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终结者-第3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天竺哪些地方,暂时未曾纳入分封的范围。

    这些地方距离也不近,且土著众多,民族单一,其实不好统治。

    在其他地方能够满足需要的时候,其实不必要着急攻略。

    毕竟,总要给后来人留下地方才好。

    “其中多数地方,远离本土,尚未为我国掌控。

    其中土著少者,三五百人可平,土著多者,三五万亦难平定,何时能够开国做主,只看各位本事!”

    “多谢陛下厚赐。”王寅出列道:“然大军一动,耗费无数,我等身家富足,却也难以支撑,未知其中……”

    “爱卿不必担忧!”方天定道:“为了保证封地不会有名无实,朝廷决议,王可申请两万军,两年内军费皆由中枢负责。

    公万五,侯一万,伯五千,子两千,男八百。

    其后若有需要,一体花费,皆由各人自行负担。”

    “谢陛下关爱。”众人拜谢。

    有免费的大军用,已经相当不错了。

    至于两年内能不能搞得定,说实话,众人并不担心。

    金辽西夏这样强悍的都被搞定,哪些土包子,肯定不堪一击。

    唯一难以选择的,便是如何选择封地,或者说如何在封地不尽如人意的时候申请调换。

    土著多的地方,有有现成的劳动力可以使用,只是如何稳固统治,需要花费思量。

    土著少的地方,肯定要想办法迁徙大量的人口,其中的花费也是如山似海。

    另外,还要招募官员,寻找特产,建立经济,事情千头万绪,实在卢山。不少。

    困难确实不小,然而这是为自己干活,个个都是动力十足。

    没人反对,方天定继续道:“我国爵位,由高到低依次为王、公、侯、伯、子、男,其中,王分亲王与郡王,共计七等。

    朕决议,亲王封地五百里,郡王封地四百里,公封地三百里,侯封地二百里,伯一百五十里,子一百里,男五十里。

    以上,众卿可有异议?”

    “臣等无异议。”众人拜下。

    见此,方天定也是感叹莫名。

    其实治理一个国家,和开办一个企业也没多大差别,特别是皇权时代。

    企业下面的是员工,国家下面的是文武大臣,同样都要给下面开出满意的报酬来。

    最大的区别在于,企业让员工不满意,员工会跳槽,企业会倒闭,老板会破产。

    国家让文武百姓不满意,会造反,国家改朝换代,皇帝上了断头台。

    好在,有航海技术进步带来的地理大发现,明国开出的报酬绝对让人满意。

    毕竟那么多土地,封万八千王侯轻松愉快。

    即便有人不满造反,也无足轻重。

    首先诸王侯的实力本就不如本土,其次肯定不会所有王侯同时造反。

    若是有诸王以千里之国打到了本土,那定然是本土皇帝倒行逆施,已经尽失民心了。

    如此情况失国,方天定也没什么好说的。

    自己作死,确实不能怪别人趁势崛起。

    感慨一阵,方天定又道:“众卿皆无异议,封赏原则便如此定下。”

    “另外,四十岁以上者,须得卸职就国,四十岁以下者,可留于国内继续征战。”

    “谨遵上谕。”众人拜下。

    开国确实诱人,国内却也不能无人可用,否则万一有个缓急,难道还要方天定亲自披挂上阵?

第551章 裂土之封(下)() 
“吕师囊听旨!”

    “臣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赵宋倒行逆施,大兴花石纲,残害万民。

    为天下黎庶计,太祖聚英杰于左右,发抗暴政起兵,起于清溪县。

    清溪即下,分兵两路,太祖亲征歙州。

    时有义士吕师囊,散尽家财募集军兵来投,又献计于太祖,大破宋军,全取歙州全境。

    其后追随左右,直至下了太平州,与当今合兵于应天府下。

    ……其功卓著,其劳显赫,朕心甚慰,不可不赏。

    钦命,册封吕师囊为东王,封地麻逸大岛,以酬其功。

    告布天下,咸使闻之。”

    “谢陛下。”吕师囊拜道:“然大理未平,臣实在不敢居功首位,请陛下收回成命,把东王让与他人。”

    “爱卿不必过谦!”方天定道:“先帝用兵歙州时,若非爱卿相助,必败无疑。

    且这些年南征北战,虽偶有小挫,大体顺利,居于首功名至实归。”

    “臣惶恐,实不敢当陛下如此……”

    “爱卿不必多言!”方天定挥手阻止了吕师囊,看向下方道:“朕知众卿谦逊,然时间紧迫,便不要浪费时间于退让之中。

    否则如此多王侯,你退我让,要到什么时候方能说完?”

    “谨遵上谕。”众人道。

    吕师囊拜道:“臣谢主隆恩,定不负陛下厚望,把封地治理的井井有条,永为大明藩篱。”

    “麻逸地理复杂,气候炎热,土著众多,卿熟悉之后,当尽快就国。”方天定吩咐道。

    吕师囊道:“陛下放心,臣已经派人前往麻逸打探详细,最迟后年,便可发兵。”

    “善。”方天定微微颌首,道:“世界土地广阔,全部纳入本土,实在不现实。

    众卿虽然裂土封国,仍然为帝国重臣,切莫忘了根本才好。”

    “陛下放心。”众人应下。

    吩咐一句,方天定示意叶贵继续。

    “刘子羽听旨!”

    “臣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会当今下杭州,因铁矿之故,雪夜下越州,时有宋将刘子羽,预先察觉,设防于城外,阻天军南下。

    后当今二次亲征,刘子羽不屈,尽显其能。

    感于今以诚心待之,且我军军纪森严,不扰良民,于是投诚。

    ……其连战连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功劳卓著。

    钦命,册封刘子羽为南王,封地爪哇岛。

    告布天下,咸使闻之。”

    “臣多谢陛下隆恩。”刘子羽拜谢。

    方天定已经明说,他也就没有行三劝三让的规矩。

    挨个点名,宣旨封赏。

    石宝西王,封地沙岛之西千里之地,王寅北王,封地沙岛之南千里之地。

    沙岛,便是后世的大洋洲,因为李俊登陆处乃是一片沙地,是故命名。

    七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除了石宝王寅,还有杜敬臣、鲁安为、潘濬、历天闰、司行方、庞万春、杜壆、縻貹、包道乙,总计十一个王国。

    虽然说是王国五百里,其实并不绝对。

    便如王寅的封地内有大片沙漠,面积要大一些,可能有千里范围。

    另外,还会有三十余个公侯国,伯子男小国过百。

    固然有沙岛够大的缘故,其实也有中央的权衡在里面。

    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国家,哪怕中央压不住,有人造反,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统一。

    这段时间,哪怕再迟钝的中央,也肯定能够反应过来,做出应对了。

    “祝小弟听旨!”

    “臣在!”

    祝小弟美滋滋地起身,一蹦一跳到了近前。

    那些不能封王的,尽皆投去了羡慕嫉妒恨的目光。

    这家伙的本事只是中等,然而架不住运气好啊。

    当初泗阳城中,以区区降兵,击杀宋军大将刘延庆,得以高升。

    攻打会宁府时,随手一枪干掉了完颜宗望,得以封王,不知道羡煞了多少人。

    “……册封祝小弟为福星郡王,封地虾夷岛,因战残疾,其国土由中枢开拓……”

    “谢主隆恩!”祝小弟拜道。

    摇身一变,降兵成郡王,真的是做梦也不敢想啊。

    陈朕鹏,展天神,袁朗等人的王国,皆在东瀛之地。

    面积肯定是不足的,然而成熟的地方好开发,也说不上是吃了亏还是占便宜。

    毕竟,东瀛仰慕汉化已久,人口又多,建立统治不难。

    而且在这个时代,相对王国来说,其上的资源也是相当的丰富了。

    挨个宣读下来,总共封了十六个亲王,二十二个郡王,七十二个公爵,一百零八个侯爵,伯子男总计一千又三百。

    简直骇人听闻。

    周朝大封诸侯,也不过八百之数而已。

    饶是如此,许多大将与文臣也未分封。

    便如杨沂中、韩世忠、张宪、岳飞、吴玠等这些年轻的,并未分封外出。

    根据条例,分封既定,这些人就该外出就国,并不再担任国内职务。

    全部都分封,显然不合适。

    毕竟,贺兰山以西,会宁府以北,已经西域和高原,还有大理以及东南半岛,都是要拿下来的。

    只要用兵,大将肯定缺少不得,必须留下一些。

    这些人虽然年轻,却都天赋卓绝,完全能够吊打周边异族。

    还有刘韐、沈寿这些文官,任期未满,肯定不能随便就放走了。

    当然,众人都是明白,这些人以后都是王爵。

    而且过几年再封王,也不是没有好处。

    统兵打仗,有天赋便够了,治理地方,还需要经验和手腕。

    说实话,此次分封的其中也少不了关系户,便如陈益、梁青龙得封国公,若是没有方天定的关照,陈益最多也就是侯爵,梁青龙一个伯爵就顶天了。

    不过,这无伤大雅。

    基本上,这次封赏都是从厚从松的。

    毕竟世界那么大,不多封一些如何全部占据呢。

    所以,皆大欢喜。

    因为人数太多,大朝会一直从从早间持续到半夜时分,方未结束。

    宣读完最后一份圣旨,方天定起身,道:“尔等就国,须得遵循以下原则。”

    “恭候陛下训示。”众人拜下,

    “各国之语言风俗,务必遵从帝国本土,货币仍然由帝国国内发行,其对外军事行动、外交策略,亦要符合中央之规定。”

    “若有违背,天下共击之!”方天定斩钉截铁地补充道。

    “谨遵上谕,必不弃故国本土,永为藩属!”

    不管未来怎么样,此刻都表了忠心。

第552章 国之将亡() 
五星红旗烈烈招展,无数军兵列阵待命。

    城头上,段誉看着明军已经准备好了攻城,只是唉声叹气。

    此时距离高氏叛乱,已经过去了五年。

    毕竟是有民心基础的,经过长期的拉锯,段氏还是平了高氏,然而国内也被打的稀烂。

    为了剿平高氏,段氏真的是倾尽所有。

    百姓流离失所,经济毁于一旦,基本上,没有三二十年的休养生息,休想恢复元气。

    其实战争中,段誉也想和高氏休战,以保存力量,好防备明国。

    可惜,一旦他提出罢兵来,明国立刻无条件支援高氏一波。

    为了保持高氏的斗志,明国把火枪火炮都搬了过来。

    直到年初,高氏几近山穷水尽时,妄图劫杀明国神机营,获取枪炮。

    只是事机不密,被明国挫败。

    于是,支援高氏的一万明军顺理成章地接收了石城郡。

    其后,张宪领兵五万支援而来。

    段誉尽起国内大军二十万,与明军会战与善阐府。

    结果?当然是土鸡瓦狗不堪一击!

    二十万大军,投降者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