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终结者-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历代对外征战,除了帅旗,不可能没有国号旗(比如,汉朝的“汉”字旗,唐朝的“唐”字旗。),这样的旗帜,完全可以称之为国旗。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揣测,没找到相关资料,但我认为应该是有的。

    之所以没有记载,可能是大家习惯了,觉得不用记录,另外,历朝也没有这个法律概念,也就没有正式确认。

    当然,这都是揣测,个人言语。

    以上。

第74章 很受伤() 
授予诸将任命状、印信、兵符后,方天定径直上船,向着扬州而去。

    船内,縻貹、袁朗、方杰这三个不爱读书的,说着晕段子,不时哈哈大笑。

    方天定看着气不打一处来,喝道:“你三人,把战争论背一遍。”

    三人立刻噤若寒蝉,魂飞魄散。

    方天定解下腰刀,狞笑道:“怎么,背不出来?”

    如何背的出来?

    方杰倒是识字,只是不文盲,縻貹跟袁朗,将将写出自己的名字。

    噼里叭啦抽了一顿,方天定恨铁不成钢地说道:“以后兄弟们封国,你三人不通文墨,怎么治理国家?”

    方杰喃喃道:“便在大兄麾下做个将军便是,做大王有什么快活的。”

    縻貹、袁朗点头同意。

    “没出息!”方天定呵斥道:“你三人不通军略,如何领军?等到军制改革完成,我看你三人最多当个统制官。”

    军师旅团营都排什,这是拟定的军制,待到建国后颁布实施。

    一什十人,有两伙,什长伙长各一,可以分成两个小五行阵。

    一排三十二人,三什,正副排头各一,取枪阵一排之人数。

    一都一百人,三排加正副都头和锣鼓手四人,可为一个小型枪阵。

    两个枪手都,一个刀盾都,一个弓弩排,再加一个骑兵排和通信班,合成一营,共计四百人。

    营是基础作战单位,具体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可能是纯枪手营,也可能是纯刀盾手或弩砲营,主官是正副提辖。

    野外行军时,按照营为单位驻扎修整,腹地关隘驻守,同样以营为单位。

    团是合成单位,下辖三营,补充弩砲、后勤、工兵等兵种,一团一千五百人左右,主官是正副指挥使。

    旅不常设,根据具体作战需要确定。

    师是主力作战单位,下辖三个团,补充特定兵种,总计五千人,战时集结,无事各驻地方。

    最高军官为统制,配置随军参谋。

    军不常设,大兵团行动时临时合成。

    不同于赵宋,军队换了主帅便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义军军队训练都是按照流程,有具体的规定,都是流水化训练,完全一个模子里出来的。

    所以,不论怎么调配,都可以立刻形成战斗力。

    当然,这只是计划,还没执行。

    毕竟,军事行动还在持续进行,军队抽来调去很不方便。

    军制确定,军衔也同样提上了日程。

    将、校、尉、士,一共四级。

    将分三等,为镇、平、征,如镇西将军,平西将军,征西将军,官职依次降低。

    领军出战者,必以将官部领。

    校分三等,分别为上校,中校和少校。

    通常而言,统制官一般是上校,指挥使为中校,指挥使为少校。

    尉官亦然,提辖为上尉,都头为中尉,排长为少尉。

    什长和伙长属于士官,某些精锐士卒,也会被授予士官衔。

    某些技术兵种,比如军医,军衔相应提高。

    方天定教训三人时,扬州府衙内,宿元景径直进了大堂,到了邵俊前。

    “邵知州,朝廷已经已经下旨,一应条件尽皆应允,宣旨天使后日即到,不知可否通报与方家父子?”

    邵俊也不起身,冷冷地回道:“稍等几天,我会派人通传。”

    “有劳了。”拱了拱手,宿元景背着手出了大堂。

    他也不和邵俊一般见识。

    方天定同意招安,宿元景派人快马加鞭赶往东京通报招安情况,同时请求安置圣旨。

    武将待遇不低,虽然官职没以前高,然而还是领兵大将,文官嘛,不追究,不任用,各自回家。

    所以他很理解邵俊的心情。

    白身成知州,眨眼又成了白身,且以后仕途断绝,这心情能好才怪。

    讲道理,邵俊没让人毒死他,已经是方天定对义军控制得力了。

    回到庭院,宿元景召来随行虞侯,问道:“最近城内可有异常?”

    虞侯回道:“并无异常,只是军队被调走了不少。”

    宿元景问道:“可知何故?”

    虞侯回道:“据传,义军内部不稳,方天定调兵前去镇压。”

    闻言,宿元景放下了心。

    义军士卒三四十万,将官过千,总有不想招安的。

    为防止士卒哗变,调兵弹压也是应有之意。

    宿元景一厢情愿地相信了方天定的说辞,根本没想到,他被诳了。

    他自己一直宅在院子里,所见所闻全凭手下汇报。

    而他带来的随从,都已经嗨翻天了。

    只要不当值,每天不是赌坊便是青楼,个个花天酒地,快活无边。

    他们听到看到的,都是义军想给他们看到听到的,如何能有一句真话。

    挥手让虞侯退下,宿元景怡然自乐地捡起一本书翻了起来。

    招安将成,为朝廷和官家去了一个大忧,不知道心里有多快活呢。

    看了一阵,宿元景听到院子外有人叫道:“太尉可在,方天定求见。”

    宿元景连忙迎出院子,笑道:“天定何故来迟,朝廷的册封圣旨不日即到,万万不能耽误了。”

    方天定笑道:“有劳太尉久等,实在是打下江宁费了了些时日。”

    闻言,宿元景笑容僵住了,喃喃问道:“即已决定招安,何故又打江宁?”

    打江宁,必然是拒绝招安,想要建国称帝。

    他心里已经知道了答案,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非得方天定亲口说出不可。

    方天定笑道:“不瞒太尉,假意答应招安,只是为了争取些时间。”

    宿元景指着方天定,气的浑身发抖,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良久,宿元景骂道:“竖子,欺人太甚!”

    方天定也不生气,说道:“太尉莫气,当今朝廷奸臣当道,我等便是招安,也难有好下场,即如此,何不搏一搏呢。”

    宿元景怒道:“高居王爵,各得其官,皆是朝廷封赏,谁敢违逆加害。”

    方天定冷笑道:“柴家子孙有丹书铁劵,还不是被陷害入狱,若非梁山好汉搭救,差点便死了。

    我一个有名无实的郡王,还不是任人宰割。”

    宿元景双目无神,一屁股瘫坐在地,讷讷无言。

    方天定扶着宿元景进屋的时候,他的随从都被集中到了一起。

    看着很多烂醉的,叶贵喝道:“来啊,泼醒他们。”

    哗啦啦冷水浇到脸上,尽都醒了。

    一个虞侯不顾左右刀枪环绕,喝道:“大胆,我等乃是朝廷天使,尔等如此无礼,是想造反嘛?”

    叶贵一笑,道:“拖下去,斩了。”

    士卒领命,把那虞侯拖了下去,不一刻,血淋淋的人头送来。

    叶贵一脚把人头踢到人群前,道:“我等需要天使仪驾诈破高邮,需要三五十个熟面孔带路,其余的,喏……”

    指了指地上的人头,叶贵继续说道:“这是唯一一条活路,只需要三五十个,谁来?”

    听到要投贼,众人不禁犹豫了起来。

    叶贵笑道:“很好,我最喜欢忠义志士,来啊,全推下去斩了。”

    “大王饶命,小的愿降。”

    “小的愿做带路党,只求活命。”

    叶贵嘴角弯起,直如恶魔,令人拿上纸笔,让投效的写反书。

    州衙内,宿元景心伤若死,道:“我是太尉,一颗人头足以鼓舞人心,其余人等,还望放归。”

    方天定笑道:“太尉何故如此,且请安心住下,只是借你仪仗一用罢了,待到破了高邮,定然礼送出境。”

    看到宿元景呆怔不语,方天定又戳了一刀,道:“太尉也不是第一遭,应该早就习惯了才是。”

    宿元景的确不是第一次被借用御赐之物。

    上次奉旨西岳华山上香,恰逢宋江攻打华阴县救史进,他被劫持了。

    梁山等人假冒钦差,破了华阴县。

    方天定的作为,不过故技重施罢了。

    只是宋江等人态度端正,对宿元景恭敬有加,方天定的做法,却很简单粗暴,让宿元景觉得很受伤。

第75章 破高邮() 
作为南北枢纽,大运河上一直船来船往。

    哪怕义军兴起,也没有阻断河上的喧嚣和热闹。

    无数船只中,有十艘大船特别引人瞩目。

    为首的船上,插着一面黄旗,上写“钦奉圣旨招安东南大使太尉宿元景”。

    旗后,站着四个带刀虞侯,船舷两侧,两排衙兵都是紫衫银带,各自执着旌节、旗幡、仪仗、名牌。

    便是熟悉朝廷规制的,也不敢怀疑这钦差座驾有假。

    大船缓缓而去,早有两个亲兵沿着陆路前去高邮送信去了。

    短途奔驰,还是骑马的快,只是辛苦。

    然而,太尉路过,你不去通传地方官员迎接,怎么摆排场呢?

    再则,钦差代表的是皇帝的脸面,沿途大小官员,哪个敢不来见?

    城外三里,高邮军节度使、防御使、宣抚使、知县等大小官员翘首向南,等着宿元景出现。

    “能够招安方腊,太尉真是劳苦功高啊。”

    “是啊,自从方位占了扬州,我等可没睡过一个好觉,生恐一觉醒来,贼军已经到了城下。”

    “嘿嘿,想那方腊此次随船北上,也不知道有多少孝敬。”

    “送走这瘟神便是大喜,还要甚么孝敬。”

    站在阳光下,众官员不禁议论纷纷。

    此刻,他们的心情就像这天气,晴朗无比,万里无云。

    方腊造反如燎原之火,瞬间烧遍了东南半壁,可是吓尿了不少人。

    高邮距离扬州不过一百五十余里,大军两日可至,大小官员都是战战兢兢。

    有节操的,想着城破便殉国,没节操的,多派兵丁警戒,随时准备跑路。

    宿元景来招安,可让他们欢欣鼓舞。

    东南不战而平,即免了他们灾祸临头,又免了大军过境滋扰地方的烦恼。

    美滋滋啊。

    前几日,宿元景派去东京公干的虞侯通报,招安事情谈妥,可是喝醉了不少人。

    册封天使路过,大家都是殷勤招待。

    只因为招安真的是太好了。

    接到扬州来人通报,各官员不敢怠慢,纷纷出城来接。

    等到送走了宿元景,大家又可以歌舞升平啦。

    时近晌午,船只接近,众官员纷纷整理好衣冠,准备见礼叙话。

    却不想,船只根本不停,直直向城内开去。

    船头上,一个虞侯高声叫道:“太尉水土不服,积劳成疾,速速进城延请郎中来治。”

    从惊愕中回过神来,节度使杨树连忙喝道:“传令,立刻打开水门迎接太尉入城。”

    自有兵丁跳上马去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