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郑王天下-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在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政治活动无过有两种,一是祭祀,二是打仗;正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祭祀还在打仗之前,若是在祭祀时稍有礼节不到位,就有可能被指责为不敬祖宗,这在此时算是非常严厉的政治指责了,有了这个指责的人,基本上也就成了社会的孤儿了。

    所以郑忽可不想受到这种指责,不然,一句“世子祀不敬祖,不可保宗庙”就可以把他丢到爪哇国任他自生自灭去了,而且绝对还不会有人可怜他。

    虽然想着心事,郑忽依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丝毫不敢懈怠。

    当听到“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时,郑忽知道这首《出车》算是结束了。

    紧接着,便由郑国祝史向自家祖宗沟通,报告一下这次祭祀的原因、参与祭祀的人等一系列的事情。

    说实话,郑忽对于这种事,是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信,虽然自己穿越这件事确实无法用科学解释,但是作为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郑忽坚信人死如灯灭。

    像这种扬言可以和祖宗沟通的人,郑忽向来是不屑的。先不说真假,光是说出这种令人听不懂的话,就不得不令人怀疑,他这是自说自话。

    再者,若是自家祖宗真有灵,为什么不直接跟自家的孝子贤孙沟通,偏偏要借助一个外人。

    郑忽虽不信,但是架不住此时的人笃信于此啊!

    无论有什么事,都要先向祖宗报告,小到娶个老婆、生个孩子,大到向哪个国家开战、国君继位等。

    反正作为后世人,郑忽还真没听说过有哪个国君或者皇帝继位后去告庙,自家祖宗有持反对意见的,即便是昏君继位,祖宗们那也是举双手赞同的。

    这便带来一个问题,既然祖宗都有灵了,那连继承人贤或者不贤都看不出来吗?

    由此可见,说是沟通,其实也不过是活人替死人说话罢了,活人想说什么,自然有一百种方法让死人开口。

    更别说郑忽在前世泡论坛的时候,曾经看过一篇帖子,专门介绍古代占卜用的龟甲是如何烧成占卜人想要的卦象的。

    有鉴于此,郑忽对这种能与祖先沟通的事要是信了,那才是见鬼了呢!

    当然了,郑忽虽不信,此时却也只能老老实实的看着祝史的表演。

    当看到祝史转过身先向他老爹一拜,然后开口道:“君上,先君令您和世子上前祭拜。”

    郑忽瞬时面色一肃,小心翼翼的跟在他老爹后面,趋步向前。学着他老爹的样子一拜叩首。

    随后,便听到他老爹道“维周王林十年,岁在仲夏,戎寇齐,乞师于我,不孝子孙寤生遣世子忽领车三百,亲赴齐境;赖社稷之灵,祖宗庇佑,世子忽于历下城外亲斩戎帅大良首级,大夫祝聃亦取戎帅小良首级,此役共得甲首三百,死者无算。不孝子孙不敢辱于先人,于斯仲秋,归而告祖,寤生携世子忽再拜顿首!”

    说完,又是一拜,郑忽不敢怠慢,紧随他老爹朝着自己祖宗的神位再拜叩首。

    然后,便由祝史将刚才郑忽他老爹的话刻在龟甲上,烧给郑忽的祖父和曾祖。至于祖宗们做出什么回应,郑忽却是管不到了。

    没过多久,便听到祝史说自家祖宗作出了回复,当然大致意思就是,“这件事你们做的很不错,郑国的宗庙社稷交到你们手中,我很放心,不要骄傲,要再接再厉!”

    听到这些话后是不是感觉很熟悉啊?

    反正郑忽听到这些话后,心里是猛的蹦出了一句“***你坐下,挡着***发言了。”

    来不及继续腹诽下去,郑忽知道接下来该进入整个祭祀中最重要也是最后的一项活动——策勋。

    《左传》上就有记载说,“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

    后来的《司马法》中也说:“赏不愈月,使人速睹为善之利也!”

    赏赐这种事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一件大事,毕竟祭祀是为逝去者谋福利,而赏赐则是为活着的人争待遇。

    在中国这个向来以实用主义著称的国家,从来关心的都是现实的生活过的好不好。像欧陆的那种花钱买来世幸福的事,在中国从来不存在。普通老百姓或许会烧香拜拜神佛,但是要是让他们勒紧裤腰带干这事,估计直接就是干他娘的。

    所以,能不能为自己人争到福利,关系到的是上位者的能力。

    若是别人跟着你,一点好处都捞不到,那人家凭什么为你卖命,真以为忠君爱国这些口号能当饭吃的,崇祯皇帝在不远处看着你呢。

    郑忽自然不会那么天真,相反,郑忽还想借着这次策勋拉拢一些人。

    而首先进入郑忽视线是祝聃,这个历史上射中周王肩膀的猛人。通过这么多天的观察,郑忽觉得祝聃这个人勇猛有余,智略不足,应该是可以争取过来。

    实际上从祝聃射中周桓王,想要讨要封赏就可以看到出来。在礼法制度如此严格的时代,射中周王这可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而祝聃反而认为他有功,应该得到赏赐。

    这也让郑忽从中看清了两件事,第一封臣的封臣不再是自己的封臣,第二祝聃这个人确实是个没脑子的人。

    因为这个时代的战争并不像后世的战争那样无所不用其极,反而更像是一种仪式。

    比如,在战争中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像后来晋齐在鞌之战的时候,韩厥故意放走齐顷公,实在是在礼法制度不可逾越的时代,作为一个卿大夫把一国国君抓回来这算是怎么回事?

    若说有功,国君们会想这不是鼓励敌国人抓我吗?若说没功,这又擒得了敌国最高统帅。所以,为了不让国君苦恼,韩厥这才故意放走了齐顷公。

    而反观祝聃就没这个脑子,这也是郑忽觉得祝聃好拉拢的原因。

第11章 策勋() 
策勋说到底不过是在简册上记录士卒功绩,上呈给自家祖宗看,在征得自己祖宗同意后,进行封赏的一种凭证。

    而与策勋相伴的舍爵,这才是实打实的待遇福利问题。

    后世的《木兰诗》中就有所谓的“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在“首功”制度还没建立的春秋初期,士卒们立功后获得的待遇、升迁都是通过策勋来实现的。

    国君在战争结束后,在向祖宗汇报战果之后,在宗庙摆下庆功宴,依据每个人所立功劳的大小进行赏赐,这也是整个祭祀的最后一步程序了。

    而郑忽此时正在为怎样在这次策勋中为祝聃争取到一个好的待遇而发愁。当然,也要尽量向高渠弥示好。

    虽然,高渠弥没他老爹那么牛掰,但是,要能把他拉到自己的阵营里来,对郑忽来说,也算是好处多多。

    第一是可以在无形中断了自己的倒霉弟弟公子亹的一只臂膀,毕竟现在高渠弥和自己的这个便宜弟弟的关系只算是亲厚,还未到非得支持他上位不可的地步。

    第二,则可把祭仲这条老狐狸绑到自己的战车。

    说实话,郑忽对祭仲这条老狐狸并不太感冒。毕竟,历史上立原主为君的是他、驱逐原主出境的是他、再把原主迎回来的还是他。最后,杀了原主的是他儿子。

    摊上这样的事,郑忽要是还对这一家子有好感的话,那干脆直接把脑袋送到他们刀前面得了!

    不过,令郑忽无奈的是,若是自己以后上位,想把位子坐稳,还真的对祭仲这老货多加倚重。

    虽然这老货在郑忽老爹面前就类似于一只哈巴狗的存在,但是在郑忽兄弟几人面前,就不折不扣的算是一匹狼了。究其根本,不过是郑忽兄弟几个与他老爹相比,确实差的太远,没有能耐钳制住这老货,这才造成了后来这老货祸乱郑国。

    就这祭仲这个人来说,为国为家之心,只能算是对半分。在自家利益没有受到侵害的前提下,那是绝对的忠臣,一心谋国的榜样;若是自己利益受到一丝一毫的侵害,这老货绝对是立马翻脸不认人。

    这也算得上是中国几千年来文人士大夫的典范了。家国天下,家在国前。

    ………………………………………………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宾,中心贶之。钟鼓既设,一朝飨之。”

    听着宗庙里响起的《彤弓》,郑忽不得不对自家老爹重新作出评估。

    郑忽原以为,自家老爹虽然不太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但名义上的尊重还是有的。

    现在看来,自己老爹对周天子是一丝一毫的敬重之心都不存在。

    竟然敢把这首天子赏赐诸侯的宴饮乐歌搬到郑国宗庙里来,也得亏孔老夫子没出世。不然,就不是只痛骂鲁国三桓的越礼行为了。

    其实,仔细想想也是,他老爹这辈子作出的越礼之事还少吗?像被后世儒家痛骂的周郑交质,一个诸侯竟然和天子互相交换质子,天子的威严何在?更别说假命伐宋,致使周王室的权威扫地,还有威逼天子等等一系列的事。

    作为周王室的近亲,郑忽的老爹也是坑的一手好对友。

    一曲结束,郑忽便听他老爹道:“古者天子建国,列地千里,以酬诸侯也;诸侯亦裂地百里以酬卿大夫士也!寡人既不敏,亦常畏过行,以羞先君遗德。今吾国之师,建功于远方,寡人不当吝以酬爵之赏。”

    听到这,郑忽知道硬菜来了。虽然赏爵这事,郑忽暂时是无法参与其中的,但是郑忽可以做个姿态啊!只要姿态做足了,别人会感觉“原来世子是倾向自己的!”慢慢地,人心就会向郑忽这边靠拢。

    郑忽压下心中的躁动,全神贯注的听他老爹继续讲下去。

    “世子忽亲斩戎帅大良,益封三百户以为汤沐邑,赐弓一柄,壁两双,金百镒。

    下大夫祝聃得戎帅小良首级,晋爵中大夫,赐弓一柄,金百镒。

    中大夫高渠弥率军伏敌,有功,赐弓一柄,金百镒。

    余者有功之士,有司宜速议其酬赏,寡人将亲览焉!”

    说完,三人和太史同时起身拜道:“唯!”

    看着高渠弥、祝聃二人一副喜不自胜的样子。

    郑忽在心中瞬间就把这二位归为名利之徒这一栏。

    这也坚定了郑忽将要做出的拉拢二人的举动。

    三人领命下去之后,郑忽却趴在地上一动不动。顿时就把所有人的目光吸引了过来。

    郑忽的老爹自然也注意到了自家儿子的举动,便开口问道:“吾儿可是有事?”

    “儿为世子,为国征战本是应当,何烦父赏?二位大夫功大,儿愿将所得之赏尽数分于二人。”

    郑忽说完,一时间整个宗庙之中瞬间安静了下来,落针可闻。不解、错愕、惊喜、玩味的目光纷至沓来。

    郑忽低着头,只感觉刚刚热烈的气氛突然一滞,变得似乎有些压抑。而郑忽的老爹则阴沉着脸,看着郑忽,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郑忽此时心中的后悔就别提了“真不该瞎出风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郑忽现在确实没有想明白,自己只不过是想稍微拉拢一下二人,怎么会变成这种局面。

    “世子好意,吾代吾儿谢之,然策勋酬功乃宗庙大事,怎么轻言相授?世子应是酒喝多了,失言了,还望君上恕罪!”

    祭仲说完,猛的朝郑忽打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