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棉花高效栽培模式-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栽培技术要点 在北疆棉区,最佳播期为4月10~20日。合理密植,以保证每667米2

    收获株数达到1。3万~1。5万株。全层施肥,每667米2

    施标准化肥120千克左右,氮、磷、钾适宜比例为1∶ 0。4∶ 0。1,每667米2

    有机肥3~5吨,磷、钾肥的全部和氮肥的60%作基肥在秋季1次深施,剩余氮肥在头水前追施。全生育期灌水3~4次,头水在6月下旬,8月20日左右停水。新陆早34号单株结铃性强,植株中后期生长稳健,积温较好地区打顶和停水时间可适当推迟。全生育期化控3~4次,结合肥水情况灵活掌握,前期略重,一般667米2

    缩节胺用量为:1片叶期0。5~0。8克,2~3片叶时1。0~1。5克,头水前3天2~4克左右,二水前3天4~5克,打顶后5~7天用量10~12克,重控封群尖。打顶在7月5~10日为宜,将株高控制在65厘米左右,单株留果枝8~10台。重点防治蚜虫和红蜘蛛,及时查找和药剂防治点片发生区,避免全田施药,伤害天敌,将病虫害控制在初发阶段。新陆早34号吐絮快,吐絮7天后应及时采收,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6)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在南北疆早熟棉区和甘肃河西走廊棉区的黄萎病轻病区种植。

    skbshge

8。 新陆早35号(0317)() 
(1)选育单位 新疆兵团七师农业科学研究所。

    (2)特征特性 新陆早35属早熟陆地棉,生育期126~128天。Ⅱ式果枝,果枝与主茎夹角较小、上举,植株为近筒形,较紧凑。茎秆较硬,叶片中等大小,裂刻较深,田间通透性较好,生长势较强,抗逆性好。始果枝节位4。5节,始果节位高度18厘米左右。棉株前、中期生长势较强,后期生长稳健,不早衰。棉株结铃性强,棉铃卵圆形,铃重5。3~5。6克,衣分42%~44%,籽指10克。吐絮畅且较集中,正常年份霜前花率可达90%以上。

    (3)抗病性 2004—2006年人工枯萎病圃剖秆鉴定,枯萎病指5。6~8。2。2006年自治区植保站病圃鉴定,枯萎病发病高峰期病指11。2,剖秆病指15。9;黄萎病病指41。1,为耐枯、黄萎病品种。

    (4)产量表现 2005—2006年参加自治区早熟棉区域试验,每667米2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42。9千克、144。4千克和144。1千克,分别比对照新陆早13号增产6。0%、9。4%和8。5%。2006年在自治区早熟棉生产试验中,每667米2

    平均皮棉产量为143。9千克,与对照新陆早13号持平。

    (5)栽培技术要点 适期早播,早熟棉区正常年份在4月8~15日较好。合理密植,每667米2

    收获株数1。4万株。全程化控,前、中期生长势较强,要求早化控,齐苗至1叶期进行第一次化控,每667米2

    喷施缩节胺0。8克左右,以后每生长3~4叶化控1次,用量根据棉苗长势灵活掌握,果节间控制在5~6厘米,株高65厘米左右。全层施肥,每667米2

    施标准化肥150千克左右,氮、磷比例为1 ∶ 0。3~0。4,磷肥的1/3和氮肥总量的2/3作生育期间追肥。滴灌田生育期滴水8~10次,每667米2

    用水量280米3

    。常规灌棉田生育期灌水3次,每667米2

    用水量300米3

    。适期早打顶,单株留果枝9个左右。早熟棉区正常年份在7月初开始,7月5日结束。综合防治虫害,苗期主要防治蓟马、盲椿象,中后期防治棉叶螨、蚜虫等。

    (6)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年有效积温≥3400℃以上的北、南疆早熟棉区、甘肃早熟棉区种植。

    skbshge

9。 新陆早45号() 
(1)育种单位 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所,新疆西部种业有限公司。

    (2)特征特性 生育期128天左右。植株呈塔形,较紧凑,Ⅱ式果枝,叶片中等大小,叶色灰绿,铃较小、卵圆形,茎秆茸毛多,生长稳健,长势较强,株高60厘米左右。始果节位4。3节,果枝数8。9个,单铃株结铃6。5个,单重5。54克,籽指9。92克,霜前花率96。19%,衣分40。38%。吐絮畅,含絮力一般,易摘拾。种子梨形,有短绒,呈灰白色。

    (3)抗病性 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保站抗病性鉴定结果(发病高峰期):枯萎病病指0。00,属高抗枯萎病类型;黄萎病病指50。61,属感黄萎病类型。

    (4)产量表现 2008—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陆地棉区域试验,每667米2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74。3千克、153。0千克和147。1千克,分别比对照新陆早13号增产8。99%、8。21%和7。59%。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棉生产试验多点平均,每667米2

    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70。3千克、149。5千克和143。8千克,分别比对照新陆早13号增产17。43%、17。17%和15。20%。

    (5)栽培技术要点 适期早播,北疆早熟棉区适宜播期为4月10~20日。南疆部分早熟棉区适宜播期4月1~15日,早春应避免冷害和大风。合理密植,每667米2

    保苗1。5万~1。7万株,收获株数1。3万~1。5万株。根据土壤质地、肥力适当调整密度。采用测土配方、全层施肥,氮、磷、钾比例适当,有机、无机相结合的方法。一般每667米2

    施标准化肥150~170千克,滴灌棉田磷肥、钾肥的65%~70%结合棉籽饼和氮肥的30%~40%作为基肥深施,其余部分在棉花花铃期结合灌水进行追施。黏土地在花铃期喷施硼、锌等微肥和磷酸二氢钾,防止棉花后期早衰。依据棉田棉苗生长势和土壤条件,结合气候条件适时进行灌水。滴灌出苗的棉田(1膜2管)6月10日前后滴头水,9月10日左右停水。滴水8~10次,每次每667米2

    滴水量25~30米3

    ,间隔9~12天。在7月中下旬高温时期采用较大滴量和较短的滴水间隔期,8月下旬未吐絮田块和旺长棉田应及时停水,防止贪青晚熟。新陆早45号苗期生长势强,一般化控5~6次,每667米2

    显行后施缩节胺0。8~1克,2~3叶用缩节胺1~1。5克,5~6叶用缩节胺2~3克,开花前后用缩节胺3~4克,打顶后3~5天每667米2

    用缩节胺5~8克,铃期适当化控,控制果节伸长。适时打顶,单株留果枝8~9个,7月初打顶结束,结合肥水及化学调控,将株高控制在60~65厘米,防止旺长或早衰。病虫害防治上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根据虫害发生规律,做好田边杂草病虫的监测和防治,重点抓好红蜘蛛、蚜虫、棉铃虫的防治,采用查、插、抹、摘、拔、涂、滴、喷等方法做好点片挑治。结合增益控害措施,达到综合防治的目的。

    (6)适宜种植区域 该品种适宜新疆北疆棉区、南疆部分早熟棉区种植,黄萎病中等以上地区不适宜种植。

    skbshge

10。 新陆早41号() 
(1)育种单位 新疆巴州富全新科种业有限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农科所。

    (2)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早熟陆地棉,生育期123天左右。始果节位5。1节,果枝数7。4个,单株结铃6。1个,单铃重5。6克,籽指9。7克,霜前花率97。19%,衣分高达44。01%。植株筒形,较紧凑,植株偏矮,Ⅱ式果枝,茎秆及叶片茸毛较少,叶片较小皱褶、色深绿、茎秆硬,抗倒伏。果枝和叶片上举,植株清秀,田间通透性好,适宜高密度种植。前期生长势一般,中后期生长势较好且整齐度好,不早衰。结铃性强,长卵圆形、铃壳薄、尖嘴,吐絮畅,含絮力强,易采摘,絮洁白有丝光,霜后花无黄斑亦洁白。

    (3)产量表现 2007—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陆地棉区域试验,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平均每667米2

    产量分别为311。6千克、137。1千克和129。3千克,籽棉、霜前皮棉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9减产3。81%和0。66%,皮棉比对照中棉所49增产3。04%。2008年生产试验,每667米2

    籽棉产量为325。9千克,比对照中棉所49增产4。36%,每667米2

    皮棉产量为161。4千克,比对照增产12。27%,每667米2

    霜前皮棉产量为139。7千克,比对照增产10。04%。

    (4)栽培技术要点 在北疆适宜播种期是4月5~20日。中等肥力棉田每667米2

    播种密度为1。5万~1。7万株,每667米2

    收获株数为1。2万~1。3万株。科学施肥,合理控制氮、磷、钾施肥的比例,适当施用锌、锰、硼等微量元素。中等肥力棉田每667米2

    施标准化肥(氮、磷、钾总量)150~170千克。滴灌棉田全部磷肥、80%钾肥和20%氮肥结合有机肥作基肥深施,其余部分在棉花生长期结合滴灌水进行滴施。同时,在棉花生长期还要滴施或叶面喷施速乐硼、硫酸锌等微量元素和磷酸二氢钾。在苗期及花铃期进行叶面追肥,或配合化控进行叶面追肥。科学、合理的灌水,滴灌要做到头水不旱不灌,二水促生长,花铃期水不能缺,停水要及时。一般6月中旬前后灌头水,全生育期灌水7~10次,8月底至9月初停水。每次每667米2

    滴水25~40米3

    ,滴水间隔10天左右。在7月中下旬高温季节,滴水量要适当加大或缩短滴水间隔时间,保证花铃期不缺水,搭建稳产高产的理想株型。棉花生育期全程化学调控,该品种对缩节胺较敏感,化控一定要把握轻控、勤控原则,3~4叶期第一次化控,每667米2

    缩节胺用量为0。2~0。5克,6~8叶第二次化控,每667米2

    用量0。5~1克,见花前后每667米2

    用量1~1。5克,打顶后5~8天用量4。5~8克。6月底打顶,一般留果枝9~10个。结合肥水管理和化学调控,将株高控制在60~70厘米,防止后期旺长或早衰。综合防治病虫害,及时做好田间杂草的化学、人工和机械除草工作。对棉蚜、棉叶螨的综合防治,一要做到早春对地边、地头杂草上有害生物进行监测与防治。利用田边地头杂草生长早的特点,做好保益控害、以害养益工作。二是采用查、插、抹、摘、拔、涂、滴、喷等方法,做到以点片防治为中心地挑治。

    (5)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于甘肃和新疆早熟棉区的种植,主要是新疆北疆棉区、南疆部分早熟棉区及甘肃河西走廊棉区。

    skbshge

11。 新陆早40号(9843)() 
(1)育种单位 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新疆惠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特征特性 该品种生育期123天左右;单铃重5。65克,吐絮畅,含絮力一般,易摘拾;霜前花率96。22%;单铃重5。65克,籽指10。0克,衣分44。58%。

    (3)抗病性 属高抗枯萎病、感黄萎病类型品种。

    (4)产量表现 2007—2008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陆地棉区域试验,每667米2

    平均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97。37千克、133。52千克和130。15千克,籽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减产8。21%和0。04%,皮棉比对照新陆早13号增产0。32%。

    (5)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播种期为4月5~20日。中等肥力棉田种植密度为1。5万~1。7万株/667米2

    。科学施肥,合理控制氮、磷、钾施肥的比例,适当施用锌、锰、硼等微量元素。中等肥力棉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