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开国战将-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士榘将军记『性』好。他伸出右手掌屈指而数,为我列举了一系列鲜为人知的日子:1959年春天,工程兵在罗布泊以西700公里长、100公里宽的面积上布满了足迹,他们创造了严冬进出罗布泊的奇迹。

    同年3月13日,工程兵部队由敦煌迁至托克荪设生活区。这里北有海拔5000米的博格达峰及支脉海拔2000米的库鲁克山,南有海拔5000米的阿尔金山,东靠多盐碱的丘陵地带,西南为塔里木大沙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心位置将在这里选定。

    1960年初春,千余名工程兵军人历经一年多的艰辛,在测定的爆心『插』入了一根木桩。这根木桩标志了亚洲第一座核试验场的诞生,标志着“东亚病夫”将高举起他强有力的自卫拳头。

    同年6月,中国和苏联签订的核技术研究协定墨迹未干,苏联就单方面撕毁了。这个日子便成为我国正在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的代号:596。

    10月14日,核基地爆心位置耸立起一座百余尺高的铁塔。这尊采用无缝钢管材质结构建造的铁塔包括8467个部件,自重近80吨。塔顶耸立了一栋金属构造的小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像一个睡熟了的小孩静静地躺在里面。

    在它的周围,90多项效应工程分布在60公里的范围内。飞机中队、坦克群、火炮阵地、通讯指挥地面中心、雷达、钢筋水泥工事、舰艇、油料库、医『药』食品供应点应有尽有。3000台监控监测仪器仪表与这些效应物一起展开在爆心四周,将准确地记录下原子弹爆炸的全过程。

    “1964年10月16日14时59分40秒,寂静的罗布泊上空突然出现了一道耀眼的闪光。”

    陈士榘将军谈到这里格外兴奋,向我描绘了那天亲眼看见的惊心动魄的情景:一团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冲击波狂风般地向周围卷去,紧接着便是震耳欲聋的鸣响,犹如阵阵惊雷。雷鸣声消失后,雪白的浓雾在空中翻卷,浓烟挟着尘柱滚滚上升。而后,漫漫大漠中冉冉升起了一朵美丽的蘑菇状烟云。

    更使陈士榘将军难以忘怀的是爆炸中心展示的惨烈而美丽的景象:“那座巍峨的铁塔顷刻间化为一条条麻花;机群化作一具具骷髅;坦克像被回炉的块块赤『色』『毛』铁;火炮阵地、通讯中心变成了一堆堆塑料玩具……”

    1964年元旦之夜。

    『毛』泽东『主席』健步走上天安门城楼,来到一片金星闪烁的解放军高级将领中间。将军们或敬礼,或鼓掌,微笑着争向自己的统帅拜年祝贺。

    『毛』泽东『主席』走到陈士榘将军和张爱萍将军面前时停了好久,他一手握住陈士榘将军的手,另一只手指着张爱萍将军,笑着说:“祝贺你,你们(指工程兵)立了功,他们(指国防科委)出了名,你们做窝(建成‘两弹’基地),他们下蛋(成功地爆炸原子弹),我们中国人说话开始算数了!你们都立了大功。”

第46章 解方:志愿军中“小诸葛”(1)() 
大战略确定后,策略和谋略就成为实现战略的关键。

    ——刘亚洲《大国策》

    “什么事?”

    “我们的正面发现了敌人。”

    “你们的位置在哪里?”

    “在北镇至温井的公路上,刚刚离开北镇不远。”

    “敌人有多少?”

    “不清楚。”

    “是美国鬼子还是伪军?”

    “不清楚。讲外国话,听不懂。”

    “是伪军就往里多放一放,等敌人钻到口袋里坚决歼灭它。”

    这是一个宁静温和的夜晚,满天星斗闪闪烁烁,大榆洞的简易工棚里,一位高鼻梁军官正抱着一台黑『色』电话机和对方通话,小小的瓦斯灯把他的黑影映在板壁上,随着瓦斯灯的颤抖而不停地晃动。

    大榆洞位于朝鲜北部平安北道,是一处金矿,坐落在两座大山的一条深沟里,沟中有一条小路,两侧是一些简易工棚。这里原来有一个大矿洞,由于矿洞里积水『潮』湿,不能利用,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机关便在洞口附近搭了些木板房,开始了战时司令部的作战指挥工作。

    打完电话后,高鼻梁军官便趴在电话机旁睡着了。是的,他太疲劳了,自从志愿军入朝以来,他几乎每天都在司令部值班室工作到深夜。

    几十年后,高鼻梁军官向采访者谈起这天晚上的情况时,仍然使人感觉不到一点火『药』味。他说:“大约是深夜两点钟,我和40军118师师长邓岳在电话里就讲了这么多,以后我就『迷』『迷』糊糊睡着了。我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

    对于高鼻梁军官来说,这和入朝后每一个夜晚一样——忙忙碌碌,繁忙紧张,没有任何异样的感觉。

    然而,他没有想到,就是这段司令部里司空见惯的电话对话,竟酝酿着一件震动世界的大事。

    5个小时后,南朝鲜伪6师之先头部队在1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引导下,沿云山至温井的公路北犯,突然遭到一支“不知名部队”的迎头痛击。

    接着,南朝鲜伪6师第2团一个先头加强步兵营,由温井向北镇前进,当进至丰中洞、两水洞之间时,被另一支“不知名部队”以拦头、截尾、斩腰的战法包围。突然而猛烈的攻击,使该敌大部被歼,上百人被俘,其中还有3名美军顾问。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第一仗打响了。其时是1950年10月25日7时至10时。

    这一天是高鼻梁军官一生中的重大转折点,他的原名解沛然变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解方”,从而走进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舞台。

    土肥原贤二的阴谋

    20年前,他的名字既不叫解方,也不是解沛然,而叫解如川。那时年仅23岁的青年解如川,就以出『色』的运筹谋划才干,在东北军中崭『露』头角。

    那是1931年11月8日晚,天津海光寺日军兵营里突然响起了“呜呜”的警号声,随即天津城内枪炮声大作。日寇以日本天津驻屯军为骨干,以日租界为依托,驱使汉『奸』便衣队武装策动了天津事变。

    天津事变的发动并非偶然。

    “九一八”后的一天,一艘日舰悄悄靠拢在天津港,从船上走下一位穿西服、戴礼帽的日本人。他就是沈阳日本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土肥原贤二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在中国给张作霖的日本顾问坂西利八郎中将当了十多年的副官,能『操』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是日本陆军中的“中国通”。此时的土肥原贤二正以天津驻军高级参谋的身份潜入天津,意在策动暴『乱』,为侵略中国的华北地区制造口实。

    在天津策动暴『乱』,对日寇来讲有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30年代初的天津,不但有日本的租界地,还驻扎有根据《辛丑条约》规定的日本军队。这支军队在天津收养了一支土匪武装,他们不穿军装,没有番号,老百姓叫他们汉『奸』便衣队。

    随着土肥原贤二的到来,汉『奸』便衣队常常无故挑起事端,天津局势剧烈动『荡』。

    日本侵略者的阴谋活动早已引起天津『政府』的警觉。这时的天津市市长兼警察局长是张学良的胞弟张学铭。张学铭深感天津防务松懈,危机四伏。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请他的老同学解如川等人帮助他整顿军备。他亲自担任保安队长,解如川担任特务总队主任。

    解如川是吉林东丰人,早年就读于奉天第三高等中学,与张学铭是同学。后由张学良保荐,与张学铭一起东渡日本,就学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30年,解如川毕业回国,随51军驻防天津。

    青年解如川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保卫天津的重任。他和贾陶、孙铭久、黄冠南三人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首先大刀阔斧地整顿和改组了天津唯一的内卫武装力量——天津保安队:淘汰保安队内的兵痞和年老体弱者,发给他们银两,安排好善后工作;招募一批社会上年轻力壮、有强烈爱国思想的青年;从东北军及帅府卫队中抽调身高力大又有实战经验的老兵担任骨干;亲自带队训练,改进陈旧的训练方法,引进新的现代方法进行实地训练;加强情报的搜集和分析,秘密派人混入日军,及时了解日军的动态……

    11月8日晚,当汉『奸』便衣队在日寇火力掩护下分三路向省市『政府』、公安局进攻时,解如川组织的保安队早已做好了应战的充分准备。原来解如川白天就收到从日租界递送出来的火急密报:“汉『奸』便衣队定于今夜暴动,目标:省市『政府』、公安局。”为了不殃及百姓,解如川命令保安队下午5点就在日租界周围戒严,把战场提前隔离出来。他还带领保安队在一些重要地段秘密构筑了简易工事。

    日寇见便衣队没有达到速战速胜的企图,便向河北省『主席』王树常提出恐吓:“限于11月9日早晨6点前将中国保安队及警察撤退300米,否则将采取行动。”王树常委屈求全,下令保安队撤退300米。而这时日寇突然猛烈炮击天津公安局和被保安队占领的马路,汉『奸』便衣队在闸口一带也大举进攻。

    解如川亲赴闸口沉着应战。看见这些“咿咿呀呀”冲上来的亡命之徒,解如川命令保安队准备好手榴弹,没有命令一律不准还击。等汉『奸』便衣队冲至二三十米时,解如川高呼一声“打!”一颗颗手榴弹在空中呼呼地叫着,飞向敌群,弹片四溅,硝烟翻滚。待汉『奸』便衣队节节败退时,解如川又命令预先组织好的机枪和步兵交叉火力追击……

    11月9日,张学良为天津事变通电全国,南京外交部与南京『政府』也分别向日军驻华公馆及日本『政府』提出抗议。

    11月11日,天津中日当局开始谈判。此后,天津的局势便是白天谈,晚上打,边谈边打,打打谈谈。那些日子,解如川率领保安队日夜巡逻,严密防范,粉碎了汉『奸』便衣队的多次挑衅和袭击。

    历时一个月的天津事变,在中国武装力量的坚决抵抗下被粉碎了。

    事变平息后,天津市『政府』不断收到全国各地来电来函表示声援和慰问,南京『政府』也以粉碎天津事变守土有功,授予张学铭二等四维勋章,授予解如川等四人青天白日奖章。

    51军摆开了“鸿门宴”

    如果说解如川的运筹谋划能力在天津事变中是崭『露』头角的话,那么在5年后的兰州事变中就大显身手了。

    1936年12月12日,夜幕降临,喧闹一天的兰州城慢慢地寂静下来,而这时东北军51军军部的门口却灯火辉煌,车水马龙。

    军参谋长刘忠于与处长张熙光穿着笔挺的军装,恭恭敬敬迎接着每一个贵宾。7点左右,兰州绥靖公署参谋长章良琛及所属各处处长喜气洋洋地步入宴会厅。章良琛等人万万没有想到,“鸿门宴”正等待着他们。酒酣耳热之际,51军突然宣布对他们实行“暂时隔离”。这位国民党绥靖公署参谋长立时目瞪口呆,但已身在囹圄,无可奈何了。

    与此同时,兰州城内外枪声四起,东北军113师按计划行动,迅速占领了中央军兵营、飞机场、电台、报馆、银行等地。

    这就是当时继西安事变后的兰州事变。

    解如川就是这场事变的主要谋划人。

    兰州事变前,解如川在51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