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丝路大亨-第7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劳了!”戚继光满脸堆笑的拱了拱手。

    戚继光在外间等了约莫半盏茶功夫,便看到那通传的哨兵带着一个体型精干的汉子回来了,那汉子向戚继光躬身行礼道:“在下名叫冢原彦四郎,乃是讲武堂的枪术和剑术教官,请您随我来,大祭酒正在书房等您!”

    “有劳了!”戚继光拱手还了礼,跟在冢原彦四郎的身后,见其步履平稳,胸宽背挺,气度沉雄,又听说他方才自称是枪术和剑术教官,暗想其武艺定然不凡,不由得想谈谈对方的根底,便随口笑道:“听您的名字,应该并非大明人氏,为何在讲武堂中任职呢?”

    “不错,在下乃是日本人,家父冢原卜伝乃是香取神道流的宗师,曾经在京都传授过两代将军的剑术。”冢原彦四郎笑道:“在下蒙遇吉殿下看重,收为家中的兵法师范,后来大御所在江南建设讲武堂,遇吉殿下便让在下来江南,传授香取神道流的枪术和剑术,已经有四年了!”

    “你说的遇吉殿下可是周可成的义子周遇吉?”戚继光问道。

    冢原彦四郎惊讶的看了戚继光一眼,旋即低下头:“不错!”

    由于东南倭乱的缘故,戚继光对于当时日本的情况了解颇多,他从被俘的倭寇口中听说过香取神道流的名声,眼前这位自称其父传授过两代将军的剑术,想必是这个流派中数一数二的人物,而此人却只因为周可成义子的一句话,就在讲武堂中乖乖的当了四年剑术枪术师范。由此看来像这样的人物在讲武堂中也不知道有多少,难怪能够培养出这么多人才来。

    “那您在这讲武堂中的可否算的武艺第一?”戚继光突然问道。

    冢原彦四郎闻言一愣,旋即笑了起来:“您真是说笑了,这讲武堂中剑术和枪术师范便有二十余人,来自列国,在下如何敢称第一?再说这讲武堂比的又不是匹夫之勇,比的是谁能够将各家的武艺融会贯通,训练出第一流的武士来为大殿,为兰芳社效力,个人武艺是否第一又有什么要紧的!”

    正说话间,两人已经到了一间别院,冢原彦四郎向戚继光微微一笑:“您请在这里稍等,我替您通传一下!”言罢他便推门进去,片刻之后便听到里面有人笑道:“听说南塘无恙,老朽当真是欣喜万分呀!”说话间,便看到一名白发老者从里出来,正是唐顺之。

    “荆川先生!”戚继光敛衽下拜,却被唐顺之伸手扶住,笑道:“你我这等交情,就无需多礼了,来,进屋说话!”说罢便拉住戚继光的手臂,往院内走去。

    两人进了书房,唐顺之十分亲热的拉了张椅子请戚继光坐下,又让冢原彦四郎在一旁打横作陪,笑道:“南塘你来的正好,我正与彦四郎准备修订枪术教材的事情,你也是其中大家,要不要也来加一把手?”

    戚继光闻言一愣,看到书桌上摆放着厚厚几叠纸,上面几页依稀可以看到文字和持枪的军士图样,不由得心中一动,旋即笑道:“败军之将何敢言勇,戚某那几下子还是莫要献丑了!”

    “南塘这是什么话!”唐顺之笑道:“这里是讲武堂,又不是讲胜堂,咱们讲的就是一个武字,胜败乃兵家常事嘛!”

    “大祭酒说的不错呀!”冢原彦四郎接口道:“我辈身为武者当勤修弓矢之道,但胜负却要看时运,您可千万不要因为一时胜败而气馁呀!”

    戚继光看了冢原彦四郎一眼,心中暗想我哪里是因为打了败仗而气馁,只是不想将祖宗留下的武艺让异国人知道罢了。他犹豫了一下,沉声道:“荆川先生,戚某这点本事本来就有不少从您身上而来,本来尽数再还给您也未尝不可。只是我记得您曾经说过,传授武艺首先就得择人,否则便会贻害无穷!”

    唐顺之闻言笑道:“哦?莫非南塘以为这讲武堂中就没有择人吗?”

第四百五十章 文人与武将1() 
戚继光没有说话,只是往旁边的冢原彦四郎身上瞟了一眼,唐顺之如何不知道他的意思,起身笑道:“南塘,要不我带着你在这里转转?”

    戚继光心知这是唐顺之要和自己私下里说话,起身笑道:“客随主便,都听先生安排!”

    唐顺之吩咐了冢原彦四郎两句,便带着戚继光出了院子,就好像一个好客的主人,唐顺之一边走,一边兴致勃勃的向戚继光介绍:“南塘,讲武堂这几年发展非常快,与当初你在江南时候大不一样了。你看看,这边是射圃,专门供弓术课和铳术课的;前面是马场,有各种地形,专门供马术课的;那边是炮场,在那边是——”

    “荆川先生!”戚继光终于按奈不住,打断了唐顺之的介绍:“您知道这讲武堂培养出来的人才都干了些什么吗?”

    “怎么了?南塘还在为这件事情生气?”唐顺之笑道。

    “武人上阵,胜负生死自有天定,戚某败军之将能够保全性命已经是天幸,又怎么会为兵败的事情生气?可荆川先生您身为讲武堂大祭酒,有没有想过你这些学生手中的刀枪指向的是何人?”

    “哦?”唐顺之笑了起来:“南塘,靖难之役之前,我的学生最主要的出路去南洋,他们刀枪指向的是海外的蛮夷之辈,正是凭借他们的武威,我江南商贾不但无需担心蛮夷的侵害,还在海外多了无数庄园矿山,还有大批廉价粮米输入,便是春荒之时,斗米也不过十五钱,难道这些做得不对吗?”

    “那裕王南下之后呢?”戚继光问道:“叛军中可有不少您的学生吧?”

    “南塘,你这话可就差了,自古以来谁是叛军,谁是官军是以胜败而论的!谁说我的学生投身叛军都可以,唯独你不可以!”

    戚继光顿时哑然,唐顺之没有说出口的意思很清楚:自古成王败寇,你一个败军之将,又有什么资格说我的学生投身叛军呢?

    “荆川先生!”戚继光深吸了一口气:“你被周可成那厮迷惑了,他不过将裕王当成一个幌子,却将实权掌握在手中。你应该很清楚,这讲武堂里多半是他的人,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是为他效力,待到他打进北京,下一步肯定会谋朝篡位的,到了那个时候,谁又能阻挡他?”

    “南塘,那你就错了,天下谁都有可能篡位,唯独周可成不会做这件事情!”唐顺之笑道。

    “此人现在当然会装成一副忠臣模样好迷惑天下,可——”

    “南塘,你错了,周可成从来没在我面前说过这方面的事情,这些都是我这些年来自己看出来的!”唐顺之摆了摆手,打断了戚继光的辩解:“他是真的对那个位置不感兴趣,这么说吧,他不但对那个位置不感兴趣,就连大明也都不是太感兴趣,如果一定要说的话,他也就对江南、两浙、福建、广东等省份有点兴趣,对于大明内地那些省份,他其实都不是太想碰的!”

    “那他为何要搞出这么大的事情来?”戚继光问道:“据我所知,先帝去世前京城出了不少事情,背后都有他的影子!”

    “苍蝇不叮无缝蛋,先帝在世的时候一直不立太子,又利用景王来牵制裕王,整天躲在西苑修习道术,又信用严家父子,把朝政搞得一塌糊涂。若不是这些事情,周可成就算有天大本事能让裕王出奔南逃?”唐顺之冷笑了一声:“按说我一个读了圣贤书的,不应该言君上之非。但说句公道话,先帝几十年如一日将天下视为玩物,搞得积弊丛生,今日不过是这番积弊爆发出来的结果。”

    听了唐顺之这番激烈的言辞,戚继光不禁目瞪口呆。其实到了嘉靖的中晚期,尤其是严家父子执政后期,在明朝士大夫阶层中有正义感的一批人早已对天子二十年不上朝,修道设醮行,大兴土木,设百官如家奴,视国库如私产。以一人之心夺万民之心。无一举与民休养生息,以至上奢下贪,耗尽民财,天下不治,民生困苦的做法极为不满,像海瑞在《治安疏》一文中“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正是这种心声的激烈反应(当然,除了海瑞没别人敢这么大胆子写在奏疏里)。像唐顺之这样进士出身,却长期在野的士人早已不自觉的将对天子个人的忠诚,变成了对帝国、对家乡、乃至对中华文化的忠诚。毕竟像嘉靖这种人虽然聪明过人,但喜好耍弄权术的性格的确难以博得唐顺之的忠诚和爱戴。只不过嘉靖作为帝国的唯一代表,唐顺之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将其作为继续忠诚的对象罢了

    所以当周可成刚刚出现在江南时,唐顺之对其极为戒备,多次反对与其联合,甚至力主对其使用武力,将其杀死或者囚禁;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唐顺之逐渐发现兰芳社在江南的存在不但没有危害故乡,反而消灭了倭寇,并通过日益繁盛的海外贸易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经济上的巨大好处。唐顺之的态度也逐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当周可成邀请其兴建讲武堂,培养军事人才的时候,唐顺之就再也无法拒绝了。毕竟他毕生的理想就是“培养俊杰,护卫乡梓,一世太平”,而讲武堂的建立不但实现了唐顺之的毕生理想,还“辟海疆于万里,扬中华声威于异域!”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唐顺之的忠诚对象不知不觉的发生了转变,在他看来既然嘉靖不肯履行作为一个天子的职责,那他自然可以将忠诚的对象转移到另一个愿意承担责任的人身上,这简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怎么了,我说的不对吗?南塘?”看着戚继光目瞪口呆的样子,唐顺之笑道。

    戚继光摇了摇头,他此时已经心乱如麻,身为胡宗宪的心腹,他当然知道唐顺之方才说的那些话有相当成分是真实的,甚至他在私底下和上司、同僚闲聊时也听到过类似的话语,但那些都是感叹、忧虑乃至沮丧,像唐顺之这样直接的斥责却是头一遭,他做梦也没想到这样的话语会出自一个士大夫的口中。

第四百五十一章 文人与武将2() 
“怎么了,我说的不对吗?南塘?”看着戚继光目瞪口呆的样子,唐顺之笑道。

    戚继光摇了摇头,他此时已经心乱如麻,身为胡宗宪的心腹,他当然知道唐顺之方才说的那些话有相当成分是真实的,甚至他在私底下和上司、同僚闲聊时也听到过类似的话语,但那些都是感叹、忧虑乃至沮丧,像唐顺之这样直接的斥责却是头一遭,他做梦也没想到这样的话语会出自一个士大夫的口中。

    “荆川先生,这些暂且不论。你方才说周可成绝不会篡夺大位,有什么理由?”戚继光强压下心中的震惊,问道。

    “南塘,周可成在日本、东番、朝鲜、南洋都颇有势力,他可曾谋求过当地的王位?”

    “这个——”戚继光犹豫了一下答道:“那些地方都不过是些蛮荒之地,怎能与大明相比?”

    “南塘这话可就差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那些地方虽小,也不能以蛮荒之地视之,就算是琉球那样的小国,也是一呼百应,锦衣玉食,子孙绵延富贵不绝。以周可成之才具,海外称孤道寡易如反掌,可是他为何不这么做呢?”

    戚继光顿时语塞,唐顺之的问题非常尖锐直指人心,周可成想当皇帝在日本、东番、南洋早就当了,何必拖到现在?

    “兴许是时机未到?德望不够?”戚继光勉强的答道。

    “时机未到,德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