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剪不断的乡愁-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一听,忍不住欢呼地大叫一声:

“杨洁!”立刻,我们冲进初霞的房间,只见房中全是人,高朋满座,杨洁站在房间正中,手舞足蹈地在“数落”着我们的诸多“不是”,害她的“锦囊妙计”都无“用武之地”!我笑着大喊:“杨洁,你终于来了!我就知道你不会这么忍心,让我们一路流浪下去!你怎么来的?”

“我怎么来的?”杨洁对我吼着,又要凶我又忍不住笑。“我一路打长途电话,知道你们从下船就不照预定计划走!我这一急,只好买了飞机票,从北京飞来了!否则,我真怕你们会像你自己预言的,跑到蒙古去了!”

我们一屋子的人,都哈哈大笑。我这才看到,黄福扬、李蕙、小郑都在,只缺了承赉。还有初霞的另外两位朋友,还有个小伙子眉清目秀,高高的个子,站在那儿冲着我笑。杨洁一伸手,把小伙子拉到我面前,说:

“我儿子扬扬!在北京天天闹着要见你,我居然没排出时间来,现在,把他一起带来了!以后,你的行程,咱们母子一路护送!”“好啊!”我笑着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如果我们中途改变路线去蒙古,希望你也陪到底!”

“胡说!”杨洁嚷:“不许去蒙古!”

大家又大笑。我看着扬扬,那孩子遗传了母亲的高个子,长得五官端正,眉目分明。眼神中一片天真。我这一看,就颇为喜欢。扬扬喊了我一声“琼瑶阿姨”,就拿了一个旅行袋往我面前一放,我打开一看,是几十本我的小说,我瞪着他问做什么,他笑着说:“有我的,有我同学的,大家要你在书上签名,在北京的时候一直见不到你,现在我带到成都来给你签名!”

“真好!”我笑着说:“你还带了功课来给我做!难道你不知道,我们下面还有好多站要跑呢!”

“我自己提!”扬扬慌忙说。

“关于下面的行程,我有话要说!”鑫涛忽然发言,举座皆惊。杨洁抬着眉毛。问:

“莫非又要改变路线不成?”

“对!”鑫涛说:“我想来想去,与其跑太多地方,让自己吃不消,不如少去一点地方,每个地方停久一点,我建议取消贵阳!”“我完全赞成!”初霞立刻附议。

“好,取消贵阳!”杨洁拿了笔来记:“要取消火车票,要通知接待的人。那么,是不是玩完成都,就去昆明,由昆明直接去桂林?”“不错!”鑫涛说。“不会再改?”杨洁问。

“不改不改!”我和初霞异口同声。

大家正嚷着,承赉从外面回来了,见到杨洁,少不了又有一番热闹。然后,承赉就一脸困惑地问。

“你们知不知道什么东西叫‘妹爹’?”

一句话把大家都问傻了。经过询问,才知道承赉和我们一样,发现衣服太厚,跑出去买衣服,不幸的是,他也去了我们去的那家百货公司。结果是:

“妹爹!妹爹,大家都对我说妹爹,我听也听不懂,只好回来了!”“妹爹?”李蕙、黄福扬、小郑这些四川人慌忙研究这两个字的“玄机”,因为承赉用上海国语,模拟的“四川音”十分稀奇,大家研究了半天,李蕙才恍然大悟地说:

“是‘没得’两个字!没得的意思就是没有!”

李蕙的话才说完,大家忍不住大笑,笑承赉的发音。就在这一阵大笑中,初霞想起了“赶鸡”、“带狗”、“属龙”的诸多“笑话”,急切地要把这些笑话说给杨洁听。她才开始说,就笑得上气不接下气,话都说不完整,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她在笑些什么,她只好推着我,要我说,我未说也先笑,承赉扬着眉毛打哈哈!“嘻嘻,哈哈,这以后我惨了,不知道会被笑多久!”他跺脚一叹:“现在又加上了个‘妹爹’!”

初霞笑得滚进沙发里去了。

当大家终于弄清楚“赶鸡”“带狗”“属龙”的笑话以后,别提了,那一片大笑声,差点把锦江饭店的房顶都掀掉了。尤其是屋里的几位四川朋友,更是笑得前俯后仰。从这天开始,杨洁把我们这支“队伍”,封了一个名称:“疯疯癫癫旅游团”。

剪不断的乡愁25/42

二十一、青城山与滑竿

真的,自从杨洁“归队”,我们在成都的这支“队伍”就壮大起来了。李蕙、黄福扬看见扬扬来了,就把两个女儿也带来参加,免得扬扬没年轻人做伴。成都政协的陈主任和小何(何复余小姐,大家都称她小何),从我们抵达,就一直热心地照顾我们。四川文艺出版社的曹礼尧小姐也加入,小郑专门拍照,再加上其他诸朋好友,以及好友的好友……每次出发时都坐满了一辆面包车,起码有二十个人以上。

我们去游览都江堰是五月一日,正蓬星期天,又碰到大陆的劳动节,都江堰人山人海。我在北京逛故宫、北海,总觉得人太多,以为走到南方,游人总会少一些。谁知道,越往南走,天气越热,人也越多。这都江堰是二千多年前,李冰父子二人的杰作,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项水利工程。在我的心目中,水利工程属于“工程”,它不是个风景区,大概也没有名山古刹。实际上却大大不然。这儿有山有水有桥有坝,还有著名的“二王庙”(纪念李冰父子)。所以,游人如织,已到摩肩擦踵的地步。我们一行人又是浩浩荡荡,在都江堰的主任亲自带领下,冲锋陷阵般地从人群中挤出挤入,参观了著名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说真话,这儿的山光水色,别有一番风味。站在吊桥上看二水中分,想到李冰父子为了治水,竟能将岷江的水分为内江及外江,不但治了水,还灌溉了附近的农田,使灌县成为肥沃的田园。这李冰父子,真是伟大极了。如果不是游人太多,我想,仅仅一个都江堰,就足以让我们逗留一整天了。因为,“游山玩水”的条件,这儿全有。上有山,下有水,如果能爬上山顶,看岷江落日,或者泛舟水上,看层峦叠翠,那有多好!瞧,我的“夜游长城”不是没有道理!任何美景,到了“人看人”的地步,总要减色几分!匆匆游完“都江堰”,我们又去了“青城山”。

来青城山以前,就知道成都附近的两大名山,各有不同。“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等我们的车子停到山下,我下车一看,但见万头攒动,游览车栉比鳞次。我想,这青城山,怎样也“幽”不起来。走了一段路,大家到了登山口。抬头往上看,山木葱葱,高不可攀。山间一条石板小路,呈台阶状一阶阶往上蜿蜒,不知有几千几万层。树木郁郁苍苍,深不可测。顿时间,对那个“幽”字,有了几分体会。

杨洁站在山下,往上这么一瞧,立刻“哎哟”了一声,对我们大家发表声明:“这么陡的山,我不用上去了。当年打篮球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不和我的心脏闹别扭,各位要上山的请了,我到茶馆喝茶去!”原来,山下有茶馆,可供游人休息品茶,也建造得古色古香,颇富幽趣。杨洁这样一“声明”,有惧高症的初霞不禁大喜,连声说:“我也不上去,我陪你喝茶!”

李蕙也跟着说:“这青城山,我去过好多次了,既然你们两个都不上去,我和你们一起摆龙门阵去吧!”

大家正议论中,忽然,我们就被一群抬滑竿的“竿夫”(不知如何称呼他们)给包围了,大家争着抢着兜生意,要把我们用“滑竿”抬上青城山。

“滑竿”这名词,我在我的小说《几度夕阳红》中提到过。后来,《几度夕阳红》搬上电视,我又搜集了许多有关“滑竿”的资料,拍成电视。电视中的“竿夫”,可以一前一后的用押韵文字,彼此呼应的一唱一和。非常“诗意”又“文学”。但是,我自己对“滑竿”,真是陌生极了,生平第一次看到真正的滑竿(可能童年时看过,但已完全没有记忆)。真是又惊又喜又好奇。原来,所谓“滑竿”,是用两根竹竿平行排列,中间绑上一个竹制躺椅,上面再拉个布逢遮阳,“竿夫”一前一后,用肩膀抬着两根平行的竹竿往上走。这“滑竿”是四川的“特产”,在其他地方都看不到。

“滑竿”一出现,陈主任和小何就力主我们都乘滑竿上山,因为,山实在太高,走起来太辛苦了。我和鑫涛、孙赉都同意了,节省体力,一样可以欣赏风景,实在很美妙的事。一问价钱,一辆滑竿,索价八元人民币,合台币六十四元,包括“上山”与“下山”,简直太便宜了。陈主任和黄福扬还要“讲价”,我们已经心生不忍。别人走上山已经够累,他们要抬人上山多么辛苦,怎么好意思讲价?所以,我们一叠连声地说:“可以了!可以了!不要讲价了!”

既然可乘滑竿,大家又力邀初霞,杨洁上山。初霞看了看那“单薄”的滑竿,说什么也不肯上去。杨洁是笑着看了看“自己”,衡量了一下自己的“吨位”,说:

“有没有四个人抬的滑竿?没有?那么我看还是不必了!免得抬我的人被压垮!”“竿夫”们立刻吵吵闹闹,声称杨洁的体重“也”难不倒他们。这个“也”字一架,杨洁更加坚持不上山。结果,初霞、杨洁、李蕙三人喝茶去也。我、鑫涛、承赉坐上了滑竿,其他的人步行护送我们上山。一时间,大家“各就各位”,喝茶的喝茶,上山的上山。鑫涛平日不注意体重,有一段时间,我曾威胁他说,如果体重超过七十公斤,我就和他“离婚”。那段时间,他曾勉强控制在七十公斤以内。等到时间一久,看我“执法”不甚“严厉”,而天下“美味”又那么多,他就逐渐放松自己,“心宽体胖”起来。这次来大陆,又吃吃喝喝,尝尽各地名菜,这体重就更加直线上升。他对衣服扣子会绷开这种事根本不放在眼里,可是,这时,要被两个“竿夫”“抬”起来,他却十分“歉然”。而抬他的那两位“竿夫”,又非常懂得心理战术,他们那一乘滑竿走在我的前面,我听到竿夫和鑫涛间的一连串对白:“你师傅身体实在壮,怕有八十来公斤吧!”竿夫说,大陆人尊对方,不是“师傅”,就是“老师”。八十公斤?实在夸张。“你们好好抬。”鑫涛连忙说:“我给你们加价……”

“好!我们抬得动!不过,抬你师傅一个人,像抬两个人!”

“对不起,”鑫涛抱歉极了,“等下买汽水给你们喝!”

“好!你师傅心肠真好!我们不怕重!真的!再重我们也抬得动!”竿夫边说,边重重喘气。”不过,你师傅真的不轻!”

“我一定要多加你们一点钱,你们走小心一点!”

“师傅,你放心,不会摔着您,比您更重的人,我们抬起来也稳稳的!唉!”竿夫叹了口气。

“好,好,到了山顶,我会加倍给你们算钱!”

竿夫越叹气,鑫涛越加价,我在后面听了,真是忍俊不禁。这次,鑫涛终于得承认,他的体重过重了吧。

坐在滑竿上,放眼看青城山,真是树木苍郁,一片青翠。虽然日正当中,但在树木浓荫之下,也不觉得热。只是竿夫们汗流浃背,看来总有些不忍心。小何跟在我的滑竿旁边,要用小跑步才能追上滑竿的速度。小何是个很乐天很开朗的小姐,充满了活力,爱笑,整天嘻嘻哈哈。这时,她虽然走得满头大汗,却一直在那儿鼓励两位“竿夫”,表演一下“滑竿文学”给我听。她不停地说:

“你们不是会一搭一唱的吗?唱两句来听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