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一把刀-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要遥遥无期喽,不是本官泼两位冷水,吾观两位怕都不是才思敏捷少年成名之辈,两位现在这年纪,要是继续苦读,窝在家里,怕是要老死在家中喽~”

    对方这一番话什么意思?兄弟俩面面相觑,都是有些糊涂了。

    “……杨大人此言何意?”张尔忠问。

    杨天一摆正色,问道:“敢问两位,你们读书是为了什么?”

    “这还用说,自当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张尔宏不假思索,就说出了这标准答案。

    张尔忠没有立即答话,对方来了后,说了一番打击他们仕途的话,又莫名其妙的问他们读书是为了什么,该不会是瞎胡闹,他觉得得好好想想。

    想了一会,张尔忠缓缓说道:“吾读书,一开始是为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等大了后,是为了一举成名,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笼统的理想,可过了不惑之年,吾却觉得读书读的再多,不如做些实事,越发觉得,读书,是为了能更好的做实事。”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张先生深得其中真髓,在下佩服。”杨天肃然一辑,自己来是为了忽悠两人,却没想到对方这觉悟确实高啊。

    “大人此言至理,在下佩服。”张尔忠惊讶了,对方这话说的精辟,这二郎神听说打小没上过学堂,没读过书,都说此人有宿慧,当时张尔忠还嗤之以鼻,今天观之,小小年纪身居高位却毫无盛气凌人之态,相反平和淡然,说话也是如此有深度,这宿慧古实有之,难道此人果真也是宿慧之人?不然,那什么红花商会等等,短短两三年发到如此地步,找不到能解释的理由啊。

    杨天还不知他说的这句话在这时候好像没怎么用过,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倒是经常被人挂在嘴上。

    不管这些,眼看气氛不错,杨天起身郑重一辑,对方慌忙还礼。

    “今日来找两位,实是有事关民生的大事相请,两位先生,本官幸蒙陛下赐监察山咚一职,吾在任两年,不敢说有何杰出政绩,却发现民间一件有关民生的大事。”

    “……不知大人所指何事?”张尔忠兄弟两人开始感兴趣了,听这意思,对方发现此等有关民生的大事,专门过来找他二人请教,这,怎么也可以说是心情不错了。

    “好叫二位先生知晓,本官发现这民生大事就是这农事,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吃穿住行,这吃放在第一位,吃的根本是什么?是庄稼,在下素闻两位先生对如何让庄稼长的更好之事有极高的造诣,所以今天在下不才,恳请二位先生助本官,不,是助我潍县百姓甚至莱州府一府百姓,让民间百姓们多打一些粮食,让百姓们能早日过上好日子,二位先生,在下相信,千言万言的抱负,不如让老百姓手里有余粮,路边没有冻死骨,家家都能好好活!”

    说完,杨天深深一辑。

    张尔忠张尔宏激动了,他们张家耕读传家,平时除了读书,就是伺候这庄稼,多年以来,很是有些心得体会,他们张家的一亩地,平均能比别人家同样的好地多出二三十斤去,可别小看这二三十斤,十亩就是二三百斤,一万亩可就是二三十万斤啊,一来二去,近几年张家兄弟会伺候庄稼的名声在固堤店可很是响亮。

    “……没想到大人心中竟有如此之沟壑,也罢,为了让百姓们活的更好,吾兄弟二人就厚颜跟着大人出去见见世面,争取让百姓们都能多打粮食,二弟,你说呢?”

    “大哥说的极是,此实是功德无量之举,大人,吾与大哥就拜托大人了。”

    说完,两人郑重一辑。

    杨天上前把住两人的胳膊,慨然长笑,“哈哈哈,在下能得二位先生之助,实乃我潍县百姓之福,我莱州府百姓之福,我大明百姓之福啊!”

    奶奶的,忽悠成了,杨天心中暗喜,有这两位有文化的庄稼能手,相信未来必会教出一大批会伺候庄稼的学生,到时候,能养活更多的人,做更多的事。

    最重要的,他认为这统治一地,首先这粮食是放在第一位的,百姓们过日子要吃粮,将来造反打仗,以前看很多电视或者有些战争名言说得好,打仗打的是后勤,而后勤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粮食!

    skbshge

第185章 做买卖得皇帝许可才是正道() 
天启三年七月下旬开始,贯穿一夏的炎热天气终于慢慢褪去,随之而来的是几丝凉爽的秋意。

    京城皇宫大内,乾清宫后花园,天启皇帝朱由校叮叮当当在那做着木工活,只见他神情专注盯着面前一把成角度的躺椅,左右身旁躬身侍候着两名木匠,每人手里拿着木刨钢钉钢锯等木工器械,朱由校不时的伸手开口,旁边两人赶紧麻利儿的把皇帝陛下要的工具递上。

    场面和谐,除了这是在皇宫大内这个特殊的地方,就为朱由校这一个爱好,朝堂上一群大佬有事没事就上书劝谏皇上该尽心国事。

    朱由校继位的时候是十五岁,他父亲朱常洛仅仅在位一个月就嗝屁了,当时朱常洛的选妃李选侍也许想做点什么,入住乾清宫,并把朱由校扣押在手中,得亏王安跟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党人及时救他出乾清宫,并辅佐朱由校登基,如此大功,东林党人的势力在万历死后开始扶摇直上。

    当时朱由校年幼,加上东林党人于己的大功,朝堂上尽由东林党的大佬把持着朝政,渐渐的,到了天启三年,东林党在朝堂上的势力更是独占鳌头头一份,就连魏忠贤也只是在内廷呼风唤雨,外廷虽有顾秉谦这个内阁次辅,却被内阁其他大佬打压的毫无话语权。

    三年过去,朱由校满十八了,当初懵懂的少年经过三年朝政历练渐渐长大了,对某些事某些人的观感也开始有了改变。

    问题来了,此时东林党把持着朝政,内阁吏部都察院这三大紧要部门都是东林党的大佬,他们上书劝谏朱由校该尽心国事,实际却紧紧抓着手里的权力不放,两相矛盾,朱由校本身就被这三年间东林党的所作所为开始有了厌恶厌烦,可毕竟当初东林党救驾有功,于是,这位有些木工爱好的皇帝干脆开始躲在宫中,学他的皇爷爷万历,眼不见心不烦,又想出个办法,通过魏忠贤了解外面的一举一动,这才有了魏忠贤这几年一步一步升上来的权力,至于后期魏忠贤权力欲望到了顶峰,瞒着朱由校大肆收拢权柄,人称九千岁,地方官员为他建生祠,这都是后话。

    言归正传,过了小半个时辰,一把手工折叠椅完成,朱由校端详一阵,对自己亲手完成的作品很是满意,心中生起一股成就感。

    “启禀万岁,魏公公求见。”

    “宣。”

    “臣叩见万岁爷,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魏卿平身。”

    “谢万岁。”

    朱由校好奇的看着跟在魏忠贤后面的两个小宦官,两人抬着一个他没见过的物事,好像是个竹篓。

    “魏卿,那是什么?”

    魏忠贤笑眯眯的躬身奏道:“万岁爷,请容臣卖个关子,臣先恭喜万岁,贺喜万岁。”

    “喜从何来?”朱由校有些纳闷,他天天在宫里,只要那后金不打过来,地方上不再发生去年闻香教那样的叛乱,朝堂上那些大小官员不来烦他已经是烧高香了,哪还有什么喜。

    魏忠贤掏出一张折子,双手恭恭敬敬的递上去:“万岁爷请过目。”

    “……哈哈,原来是这样。”朱由校有些疑惑的接过来,打开一看,原来是兖州府知府陈亮工报捷的奏折,上面写着托陛下的洪福,兖州府风调雨顺,今年一府八成田亩的秋赋已尽数收上,毫无拖欠闹事之人,百姓们纷纷对皇上歌功颂德。

    “好,好啊,爱卿,确实是喜事一件啊,哈哈。”朱由校开心的来回踱着步子,兖州府去年刚刚才划出该交税的田亩,今年就如数交上,而且朕的子民对朕歌功颂德,好啊,朱由校只感到一股极大的成就感。

    “万岁爷,您请看。”

    魏忠贤这才指着那竹篓,请朱由校亲自开封,朱由校面上有些兴奋的走过去,打开竹篓上的步结,露出里面的真容,竹篓底部用上百根连着麦穗的麦秆,组成万岁的字样。

    “万岁,不就是朕么,哈哈哈,好!”朱由校真真是开心的开怀大笑,“陈亮工有心了,哈哈。”

    魏忠贤跟在一旁笑眯眯讲解道:“启禀万岁,这万岁麦穗却不是陈亮工的主意。”

    “哦?那是何人?”

    “是臣那侄儿杨天,他那商会在兖州府开了几家粮铺,这是他从兖州府百姓们手里收的粮食,这孩子一心想着万岁爷,他心想啊,万岁爷牵挂着兖州府的百姓有没有饭吃,那怎么才能让万岁看到呢,想来想去,干脆就把收上来的麦子献上来,让万岁爷眼见为实。”

    朱由校拿起一根麦穗仔细端详,剥开表皮,粒粒饱满肥实,不由连连点头,听着身边魏忠贤的讲解,更是开心的很,让百姓们有饭吃,这是一个君王最大的成就,而手下臣子不玩虚的,那杨天之前献羽绒服龙偶内衣等物,加上今天这万岁麦穗,这可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忠心,朱由校岂能不开心。

    “好,好啊,这才是忠心臣子该做的事,爱卿啊,你对朕忠心耿耿,你那侄儿也是竟想着朕,朕心甚慰,唔,杨天忠心可嘉,朕该赏他点什么呢?”

    “启禀万岁,臣还有样东西要请万岁爷过目。”

    朱由校哦了一声,今天真是惊喜不断,一脸期待的说道:“爱卿快拿出来让朕看看。”

    “是,请万岁爷稍待,”魏忠贤挥了挥手,“来啊,抬进来。”

    “是。”伴着话音,两人一组,六名禁卫吃力的挑着三个大木箱子走了进来。

    “万岁爷请过目。”

    “唔。”朱由校好奇的走过去,打开箱环一看,“咦,是银子?三箱子银子,魏卿,这是何意?”

    五十两一锭的银元宝,一箱子一百腚,总共一万五千两,朱由校有些不解的看着魏忠贤,等着他的解释。

    “回禀万岁,这是臣那侄儿上交朝廷的税银。”

    “税银?”朱由校更糊涂了。

    “是,万岁爷请看,这是臣那侄儿写得一本折子。”

    说着,魏忠贤掏出一本折子双手恭谨的递过去,朱由校打开一看。

    “臣杨天启奏,陛下,臣承蒙陛下厚爱得居高位,于陛下于朝廷却无一丝建树,臣惶恐,臣平生对做官并无贪恋,唯喜买卖发财之商事,请陛下莫怪,臣就是这点出息了,”

    “哈哈,倒是坦诚的可爱。”

    朱由校评价一句,接着看下去:“不过请陛下放心,臣做生意历来公道,从不仗着陛下的厚爱欺男霸女,”

    “哈哈,这用词错了吧。”朱由校好笑道,继续读下去。

    “好在有陛下鸿福保佑,臣这生意做的还行,慢慢做大了,挣得银子也不少,可臣想啊,作为陛下的臣子,既然臣在陛下的天下挣了钱,别的不说,这商税臣觉得该交,于是臣托人翻拉了一下,我大明商税是三十税一,臣仔细想了想,觉得有些少了,毕竟是靠着陛下臣才有了今天的发达,思来想去,臣决定上交一成,陛下明鉴,这一万五千两就是臣这几年挣得银子的一成了,”

    “一成,十税一,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