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维宇宙-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在说什么的。

  汉语的方言很多,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创立语言多元化的,因为中国的领土辽阔,创立语言未必就只是一个中心;另一种是语言变化导致的差异。

  今天世界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等5600多种语言,其中使用人数超过100万人的语言有100种左右,超过5000万人的有20种左右。从人类发展史看,早期的人数很少,活动区域相对有限,因此真正原创的语言种类很少,多数语言种类都是变动产生差异的。

  语言的变动说明,同一语义,语音存在变动性。

  社会的发展不仅能导致语音的变化,同样能导致语义的变化。比如小姐这个词,在古代是尊称,不是谁都可以称为小姐的,结果现在却成为妓女的一种代名词。比如同志这个词,在革命时期是指志同道合的战斗伙伴,非常好的名词,现在却成为男性同性恋的代名词。

  语义的变动说明,同一文字,语义存在变动性。

  传递相对

  语音和文字的目的是传递语义,但是语义本身有复杂和简单之分。比如一个简单的语义苹果是能够传递清楚的,实在搞不清楚,我们可以将这个苹果拿出来介绍,但是有些事物是复杂的,比如民主、股票等抽象事物就很难解释清楚。

  我们以手机为例,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多数人都使用手机,没有用过的也多数了解过,是能理解手机的内在语义。如果现在我们面对1000年前的古人,要表达手机的内在语义是很复杂的事情,即使我们拿出手机,由于他没有现代科学知识,没有这样的使用环境,也很难理解手机的语义。

  如果我们不把手机拿出来,单纯给古人介绍就有难度。比如颜色,色彩分7色、24色、256色等,这样的分类只是细化色彩的差异,并不能完全说明色彩的唯一确定性。

  一部手机的色彩是深蓝色,你要想描述准确的色彩,你首先要让人明白色彩的分类,即什么样的颜色按什么标准形成颜色的类别,然后深蓝是属于那一种等等信息,否则深蓝这个信息就不清晰。

  至于手机可以打电话、发短信、上网、玩游戏等功能介绍就更复杂,现在有的手机还可以看到对方的位置和环境,甚至可以遥控家庭电器的运转,这就更复杂了。你要给古人来阐述手机的功能,他一定搞不清楚,一个小小的盒子能交流、看图象、玩游戏,这不是神仙的宝贝是什么呢?他能理解的手机与我们理解的手机语义的差别是很大的。

  一部手机本身可以理解为第一语义,它具有一定的形状、颜色、功能、技术、运营商的设施支撑等所有信息。

  我们可以对它进行各种观察、研究,了解它的具体形状、颜色、功能、技术、运营商的设施支撑等等信息,我们观察研究的结果产生认识语义,这是第二语义。第二语义和第一语义存在差异,我们研究的深度越深,这个差异就越小,但并不能为零。

  我们认识手机后用语言来传递它,由于传递的方法是有限的,因此传递的语义只是第三语义,第三语义与第二语义存在差异,我们描述的方法和手段越高明,这个差异就越小,但并不能为零。

  古人通过我们对手机的不断介绍,会对手机产生越来越多的印象,这个印象形成古人对手机的认同语义,认同语义是第四语义,第四语义与第三语义存在差异,古人拥有的科技知识越多,理解和想象力越丰富,这个差异就越小,但并不能为零。

  古人再想对其他古人描述什么是手机的时候,他会用自己的语言结合当时的文化背景进行介绍,这样传递的信息形成手机的第五语义。第五语义与第四语义存在差异,古人拥有的语言和文字能力越强,这个差异就越小,特殊情况下可以为零。

  至于以后的传递不可否认同样存在差异,但以后的差异是人为的描述差异,不是语义本身传递难度问题。

  以高科技手机的语义传递为例,说明复杂事物的语义传递需要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否则传递的本身存在较大的语义差距。由此对抽象事物的语义传递就更复杂,比如什么是爱情,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语言是相对的,有一词多义,有一义多词,语言环境不同表达的语义也不同。



  佛曰:名身与句身,及形身差别。凡夫愚计著,如象溺深泥。佛说凡夫往往执着文字名相,而没有去理解文字究竟,犹如大象陷于泥坑里,愈陷愈深。

  结论:人类的思想、理论经常有冲突,这些冲突有的是根本冲突,有的是语言相对导致的冲突。经常出现谈论的文字是相同的,实际理解的语义是不同的,结果出现不必要的误解。所以研究阐述问题,首先要明确定义、范围,了解真正的语义,然后再进行争论。

  4.管理相对

  管理就是与人和事进行博弈,博弈的本质说明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它都有。

  如果管理是确定的,我们就可以直接复制最优秀的管理理论、制度、方法,也就不存在有许多的管理理论了。事实上并没有放任四海普适的管理理论,简单复制行不通。如果管理是不确定的,我们就无法提升管理水平,就谈不上水平有高低之分。

  因此,优秀的管理是无形的、变化的,能适应组织发展变化的就是最好的管理。

  静态相对

  某项决策开始时,因为无法准确预测未来,那么此项决策真理究竟是在谁的手中呢?

  这种不可预测反映在管理模式静态相对性,如果真理在少数决策者手中,那么此项决策的后果表现出独裁管理的优点、民主的缺点;如果真理在多数人手中,那么此项决策的后果表现出民主管理的优点、独裁的缺点。

  所谓武断与果断就决策过程来说是无任何差别的,不同主要取决于结果,结果正确就被人称为果断,结果错误就被人称为武断。

  独裁和民主还表现为集权和分权,即中央集权类似独裁,中央分权类似民主,这同样出现相对性。中央过于集权,有时能集中财力办大事,快速发展,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也曾有辉煌的发展高峰,但有时能出现经济僵化。我国经济宏观调控一直有怪圈:一抓就死,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抓。

  动态相对

  组织的行为是连续的,决策行为是不断发生的,过去的某些决定因为独裁者的英明而产生辉煌成功,是否下一个、下一批的决策,独裁者就一定正确呢?

  这很难,人们对事物变化的规律是无法完全准确把握,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但是我们的惯性思维总在不断的反馈作用下,丧失了敏锐的判断能力。

  在某位能人表现出色才能时,我们总幻想能一劳永逸地依靠他,持续信任赌博的结果往往是不幸的。在汇集众人智慧成功后,原有的模式又持续作用到各项决策中,很自然无法保证每一次的成功。

  环境相对

  组织不断变化,环境、管理者自身年龄、心理、欲望不断变化,决策者肯定无法能适应所有的变化。管理学中有领导权变理论,即换个岗位、部门、企业,原有的管理方式就必须相应改变,领导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越大,他的管理能力就越强。

  从这个角度考虑,决策事件过程就是选择领导模式甚至选择领导人的过程。所以中国革命史准确来说,是历史选择了共产党、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优秀的军事才能决定他能胜任历史的选择。

  波动相对

  我们说应该以成败论英雄,以结果好坏论决策正确与否,但是决策过程与决策结果存在时空差,我们必须通过执行过程来达到决策结果。因此,即使理论上正确无误的决策,没有很好的执行过程也无法达到预期结果,那么当我们用执行偏离的结果来评价最初的决策时,是否存在相对性呢?

  如果你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当你的正确决定没有被下属贯彻执行,导致出现不良的决策后果时,下属如何评价你的能力呢?他们正因为不接受你的观念而偏离执行,那么他们又怎会认为是自己的原因导致决策失败呢?

  因此决策过程的偏离将导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错误的决定在执行偏离中有时能产生预期的乐果,正确的决定却可能在执行偏离中产生无法弥补的损失。

  从波动角度看,决策有时全靠运气,很难分对错,这也是为何点子大王、经营之神之类的书能胡说八道的缘故。什么某企业成功秘诀以不变应万变,什么某企业奥妙以万变应万变,无差别市场营销就举可口可乐公司,市场细分又举另一跨国公司,这样的奥妙累积起来等于没说。

  管理波动相对性还表现在用人决策中,没有人天生就可以当领导,天生就是CEO。那么把一个人提升到领导岗位特别是一把手就会出现波动效应,有的人因为领导岗位的培养导致产生领导才能或者增强领导能力,更能胜任工作,而有的人却在提升到新岗位上不能胜任,给组织造成了损失。

  那么在提拔时,能判断这个人一定能胜任吗?

  肯定不能,如果可以的话那老板就太好当了,选择一个好的CEO不就行了吗?实际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判断行不行,单纯看性格、经历、见识等都只是参考,不能完全确定。

  所以管理波动相对性是造成组织决策难、用人难的核心本元。

  结论:管理四种相对论是较普遍的真理,它导致管理模式没有绝对优秀的、可以放任四海拿来就可以用的模式,管理模式必须要根据不同的组织、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员、不同的文化采用相对的适应措施。管理模式只存在相对好坏没有绝对好坏,任何不理解管理相对论的人,谈管理理论都只是蒙人的。书包 网 qi70。com 想看书来霸气书库
第四章 宇宙相对论(下)

霸气书库(www。qi70。com)免费电子书下载
六、相对本元

  1.缘起成相

  单元宇宙万物万相为什么存在相对性呢?相对的原因是什么呢?

  为了方便阐述宇宙相对论,云寒定义:物体在参照系中的特征定义为“相”,一个特征就是一种相。参照系可以定义为一个观察主体,简称“主体”,而物体本身则定义为一个被观察客体,简称“客体”。

  万维宇宙是真如一境的,它不存在能觉的主体,也不存在被觉的客体,所以是没有任何参数可以描述其特征。万维宇宙连无相都谈不上,因为所谓无相,仍然说明存在主体和客体。

  结论:单元宇宙的物体是有相的,但这个相却是无相之相,即物体的特征是主体和客体缘起生成的相,不是客体单独自身具有的,也不是主体凭空产生的。

  2.客体无相

  世界是什么颜色的?

  世界是有颜色的,但这个颜色是有存在基础,即是要针对是谁在观察,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不同。颜色不是幻觉,但也不是永恒不变的。

  气味也如此,我们认为很臭的东西,对苍蝇来说就是美食,这不仅是因为同样的气味生物喜欢差异不同,更重要的是人的嗅觉系统和苍蝇的嗅觉系统组成结构就不一样,也许它们闻到的粪便就是千里飘香。

  狗的嗅觉可以分辨的气味比人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