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同盟大会中,确立了同盟会的领导机构。同盟会的组织架构由二堂、三司、诸部组成。二堂就是大、小参议堂;三司是行政司、宪政司、军政司;行政司分设会政、民政、商政、教育诸部,宪政司分设检察、宣政诸部,军政司分设参谋、后勤诸部。

    高旭暂时只求把架子搭起来先,有些机构是后世的山寨版,暂时来说只是个称谓。

    身为同盟会的缔造者,高旭无可非议当选为总理事长。行政司司理长为沈廷扬,宪政司司理长为顾炎武,军政司司理长由高旭兼任,具体军务由副司理阎应元负责。

    同盟大会召开之后,在同盟军控制区的地方事务,将由同盟会派遣的专员接手。这些专员,以高旭的说法,不是官,只是会务员,受理的是本地的会务。但以旁人看来,在同盟会控制下的光复区,其会务与政务有什么区别?所谓同盟会指派的县理事,与原先有知县根本没有区别。

    如今在同盟会控制的县城,有松江府的上海、青浦、华亭、嘉定、崇明;苏州府的昆山、太仓、常熟;常州府的江阴;扬州府的通州等十个县城。其中松江府已更名为上海府,府治由原先的华亭县移到上海县。其中嘉定、崇明原是属于苏州府的,现在高旭按后世的划到上海府范围内了。

    虽然这十个县城完全在同盟军的控制之下,但这些地盘光复了,只是个开始。考验高旭的,如果治理、消化这些地方,成为同盟会立足江南的根本。

    非常之时,任用非常之才。

    比如同盟会在江阴县的县理专员,就是由当初撒尽家财,支持江阴抗战的忠义徽商程璧担任。这开创了同盟会以商绅从政的先河。

    如何治政,制定选拨人才的新体系,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那些派到地方上的同盟会专员理事,绝不能像以往那些什么也不懂,只会八股文的书呆子啊。

    对于八股取士,顾炎武是深恶痛绝的。

    如果同盟会废除八股取士,肯定会失去一批腐儒士大夫的支持。对于这点,高旭是无所谓然的。南京城内那些在满清主子面前跳腾得最欢的,就是这批人。

    但选拨人才的科举制度,当然不能废除。

    要有效地选拨人才,这取决于构建教育新体系的成功与否。

    其实,在这方面,高旭已经在做了。比如高老庄内的同盟公塾。

    同盟公塾不同于以前民间私塾和官方学院,高旭完全采取了类似于后世的教学课本。那些无数儒生穷其一生的四书五经,不过是语文的选修课之一。算术、天文、地理、自然这些全方面知识的教授,这样公塾培养出来的绝不仅仅是书呆子。

    对于这种教育体系,高旭自然信手从后世移植而来。虽说这些教育体系在后世也被视之为僵化,但八股取士相对于这种教育体系来说,无疑没有可比性。

    高旭的计划之一,就是在现在同盟会的光复区里,开设大批公塾,普及这种新教育体系。由于高氏工坊印刷活字技术的革新,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书籍将得到快速传播。这也意味着知识启蒙的代价大大降低。

    这个重任,高旭交付于顾炎武,他只提供纲要性的发展指导。

    当然,对于些公塾课本的编修,高旭也投入了大量精力。

    这就像春季播种一样,你撒下什么样的种子,将来你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收获。高旭当然不能等闲视之。

    要和道,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牛顿,是1643年出生的,现在已经三四岁了。要是现在还是抱着八股文不放,不提供自然科学的土壤,那这个民族在未来还有什么竞争力?

    当然,这样的重任,光是他高旭与顾炎武俩人,是不足以完全胜任的。但高旭记得明末有四大家之说,除顾炎武之外,还有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这些人么?

    这些明末大家,顾炎武、黄宗羲在思想方面独树一帜,王夫之、方以智则在天文、地理、哲学、物理方面也颇有成就。而这些人,现在都在三十岁左右,正值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只要他们肯投入高旭所构建的这个新教育体系,何尝没有功成之日?

    尽管现在只有一个顾炎武,但高旭相信,这个时代的骄子们,总有一日,会被自己构建的新教育体系所吸引而来。

    ∶∶∶∶∶∶

    次日,正月初十,聚集了以高氏为首的海商、以程璧为代表的徽商、以嘉定张氏为代表以苏松地区纺织大户为主体的本地商人、以及大批江淮之地逃难而来的盐商,这些商人所组成的江南联合商会,在同盟大会堂举行第一次扩大会议。

    在这次会议中,作为会长的高老头依照高旭的建议,把江南联合商会正式更名为华商会。

    在高旭的设想之中,同盟会是政治组织,则华商会为经济组织。

    同盟会对内,目标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华商会则是对外,目标是进行大航海时代,将来进行全球性的资源开拓。

    所以,高旭参加两个会议,带着的地图不同。

    参加同盟大会时,高旭带的是中国地带;

    参加华商会时,高旭则是带着世界地图。

    这世界地图,是高旭根据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所绘制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为基础,再根据自己的记忆完善的。当然,像没有被西方人发现的澳洲,自然没有标出来。

    纵观历史,在中国这样的大一统格局里,如果资本力量不向外扩张,如果失去睁眼看世界的视野,早迟会走闭关锁国的老路,早迟会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对于同盟会与华商会这两个组织的关系,高旭的想法是应该相辅相成。同盟会汇集了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商人阶层只是其中之一;而华商会则是纯粹的商业机构,由股东出资组成。两者的成员虽然有重叠,但既要有联盟,又需要独立性。

    高旭的计划,就是要把华商会作为同时代西方的东印度公司一样,作为一个经过海路向外扩张的殖民机构。

    由原江南联合商会改制而来的华商会,在这次大会时,已经确定了股本结构。毫无疑问,崇明高氏是作为华商会的控股方,占有51%的股份,其余将由徽商、盐商、以及江南内地的大商人,占有余下的股份。这种原始股份当然可以买卖,可以转让。

    与同盟会一样,要完成恢复大业,就必须有像同盟军这样的会武力量;而华商会作为东方人第一个正式向海外殖民的公司,为了保护商业利益,也需要武装力量的保护。

    所以,在高旭的建议下,以高老头为首的华商会大股东们,也开始筹建华商会的海上力量——中华舰队。暂时来说,这中华舰队名字虽然好听,但不过是各个大海商的私家武装商船的集合体罢了。

    建议华商会筹建中华舰队,高旭当然也是有小算盘的。以后同盟军的发展方向,主要是陆军,同盟军虽然也需要水师,但不过是江防水师,保持长江、漕运、近海的制江权即可。

    但要走入大舰海时代,就必须有远洋水师,必须有像西方那样的风帆战舰。

    不得不说,就造船业来说,自郑和下西洋之后,大明已经落后了。

    无论是高氏的、还是福建郑氏的海盗战船,比起同时代的西方风帆战舰来说,差距太大了。历史上,郑成功收复台湾,击败荷兰人,靠的是人海战术,跳帮肉搏。

    没有巨炮战舰,连大航海时代的入场券都没有。

    所以,从现在起,以高氏作为股控主导的华商会,高旭有充分的发言权,提出海权战略,打造东方远洋制海力量——中华舰队,为将来走上全球制霸定下基石。

    当然,目前华商会的第一个目标,便是打破福建郑氏的航线垄断。

    这一点,也符合同盟会的政治利益。 

第236章 闽海风云 一() 
第236章 闽海风云 一

    (二连更,今日终于坚持下来了。苦逼,兄弟们,求支持啊!)

    同盟会第一次大会结束之后,光复区的事务完全由行政、宪政、军政三司的沈廷扬、顾炎武、阎应元接手。

    沈廷扬、陈子龙的行政司,着重于光复区社会生产的恢复;顾炎武、许用的宪政司,着重于同盟会的会员发展、新教育体系的筹建;阎应元和徐玉扬则是负责同盟军的扩军整训事务。

    高旭正式落实了同盟会的组织框架,并把这个框架付之实践。至于成效,自然需要时间来检验。

    至此,高旭的目光开始投向闽海。

    由于投入了大量的侦查力量在江南境内,满清贝勒、平南大将军勒克德浑的动向,一直在高旭的掌握之中。到了正月十五日始,勒克德浑领三千满兵,以及绿营参将金声桓部一万余人,向赣东进发,预计正月下旬,将经过福建的仙霞关入闽。

    正如高旭所意料的那样,仙霞关的郑氏守军已经后撤,郑芝龙已是完全引狼入室了。

    让高旭同样意料之外的是,他一直以为郑森被押在南京为质,想不到情报处的黑衣卫暗探,在勒克德浑的部队中,竟然看到了郑氏少主郑森的身影。

    “确定么?”高旭若有深思地问着邬含蓄。

    “确定。”邬含蓄道:“经过三个探子的确认,而且,锦绣楼也传来情报,说郑森确实不在南京。”

    “他的情况如何?”

    邬含蓄道:“据探子回报,已经被整得没有人样了。”

    高旭寻思着。郑森没有关在南京,而是随着勒克德浑回福建,这想必是郑芝龙开关、投降的条件之一。大约以那洪承畴的想法,郑森不光是个筹码,也是一个打开福建大门的钥匙,让郑森随军作质,是为了怕郑芝龙万一变卦。

    至于郑森在南京为质时的情况,高旭经过锦绣楼的情报渠道了解到一些,这个郑森果真是个倔强孤傲又不失大义的性子,当日他的老师钱谦益来劝他剃发,他当场扯袍断交,以绝师生之情,然后破口大骂,以明留发不留头之志。

    要说起来,这个郑森的脾气也是很极端、也很矛盾的。历史上,郑芝龙被掠到北京为质,郑成功照样不以为然,照样走自己的路。或许他固执地认为,只要他不降,满清就不会杀他的父亲。但结果是,满清招降不成,当即在北京杀了他的父亲兄弟。

    不管如何,无论这个郑森在性格上有什么样的缺陷,其坚韧的心志,起码值得高旭佩服。但高旭佩服之余,又因为郑森的回去,会对福建的局面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更加的无法估量起来。

    ∶∶∶∶∶∶

    黄道周自从李中藻口中得到福建危机的消息之后,就立即打算回师勤王,但是让他想不到的是,因为清兵由赣路入闽,郑芝龙通敌买国,隆武朝廷危在旦夕的消息传出之后,浙东官绅们的态度一下子暧昧起来。

    自从去年***月份,黄道周以隆武首席大学士督师的身份来到浙东,自认凭着自己的声望,浙东必定众志成城。但是黄道周的声望是有,但他没有与他声望相匹配的能力。他督师身份领原浙江总兵方国安、防倭总兵王之仁以及肃虏伯黄斌卿部的舟山水师,在进攻杭州遭到大败之后,就一蹶不振。随后,黄道周就失去了对浙江明军的实际节制能力,各部明军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