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蜀汉的复兴-第3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将军的意思呢?”

    “派出使者去西陵劝降,若是敌将不降的话,分出一支兵马对其围困就是了。我军的主力应该继续顺江而下,与镇南的部队会师。”

    “前将军此议极为高明,末将也是这么想的。”

    “哈哈哈哈,那便如此安排吧。”

    昨天下午和晚上的大战,成据和吾彦等人在西陵城楼上看得很清楚。不过看得虽然清楚,但是身为步兵统帅的他们,对本国水军的战败却是无能为力。

    “子占,现在水军已败,我等该当如何?”

    “士则(吾彦)兄意欲如何?”

    “汉军势大,失去水军之后我西陵城内的两万步兵无法出城与其野战。所以能做的选择不过两点。其一,据守西陵城。这么做,我们对战局的贡献就是拖住三五万汉军,仅此而已。其二,连夜出城撤走。这么做,我们如果能够顺利抵达江陵,那么应该能发挥出比困守孤城更大的作用。但是若一个不小心,可能我们还没走到江陵,就已经全军覆没了。”

    “士则兄言之有理。不过若是以愚弟看来,恐怕我们已经出不了城了。”

    果不其然,就在天色刚刚放亮的时候,城外值守的军官已经前来报告:“汉军已经围城,同时有一人在城外要求入城。”

    “哼,这便是来劝降的吧?子占,为兄受陛下简拔,才能有今日之富贵。所以,本将是绝不会投降的。子占准备怎么做?”

    我倒是很想就此投降啊,这吴国这次看来是怎么都挺不过去了。可是你这家伙这么强势,我能怎么办啊?不过也无妨,这时候不降,无非是几个月后投降而已。区别也不是很大。

    “壮哉士则兄,成据作为大吴之臣,当然会为了陛下奋战到底。既然我们出不去了,那就坚守这西陵城,为国家牵制住几万敌军吧。如此,也算尽了臣子的本份。”

    “善,如此,这使者也不必见了。”

    “吴狗什么时候胆子这么小,连使者都不敢见了?罢了,子承来了吗?”

    “前将军,罗袭在此。”

    “不好意思啊子承,这西陵的吴狗不肯投降。本将只有拜托你率领一支军队,将其围困起来了。也不需要攻打,只要紧守营盘,不让里面的吴狗到处流窜,威胁我们的粮道就好。”

    对于现在的季汉来说,本次出兵的规模是如此的庞大。所以在遇上敌方的关键据点后,若不是特别有必要,根本就没有一个个敲下来的兴趣:你两万人守城,我派出三万人对你进行围困就是。反正到时候我们抓到了孙皓你还不是要投降。

    不过对于罗袭来说,这样的任务就充满了苦涩了。

    可是没得办法,狱卒的工作总得有人来做不是?卫将军罗宪这次坐镇南阳,统筹军务。只要伐吴成功,一个上将是绝对跑不了的。父亲加官进爵定了,这时候委屈一下你的儿子也是应该,所以罗袭也只有低头领命。

    十一月十五日,坐镇江陵的吕睦在城头看到了大量的残破舰只、木板从江陵段的江面飘过。

    “嘿!看来西陵那边已经打起来了。可是朝廷的水军怎么还没有上来?”

    这时候的江陵,有两万多的步兵以及三千水军。由于杜预紧随而来,所以江陵也成了一座孤城。不过由于杜预没有水军,因此汉军的中路军这会儿在江陵也无法动弹。倒是吕睦麾下的三千水军,反而能够四处活动,不断的把长江南岸各县的粮食往着江陵城内运送。

    但是,到了十一月十六日,东吴的这三千水军却不得不撤退了:先是西陵水军的残兵败将们拉着帆、划着浆拼命的赶来。路过江陵的时候,看了看江陵城外如此规模的本方水军后。带队军官连停留一下的兴趣都没有,直接扬帆而过。

    这队败兵过去没多久,上游的江面上就出现了重重叠叠的旌旗、桅杆。看到如此阵容后,原先驻守在江陵的三千水军,一下子就做了鸟兽散。

    “哈哈哈哈前将军何来之速也?”

    “岂敢让镇南在江陵久等。”

    张遵和杜预率领各自麾下的将领见面后,双方入座。张遵开口便问道:“江陵如何破之?”

    “若前将军未至,预除了强攻,拿此城尚无太好的办法。但现在前将军的水军到了,这江陵也是转瞬之间便可拿下。”

    “哦?计将安出?”

    “前将军,这江陵守军,除了三千吕家私兵之外,其他的士兵都是以襄阳附近的百姓为主。那里的百姓,由于距离我南阳郡很近,所以,司闻曹这些年早就有所动作。在你的水军前来之前,预已经通过投石机往城里投掷了无数布告和图画,意思就一个,拿下吕睦,然后大家拿钱回家!以前呢因为我军没有水军,江陵并没有被困死。所以统帅江陵兵的那些吴将还心存侥幸。现在前将军的船队出现在这里,想来对方很快就会为我们送上吕季仰的人头了。”

    “哈哈哈哈,镇南果然厉害。那就如此吧,我军在西陵水战后几乎没有休整就一路赶来,正好在这里歇息一两天。”

    “嗯,前将军,根据预抓到的俘虏供述,吴狗还有一支水军,战前部署在建业附近。只是让人困惑的是,为何这支水军还没有到达江陵呢?”

    “无妨,经过西陵一战,我大汉的水军彻底对吴狗水军建立了信心。便是吴狗的扬州水军来了,要将之歼灭也不是难事。”

    说起来,孙皓已经很快的响应了张政的请求。可是,距离孙皓发令让扬州水军出发已经整整二十天了。不要说西陵了,就是江陵都看不到敌军踪影。这实在是让人感到奇怪。

    其实,一点都不奇怪。

    在会稽世家被迫转移家产到淮南后,整个长江南岸,除了孙氏皇室,就数顾陆朱张吴郡四大家最为显赫了。

    陆家长期镇守荆州,所以其私兵等硬实力主要是在荆州方向。而扬州方面呢,则是顾家人当道。

    而顾家人人家手握益州的两个盐矿,还取得了扬州的复兴社货物代理权所以

    世家都是墙头草!当双方实力差距过大的时候,即便季汉的诸多政策让江东世家不是那么高兴,但是服从强者的刀剑,是世家生存下去的本能之一。

    所以,这支两万余人的扬州水军,在从建业启程后,花了二十余天的功夫,才磨磨蹭蹭的来到了浔阳。

    浔阳,乃是扬州和荆州的交界处。昔年东吴没有拿到荆州之前,也曾经在这里驻扎重兵。但是现在嘛,他依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水军屯驻地。而当这支舰队的主将顾谦率军来到这里后。接到的是让他倍感惊讶但同时也彻底让他轻松下来的消息:“启禀楼船将军,上游消息传来,十一月十八日,江陵城内的江陵都督伍延发动兵变,阵斩建威将军吕季仰并开城投降。现在,整个荆州沿江一线已经不在我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第五三四章 横扫如卷席(九)(为书友~咚~加更)() 
“前将军,接下来我们应该分兵了。”

    “哦?镇南的意思是,我们一路继续顺江东下,一路南下收割荆州和交州?”

    “然也。说来惭愧,预完全不习水性,坐在船上除了晕船呕吐就做不了其他事情。所以,想跟前将军讨个轻松的差事。由预率军去拿下南荆州和交州吧。”

    “呵呵呵”张遵微微一笑:“元凯兄不必如此,直下建业的功勋谁都想要,但打仗嘛,总有人要承担支线工作。就比如前些日子我就把卫将军的儿子留下来做了西陵的狱卒。但是,到时候灭吴成功后,谁又敢说子承没有功劳呢?”

    “在下绝无害怕拿不到功勋、得不到朝廷承认的想法。相反,若是前将军能让预承担南下的事务。相信在南荆州和交州,预基本不会遇到任何有力抵抗。到时候恐怕是横扫千军如卷席,那功劳可是少不了的。”

    “那好吧,接下来我们就分兵吧。元凯兄需要多少人马?”

    “三万人足矣。”

    “嗯根据司闻曹的情报,吴狗在南荆州基本没有成建制大兵团,交州也就一两万人而已。如此,可。”

    十一月二十日,杜预和张遵在江陵分兵。之后张遵率领整整二十三万多军队,分为水陆两路,浩浩荡荡的向着江夏进军。

    二十二日,船队抵达江夏,江夏守将乃是东吴宗室、孙坚长兄孙羌的曾孙孙歆。其人官位倒是极高:骠骑将军,乃是名义上的东吴荆州方面军最高长官,但是手下却几乎没有任何有力的部队。在看到如此庞大的敌军军容,以及无论怎么呼唤,都停滞在浔阳绝不前进的顾谦军迟迟不来。孙歆也很是爽快的开城投降了。

    “士治,现在我军的水军进军速度太快,两岸的步兵有些跟不上了。我们现在是不是停一下,等一等后面的步兵。”

    “前将军,在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末将想问前将军一个问题。”

    “士治请讲。”

    “这次伐吴,前将军从益州发兵,一月之内横扫长江中游沿线,可以说已经功勋卓著了。接下来,前将军是想继续独得伐吴大功呢,还是稍稍的收敛一点,让其他的友军也能获得战功。如此,就显得不是那么显眼?”

    “嗯士治,说实在的,这些年由于兄长在上面顶着,我们这些做弟弟的在下面做事,几乎从来不用考虑这些问题。所以,本将一开始根本没有想过是不是要韬光隐晦。”

    “末将明白了,前将军,末将也跟你交个心。末将今年已经七十一岁了,这应该是末将的最后一战。所以,末将只求如何把武名留在斑斑青史上,从未想过要不要考虑同僚的感受。”

    “本将明白士治的意思了。就是说我们不用管东线的孝兴那边进军情况如下,只管尽快打到建业,成就灭吴大功是吧?”

    “然也。前将军,根据司闻曹送来的情报,现在孝兴已经拿下了寿春,钟士季在合肥笼城困守。短期内根本没有威胁到建业的可能。但是钟士季的六万大军也被马孝兴牵制得动弹不得。所以当此之时,能够挡在我们和孙皓之间,不过四五万吴狗。将军应该一鼓作气,顺流之下。击破一切阻碍,尽快到达建业!”

    “善,只是这步兵?”

    “这事可以用最简单的办法,撒钱!前将军,东吴之人,可以说个个精熟水性,善于操舟。我军可以大把的钱粮撒下去,让民间的百姓拿出自己的各种船只,帮助运送我们的大军沿江而下。一路之上的城池,愿降则降,不愿降的除了极为重要的据点外,一律不管。此时乃是长江枯水期,水流总体平稳,便是普通的小船,在东吴百姓的操控下也没有倾覆的危险。普通步兵上船,一样可以迅速跟随我水军东下!”

    “善!我家兄长总是说要充分发挥百姓的力量,要搞好当地百姓的关系。士治的这个方法可谓一举多得!那就如此吧,速速发令下去,征召荆州、扬州百姓、世家的各类船只。按我军一个士兵乘坐船只一天十钱计价,若是战事中途受损的,我军全额赔偿!”

    伟人说过,永远不要小看人民的力量。这句话是绝对的真理。

    随着张遵的征船令下发,不过三五天的功夫,在长江沿线的各条支流,各个沟渠池塘,各个湿地草泽,都好像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