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危险的移动-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牛鸿运说:“我晓得人为啥都要到京城来了。不得了……这地方不得了……哎,我想起来了:那你为啥不把你弟办到北京来哩?为啥?”
  金超说:“我担心那人办不成事情倒来坏我的事情。”
  “北京大了嘛!”牛鸿运不假思索地说。
  在利用权力方面,金超自认为远远不如这个看起来很蠢的牛鸿运。真的,北京很大,我现在又上了这么个位置……我是可以为他想一想办法的。他一个劲儿在催我。和纪小佩的矛盾难以缓和,金耀有再多的毛病,也终归是我的亲弟呀……很多时候,金超是那样孤独。
  “你这一说我倒想起来了,不行的话我真的把他办到北京来……”
  牛鸿运和张柏林都热烈赞同。牛鸿运还特别关照说:“要是手续啥的有什么问题,你告诉我……”
  金超一时没听明白牛鸿运的意思。
  张柏林解释说:“你弟尔格不是一个农民吗?农民咋能到城里来?部长是说,可以为他弄上个公职……这样你这里不就方便了?”
  金超恍然大悟,连连说:“谢谢谢谢谢谢。”
  有了这样一番谈话,三个人之间最后一点隔膜也就消除了。
  离开饭店的时候,异常兴奋的金超竟然答应了十分钟以前还在竭力拒绝的事情:“没有问题。这样吧,我明天给小康打一个电话,让他见你们一下,谝一谝,照照像……这没什么。”
  牛鸿运激动万分,脸红得像龙虾,连连摇着金超的手,叫着:“老金!金主任!”
  大厅服务小姐正在把嘴遮起来,仍然掩饰不住爬到眉梢的笑意。
  金超解释说:“这样的事情太多,我不能都答应……”
  牛鸿运连连点头:“知道知道,我都知道。我真不知道该咋感谢你。”
  “谢啥?”金超说,“咱不是老乡吗?”
  “噢———对了对了对了,老乡嘛!”
  大厅里回旋着牛鸿运高亢嘹亮的笑声。
  张柏林看到,金超那辆黑色“奥迪”轿车已经停在大厅前面平滑的车道上了。
  苏北开始正常上下班。
  他着手料理分管部门的工作,在此之前这些部门都由陈怡代为管理。工作就是这样,一旦卷进去,就像上了传送带,没有个止息。他不是颐指气使的人,很多事情都亲自去做,很少留给自己时间。但是,由于没有了写作压力,他感觉日常工作还是很愉快的。当然,这里还有金超的原因……他明显地感觉到金超的大度,感觉到对他的尊重,这使他很感动。
  现在,他临睡前又开始长篇大论地写札记了,札记中减弱了对身边事物的谴责,更多地表达着对社会问题的思索;他正在创作的长篇小说和生活同步,有了新的进展;他最近又开始重新阅读研究尼采的著作,因为写作《一个中国妇女的传奇》,阅读一度中断了。他认为目前在读的这本法国人吉尔·德勒兹写的《尼采与哲学》,是研究和阐述尼采学说的著作中最好的一部。
  苏北很少读当代走红作家的作品。不否认当代作家中有很多优秀的人,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但是这些人的作品不能够构成时尚,构成时尚的是那些被骟割了思想的轻浮之作,它们被鼓励着,欣赏着,把整个文坛弄得热热闹闹,拥挤不堪。
  有的人由于偶然原因成为作家,获得了话语权,他们不珍重这个光荣的名字,抛弃掉曾经珍重过的责任,专门制造垃圾。苏北曾经向一位发表过有厚重历史感作品的作家约稿———这位作家沉默了好几年,他一定在打造真正的文学精品———但是,费九牛二虎之力拿到手里的,竟是三十万言像鼻涕一样令人恶心的东西。作家远离了生活,远离了善和恶,远离了美和丑,剩下的,仅仅是可怜的孤芳自赏,是杯水风波,是和女人在床上的翻滚,是那虚弱心灵的虚弱感叹。
  在这个无情世界的边缘,你虽然会看到蔑视文学时尚的人在孤独地写作,孤独地思想,会看到他们的作品以各种奇怪的方式在很小的范围内被阅读,但是你看到更多的是荒凉,是对文学价值的冷漠。
  这不是普通人关心的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生活的世界只有故事,没有文学,文学的状态也就不可能作用于他们的精神生活。不幸的是,苏北不是这样的人,这个在人世间行走了这么久的人,在精神上与文学和思想的联系竟然还是那么紧密,以至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割断它,这不能不说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文学的荒凉、思想的荒凉是不是他精神世界荒凉的一个诱因?是不是他精神生活危机的一部分?不知道。苏北自己也不知道。

霸气书库(Www。qi70。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关于尼采的研究专著和他从事的创作没有直接联系,甚至和他当时的思考也没有任何关系,但那是思想,那是可以在临睡前美妙享用的美酒佳肴。他沉迷于这样的作品甚至也不是要为心灵寻找某个问题的答案,他仅仅是想从中看到美,看到智慧之花。
  苏北离不了这个东西,就像有的人离不开权力,有的人离不开美酒,有的人离不开女人。
  吴运韬一直没到东方文化出版中心来,为了Z部的事情去了上海。苏北不知道廖济舟看没看书稿,谈了什么意见;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就可以脱手这件事情了———他希望就此结束,这样,他就可以为自己做时间安排。他动过念头给吴运韬打电话问一问,又怕吴运韬会产生错觉,也就没问。
  其实,吴运韬已经从上海回来了,并且听取了廖济舟关于《一个中国妇女的传奇》的评价。廖济舟对这部书稿大为赞赏。他没想到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竟然能够写出这样漂亮的作品,或者换一句话说,有这样的才能。
  “苏北这个人其貌不扬啊……真是人不可貌相……”
  吴运韬提醒说:“这几个人都不错……”
  “是啊是啊,都不错。你那里有这么几个人,我看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好……金超怎么样?他还行吧?”
  “还行。比我想象的要好。”
  廖济舟大喜过望:“好!好!”
  吴运韬在作品署名的问题上颇费了些心思。如果按照原来的设想写第一人称的回忆录,署名卢荻,当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现在的问题是,这是一部以第三人称写的报告文学。卢荻曾经在打印稿上郑重地写下“苏北著”———这是老人对苏北表示感谢的一种方式。苏北把稿件交给吴运韬的时候,既没涂掉,也没跟吴运韬说不可以这样。苏北是不是认为理应这样署名?
  吴运韬当然认为不能这样署名,他用很大功夫寻找不能够这样署名的理由,准备必要的时候向苏北说明。他找到的理由是:第一是事理上的———这是很多人都投入过精力和智慧的稿件,不能算苏北一个人的功劳;第二是法理上的———苏北写作这本书占用的是工作时间,是职务作品,他自己不具备对这部作品的著作权,因此,也不具备署名权。他认为有这两点理由,是能够说服苏北。
  于是,他给苏北拨电话。
  “廖济舟已经看了,”吴运韬平静地说,没有向苏北传达廖济舟的评价,一句话也没说。“稿子就这样了。”
  “好好好。”苏北这天的情绪好像特别好。“能发排了吧?”
  “那咱们就很快发排。”吴运韬停了一会儿,说:“有一件事情我一直没顾上问你,你看这本书怎么署名比较好?”
  吴运韬攥着电话,微蹙眉头,准备听非常不想听的话。
  没想到苏北爽快地说:“署什么名都行。”他好像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什么?”吴运韬把身子坐端正。“你说什么?”
  “我想啊,”苏北说,“鉴于老人的身份,这本书最好淡化写作者的色彩,即使在后记里,也不要提参加写作的人的名字,这样有利于扩大书的影响,因为,归根结底这本书的价值在于老人的人生历程……”苏北建议随便捏一个名字。
  吴运韬怔怔地听着,竟然一时反应不过来。
  “你说捏一个什么名字?”
  苏北想了想,说:“写作班子是东方文化出版中心的人,就叫‘东方’怎么样?‘东方著’,听着也挺像回事的。”
  吴运韬沉吟片刻,说:“行!就这样!”
  这件事让吴运韬很不理解。他曾经想:是不是太小看苏北这个人了?但是最终他还是否定了这种想法———在他看来,没有无个人动机的历史,苏北如此认真地做这件事情,付出一年的时间和精力,当然会有个人的期求,他怎么、竟然会自觉自愿不在作品上署自己的名字呢?
  在很多种类似情况下,吴运韬无法理解苏北。
  ……
  吴运韬把文稿呈递给邱小康,并且把苏北的意见巧妙地演化成了自己的意见,解释说:“我考虑,这样署名好一些。”
  邱小康没有提出异议,但是他一再让吴运韬向苏北、金超、师林平等人转达他的谢意。
  从邱小康的办公室出来,吴运韬脚步轻盈,就像吸食了毒品的瘾君子,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浑身通泰,身上的每一个部位都显示出健康与活力,这在这个长期失眠的人是不常有的情形。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竟然什么都干不下去,就打电话叫司机,说要出去一下。
  他回过头张望邱小康的办公室。

霸气书库(WWW。qi70。COM)txt电子书下载
  吴运韬清楚地意识到,他给邱小康交出的是一份漂亮的答卷。
  吴运韬知道他的这份答卷有多么漂亮。
  就在这一天,张柏林和牛鸿运拜访金超来了。
  第二天,牛鸿运和张柏林一直守候着凤凰大酒店房间里的电话。牛鸿运陶醉在与邱小康合影的想象之中,他甚至已经把想象力延伸到了洛泉地区行署柴进贤副专员那里,柴进贤副专员说:“我的天!你和邱小康认识?你咋不早些儿跟我说嘛……”
  柴进贤是崤阳县人,洛泉大学中文系毕业以后,到《洛泉日报》当记者。有一年一个高官到洛泉视察,柴进贤全程陪同,写了一些关于这位高官早年在洛泉建立民主根据地的文章,深得高官的赏识,就把他调到北京当了秘书。给高官当秘书,在洛泉是一件被人艳羡的事情,有浓重的政治进取意味,但是只有柴进贤自己知道他是什么角色:他根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秘书,他每天都要遭受高官的训斥甚至辱骂,没完没了地要打扫高官夫人拉在床上、沙发上的屎尿……他曾经一个人躲到大街上痛哭。然而柴进贤毕竟是柴进贤,就在这种情况下,他硬是为高官代笔写了一本三十万字的回忆录。回忆录出版以后,年仅四十二岁的柴进贤荣归故里,到洛泉地区行署做了副专员。
  柴进贤在崤阳中学读书时,牛鸿运是这个学校的团支书。柴进贤回到洛泉以后,牛鸿运曾经到洛泉去看他,柴进贤虽然表情极为严峻,像所有初登高位的人那样拿捏着派头,终归还是认了他这个老乡,亲切地说了很多话,还一起照了像。牛鸿运一直在想为柴进贤做些事情。
  张柏林说:“有这样一张照片,就把什么事情都办了。”
  牛鸿运扬扬手,意思是:“那还用说吗?”
  但是张柏林心里觉得金超办不了这件事情。果然,下午三点多钟,金超的电话打过来了:“我昨天晚上就给邱小康打电话了,他的秘书说是参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