门前推土作台,北台乃取郑州之土,经火炼熟,寸草不生。

形家者言:毁银安殿所以去龙心,折唱更楼所以去龙眼,定四角石所以制龙爪,堆土作台所以克水,使龙不能飞腾,东华门不许开谓之文官闭口,拆尊义门楼谓之武将去头。”

建文帝“铲王气”的举动,有没有铲除周王府的王气,这个很难说,不过经过发配云、南的磨难,朱橚确实“王气”大消:朱棣即位后,将这位哥哥从云、南接回开封,但朱橚没有重建银安殿,也彻底放弃了争天下的心思,转身投入医学研究。

“不知道李教授你对周王这个人了解多少?”众人沉默了一会儿,韩孔雀再次开口道。

对这位王爷,李达还是很熟悉的:“朱橚'sù'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明成祖朱棣的胞弟。洪武三年(1370年)封吴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改封为周王,十四年(1381年)就藩开、封。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冬,因擅自离开封地到凤阳而获罪,被太祖下令迁往云、南,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底获准回到开、封。

此后三十余年间,组织编著有《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等作品,对我国西南边陲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月,有人指控朱橚谋反,朱橚在次年二月被召到京城,成祖把这件事告诉他,朱橚“顿首谢死罪”,成祖不再追究。

朱橚回到封国后,主动把自己的三护卫献还朝廷,仁宗继位后,加周王岁禄至二万石,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朱橚薨,谥号‘定’。”

“他死了之后,陪葬品多不多?我记得他的墓已经发掘出来了吧?”韩孔雀问道。

李达皱了皱眉,不知道韩孔雀到底想要说什么,而周教授和王教授的脸色已经有点难看,所以李达还是十分配合的道:“已经发现了,周定王墓位于老官山,东山腹之中,始建于永乐初年,公元1414年建成。

陵墓地宫由墓道、墓门、甬道和前、后、左、右、中五组砖石拱券墓室组成,总面积1400平方米,墓门和各墓室均以琉璃瓦镶嵌成宫殿廊檐式,墓室外砖砌券拱,墓室内壁都以深浅不同的墓砖镶嵌成图案或文字,至今未被破译,更显神秘莫测。”

“是啊!我也去看过,墓室修建的很雄伟,也很玄奇。”王教授这个时候插口道。

韩孔雀笑着道:“我也听说过,周定王的墓中,内分前庭和后大殿,有定王地宫和8个王妃陪葬墓室及大青石门10对,地上建筑有大殿、二殿、三殿。

周定王墓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有‘头枕金字石,腰铺莲花盆,前堂城隍庙,脚蹬夜明珠’之传说,经专家论证,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明朝藩王墓中,最大的墓葬建筑,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但考古价值不大吧?”

“就这样还没有考古价值?”周教授膛目。

王教授拉了周教授一下,才道:“定王墓在明朝的时候被盗过,所以韩先生才会认为没有多少考古价值吧?”

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银安殿

周定王墓明末清初被盗,前面大殿、二殿、三殿早已被破坏,现遗址尚在。

墓区地上建筑已不存,现存周定王墓的地宫建筑和一处形制奇特的王妃陪葬墓。

韩孔雀摆了摆手道:“这个对外行说还行,其实历代的古墓,有那座没有被盗过?有的古墓从古到今被盗掘了无数次,到了现在,只要找到了,还能发掘出不少东西,而这座周定王墓,规模那么大,难道会被盗掘一空?”

“你是说?”李达的眼睛已经放光了。

韩孔雀笑着道:“我们都知道,犹豫朱元璋当时不想让朱棣和这个朱橚继位,所以他对自己的几个儿子都做出了补偿,像朱棣被分封在北、京,还有这个朱橚被分封于开、封,都是证明。

除了这些,各种财宝,朱元璋更没有吝啬,朱元璋建立明朝,推翻蒙元,掠夺了蒙古王公无数珍宝,很大一部分就分给了他的几个儿子,特别是几个看重的儿子,要不然燕王朱棣哪来的资本造反?”

“这个还真没听说过。”李达看着周教授和王教授道。

而两个人也算是老狐狸了,自然不会露出丝毫破绽。

韩孔雀却肯定的道:“这个是有记录的,当然,那些活的岁数长,子孙众多的,就算有再多的珍宝,也不够分的,而一些出了差错的,像早死的,害怕财富露白的,就留下了宝藏,比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