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个山伯来自地球-第2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失惊道:“踏着石头过去,我有点害怕。”

    梁山伯道:“不必害怕,我来打主意。”

    走到河边一望,两岸都有两三丈高。并有长丈来长的乔木,和几尺长的灌木,树叶蓬密,笼罩全河。走石头搭路的所在,相距约莫十丈路,有板子搭成小桥。便道:“贤弟,不必害怕,有小桥发现了。我扶贤弟过去。”

    祝英台看时,这桥并没有栏杆。下面是三角架子,当了桥脚,撑起在河里,一共是四个。桥身是木板,宽不到三尺,就盖在三脚架子上。由这岸伸长到彼岸,这就是所谓板桥了。

    因道:“梁兄,你要好好搀扶。”

    于是急忙走来,刚到桥头,忽然卜笃一声。原来是祝英台由衣服里落掉下一样东西。

    梁山伯在前面回转头来道:“贤弟,你有东西失落了。”

第四百三十五章 来寻寻他的墓碑() 
第四百三十五章来寻寻他的墓碑

    祝英台道:“什么东西”

    梁山伯弯腰拾起,原来是雪白的玉蝴蝶。是平常作扇坠子用的。上面还有红线线穿着,大概有五寸长。因道:“这是玉扇坠,不可失落。”

    祝英台道:“梁兄拾起来就是,扶小弟过河吧。”

    梁山伯先走到桥上,伸过一只手来,抓住英台的右手,祝英台身子俯就他的手膀,那头巾战巍巍的,几乎人要触及他的胸口。还道:“梁兄,你缓一点啦。”那板桥不会塌下,可是一挤两个人,走一步,顺一步,倒真的摇摇欲坠。

    梁山伯道:“你不要怕,我正牵着你呢。”

    祝英台故意闭住一口气,不望两旁无栏杆的所在,就只低头看了身子前面,挨了梁山伯身子移动。到了最后,桥快走完了,她让梁山伯抓紧了手,望岸上一跳。笑道:“我居然走过了。自然这总要梁兄保护我的。”

    梁山伯跟着上了岸,笑道:“我只能送你一程而已。以后贤弟要胆壮些才好呀。”

    祝英台道:“以后我要梁兄做保护人。”

    梁山伯笑道:“以后贤弟要做弟媳妇的保护人了,岂能要我做你的保护人。哦我拾着的这个白蝴蝶,贤弟拿了回去。”说着,把左手捏着的玉蝴蝶送了过去。

    祝英台只管望着,并不来拿,因道:“这只玉蝴蝶,送给梁兄吧。这蝴蝶不久能变成双的,你好好收着吧。”

    梁山伯忽然见祝英台半路之上送只玉蝴蝶,不解什么用意,但他既然说了,也就只好收下。而且他又说了好好的收藏,益发解开衣服,将白蝴蝶红丝线系在腰带上。

    四九银心歇在路边树荫下。四九道:“祝二相公对这样一道桥,也不敢过。你看我,在河里石头路上一跳就跳过来了。这样说,真是我们相公要做几年保护人才行。”

    梁山伯道:“你懂得什么,走吧。”

    于是四人起身,顺了大道行走。只见前面一带松树林,看那松树有七八丈高。而且由大路那边起,直到这边山边下止。一直往前,绿密的树林,就把大路吞没了。树又长得非常密,一棵挤着一棵,看不到树底下有人行走。

    祝英台道:“这是哪家树林,真是密得很。”

    梁山伯道:“这是哪家陵墓吧。”

    祝英台:“大概不错,我们来寻寻他的墓碑。”

    于是顺了一条古路,东望西望,后来在东角上居然找到了,那块碑上,刻得有字,乃是考妣之墓。

    祝英台徘徊在古碑左右,点头道:“哦这是埋葬的夫妻之墓。他们的后人不错,你看,这丛林拥护这陵墓,长得多好。小弟之意,你我百年之后,由后人将双棺埋在一处,共立一家,将来有人经过,看到满陵林木,也让夸说一遍。”

    梁山伯摇头道:“你我是异姓兄弟,这个不行。”

    祝英台将脚踢着地面长草道:“我说可以行,就可以行。”

    梁山伯见祝英台有发急的样子,便道:“现在我送弟回家,只宜说吉祥的话,这是百年以后的事,不提也罢。”

    于是两人拂开拦路松枝,走上大道。只见四九银心已走过一大截路,两人赶了一程,方才赶上。约莫走了一二里路,忽见前面古木葱茏,树枝低桠,那下面有一条青石面的人行路。

    祝英台道:“梁兄,这里人行路打扫得非常干净,这里面一定有清洁人家。”

    梁山伯前前后后一看,点头道:“果然清洁,就在这里稍歇片刻吧”

    四九银心听见,就在道旁一株冬青树荫里坐下。

    梁山伯道:“行路的时候,颇想水喝,我们寻寻,哪里有水。”

    祝英台听说,也就四下观望。只见一个农夫正挑着两只木桶,由树荫下,人行道上出来。

    祝英台点头道:“大哥,我们走路口渴,想讨碗水喝。”

    那人挑着水桶,答道:“要水喝,有的是。顺着这条路向前走,那里有口泉井,就在路边。那里有水勺,四位尽管喝。”

    祝英台向那农夫道谢,四人就依着他的话。由人行道望着前面行走。果然,右边古木分开,闪出一个桌面大小的积水潭。其上是暗沟,埋在水潭底下冒水,只是由水鼓起水泡泡,把积水潭里的水,拚命的往上加。其下是明沟,在积水潭边下。积水潭里的水,盛得太满时,便由缺口流入明沟。这明沟有二尺多宽,水在沟里潺潺作响。全潭像镜子一般圆,人在潭上,照见须眉毕现。四周长的草浅浅深深,有个干葫芦撕成两边,正好像两把勺,放在水草里。正是为行人预备的。

    梁山伯用手指道:“好,正好喝个痛快,四九银心,除了我们喝一把勺,还有一把你们也喝。”

    祝英台站在一旁,心想,这回对他说明些,也许他会明白。便行前两步,因问道:“水味很好吗”

    梁山伯拾起地上一把瓢,正蹲在潭边舀水喝,连忙将瓢一举道:“很好,这是泉水,还带甜味呢。”说着,舀了一瓢过来,说道:“贤弟,你喝口尝尝。”

    祝英台接着喝了。看四九银心喝了好几瓢水,已经走开,便道:“梁兄,这水很清,我们回到水边照照,出门以来,究竟形状如何”

    梁山伯说声很好。于是祝英台将葫芦瓢放在草地上。然后扶着梁山伯一只手,并排站在水边。这时,两个人影,齐齐显出。一个眉目开展,精神疏爽得很。一个眉目含春,精神仿佛若有所属的样子。祝英台笑嘻嘻地把头靠在梁山伯耳髻边。梁山伯蓝衫飘然,一点灰尘不沾,干干净净的。水边上正有一棵柳树,在人影子上拂来拂去。

    祝英台道:“这水为我们留影,颇为俊俏。”

    梁山伯道:“俊俏二字,用的不妥。”

    祝英台道:“这水里双影,一个英姿疯爽,一个容貌俊丽,两人要合作起来,这水也为之生色不少呀。”

    梁山伯道:“话虽是好话,但措词不妥。”

    祝英台道:“梁兄,这水比人更清楚明白,措词明白不明白,他可知道呀。”

第四百三十六章 梁山伯回到经馆() 
第四百三十六章梁山伯回到经馆

    祝英台只好走开,手扶了一支柳树。对梁山伯道:“梁兄我打个诗谜你猜呢。”

    梁山伯道:“愿请教。”

    祝英台微昂起头来,念道:“清丽古潭水,对我照玉颜。诗情不容己,随流杨枝攀。开怀美貌俊,清风垂髻鬟。临岐惊一笑,何为淡淡山”

    梁山伯道:“这是诗,不是诗谜哩贤弟真敏捷得很,出口成章。不过措词还是不妥。我辈文人,对这上面应该磋磨磋磨。”

    祝英台真是生气不是,笑又不是。便放了树枝,叫一声银心。她在一株大树底下答应出来。

    祝英台默然了一会,对银心道:“天色甚好。瞎!走吧。”

    于是四人出了绿树丛中,依了大路前进。祝英台远远看到一座亭子遮了前路,便道:“十八里长亭已到,我们可以稍歇。”

    四人已到亭子里,这亭子是四面屋瓦垂檐,四柱落地,为四面透风亭子。上亭子经过两层石阶,亭子里有石墩石桌,来人可以落座。四九进亭子放下担子,银心牵马吃草。梁山伯到了此时,无精打采进了亭子,面色惨然,独自在亭子上张望。祝英台跟进亭子,也在四望。便道:“梁兄,你已送了十八里,不用再送了。”

    梁山伯道:“是,只是三年同窗,如今分手,有说不出来的难过。”

    祝英台一路之上,前后都已想了,梁山伯为人十分厚道,左说右说,他都不向祝英台是女子方面猜,这时只好明说了。便道:“是的,胸中很是难过。但弟有个法子,梁兄垂爱小弟,可以永远存在。”

    梁山伯道:“贤弟有什么法子”

    祝英台道:“梁兄对弟谈过,堂上两位老人,因兄是独生子,择媳甚苛,所以兄还没有婚配。兄还记得这事吗”

    梁山伯道:“不错,是有的,贤弟何以提起这句话”

    祝英台见梁山伯正注意自己答应这句话,双目对了自己望着。自己攀着柱子,闷看人行路。便道:“弟”

    梁山伯道:“弟什么呀”

    祝英台不攀柱子了,对梁山伯正色道:“弟家有一九妹,愿结丝萝注:古诗选:“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兔丝、女萝是两种草,非常的紧密,结婚的情形,就是这样。所以丝萝二字,为古人求婚之意,不知梁兄尊意如何?”

    梁山伯吃了一惊道:“贤弟还有令妹呀!”

    祝英台牵着衣领道:“这个正是。”

    梁山伯道:“贤弟为兄作媒,焉有不愿之理。只是未见一面,有点儿高攀吧”

    祝英台道:“此事请梁兄放宽心,弟和九妹,是个双胞,所以九妹相貌,和弟长得一样。而且知书识字,与弟在外求师,简直没有分别。弟既应允了,犹如九妹当面许婚一样。”

    梁山伯道:“贤弟的话,料无差错的。老伯、伯母的意见怎样呢”

    祝英台点点头道:“是的,回家当禀明父母。只望兄早点来,早期请媒下聘,这样,也免得弟昼夜悬望。”

    梁山伯道:“贤弟约我什么日子”

    祝英台望望梁山伯,便道:“我和你打个哑谜吧。我约你一七,二八,三六,四九。”

    梁山伯道:“哦一七,二八,三六,四九。这就是哑谜。”说着,昂头想了一想。

    祝英台摆手道:“梁兄现在,不用猜它,到家一想,也就想起来了。”

    梁山伯道:“哦到家一想,也就想起来了。”

    祝英台含笑道:“是的。你看白云升起,我向那方面行走,我们从此暂别了。”向对面一指,回头向梁山伯一揖。

    梁山伯回揖道:“恕不远送了。沿路保重。”

    祝英台站在亭子口上,招手道:“银心过来,拜别梁大相公。”银心道是,走过来深深的一揖。因道:“我家相公的话,你都要记准呀”

    梁山伯回揖道:“我记准就是四九,你拜别你祝二相公。”

    四九在亭子外,连忙进来作揖。因道:“祝二相公,过些时,我家相公会来看你,我也跟着来,看看银心小弟。那那时候,祝二相公要格外关照呀。”

    祝英台回揖道:“那是当然。”于是银心走向前,挑着担子试了一试,就开步向前。祝英台也出了亭子,在四九手上牵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