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唐朝当王爷-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十五章农家少闲月(上)() 
李承乾像幽灵一样;跟在陈华屁股后面;寸步不离。他脑袋上的纱布已经取掉了,留下几个暗青色的疤,李承乾本来长得挺俊的;那几个疤痕影响了他脸蛋的美观,他现在就是一丑男;腿还是瘸的,走路一高一低,程丹阳老先生看过了,伤到了骨头上面的包膜;伤筋动骨一百天;短时间之内;李承乾只能当铁拐李做个瘸腿的人。

    春归大地,万物复苏。冬天的寒冷,早就被树梢上的新芽甩掉了好几条街。玉山书院开学的头几天,过的比较忙,等慢慢步入正轨之后,玉山书院的学生终于能沉淀下来认真读书。他们不再去讨论,玉山书院的教学大楼是如何修起来的,也不去好奇玉山书院里面那些从来没有见过的运动设备,一切存在即是合理,格物学,就是要把别人难以相信的事自己能够办到,这才算真正地读懂格物学。所有玉山书院的学子,心里都有一个奋斗的制高点,就是有一天,自己的名字会被刻在玉山书院的荣誉墙上流芳百世。

    因为李承乾身份特殊,分到那个班级,肯定会有不少认识他的长安小纨绔会把他的身份大事宣扬,好歹这家伙是太子,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振臂一呼肯定有不少人跟着他lang,风气不正还怎么学习,于是陈华决定,李承乾暂时归自己一个人负责完成他的再教育。

    玉山下的庄子上,农户们已经开始最繁忙的春耕。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耕是头等大事儿,因为耕牛稀缺,农户们天未亮就拿着锄头下地刨土,翻地;打窝;丢种子;家里三岁的小孩都要赶着起来帮忙。民以食为天,有三亩良田,二亩水塘,鸡鸭猪狗几只就称得上家境殷实。

    婉儿和二丫,也在最近两天从侯府来到了玉山。山下庄子上农忙季节,需要人手帮忙播种;这些田地都是侯府的产业;她们大抵是过惯了种地的日子;春种开始;一个个换上了朴素的裙衣;头上包着碎花布;手里挽着篮子;男主外;女主内;大户人家名下田产家业;都是女人在看管;所以这一大一小两个侯府的女人;像模像样代表着蓝田侯;到玉山脚下和庄户上的农户们打成一体。

    古代女人,在思想方面,其实从小就被家里的娘亲耳提面命教导灌输了相夫教子的传统教育。就连才女谢韫,也在没课的时候,都会穿着朴素的罗裙,头上包一快蓝布,像个村姑摸样去山下的良田里面帮忙。

    身为大男人;不事农桑让几个女人出去干活;陈华绝对是看不惯的。虽然长安城不少的贵族家庭,都是家中女人管田产方面的事,男人全部悠闲的大老爷们一个,在家赏花养鸟,生活滋润,不问农桑粮食;但陈华终究是摒弃了男尊女卑的享乐主义;偷偷带着李承乾和两个壮劳力程处默高宝藏两人;摸到玉山脚下的庄户上进行劳动改造。

    李承乾其实是耕地文盲,到了玉山脚下,看到田里面那些农作物,就拉着陈华问东问西,小麦和油菜花他都不知道,五谷不分的太子爷,新鲜劲上来,居然让高宝藏停车;自己挽着裤腿,从马车上跳下来;一瘸一拐往路边水田里面踩,乐成一个五指山逃脱的泼猴。陈华多次提醒,不能过量运用,否则腿肯定要废,李承乾置若盲闻,完全不拿腿伤当回事儿。

    马车在水泥路上跑着,因为玉山书院的修建,玉山脚下,方圆几里路,都打成了水泥路,打听到有一大泼人正在三里外的田里面劳作。婉儿和二丫肯定在那里,谢韫今天也早早下来了,陈华就催促赶车的高宝藏快马加鞭;都快到中午了;她们肯定饿了;早晨带着干粮出来;就要在田里做一天的活儿;春天的太阳虽然不够毒辣;但还是能让人香汗淋漓;马车中装着解暑的酸梅汤两大桶;此时那些地里的人肯定非常希望能够喝上一口解暑。

    马车在嫩柳飞扬的路上轻快跑过;没多久;远远看见前方开阔的田野中;有一大帮的人正在翻地刨土;妇人手挎着篮子;跟在后面播种子,小孩在田梗上奔跑嬉戏。马车停在路边,缰绳拴在一颗树上,车中就窸窸窣窣跳下来几人。

    领头的是陈华,穿着青色短打服饰,庄稼汉的打扮。李承乾也脱了华贵的衣服,穿了件寻常衣服,高宝藏和程处默一看就是卖苦力的跑腿,自然穿着脏兮兮的衣服跟后面,程处默肩挑两桶酸梅汤,高宝藏拿着木瓢和粗碗。一行人往田里面奔走,那边田里的人,早早就看见了这么一伙人,大家都在议论,又是那里来帮忙的农户,跟在公孙婉身边,提着小篮子丢种子的二丫,只是看了一眼,就高兴地嚷嚷起来:“婉儿姐姐,老爷来了,来田里的是老爷;你看。”

    二丫指着远方那几个人,公孙婉也看见了,的确是陈华。

    “他跑田里来做什么。”公孙婉有点小媳妇的语气哀怨道:“不知道一家之主,是不能下地的吗?传出去,肯定又要被人笑话。”

    公孙婉让二丫放下篮子;跑过去迎接陈华。并且给二丫交代,不许让老爷下地种田,被人知道了要笑话蓝田侯府,二丫点头答应了。

    小丫头飞快跑过去,她首先盯上的就是程处默肩膀上吊着的两桶酸梅汤。此番前来的人,都去侯府蹭过饭,二丫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小丫头脸色不善地剐了几人一眼,高兴地跳到陈华面前:“老爷,婉儿姐姐说,不让你下地种田。她还说,这是妇道人家做的事,老爷不用操心。”

    说完;二丫盯着那木桶里面的酸梅汤:“老爷,二丫渴。”

    陈华蹲下来,捏了捏小丫头被太阳嗮的红彤彤高原红的脸:“你去告诉大家,都停下手里的活儿,然后找个阴凉避暑的地方喝酸梅汤,马车上还有肉饼和包子,不能饿着肚子干活儿。” 

第四十六章农家少闲月(下)() 
几十个农户;端着酸梅汤;拿着肉饼包子;就蹲在路边几颗树荫下休息。

    他们嘴里议论着,原来那位短打青衣的人就是侯爷啊,他居然亲自送来中午吃的东西,看着年轻;说话和气;不像有臭脾气的贵族老爷;能在这样的老爷眼皮子底下讨生活也容易的多,于是农户们心里对侯爷一阵好评,酸梅汤喝着,就不感觉有先前那么渴了;而且浑身充满了力气;等会儿干活准能出成绩。

    二丫找来一堆干草铺树荫下;然后拿着包子;饿疯了;不顾吃相;抓了抓贴在额前的头发;喝一口酸梅汤吃一口包子;小丫头卖之前;肯定受过苦;所以很珍惜粮食;绝不出现lang费的情况;连掉干草上的馅儿;都要拾起来丢嘴里吃了。婉儿和谢韫坐在了陈华左右手边,两个女人,都是属于那种内敛美,胚生就是出色的美人儿,哪怕是和庄户上农家女人穿一样的荆钗素衣;天生丽质的阳春白雪是不会轻易被遮掩住的花容月貌;两个小娘子羞羞答答;落外人眼里,她们都是侯爷夫人,代侯爷到田里劳作来了。农户的眼里;家里能有一个这样贤惠的婆娘,那就是一桩美事,侯爷一次就取了两个;侯爷真是有福气。

    庄子上,淳朴的农户们八卦声,小小地传到了两个女人耳里。两个女人同时低下头吃着饼子,不知道想那儿去了,耳根子红的,就像那儿被人亲了一口。

    都是脸皮儿薄的女人啊,一句话就羞成这样,要是当众搂搂抱抱,指不定变成一个红人儿了。

    眯着眼睛,看着远处田里面抡锄头的程处默出卖劳力翻地,高宝藏打窝子,李承乾后面丢种子,三人尽管学耕地很生疏,不是泥土没铲碎,就是种子丢窝子外面,连忙用手刨,看他们喜剧的表演,老半天才弄出一行,陈华暗自决定,春种这一个多月,天天让他们下山来劳动,还不愁改教不了。

    心里决定了,就不会去想李承乾的太子身份程处默好歹也是个小国公,要是被人知道拉来种田;指不定上朝会被参一本。不过他们现在是玉山书院的学生,一切就得按照书院的教育模式培养成材;种田也是一种锻炼。

    有个年老的农户端着一碗酸梅汤过来;他见到了陈华;老人家脸上写满了岁月沧桑的皱纹;看年龄七十岁都不止;下地干了活儿;比年轻人都还精神。

    这样的老农,在庄户上,就是一个宝,他有许多种地的经验,会教会一批批的年轻人如何翻地播种,直到死去,农村就是如此一代代延续自食其力的精神。

    “侯爷。”老人家想要跪下,陈华立刻制止了。谢韫和公孙婉乖巧地让开,老人家就坐在陈华身边;皮肤松垮的手掌端着碗;浑浊暗黄的眼神愣愣地望着远方:“灌溉农田的沟渠被淤泥堵住了;播了种的稻子;发了芽;要立刻放水灌溉;不然地燥天热;两天光景就会熟根;肯定要死一大拨。玉山不能开采玉石,庄户上的男丁,稍微有力气的,都到了作坊里面赚钱补贴家用,留下老弱病残;能把田里面种上庄稼;已经不易;灌溉农田的沟渠;侯爷一定要想法子疏导通顺;否则农户们辛苦的春耕就白费了。”

    老农闲聊家常一样,和平易近人的侯爷聊着庄稼的事。毕竟庄户上的农户,都是在为侯府劳作,每年庄稼收成了;会拿出很大一部分上交侯府。说白了,这些庄户,都是蓝田侯府养的下人,只负责种田,收成了,留下很少的过活日子;根本就没有余粮。

    陈华承诺道:“明天,我就让人把沟渠疏通,让灌溉的水源流进来。”玉山书院有那么多学生,带着一批下来搞农业也是极不错的选择。

    没想到侯爷爽快答应了,老农哆嗦地说了声:“老朽代庄户上百来口人,谢过侯爷。”老农说完就把手中碗放下,吆喝着吃饱了喝足了,就准备干活了。贵人们能耍,庄稼汉不能休息。老农在这几十号农户中还是有威望的;他这么一吆喝;许多人都拿起来工具;妇人们提上篮子;准备继续耕种。

    日照当空;应该是正午时间;此刻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耕种也不忙这一时半会儿;就在那群农户收拾工具;婉儿和谢韫也拿上了篮子准备一起出去劳作时;陈华看着他们成群结伴,全然不怕天空中的骄阳;这种天气;老年人身体不好中暑了怎么办;于是自己出面,很人性化地说了一句:“大家都回来休息吧,等过一个时辰在下地。”

    众人面面相觑地看着侯爷,再休息一个时辰?贵人们不都希望庄子上的农户一整天拼命的干么?

    陈华确信自己不是头脑发热,让这群从小就养成早出晚归,终日劳作的农户适应所谓的午休,他也知道那群农户全听明白了自己的话。

    “休息吧,天气太热了,虽然是初春,但带来的酸梅汤不多,等会儿要劳作到夕阳西下,时间那么长,人疲了,种庄稼就会不上心。”这群农户都是老弱病残,偶尔有几个男丁,年龄也在四十岁以上,陈华其实是不忍心看着他们现在就出去干活儿;要干三个小时才能回去。

    先前那谈话的老农看了看侯爷,终于说了句:“听侯爷的,那就休息吧,养足了精神,今天晚点儿回去。”

    老农是庄户上的老把式,他说话众人就听,大家一致叫好,放下锄头篮子,许多人抱来干草垫地,然后三五成群地躺在路边树荫下休息。

    这面呼声很高的休息声,把远处正在刨地的程处默羡慕的要死。李承乾热着了,吐着舌头,丢种子的时候老不专心,先前的新鲜劲一过,他就坚持不了多久,坚持了没一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