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终结者-第3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兵大多来自各个部族,形状怪异。

    然而手里拿的,身上穿的,基本与宋军一般无二。

    这不奇怪,明国缴获了许多宋军装备,当然不可能浪费了。

    卖给大理国赚一笔,乃是十分好的处理办法。

    孙俊到了跟前,径直走到一老者跟前,道:“高老,如何这批俘虏如此少?”

    高老叫高泰兴,乃是高泰明的堂兄弟,负责与明国的交易事宜。

    高泰兴道:“我军打破了马笼部,因为其乃是段氏死忠,众军愤怒之下,大开杀戒,十二万余部民仅剩这些。”

    “啧啧,可惜了,好大一笔钱呢。”孙俊叹道。

    高泰兴脸上出现一丝肉痛,道:“没奈何,先帝之死,实在是举国愤怒。”

    高泰明之死,十万余人命,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一串数字罢了,完全无感。

    他们所在意的,只是其中的损失。

    这就是战争,人命如草芥!

    高泰兴又道:“值得欣慰的是,留下全部是青壮男女,还有千余少年。”

    “不错,这两群人价格最高!”孙俊也高兴起来。

    不一刻,人数清点完毕。

    一万五千人,作价二十万贯。

    因为大理国人汉化程度较深,易于调教,所以价格不菲。

    本来,价格是可以更高的,只是有闻风司从中协调,各家当然联合起来压价,以攫取更多的利润。

    孙俊也未支付现金,而是给了一张凭条。

    高泰兴接过,并未离开提现,而是转向下一家。

    战争一开,真是什么都缺。

    武器盔甲箭矢当然不可或缺,最重要的还是粮食。

    大量青壮被抽调本来就耽误生产,交战区域的农田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这都是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

    没关系,明国有的是粮食。

    因为休战了近一年,明国难得有粮食结余。

    只是价格不便宜,一石粮食作价五贯钱。

    黑!

    也就是说,大理国贩卖人口得到的钱,还未捂热,便又花了出去。

    人没了,只有兵器、甲胄、粮食。

    待战争结束,不管胜负,怕是段家和高家都要欲哭无泪。

    毕竟,统治的基础是人口。

    没了人,任你国土千万里,也是守不住。

    不过,即便知道这是饮鸩止渴,双方也不得不做这生意。

    否则,必败无疑。

    心满意足地分了俘虏,孙俊向高泰兴提出告辞。

    高泰兴得了许多战争物资,也十分满意,邀请道:“孙大家,不如去喝一杯?”

    孙俊推辞道:“不是不给面子,实在是事情太多,不得余暇。

    待回去处理了这批俘虏,我还要去北边走一趟。”

    “即如此,留待下次。”高泰兴不无遗憾地说道。

    孙俊道:“好说,待下次,小弟做东道,不醉不归。”

    约定好了后续再会,孙俊启程上路。

    除了一望无际的俘虏,还有无数马车牛车拉着药材、铜矿、银矿等,一同随行。

    过了北盘江,孙俊把事情交给手下,他拐了弯,又向段氏的地盘走去。

    忙的确是挺忙的,然而和北边没有一文钱的关系。

    他的下一站,是段氏。

    吃了高家吃段家,两面通吃,大明才是最终的大赢家。

    管他人头打出狗脑子,这是战争商人们的狂欢盛宴,非得赚个盆满钵满不可。

第479章 跳梁小丑() 
十一月,已然年底。

    然身处广南西路,只是短衣薄衫,并无一丝寒意。

    邕州城内,忠勇公苏缄祠堂内,方天定领着诸多文武大臣行下了大礼。

    礼毕,叶贵打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前宋熙宁八年,交趾李朝王李干德遣其臣李常杰和宗亶分兵两路,水陆并进进攻宋朝。

    为师出有名,李军四处张榜称中国做青苗、助役之法,穷困生民,今出兵欲相拯救。

    其兵势如破竹,连下钦廉二州,杀军民八千余人,后李宗二人合围邕州。

    时邕州兵力仅州兵两千八百余人,敌兵十万有余。

    邕州知府苏缄牢记使命,不以寡众悬殊为惧,决意坚守。

    其时,内无粮草,外无援兵。

    虽多方募集兵丁,增至四千余人,亦不足用。

    忠勇公苏缄以城固守,奋勇杀敌。

    敌为飞梯以临城,其施以火炬,飞梯不能近;敌又以毒矢射之,城上人马死者相枕,军民奋勇,以神臂弓发,敌之象军多有殪者。

    城高而坚,敌攻之四十余日不能下,死伤一万五千余。

    如此英豪,莫不敬仰异常。

    痛哉,惜哉!

    有奸贼献计,敌军堆积土囊登城,致使邕州陷落。

    邕州城从被围至破城,共经42天。

    城虽破,抵抗未止。

    忠勇公缄领家人军兵,并通判唐子正与敌巷战,杀伤甚重。

    然势单力孤,寡不敌众,各人身负重伤,唐子正阵亡。

    忠勇公大喊:‘吾义不死贼手!’遂返州治,纵火自焚。

    其次子子明、子正,孙子广渊、直温等,其家计有三十七人于斯役殉国。

    敌搜寻苏缄不得,便大开杀戒,杀邕州军民五万八千余,复焚城而去。

    其时,率百人为一积,凡五百八十余积,颓三州城以填江。

    邕被围四十二日,粮尽泉涸,人吸沤麻水以济渴,多病下痢,相枕借以死,然讫无一叛者。

    壮哉!烈哉!

    其忠勇公苏缄,虽是前朝重臣,然不失我汉家男儿风范,当为天下之楷模,民族之英雄。

    今,国朝新立未久,不能忘却前人之功。

    朕之号令,追封苏缄为忠勇王,邕州城隍,邕州通判王子正为忠义公,邕州通判。

    其余殉节死义者,皆封英烈。

    圣旨下达时,有司当时时供奉,年节祭祀,不得有误。

    今日,交趾李朝以为我朝国内空虚,首尾难顾,悍然兴兵入侵,欲重现熙宁间故事。

    恰逢朕巡边至此,当亲往击之。

    此战,当效仿忠勇王之遗志,不全歼入侵之贼寇,绝不罢兵!

    朕意,李干德当负荆请罪,送主谋者首级以平怒火。

    大军到时,地方当立刻投诚,以保性命。

    否则,大军过处,鸡犬不留!

    勿谓言之不预也!

    钦此。”

    “全歼贼寇,生擒李干德!”

    “全歼敌寇,生擒李干德!”

    众军举兵狂呼。

    此时,邕州城内,只有驻军三千,并方天定带来的随行护卫五千。

    八千人的呼喝,直直冲破苍穹。

    呼喝平定,方天定后方有一老者拜道:“陛下圣明仁义,臣请为前驱,不破李朝誓不还。”

    方天定扶起,道:“尔祖以身殉国,尔当承其遗志,痛击李朝贼寇,显我汉家神威。

    然,后援未至,败其不难,全歼不易,此时当坚守为主。

    待大军到来,深入敌境时,定以卿为先锋。”

    老者道:“多谢陛下,臣定奋勇杀敌,以保国恩!”

    他叫苏直洪,苏缄殉国时,尚在襁褓中。

    因怜其幼小,其母藏其于枯井中,侥幸躲过一劫。

    身怀国仇家恨,苏直洪自小便立志打破升龙府,生擒李干德。

    于是,他一直勤学兵法,苦练武艺,并多次深入李朝,打探沿途地理人情,以备后用。

    奈何,赵宋非但息兵休战,更在后面放弃了广源州等地区,将其赐予李朝。

    名为赐予,其实与割让何异?

    听闻这个消息,苏直洪简直气炸了肺。

    可他一个白衣,如何影响得了赵怂中枢之决策。

    所以,明军到达时,苏直洪果断相应,并利用苏缄的影响力,帮助明朝快速安定了邕州及其附近地区的人心。

    因功,苏直洪被授予邕州防御使。

    九月末,方天定南巡至象州时,得到边境急报,李朝起大军十五万,已经兵临界首关。

    李朝入侵,可把明国上下给气坏了。

    目下,方明打遍天下无敌手,堪称最强盛的时候。

    没想到,南边撮尔小国,居然敢兴兵犯境。

    这无异于小丑要跳梁,太岁头上动土。

    明国一直在策划对南方用兵,只是大理内讧初起,尚未到平定之时,并不能抽出力量来。

    然而,这不代表李朝可以先发制人。

    于是,方天定立刻赶到邕州,祭拜了苏缄,以鼓舞军民士气。

    同时,他也积极调兵遣将,准备一鼓作气反推回去。

    最低的战略目标,是全歼李朝十五万大军,不放走一个。

    明军出动的同时,也派出使者,联络占城、真腊,会攻李朝。

    这两个国家,和李朝之间真可谓仇深似海,不共戴天。

    特别是占城,被李朝侵占了大片领土,做梦都想收回。

    此时天赐良机,万万没有错过的道理。

    而且,为了打残李朝,明国吐血大甩卖,以跳楼价处理了大批的武器装备给两国。

    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抓住李朝往死里打。

    此时,祭拜结束,宣师也同样完毕。

    方天定翻身上马,喝道:“兵发界首关,迎战李朝贼军。”

    “出发~”

    传令兵往来呼喝中,众军依次出发。

    八千军,刀枪明亮,甲胄鲜红。

    无数旌旗迎风飘扬,直可遮蔽天日,

    邕州作为后方,并未留下太多兵力。

    “陛下,只有五百正兵,若李朝有轻兵突入,恐有祸患。”

    旁边,枢密院参谋使鲁安忧心忡忡地说道。

    本来,他只是伴随方天定视察地方,却不想赶上了这场盛会。

    他倒是不担心会失败,只是怕李朝突袭后方,造成损伤。

    苏直洪道:“参谋使放心,即便李朝轻兵突袭,五百正兵也足够坚守。”

    方天定道:“地方乡兵众多,又有训练,若南越人敢直着进来,必然要躺着出去。”

    熙宁惨事不远,邕州等地的百姓可未曾忘记。

    当明军进驻,开始训练乡兵时,地方百姓无不踊跃。

    是故,别看地方兵少便以为空虚,如有必要,短时间拉出十万兵轻而易举。

第480章 征南关上() 
“前方到了何处?”

    “秉陛下,已经进入凭祥峒,晚间即可进入界首关。”

    凭祥峒,宋皇祐五年置,其西南十五里为界首关。

    界首关,在后世有一个大名鼎鼎地名称——镇南关。

    此关始建于汉朝,历尽沧桑而千余年屹立不倒。

    作为广南西路南边关隘,其重要作用自不待言。

    当初,赵宋立国之初,政治、军事重心全面偏向北方,界首关的守备不免松弛了许多。

    熙宁战争后,防务加强了许多,却也没什么作用。

    明军到达时,未费一矢便占了此处。

    过了凭祥峒,大军开进了界首关。

    尚未进入关城,便见附近山峦重叠,谷深林茂。

    界首关所在,乃是大青岭与锦鸡岭的夹口处,地势十分险要。

    城头上,方天定叹道:“此关如此雄峻,区区李朝,如何能够破关而入?”

    鲁安道:“当时,李朝兵分两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