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胜利之钢蚁雄心-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降,唐伯虎的真迹,还是很值钱的。

    刘庞二人可都是人精,略扫几眼,就知道这是真迹,幅面偏大,是罕见的精品,彼此打个眼色,不明显的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这副珍品,价值5万银元如何”,刘元庚微微沉吟了一下,估了一个大致的价位,给了一个不算低也不算高的价。

    在21世纪,这幅真迹可能会超过500万美元,但在这个时代,能值5万大洋,也算不错了,毕竟满清王朝才倒台23年,故宫内的各种珍稀古董,早就散落于民间,导致古董价位一降再降。

    “像这类古董,一共有七八件”,何先生的神色有些黯然,“都是同志们千辛万苦筹集来的,本想——”。

    何先生精神一振,话音突然一转,“贵方能够接受,那是最好不过了,若再加上一些现有的资金,也就差不多了”。

    “我个人恳请贵方,最好不要将此等古董,售于洋人”,何先生似乎有些尴尬,但还是说了出来,“不然今后即使华夏强大了,再想收回来时,恐怕就难了”。

    刘庞二人一闻此言,也是心中一凛,深以为然。

    大家将现金与古董算在一起,距离军火与药品粮食的总价额,还是有很大的缺口,有点相持不下,何先生也在些犹豫,要不要减少一些军火,或者粮食之类的。

    “我方的佣金可以缓一缓,就可以节省10多万大洋”,刘郧不得不站出来,帮着拉偏架了,“卖粮食药品布料的,都是一些小商人,一旦资金周转不灵,他们就会破产,所以不能拖欠”。

    “所以,至于剩下的七八万”,刘郧看着刘庞二人说,“请二位叔叔,就当借给小侄了如何,何先生可以等资金充裕了再还”。

    庞刘二人顿时翻白眼,你当是买卖大白菜,七八万大洋,你老爹刘鄂北,就是把全部家当买完了,也凑不齐的,但在外人面前,也不好抽自家侄子的脸,只好哼哼的应承了下来。

    刘郧又转向何先生,沉声警告,“至于运输问题,贵方完全可以自己组织人手运输,今后中日必有一战,此事仅此一次,下不为例,所以与日本人应尽早的拉开关系,以免后患”。

    刘郧的主动帮忙,真是大出何先生意料之外,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一时竟然语噎,只好抱拳相谢,“小兄弟,仗义,今后有什么事情,只要何某人能办到,一声招呼,定当尽力”。

    何先生算是认可了刘郧的人情。

    哼哼,不就是等这句话么,刘郧立刻顺杆子爬。

    “何大哥,小弟正有一事相求”。

    “请讲”,何先生也是爽快人,不含糊。

    “大哥见到李德胜先生时——”。

第17章 君不可降() 
“你竟然知道李先生”,何老板顿时一惊,简直难以置信。

    看到某人微笑不语,高深莫测,而刘庞俩位却茫然不知,何先生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事情,指着刘郧失声道,“你是——”。

    刘郧知道何先生误解了,连忙作了解释,“我曾经读过李先生的诗,橘子洲头,恰同学少年,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对李先生很是敬佩,至于——那个事情嘛,正在积极靠拢,呵呵”。

    看到刘郧不好意思的摸着脑袋,何先生立马反应过来,“好好,没想到,兄弟竟然是李先生的笔友,哎呀,是一家人啊,小兄弟有什么话要带给李先生,尽管说。”

    “咳咳,希望何大哥回去后,请李先生给后学末进,写一副字”,刘郧有些尴尬,几不可闻的说,“刘郧是个好同志”。

    “啊——”,三人竟然都失声的叫起来,不仅何先生惊诧,连刘庞俩人也是骇然莫名,但不约而同的认为刘郧中邪了。

    看着这三人的表情,刘郧敢拿鞋梆子打赌,准没好话,简直气不打一处来,你妹,你们现在就嘲笑吧,再过三四十年,就知道,哥是个传说,哼哼,到那时你们只有羡慕的份了。

    刘郧突然记起自己的话还没说完,再次对何先生说,“你见到李先生,一定要告诉他,湘江水寒,西北才是生门”。

    尽管大家都把某人看着神经病了,何先生还是本着认真的革命精神,拿出小本本,将某人的胡言乱语记录在册,写完了,还交给某人核对无误,才与刘庞三人告辞。

    刘郧一看大事已成,有些小人得志,又或说不成熟的幼稚病,又有些冒头了,不但热情的帮何先生开门,还顺手接过邬先生交于的两件古董,喜滋滋的关好门,正准备打开看看。

    “刘郧,你原来就是红党”。

    身后传来悠悠的叹息声,刘郧被吓的魂飞魄散,转过身来一看,原来是四叔,才将心放回肚子里。

    刘郧也不答话,先放下古董,拿起谈判时的纸和笔,画了一个华夏的全国图案,在上面一一标明,长江,黄河,东北,北平,上海,南京,城都,重庆和江西等等,以及苏联和日本之类。

    “庞叔、四叔,都请过来”,刘郧只好主动过去,拉着气哼哼的刘元庚与庞学忠,一起观看华夏图案。

    刘郧用笔指着日本说,“你们认为中日开战,还有多久”。

    “嗯——”,庞刘二人有些不明白他想说什么。

    “虽然,去年南京的何应钦,与日本关东军司令元帅武滕信义,在华夏的天津塘沽,签订了卖国的《塘沽协定》”。

    刘郧话音一转,十分肯定的说,“这不过是老蒋的缓兵之计,60个德械师就是明证,中日必有一战,对日本的暂时退让,不过是要腾出手消灭内乱而已,所谓攘外必先安内,这个内——”。

    刘郧瞪着眼睛,盯着刘庞二人,一字一停的说,“难道,仅仅指的是红军与红党么”。

    庞刘二人,有些不敢看刘郧的眼睛,不由自主的错开视线,气势也没有之前那么坚不可摧了。

    也没有继续为难刘庞俩人,刘郧用笔一一点出,“老蒋的势力范围,主要集中在广州、福建、浙江、上海、南京和武汉,大多是税赋重地,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刘郧的话音略顿,似有些感概的说,“老蒋是靠这些地方称霸华夏,却刚好在鬼子军舰的射程之内,一旦开战,不论胜负都会毁于一旦,这就是蒋某人,必须戒急用忍,用空间换时间的真正原因”。

    庞刘二人闻此言,顿时面面相觑,冷汗直流。

    “我猜老蒋绝对不会将红军彻底歼灭,只会将红军赶出江西,趋赶比如广西、云南、贵州、重庆和四川等地,蒋某人借着剿灭红军的幌子,行打倒军阀、统一全国之实”。

    刘郧盯着刘庞二人的眼睛,“如果有朝一日,红军与大伯(刘文辉)、大爷(刘湘)一旦短兵相接,你们说,他们该怎么办”。

    “打还是不打”,庞刘二人似乎被侃晕了。

    “红军那时已穷途末路,不打是不行的”,刘郧决定发出沉重的一击,“但是一旦开打,无论胜负,老蒋都会找借口,派遣中央军越省介入,难道我们刘家军,还要前面打红军,后面打蒋介石么”。

    刘郧幽幽的一句,“打得过么”,使庞刘两人如陷冰窟。

    “所以,需要我们提前与红军作好沟通工作,现在就是最好时机”,刘郧决定打铁趁热,“表面上老蒋与红军胜负未分,正是关键时候,所谓患难见真情,此时不出手,还待何时”。

    在不知不觉中,庞学忠与刘元庚围着桌子,紧紧的盯着图案,冥思苦想,逐一分析刘郧所说的每一句话,细细琢磨其中是否合理,不料越想越惊诧,越分析越合理。

    庞学忠望着刘元庚,瞄了一眼刘郧,苦笑一声说,“元庚,看来你我都老了,居然被蒋某人的雕虫小技,给骗了”。

    刘元庚也深以为然,“还好,长江后浪推前浪,我西康刘家也算后继有人”,看着刘郧,惋惜的说,“可惜——”。

    “可惜,刘郧年龄太小”,庞学忠接过话题,长叹一声,“想短时间内,接替你我,不可能啊,还需多多锻炼”。

    “贤侄,你说说看”,刘元庚越看刘郧越满意,决定再考考他,“为什么老蒋与日本人,非得大战一场”。

    “东北不抵抗,长城之战软弱无能,去年还签了卖国条约,老蒋不抗日世人皆知,为何只有贤侄,一口断定,中日必战”。

    你妹,难道要明说,哥是来自21世纪,历史书就是这么写的么,刘郧有些郁闷,就算说了,也以为他在编故事。

    难道要暴露智脑与蚂蚁,刘郧有些苦笑,国人的窝里斗是出了名的,一旦知道他不是靠真本事,而是依仗外物,只会加剧相互的猜忌和勾心斗角,只好靠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了。

    “臣可降,然君不可降”,略略沉吟,刘郧一副胸有成竹,款款而谈,“这是1700年前,三国鲁肃劝谏吴王孙权的原话”。

    “同理,老蒋往小的说,是华夏的一方诸侯,往大的说,他也是当今华夏的一代帝王,难道好好的君主、帝王不做,却要偏偏做那日本人的狗,翻遍古今中外的历史书,还未有此先例”。

    “啪啪啪”,庞学忠边鼓掌边笑道,“说得好,说得精辟,贤侄的一席话,胜过无数酒囊饭袋的腐儒之言,像汪精卫、陈璧君和周佛海之流,应该羞愧而死”。

    “嗯,既然贤侄认为,中日必有一战,老蒋整编德械师,就该是用于抵抗日寇,与我等划省而治,并无冲突才对”,庞太师意味深长的说,“另外,贤侄可知,欧美等列强可否同意”。

    “蒋某人,就此一统华夏,1865年签订的《远东军备买卖配额协议》,可还没到作废时间,老蒋擅自攻伐就不怕列强惩罚,若另培植一方势力,与之抗衡的话,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老蒋当然怕”,刘郧哈哈大笑起来,“不然九一八事件后,为什么总是希望国联出面,干涉日军占领华夏东北呢,换一个角度来看,何尝不是,老蒋在试探列强的虚弱呢”。

    刘庞二人不由骇然无语。

    “事实也是如此”,刘郧背着手,望着窗外的大树,似乎有些出神,“就目前而言,欧美列强根本无力东顾”。

    “美国,至今没走出1929年的经济危机,英法也没好到哪里去,一战的创伤尚未平复,殖民地的起义呼声也此起彼伏,英法不得不疲于奔命,希望通过绥靖政策,来获得喘气之机”。

    “德国已经再次武装,欧洲上空已是硝烟弥漫,规模绝对远超一战,意大利对非洲殖民地是虎视眈眈,就连曾经的强国西班牙,也是内忧外患,内战一触即发”,刘郧嘿嘿的冷笑一声,“不然,小鬼子,哪里还有机会发动侵华战争”。

    “贤侄,你总说一战,一战”,庞太师突然想到一事,直接就问刘郧,“一战是什么”。

    “哦”,刘郧也晕了,拍了拍自己的脑袋。

    是了,是刘郧自己忘了,一战是相对二战而言的,二战还没爆发,现在是1934年,一战的说法还不普遍,只好装装深沉了。

    “法国元帅斐迪南·福煦曾经说过,凡尔赛和约不是和平,而是休战二十年,算算时间,时间也快到了,所以1914…1918年的欧洲大战,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刘郧斩钉截铁的说,“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快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