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元就完全把苏州、常州两府作为光复区来看待了。因为常州清兵的防守不足为虑。同盟军在苏松常地区的主要对手,在北,是重兵驻扎在镇江府的恭顺王孔有德部,在南,便是驻扎在杭州的汉旗军张存仁部。

    徐玉扬是闲不住的主,他的血液里充满了好战因子,由于清平南大将军勒克德浑的主力离开南京,徐玉扬建议,趁着清军兵力空虚,同盟军立即发起反击,光复苏州、常州两府全境,再向北击破镇江的孔有德部,然后挥师兵临南京城下,一举光复南京城。

    徐玉扬的说法极具诱惑力。要是能一举光复南京,那同盟军的声势将是再攀一个高峰,而且光复南京的象征意义,是无比重大的。

    但阎应元却是摇摇头道:“其实在去年年底,督帅就有趁胜光复苏州的想法。但属下认为,同盟军立足未稳,不宜激进。当年李闯三个月内,从陕西北上,就陷了北京,结果呢?没有厚实的基础,最终一败涂地。”

    “为什么不宜激进?如果我们直取苏州、南京两城,就算我们成功了,但因为根基未稳,根本无法消化这个胜利,最终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要是那些朱明王爷来了,我们该如何是好?为什么我们同盟会能得到这么快的发展?就是因为没有了干扰。如果有一大堆腐儒在我们头上指手划脚,我们同盟会的发展根本无从谈起。”

    “去年属下不赞成光复苏州,认为原因之一,是我们同盟军因为实力大损,需要整训;之二,我们在陆上立足未稳,漕运便不可全断。如果苏州一下,漕运全断,那么杭州的清军成了孤军,就会全力进攻我们,进行困兽之争,为打通漕运而不惜代价。之三,我们要是完全包揽下清军的全部压力,你们看看我们的背后,隆武帝这个闭户天子躲在后方坐享其成,而福建郑氏又扯我的后腿,断我们的商路。所以,如果我们的根基不稳,将来一切皆是云烟。”

    “另外,属下对督帅以崇明岛为基地,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一城一个据点,凭着江南水网密集的地形,沿江沿海大修铳城、堡垒,向内陆渗透的方略极为赞同。”

    高旭听罢,不由得深思。这徐玉扬与阎应元俩人,一攻一守,一急一缓,两相并济,着实是最佳拍档。让高旭心底长舒一口气的是,这阎应元终于在自己面前自称“属下”,而不是初到崇明时的“阎某”了。这其中的差别可大着呢。

    阎应元又道:“尽管去年我们的人马有所折损,但在年底,我们同盟军的三个镇的兵员都得到补充。铁一镇与忠义镇各有四个主力加强营,各有战兵一万有余,另外还有督帅旭卫镇的四个新编营,这样,我们同盟军陆师就有三万主力。这三万人马由老兵为骨干,占了六成,补充的兵员是经过训练的,只要经过磨合,就能形成战力。”

    高旭听罢阎应元的话,心中不由有点小得意,算起来,如今他可是手里握着三万枪杆子的小军阀了。

    阎应元又道:“除了三万主战精兵之外,我们还需要库存大量的预备战力。所以,属下建议,我们在江阴、吴淞、浦东三地增设三个集训军区,招募乡兵组建预备营。”

    高旭道:“这个想法不错,打算招募多少人?”

    阎应元道:“每个集训军区招募十个加强营,总共三十个。每个军区三万余人,总共大约十万人。今年出了春季,满清主力必定再次南下。到时这三个集训军区的十万预备营辅兵,也必定走上战场。大浪淘沙,只要幸存二成,我们就得精兵二万。”

    高旭听罢,不由深思一下,要养这十万人马,得需要不少的钱饷哪。

    无论如何,扩军是必须的,也是迫在眉睫的。

    高旭想罢:“好,这个扩军整训计划,由阎先生全权负责,所需钱粮器械之类的物资,交给行政司办理即可。”

    同盟会的行政司是由沈廷扬负责的,统筹着会武力量同盟军的后勤事务,也是行政司的职责之一。

    如今同盟军的钱粮一部分来自对漕运、江运上满清物资的打劫,一部分来自江南联合商会的捐献,最大的部分是来自高氏海上贸易的利润。至于光复区的赋税,短期之内就别想了。所以,要扩军,就必须要钱粮;要钱粮,就必须通商路;要通商路,就必须打破福建郑氏的海上垄断。

    想起福建事宜,高旭又问道:“阎先生对于出兵福建有什么建议?”

    这几天,邬含蓄派遣大批情报宪兵处的黑衣卫进入江西境内,打探勒克德浑的行踪。消息传回来,初步确认了锦绣楼顾君眉所提拱这个重要情报的真实性。

    对于出兵福建,同盟会内部出现两个看法,一个是以沈廷扬为代表,认为赶在清兵入闽之前,不光从福建郑氏手中抢回海上航线,还要救出隆武帝,以保朱明人心不失。沈廷扬毕竟属于老派官绅,对于朱明宗室还是有一定感情的,而且隆武帝在福建清吏治、图救存的举动,深得沈廷扬的肯定。这些日,作为隆武朝的代表,李中藻正极为游说着沈廷扬,南下勤王。

    另一个看法,是以顾炎武为代表。且不说去年南京的福王弘光帝、杭州的潞王庸碌无用,先后降清,甚至崇明岛上原先那个义阳王更是人渣。他认为朱明宗室人心已经早失,也不可救药了:“吾等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号召天下,非是为了一氏一姓之利,而是为了天下万民。剃发令下,江南死伤百万,是为其朱氏么?非也,唯汉之发冠尔!”

    对于救不救隆武帝,同盟会的行政司司理长沈廷扬是传统派,认为要救;宪政司司理长顾炎武是激进派,认为同盟会只有弃朱自立,才有前途。

    而作为同盟会会长兼军政司司理长、同盟军督帅的高旭,当时并没有明确表示。

    因为这个问题比较敏感。

    所以在私底下,高旭问问阎应元的意见。

    阎应元只是说了四个字:“不破不立!”

    徐玉扬也是粗声粗气道:“我同意顾亭林的说法,老子拼死拼活,可不是为了那个傀儡一样的闭户天子。”

    这时,阎小玉提着一个小茶壶,来到桌前,给大家加上热茶。

    徐玉扬喝了一口茶,皱着眉道:“取义,你没事弄个禁酒令做啥?没了酒,你让老哥怎么过日子啊?”

    徐玉扬出身草莽英雄,不拘于礼节,他自从在舍桥与高旭结为异姓兄弟之后,在私人场合,就一直呼着高旭的字,时至今日,任高旭的身份如何变化,也是不变。高旭倒时喜欢徐玉扬的这种真性情,也一直以大哥相称。

    至于阎应元,高旭以前也是称大哥的,但时至今日,却已是尊称先生了。相对的,阎应元当然也不会像徐玉扬那样大咧咧叫高旭的名字,而是以督帅相称。

    从这种称谓上就可以看出,徐玉扬是性情中人,可以视之为兄长。但阎应元却不是那种可以用私情绊住的人。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屏除私仇,一心为了公义,来辅助高旭的恢复大业。

    高旭可以与徐玉扬的私人交情做到亲密无间,但这个阎英雄,只肯为臣,为属,绝不肯为兄,任高旭如何放下姿态,但在私谊方面,人家拒自己于千里之外,又有什么办法?

    以高旭想来,这阎应元追随自己,大约纯粹是激于公义啊。

    高旭听了徐玉扬的抱怨,笑道:“大哥,你真当自己的身体是铁打的?你也不数数身上已经有多少伤口了,也不瞧瞧自己比在舍桥的时候瘦了多少斤。你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也得为铁一镇的兄弟们想想。没了大哥的铁一镇,还叫铁一镇么?”

    说实在,自从徐玉扬在当初常熟血战中受了重伤之后,他的生命力受到严重透支,无论是体格,还是战力,再无往日雄风。但他那股临战时有我无敌的疯魔气质,已经成为铁一镇独特的军魂所在。所以,以他现在的身体状况,高旭不求他冲锋陷阵,只求他好好活着,这铁一镇就有不朽的赫赫威名。

    徐玉扬知道高旭是为了自己好,只有干笑不已,转移话题道:“今晚才新婚第二天,你不在洞房里抱媳妇,怎么跑到忠义坊来了?”

    这下轮倒高旭干笑不已了。

    阎小玉一直在一旁给大家添着茶水。今日她披着一头乌黑的秀发,素雅的脸上不施一丝粉黛,细长的眼睛习惯地眯着,偶尔触及高旭的视线,也是不留痕迹地移开。只是这时,见高旭眼底隐隐的苦笑,目光不由动了动。

    高旭又与众人闲聊了一番,便起身告辞了。

    高旭出了阎家,上了马车,行到远时,蓦然回首,却见阎家门口的街灯下,仍然伫立一个纤细的倩影,一道目光虽然复杂难明、但第一次带上了一丝淡淡的关切之意。

    长街虽冷,只是高旭在那道目光的凝视下,突然感到一份恰到好处的温暖。

    ∶∶∶∶∶∶ 

第235章 同盟大会 二() 
第235章 同盟大会 二

    隆武二年,正月初九,第一次同盟大会在崇明总部如期召开。

    这次盛会的召开,无论对高旭本人,还是对江南整个形势,都具有深远意义。

    尽管同盟会的各项措施仍在草创之中,但框架已经搭建起来。其会员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包括士农工商,是江南全民反抗剃发令的产物。同盟会不仅有明确的政治纲领,有严密组织架构的会务员体系,还有打破女真满万不可敌神话的会武力量同盟军。

    同盟宪章的正式颁布,对于宪章当中极力倡导孟子君为轻、民为重的民本思想,对于家天下的反思,自然引起了极大的波澜,赞同者有之,鞭笞者有之。

    除此之外,宪章还规定了会民享有的权利,以及与之相应的义务。所谓高旭所倡导的权利和义务的概念,也容易理解,你想得到什么,就得付出什么。比如说,身为会民,你享受同盟会所带来的诸多福利,同时,你得为这个团体作出贡献。

    宪章是作为同盟会的会律来颁布的,只对同盟会会民有效。所以,对于会外人士来说,宪章是没有约束力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谓同盟会的宪章,与一般江湖门派的门规、帮派没会什么区别。在世人看来,也是如此。

    以高旭看来,这个时代是个大箩筐,他想到什么适合的,就在里面放什么,如果水土不服的话,他放入的东西总会被时间淘汰的。他把清末同盟会这个组织移植到现在的清初时期,很显然,非常符合这个形势。至于有着隐含着未来宪政意图的《同盟宪章》,现在不过是初具实验性质的会律而已,这个时候,没有人知道到这部宪章将会把这个天下引向何方。

    同盟宪章的解释权归于同盟三司之一的宪政司。作为宪政司司理长的顾炎武,在思想领域,在高旭的“忽悠”下,如今已成为高旭的“铁杆粉丝”。

    对于自己起草的每个宪章条款,高旭自然相应的解释,特别是对顾炎武。高旭知道,如果思想激进的顾炎武也说服不了的话,那么这宪章条款再好,也不过是空中楼阁。幸好,时至今日,在思想方面,顾炎武已经是高旭最铁杆的信仰者,以及最得力的执行者。

    在同盟大会中,确立了同盟会的领导机构。同盟会的组织架构由二堂、三司、诸部组成。二堂就是大、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