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穿耽美]清和-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燕军?大有可能!
    猜透了对方的身份,纪纲有瞬间的雀跃,然后便是沉思。
    这些人混入城中必定有所图谋,自己该揭穿他们还是干脆跟着一起干?
    从临邑到德州,为的就是出人头地。跟着朝廷还是投向燕王,都是一条出路。
    燕王一旦坐上了皇位,还有谁会记得他是反贼?到了那时,被赶下皇位的建文帝才会沦为“贼寇”。
    纪纲脑中想了几个来回,面上始终不动声色。憨厚的面容上窥不出太多的情绪,只有攥紧又松开的手指显示出内心的不平静。
    孟清和一边同杨铎等人商量接下来该如何行事,一边暗中观察着纪纲。
    在杨铎等人眼中,纪纲已经是个死人。
    不能怪他们心狠手辣,为了达到目的,纪纲必须死。
    孟清和却不这么想,如果眼前这人真是历史上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那他就不能死。他死了,永乐帝登基后就少了一把趁手的屠刀,替代这把刀的会是谁?
    燕王只能从身边找。
    最糟糕的结果他不愿去想,却不能不想。
    燕王没有像洪武帝一样大杀功臣,随他靖难的武臣,除了自己想不开要在朱高炽兄弟较劲时插一脚,或如邱福一样累死三军败了朱棣家底的,基本都能得个好下场。
    可如纪纲一般为永乐帝做台面下工作的,那就未必了。
    不得好死,绝对是客气了。
    沈瑄送的玉佩,孟清和用一条细绳穿过贴身带着。
    每次看到玉佩上的那个瑄字,想到沈瑄同他说的话,孟清和就会微微走神。
    活了两辈子,第一次发现自己竟然会这样。
    “十二郎?”
    为了不在无意间暴露身份,潜入城中的几人都以名字相称。不知为何,杨铎却极少叫他的名字,只喜称他十二郎。
    见孟清和仍在走神,杨铎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单薄的触感,很难想象,他如何从开平卫走到今天。
    “啊。”孟清和回神,见众人都看向自己,脸上带着明显的疑问,不好意思的挠挠下巴,“刚刚有些走神,诸位见谅。”
    “十二郎是累了吧?”杨铎笑了笑,捡起半截枯枝扔进火盆,“不如早些歇息,明日才有精神。”
    计划在进城之前便已商定,不需多言。
    众人再三谋划商议,不过是为事情能够更顺利些。
    帐中的空间不大,正好轮番值夜。
    纪纲被交给值夜的人看管,中途有巡营的人走过,也能轻易应付过去。
    习惯了沈瑄的大帐,再睡这样的帐篷,孟清和着实有些不习惯。
    果然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侧躺下,紧了紧身上的袢袄,仍是冷。
    背后突然贴上一片温热,侧过头,杨铎就躺在他的身边,背对着他,听到声响,也抬起头,“不习惯?”
    “还好。”孟清和再躺回去,闭上双眼,不像之前那么冷了,听着帐中的呼噜声,很快入眠。
    待他呼吸平稳,杨铎翻过身,值夜的燕军尽量不惊动睡着的孟清和,凑到杨铎耳边,“同知,那个叫纪纲的,可是?”说着,手在脖子划过。
    “先不急。”杨铎坐起身,将一件袢袄披在孟清和的身上,低声道,“出去再说,把人带上。”
    等脚步声消失在帐外,孟清和缓缓睁开双眼,头枕在胳膊上,拉了一下身上的袢袄。
    燕王派杨铎来,当真只是做个保镖?
    未必。
    先把孟清海这件事的盖子揭开,亲自前来德州,就算要冒一定风险,也是做对了。
    为南军传送情报,绝不是件小事,若在得知事情的真相后继续隐瞒,恐怕孟氏一族都见不着明天的太阳。
    以为不说燕王就不知道?镇守北平十多年,让北元闻风丧胆的朱棣,可不是被黄子澄几句话带进沟里的建文帝。
    帐外,纪纲被堵着嘴拉到无人处,眼见杨铎等人面露不善,狠狠打了个哆嗦,拼命开始挣扎。他料到这些人恐怕会杀了自己,却没想到动手这么快。
    虽说早死晚死都是死,可需要这么着急吗?
    “有话说?”杨铎蹲下—身,对上纪纲惊恐的面容,脸上仍在笑,笑意却未达眼底。
    “唔……”纪纲拼命点头。
    杨铎单手撑着下巴,貌似在考虑。
    “同知,不能放了他!”
    听押着自己的军汉叫破眼前这人的身份,纪纲知道,若不能表明投靠之意,他的小命必定保不住。
    他还有大好的人生,还没出人头地,就这么死,他不甘心!
    终于,杨铎大发善心,纪纲口中的布被取出。
    喉咙火辣辣的疼,却不敢用力的咳嗽。眼泪顺着眼角滑落,未来威风八面的锦衣卫指挥使,这一刻正小声啜泣,哭得梨花带雨。
    如果朱棣知道纪纲有这一面,八成不会让他掌管锦衣卫,东厂才是更好的去处。
    可惜的是,东厂挂牌营业的时间比锦衣卫晚了十几年,不然的话,大明历史上很有可能出现唯一一位锦衣卫东厂一肩挑的猛人。
    纪纲哭得直打嗝,也哭得杨铎等人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一个军汉开口说道:“同知,没什么好问的,还是杀了吧。”
    王爷身边的宦官都没这样的,就算少了个零件,那也是爷们!
    眼前这个……实在是太膈应人了!
    纪纲再次打了个哆嗦,忙道:“诸位,在下有用,绝对有用!千万别忙着动刀子啊!”
    杨铎看着纪纲,一咧嘴,“纪兄弟有什么用,说来听听?”
    “诸位可是北平来的?”顶着杨铎等人瞬间如刀子般的视线,纪纲硬着头皮说道,“诸位可是想探听主帅的消息?在下同中军的一个文吏有些交情,还认识一个姓杜的幕僚,必定能派上用场!”
    姓杜?杨铎眯起了眼睛。
    “这个姓杜的幕僚是哪里出身?”
    “好像是从北平投奔而来。”
    杨铎站起身,“带回去。”
    被惊吓一回,脚还在发抖的纪纲又被拉回了帐篷。
    孟清和被叫醒,迷迷糊糊的看向杨铎。
    “孟佥事,此人说李景隆麾下有一姓杜的幕僚,是从北平投奔而来。”
    “哦?”
    孟清和一下精神了,拽过纪纲的衣领,“这个姓杜的叫什么?多大年纪?家住北平哪里?什么时候到李景隆麾下的?”
    纪纲被衣领勒得脸色发红,却不敢用力挣脱,只能艰难的开口说道:“他叫杜平,年过而立,只知道家住北平,具体哪里实在不知。之前随瞿都督的军队一起进入德州,后被曹国公收为幕僚。”
    名字年纪都对得上,孟清和向杨铎点点头,两人都没想到,杜平不仅活着,还成为了李景隆的幕僚。
    “纪纲,”孟清和摆出最亲切的笑容,“想不想荣华富贵?”
    纪纲犹豫片刻,一咬牙,想!
    “想不想官运亨通?”
    更想!
    “想不想环肥燕瘦美人绕膝?”
    点头的同时双眼发光,绝对想!不能更想!
    “那好。”罪恶的爪子搭在了纪纲的肩膀上,“只要你帮一个小忙,这些都能成为现实。”
    “在下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好!”
    孟十二郎笑得愈发真诚,忽悠未来的锦衣卫指挥使,当真是很有成就感啊!
    一旁的杨铎和军汉们同时刷新了对孟清和的认识,比起以力服人,果然还是利诱更加有效?
    不愧是读书人,了不得。
    翌日,纪纲起了个大早,按照孟清和的吩咐,通过熟识的文吏给杜平带了消息。
    自到德州之后,杜平亦是忧心在北平的家人,闻知有北平退来的兵卒都要打听一二。纪纲也因此同他说上了话,这次特地托人给他带信,杜平自然不会起疑,很快派人来见了纪纲。
    “这几位兄弟都是从北平过来的,一路躲避燕军,偶然间得知了一个重要消息,报告主帅绝对是大功一件!”
    “何事?”
    “你且附耳过来……”
    就在孟清和等人在德州开展工作时,燕王府也迎来了一位身份特殊的客人。
    曾同御史韩郁极力反对齐泰黄子澄等削藩激进派,建议皇帝实行推恩以削弱藩王的高巍。
    在朝中两派大臣为皇帝的一道命令吵得不可开交时,高巍独辟蹊径,压根不参合这些乌烟瘴气的鸟事,趁着齐泰黄子澄等激进派暂时转入地下,接连对皇帝上疏,大谈亲亲之情,人伦之义,并主动申请出使北平,说服燕王罢兵。
    建文帝的确是脑袋有坑,但也认为高巍此举不可行。
    燕王是谁?岂是几句话就能说服的?
    能公开造反的主,是摆事实讲道理就能搞定的?
    不过,建文帝也为高巍的这种精神所感动,特地召见了他,明白告诉他这件事不靠谱,不能做。
    结果高巍不听劝,把建文帝的好意揉成团又扔回了他的脸上。
    甭管建文帝如何苦口婆心,就一句话,“臣愿使燕,晓以祸福。”
    遇上这样的建文帝也没办法,只能挥挥手,想去就去吧,回不来可别怪他。
    高巍大义凛然,“为国效忠,哪有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之理!”
    “爱卿真不考虑一下?”
    “不用考虑!”高巍一拱手,“陛下,臣去了!”
    看着高巍的背影,建文帝半天没出声。
    难道高爱卿没发现,他最后那句话有多不吉利?
    燕王对高巍的到来也感到惊奇,敢这个时候来北平,胆子够大!
    果然,高巍很快向燕王证明了他有多么的耿直,多么的刚直不阿,多么的大胆,多么的……想找死。
    “太祖升遐,皇上嗣位,不意大王与朝廷有隙……昔周公闻流言,即避位居东。若大王能割首计者送京师,解去护卫,质所爱子孙,释骨肉猜忌之疑,塞残贼离间之口,不与周公比隆哉!”
    不等高巍说完,燕王就怒了。
    连连冷笑,你小子知道自己在谁的地盘上吗?竟敢这么胡说八道?
    让他主动交出地盘财产,砍掉心腹的脑袋,把儿子送去南京当人质,再给那个黄口小儿负荆请罪?
    当他没长脑袋?!
    高巍似乎没看到燕王黑成锅底的脸,仍在滔滔不绝,“……大兴甲兵,袭疆宇,任事者得借口,以为殿下假诛左班文臣,实欲效汉吴王倡七国诛晁错,大王获罪先帝矣!”
    如果把怒气分个等级,朱棣的怒火绝对飙升到了刻度表的最高值。
    起兵靖难,打的就是洪武帝训诏的旗号,高巍给他扣上个获罪先帝的帽子,无异于爬上旗杆,把杆上的旗扯下来,扔到地上踩两脚,顺便吐几口唾沫。
    这还能忍,他就不是朱棣!
    “够了!”
    燕王暴怒,拔刀就要砍人。
    等在暖阁后的道衍和尚连忙奔出;好说歹说劝住了他。
    高巍不能杀,至少现在不能!
    朝廷遣使赴燕,全天下都看着,把高巍砍了,是痛快了,靖难的大旗也扯不住了。
    皇帝免了“奸臣”的官位,亲自派遣使者同燕王对话,燕王却二话不说把人砍了,这不是造反还是什么?
    燕王知道自己是造反,可靖难这块遮羞布必须披着!
    无奈,朱棣只得令人把高巍暂时押下去,自己跑回屋里钉建文帝的小人。
    故意的,一定是故意的!
    这黄口小儿够阴险,打不过他,派姓高的来是要气死他!
    燕王的怒火不断飙升,必须找人揍一顿才行,德州的李景隆再一次不幸撞到了枪口上。
    见过杜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