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里水乡-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挺稀奇,这是什么东西啊,这时齐氏才明白什么叫像织渔网一样的。感情窟窿没那么大的呀。林玉娟织织停停,快吃午饭时,还没开始分头打大拇指呢。

第十八章 棉线染色() 
在全家人既好奇,有期待的目光下林玉娟终于在下午的时候织好了第一只手套。小手套不大,雪白的,用手撑开还挺有弹性。等套到了林小弟手上时又是紧紧的包着,不会轻易掉了。关键是这么小的小手套五指俱全啊。要是用棉布加上棉花做这么小一手套,再做出五个手指头肯定是没这个好用的。

    “怎么样?我想好了,就织手套好了。指头只织一半就行,那样手指头可以做好多事情的。织线衣太费时间,保暖上还是比不上棉袄的。到了冬天还是好多人需要这种手套的。比如姆妈你带着手套做针线都不受影响的,手指头可以捏着针呢?带这个做细致活儿可不受影响的。”说着在那只小手套上比划着,“姆妈,我给你织一副,你用了就知道好了。”

    林玉娟想了想,这家里是好多人都需要的,奶奶那里也得送两副。这怎么感觉一下子压力好大了呀?“姆妈,就是这白色太不耐脏了。我们这街上有染色的吗?黑色就行了。”

    “街东头有一家卖布的,也带着染色呢。颜色也不多,明天你去问问?可能染一下要好几天的吧。”齐氏也不是很清楚。

    “那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得先捻好棉线了?然后线拿去染了色才能织手套啊。光我们自己捻线太慢了,而且姆妈你买的棉花是做棉袄的,这么一来还要去买棉花。”林玉娟说

    “呵呵,小妹你忘了吗?我们大伯家可是种了两亩棉花的。家里肯定还有些没卖掉呢。你去问问看?”林秀娟提醒了下妹妹。

    “对哦,我怎么没想到啊。不过大伯母的样子好怕,成天绷着脸。姐姐你陪我去吧,现在就走。”林秀娟可不愿意独自一人去家庭气氛那么压抑的大伯家去。说完拿着棉线团,拽着林秀娟就出门了。

    大伯家在林玉娟家南边没多远,走不了几步就到了。院门是敞开的,一走进去就看见大堂姐林素娟坐在门口纳鞋底呢。二堂姐铁娟在摘菜,没看见大伯和大伯母。不禁心里松了口气啊。

    “姐姐,你钉鞋底呢。大伯和大伯母都不在家啊?”说话的是林秀娟。

    “是秀娟和玉娟啊,快到我这里来说话儿。我爸妈他们去地里了。你们今天怎么有空来玩了,平常看你们姐妹俩还挺忙的呀。”大堂姐满脸笑容的说着,手里还不忘再扎两针。

    “她们两个呀,忙着挣钱呢。”二堂姐林铁娟也开口了那话里透着的不知道是羡慕还是别的什么。林玉娟也没空去管一个小女孩的口气什么的,还是赶紧办了事情回家吧。今天可等着腌酸菜呢。

    “大姐姐,你看我这个棉线团。”说着林玉娟把手里的线团递给了大堂姐。

    “嗯,怎么了。你怎么把棉线捻的这么粗?”林素娟看了也是满头雾水。

    “大姐,你家还有棉花么?我要这样的棉线,你帮我捻好了。一斤棉花我们出五文钱加工费。棉花也是买你家的。”林玉娟直接说出了来意。

    “可以是可以,你姆妈知道么?”林素娟怕一小姑娘不能做主,最后自己白忙活半天不算,还落了二婶的埋怨可不好。

    “大姐,姆妈是知道的。她让我们两个过来的。”这回开口的是林秀娟,她证明了林玉娟没有瞎说。

    “虽然大姐我不知道你们要了有什么用,既然你要买我就答应了。你要几斤线?”林素娟虽然好奇,但是也没继续问下去。

    “五斤吧,大姐你几天能弄好啊?”林玉娟很着急的。

    “三天以后应该好了,捻好了我就给你家送去。”林素娟想想自己家三个女人呢,三天足够了。

    “好的,那先谢谢大姐了。我们先回家了,家里还有事情。”林秀娟也急着回家呢。林素娟也没留她们,都是乡下孩子,就算现在不是农忙了。只要想干活,总是有干的不完的活儿等着你的。

    姐妹俩一到家,就开始忙活着腌制酸菜。先淘了米,米留着做晚饭。淘米水要煮开做酸菜用的。淘米水不太够,林玉娟往水里抓了一小把米。煮开了以后倒出来晾凉。最后在齐氏的帮助下,很快把晾晒得快蔫了的青菜都放到缸里。上面还压上几个洗好晾干的砖头。

    第三天下午时,林素娟带着林铁娟拎着捻好的棉线过来了。真看不出来,五斤线可不少呢。林玉娟姐妹两个接过了,收到房里就立即数钱给了大堂姐。银货两清,大堂姐看了也不客气,接上钱打声招呼就带着林铁娟回家去了。

    林小弟看着空空的钱匣子“二姐,钱都没拉,你可不能亏本了啊。”

    “放心吧,也许赚的不多,但也不至于亏本的。卖不出去就给大家织衣服。”不过去染色可是没钱了啊,跟姆妈要?想想姆妈那死抠死抠的还是算了。明天早上在船上跟爸爸说就行了。看看一个个大棉线团子,她怕人家染色的不方便。就学着前世看到的,招呼姐姐把一个个线团又绕成大线圈。

    第二天早上还是天没亮就出发了。父女两个一家一家的送泡菜,然后跟每家店主都说了今天是最后一天送了有没有需要购买的。问到最后只有四家定了,有一家才每天一斤,然后两家都是二斤,还有一家每天二斤半。半斤不好算,最后说好是六两。跟所有店铺都约定到了月底结账。林玉娟不由的有点沮丧。林桂禄见女儿一直在嘴里叨叨“怎么才卖了这么点儿呀”不由好笑。

    “玉娟,这四家加起来也有三斤六两了。你卖一斤五文钱,这样一天也有十八文了。除去成本,一天也有个十多文。爸爸虽然一天能挣二十多文,那可是卖力气,要挑整整一天的砖头呢。就这也不是天天都有活儿干的。你这还轻松,只要在家里做好每天早上送过来就行了。也不耽误做别的事。”林桂禄口中不经意间透露出了那么一丝羡慕。也让林玉娟明白了,经常挑砖头卖力气是有多辛苦了。

    经过林桂禄这么一比较衬托,林玉娟的心情比刚才好多了。收拾了下心情,跟林桂禄说了要去染色的事情。于是林桂禄陪着女儿又走回船上拿了棉线找那家染色的布店去了。由于不知道到底是哪家,林玉娟到了街东头见了布店就进去问。结果不是,不过店家倒也不小气,虽然不在自己家店里消费但还是告诉林玉娟是哪家布店代客染色。

    “老板你真好,谢谢你拉!以后要买布还是来你家呵呵。”林玉娟给老板发了个好人卡。

    “嘿,小姑娘那感情好。你可要记住了,我们家叫杭记布行。就在这个叉路口这里,要记好咯!”店老板笑眯眯的可不认为小姑娘是开玩笑。林玉娟听了更加决定以后有需要就来他家。同时也觉得,这老板真厉害啊。自己得学着点儿才行。与人方便,他自己以后也会得利的。

    在杭记老板的指引下,这次很快就找到这个叫做薛家布庄的店。进去后林玉娟直接道明来意要染色,接待他们的是个店伙计,另有一个中年男人不知道是掌柜还是老板的另外招呼客人买布呢。

    “我们这里可以染成红色,黑色,藏青色,土黄色,你们要染什么颜色?”店伙计介绍着还指了指几匹布。“不过真正染的时候,跟这几匹布的颜色可能有点色差的。深一点或者浅一点,颜色不一定跟这个是完全一样。”

    “那行吧,给我分别染成红色,黑色,还有藏青色的就行。”说完示意林桂禄把大包袱放到柜台上。等林桂禄把包袱解开拿出棉线时,店伙计明显楞了。那中年男人,也走到这边来。看见了这么粗的线也没说什么,只吩咐伙计收好。“一共二十文钱,七八天以后你过来拿东西时再付。”说完又继续去推销布了。这边看伙计收好棉线,又问林玉娟多少线染红色,多少线染成黑色的。“平均吧,三分三。”对于这个林玉娟还真没想太多也不知道染成线是什么效果。

    接下来的几天都是等待的日子。等着棉线染好色,等着酸菜在发酵。中间林桂禄还带回了些许好消息,又有两家也订购了泡菜。虽然每家也才一两斤的订购量,但是见到销量能有那么一丁点增长也是很高兴的。因为人家那是天天都要送货的。林玉娟还弄了个账本记账,不然月底怎么去收账哦。每天都把需求量写好,第二天早上按需打包进坛子。然后每家店主都要在账本上自己的那一页签字的,或者按手印也行。店主的需求量有变化的话自己直接在账本上写好。林桂禄带回家来,家里几个孩子是一看就明白了。在这等待的期间,林玉娟也不忘请林老爷子给她又做了两副棒针,一副短的,另一副长些的以后也可以织毛衣。

第十九章 卖手套() 
这天林桂禄回到家来,给林玉娟把已经染好色的棉线都带回来了。自然是他给付的钱,林玉娟高兴的谢了。她看棉线色差不太大,颜色都还算正,心里也挺满意的。趁着太阳好,都先挂在院子里再晾一晾。到了下午,收了棉线与姐姐秀娟一道都绕成了线团备用。家中家务忙的妥当后,林玉娟开始教齐氏还有林秀娟学织手套。这织手套本来就不是什么难事。这么学了一下午,母女两个也都会了。于是这上街买卖泡菜的一干事情都让林桂禄带着两个儿子去做了。母女三人在家专心的织手套,袜子等小件。手套都是露着手指头的那种,织起来又容易又快。三个人两三天也织出来六七副。袜子怕需求的人不太多,只织了俩双。打着卖不出自家人穿的主意呢。

    这时已经立冬,天气已经冷起来了。棉袄也都穿上了身。自家的小船,在林老爷子的帮助下。中舱隔板铺好,林桂禄自己早用芦苇编好了棚子。也按在船中舱上,两边固定好也可遮风挡雨了。自此以后乘船出门就更方便了。林玉娟想想,虽然已经织了几副手套,但是爷爷奶奶那里总是要送两副过去。自家人现在除了小弟也是一个都没。就把几副手套并袜子交给了林玉扣,让他想法子去卖了。自己与姆妈姐姐在家继续织手套。而且家里有男子,自己成天往外跑也不太好看。关键还是冷啊,虽然船上有小棚子可跟家里比起来还是冷不少。嘿嘿,不想出门。

    “哥哥,你就跟着爸爸的船一起上街去。这手套就往那店铺里那些掌柜,店老板的推销看看。总要有点小钱的人才愿意花这钱。如果不行,就让爸爸划船送你们去书院附近看看。这大冬天的,我想那些学生们磨墨写字什么的总不好带个棉手套吧。顺便看看有哪家愿意买我们家腌菜的一起推销了。”林玉娟这是让林玉扣做个上门推销员了。

    “那这手套袜子卖多少钱一副合适呢?”林玉扣问道

    “这手套跟袜子从棉花到线再到染色,家里人工不算,每副成本都要三文左右。你先十五文卖了看看,有人还价最多只能少个一两文的。再少就不行了。”

    齐氏母女三个在家织东西暂且不提。就说玉扣带着几副手套袜子跟林桂禄一起到了镇上。只因林桂禄早上去的太早了,开店做生意的都讲究个开门生意。不愿意还没开张就先花出钱去。所以林玉扣一时也不是很顺利。他一连跑了好几家,一副手套袜子都没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