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穿耽美]清和-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燕王的怒火不断飙升,必须找人揍一顿才行,德州的李景隆再一次不幸撞到了枪口上。
    见过杜平,顺势被带到中军帐前接受盘查的孟清和,即将把砍人的刀子送到燕王手里,成为李景隆悲剧的最大帮凶。
  
    第六十七章 计成

    如果用八个字来形容李景隆;没有比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更加合适。
    李景隆的身材长相极似李文忠;国字脸;浓眉大眼;鼻子高挺,下巴方正;着绯红麒麟服,腰束花色玉带;不知底细的,初见其人,绝对会赞一声“好”。
    世袭公爵;太子太师,几十万大军的主帅。
    此时的李景隆,正面临人生中最艰难也是最辉煌的一段日子。
    打不过燕王,又没法向皇帝交差,夹在这对叔侄之间,个中滋味,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
    在德州期间,李景隆始终愁眉不展,往日围绕在他身边的一群人,此时也躲得远远的。
    哪怕皇帝还没收回他的官印,朝廷下达的几道命令,也相当于狠狠扇了他的巴掌。只要有脑子,就能猜到曹国公现在的处境到底如何。
    就是在这种情况,孟清和与杜平搭上了线,千方百计获得杜平的好感与信任,以此获得了面见李景隆的机会。
    机会来之不易,若非用再立一功及与家人相见的诱饵钓住杜平,事情未必会如此顺利。
    孟清和走进大帐,只匆匆扫了一眼,便跪地行礼。
    “卑下参见总戎!”
    头也不敢抬,面上诚惶诚恐,将一个底层小卒乍见主帅的激动与畏惧表现得淋漓尽致。心中却在腹诽,单看外表,没人会相信面前这位会有畏战逃跑的名声。更难以想象,这样正气凛然的外表之下竟然是一肚子草包。
    这就是所谓的“样子货”?
    李景隆手持公文,眼皮抬也不抬,像是懒得去看孟清和一眼。
    随同进帐的杜平拱手说道:“总戎,此人有重要情报。”
    “说。“
    李景隆没叫起,孟清和只能继续跪着。
    这算什么,发官威?对他一个小兵至于吗?
    咬咬牙,跪就跪吧,一切为了靖难!
    日后早晚能找补回来!
    孟十二郎刻意压低了嗓子,缩起了肩膀,就差哆嗦几下以示被李总戎的霸气震慑。
    多次观摩历史名人专场,演技必须大幅度飙升。
    “回、回总戎,卑下逃跑时……”
    “恩?”
    李景隆目光扫过,像是带着刀子,孟十二郎立刻意识到用词不对,马上改口。
    “卑下与同袍撤退途中,见到两支燕逆的军队在大同方向厮杀。”
    两支燕逆的军队?
    李景隆神色终于有了变化,“你可看清楚了?”
    “回总戎,卑下不敢说谎。”孟清和脸色煞白,好像正在回忆当时的情形,“他们身上的袢袄和卑下的不一样,口音也不同,都骑着战马,杀起来当真是吓人。断胳膊断腿不稀奇,卑下还见到掉了脑袋继续往前冲的,还有捂着肚子的……”
    “别说了!”
    李景隆脸色也白了,孟清和的话让他回忆起在北平城下的惨烈战斗,表情相当的难看。
    正如朱棣所言,没有经历过大的战阵,整日捧着兵书,以为战场就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让这样的人率领几十万大军对抗、能征善战的边军,根本就是个笑话!
    身为大军统帅,竟然被战场上的厮杀场面吓到,丢下军队连夜逃跑。
    有这样一个没用的草包儿子,李文忠泉下有知,说不定会再气死一回。
    大帐中,孟清和低着头,李景隆和杜平都白着脸,一时间谁也没有说话。
    短暂的沉默之后,李景隆突然问道:“你之前是谁的麾下?”
    身为南军,却是北方口音?
    “回总戎,卑下祖籍河北,原是富峪卫守军,后随百户调入山东。之前随天军讨逆,在北平城外被逆贼所破,一路逃……撤退,才侥幸活得一命。得知总戎在德州练兵,卑下和活着的弟兄们千辛万苦才逃了过来……”
    说着说着,孟清和就哭了起来,嗓门奇大,帐外都听得见。
    “撤退的路上,卑下和弟兄们饿了啃树皮,渴了饮雪水,几场大雪下来,树皮都啃不动,还崩掉了门牙!”孟清和一边说一边掉眼泪,“卑下也曾是个壮实汉子,八块腹肌!可现在,大腿都没有原来的胳膊粗,怕是想娶媳妇都要被人嫌弃。卑下一路上都在发誓,与逆贼不共戴天!”
    李景隆:“……”
    杜平:“……”
    若真是这样,那还真够凄惨。
    “总戎,被抓住的弟兄们更惨!不给吃不给喝,一天照三顿抽鞭子!总戎,一定要为弟兄们报仇啊!”
    说着,孟清和趴伏在了地上,哭得直打嗝。
    李景隆动容了,杜平也是泪流满面。
    帐外听到的南军纷纷红了双眼,真是太无情太残忍了!
    孟清和又断断续续的说了许多,真话假话掺杂,让李景隆想分辨也难。
    大同有战事发生?
    的确有,但不是燕军出现了内讧,而是之前的蓟州镇抚曾浚与徐忠所部的遭遇战,以曾浚被徐忠咔嚓告终。
    河北有队伍要投靠李景隆?
    也有。曾镇抚的铁杆,河北指挥张伦的确是一颗红心向南京,只可惜被沈瑄带兵给追上,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满腔的报国热情注定付诸东流。
    孟清和故意将话说得颠三倒四,间或嚎上几嗓子,让李景隆自己在他的话中去探索,发现“真相”。
    向燕王献策时,孟清和已经表明,不一定要告诉李景隆燕王的哪块根据地防守空虚,刻意而为反倒落了下乘。只需要让李景隆动心,认为此时派兵进入燕王的地盘,有极大可能捞到好处占到便宜就足够了。
    北地酷寒,南军肯定不习惯北方的天气。进入十二月,连日大雪,常驻塞外的边军都有些扛不住。若能引李景隆派兵前来,根本用不着正面对战,只需要堵住他们撤退的道路,或用疑兵诱使大军迷路,领着他们在雪地中绕圈子,恶劣的天气足以成为南军的催命符,让他们有来无回。
    燕王再适时伸出援手,感念救命之恩的士兵必定不少。
    若有在郑村坝投靠燕王的陈都督现身说法,更可事半功倍。
    比起让他们来送死的主帅,燕王多仁义!必须投靠燕王一起靖难!
    此计算得上是阳谋,落在智谋之士眼中很是粗陋,只配称作儿戏,用于对付李景隆却偏偏会很有效。
    如果此时练兵德州的是徐辉祖,燕王绝对不会采纳孟清和的计策,还会斥责他“胡闹”。
    换成是李景隆,朱棣直接拍板通过,还大力称赞孟十二郎“人才啊!”
    可见,美人需要对比,天才和草包也是一样。
    孟清和哭得投入,最后是被搀扶着离开大帐。当然,也或许是因为跪了太久,血脉不通。
    之后,李景隆又召见了孟清江和其他几名燕军,众人的说辞各不相同,仅有少数几点能对得上,反而更显得可信。
    众口一词才使人怀疑。
    杨铎没有露面,一直留在帐篷里。纪纲缩在帐篷一角,小心翼翼的看着杨同知手中把玩的匕首,刀光闪过,不是一般的锋利。
    纪纲很紧张,偶尔会出现面部神经失调的状况,任谁在生命饱受威胁时都会这样。
    杨铎扫了他一眼,笑了,分外的英俊,“不用担心,现在你很安全。”
    现在很安全?
    就是稍后会很不安全?
    纪纲打了个哆嗦,果断低下头,嘴唇发白,眼中却闪过一抹狠意。
    过了许久,孟清和等人先后回来,从众人轻松的表情来看,事情应该进行得很顺利。
    杨铎之所以没露面,是担心李景隆起疑。如纪纲杜平之流不认识他,经历过洪武朝,又是朝廷勋贵的李景隆,肯定会对锦衣卫北镇抚司的杨同知有印象。
    杨同知是杨铎的父亲,锦衣卫裁撤不久便被人告发,获罪充军边塞。他死后,妻子殉夫,因与燕王有旧,留下的两个儿子都被调入燕山卫,长子杨铎更被擢升燕山左卫百户,受到重用。
    一夕之间遭逢家变,杨铎与沈瑄倒有相似之处。
    于性格及为人处世方面,两人却是极大的不同。
    沈瑄是不折不扣的武将,杨铎于战场之外,更富家学渊源。
    如果纪纲被孟十二郎的蝴蝶翅膀扇没了,燕王再立锦衣卫,杨铎上位的机会远比沈瑄要大得多。
    纪纲之所以不得好死,最大的原因在于他太过狂妄,贪污腐败,桀骜妄为,生出了不臣之心,敢当着永乐帝面前玩指鹿为马的危险游戏。
    自找死路到这个地步,他不死谁死?
    于是,朱棣二话好不说,本人凌迟,全家发配。
    纪纲之错,在于他忘了自己是谁,也忘记皇位上坐的是谁。
    换成沈瑄或是杨铎,只要不犯这样的错误,即使同样要为皇帝背几个黑锅,也未必不能全身而退。
    何况,成祖年复立的锦衣卫也不是谁都能选进去的。
    除了良家子,功臣之后都有不少。
    “情况如何?”
    杨铎将水囊递给孟清和,取出一张硬饼,扎在匕首上烤着。
    “一切顺利。”拧开水囊,孟清和咕咚咕咚灌了两大口,水沿着下颌蜿蜒出两道细流,隐入了领口。
    杨铎将目光从孟清和身上移开,“继续留在这里还是早点离开?”
    “诸位以为呢?”
    孟清和没有正面回答杨铎的话,也取出一张饼,坐到火盆边烤了起来。香气出来之后,掰开一半递给一直没出声的纪纲,“吃点,别嫌弃。”
    烤饼的香味蹿进鼻子,纪纲咽了口口水,“给我?”
    “恩。”孟清和干脆把饼塞到他手里,“吃吧,多亏纪兄弟帮忙事情才这么顺利。等到回去,我请你吃烤羊肉,炖肘子,再来一壶好酒!”
    正与众人商议是走是留的杨铎,视线不经意扫过来,带着询问。孟清和笑笑,一口咬在饼上,鼓起了一边的腮帮子。
    他知道杨铎想杀了纪纲,但是,这个人还不能死。
    小命堪忧的纪某人到底没抵挡住高粱饼子的诱惑,一口接一口吃完,手指上的饼渣都舔得一干二净。
    半块饼又递到面前,纪纲抬头,孟清和叼着饼,一扯嘴角,示意纪纲接过去。
    纪纲没再推辞,也没开口道谢,只是眼圈有些发红。
    这两块饼子他记住了,这份情他也领了。
    他是个小人,小人同样会感恩。
    杨铎等人很快商量出了章程,全走是不行的,李景隆说不定会再召去问话,但也必须有人回去报信。
    “十二郎和我一起回去。”杨铎将烤好的饼子递给孟清和,“高福四人留下,一旦李景隆下令,想办法混进去给大军‘带路’。”
    “遵令!”
    孟清江也留下了,孟清和张张嘴,却见他对自己摇头。想了想,只能继续用高粱饼子磨牙,一言不发。
    一直做布景板的纪纲突然出声道:“如果诸位不嫌弃,在下应该还能帮上忙。”
    “你?”
    “在下虽无官职,到底有几个熟人,无论递送消息还是应付盘查,由在下出面都能省去不少麻烦。”
    众人均未出声。
    该不该相信纪纲?是不是该冒这个险?
    如果他向李景隆出卖留下的燕军该怎么办?
    孟清和看向纪纲,从那张憨厚的面容上清楚看出了野心二字。
    是对朝廷,还是对燕王?
    他同样不敢确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