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蜀汉的复兴-第3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骋坏谋蝗朔艘幌隆

    无数的战事刚开时,被各地百姓乃至世家、豪族们隐藏起来的各类船只,纷纷的被衣着不一的男女老幼们驾驶了出来。这些大小不一的船只,在各类溪流中汇集到支流,然后由各个支流汇集到长江干流。终于,到了十一月二十八日这一天,张遵惊喜的发现,他的二十三万大军,不要说士兵、装备都实现了水运。就是上百万石的军粮,都有了专门的粮船运载!

    “哈哈哈哈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东吴是亡定了!传令,全军出发!”

    “嚯!”

    这次季汉大规模的伐吴战役,是从十月份开始的,而张遵的出兵却在十一月。而现在,不过十一月底,整个东吴的北荆州就丢了个一干二净。

    战事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快到东吴的典校都有目不暇接之感。

    季汉这边是快,而东吴这边则显得很慢。这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便是顾谦率领的两万扬州水军了。

    作为和复兴社有紧密经济往来的大家族,顾家不想打。但是,这到底是两万东吴的国家水军,不可能单凭顾谦一句话就直接投降。所以,顾谦能够做的,也就是压住速度,故意不让其与上游的荆州水军及时会师而已。

    但是这速度是如此之慢,以至于连在后方的孙皓都感觉到了不对。到了十一月二十三日这一天,在王诚的汇报中弄清楚顾谦军速度是如此之慢后。暴怒的孙皓连夜派出宗室孙震,将军张象从建业出发。于二十八日到达浔阳,就地解除了顾谦的职位,并将其暂时囚禁在了浔阳县内的牢房。

    二十八日,这是张遵得到东吴诸多民船后发令全军集体南下的日子。

    在此之前,顾谦一味的压制扬州水军的进军速度,部队里的中下级军官不是没有质疑的声音。但是到了浔阳,接触到了上游下来的荆州水军残余后。扬州水军里前进、求战的声音全都没有了。

    “如此看来,汉国的水军已经非常厉害了,加之对方在上游,天然占据优势不说。这还是大冬天的,刮的全是西北风。我军兵力不足,地利、天时也都不在我们这边。要是汉军来了,这仗应该如何打呢?”

    “哎,岂止天时地利不在。你们听说汉国那征船令了没有?朝廷本来已经命令各地世家、豪族、百姓都把船只藏起来或者埋掉。不得给汉军使用。结果对方的征船令一下,据闻几天功夫就征到了几千只大小船只。这人和,也不在我们这边啊!”

    “天时地利人和都在敌人手里,这仗怎么打?本来披了这一身皮,就没想过能够终老于床榻。但是毫无意义的去死,本将还是有些不甘心。”

    浔阳城外,东吴水军大营里。在二十八日孙震、张象接过顾谦指挥权后,就连下严令,要求各军立即整备,最迟三十日就要全军开拔。这道命令一下,这支军队里的厉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牙门将孔忠等,纷纷聚集在一起长吁短叹,对未来充满了忧虑和绝望。

    “各位,要我说,顾将军一开始压着速度不让我们上去是对的。这时候啊,我们还得去请教一下顾将军该当如何做!”

    “言之有理,只是顾将军现在身陷囹圄”

    “嗨!我们在这里驻扎好几天了,浔阳县长谁都熟吧?直接找他安排一下就是。本将相信,这会儿他比我们谁都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第五三五章 横扫如卷席(十)() 
战事开打一个多月,汉军的中线和西线都是高歌猛进。但是东线这边,马隆则打得比较郁闷了。

    首先是朝廷配给他的兵力最少,而他面对的却是东吴目前水平最高的指挥官钟会。而且扬州兵团作为拱卫建业的卫戊兵团,其战力也是最强的。

    不过这一点马孝兴也没有当回事:钟会又如何?敌方兵力最强又如何?不如此,不能显出我马隆的本事!

    可惜,这条战线上的战事,处处透着诡异。

    一开始,马隆于十月初誓师进军,钟会在淮河方向进行了有力的阻击。汉军进展不顺。

    然后,马隆绕开寿春所在的淮河段,到了另一端淮河渡河。这时候钟会就没有管他了。然后,东线汉军顺利渡过淮河。

    渡淮之后,马隆率军绕回寿春城下。钟会先是率军出城和马隆打了一场野战。吴军稍稍小挫后,钟会就进入寿春开始固守。

    到了十一月,西线那边张遵开始出兵后。钟会派人给马隆送了一封信:寿春我不要了,我要去合肥,麻烦你让一让。

    对这样的信件,马隆当然嗤之以鼻:想走?哪有那么容易。老子在这里全歼了你,后面的合肥还不是手到擒来。

    可惜,这时候卫将军罗宪带来了车骑将军张翼的亲笔信。

    “什么?卫将军?下官是不是看错了?车骑将军居然让下官放钟会南下?”

    “嘘!禁声。”罗宪匆匆的捂住马隆的嘴:“钟士季已经对大司马输诚了。所以扬州这边,作战时的顾虑更多。”

    “啊?”习惯性的大声发出一声惊叹后,马隆很快反应过来。然后他也压低了声音问道:“什么时候的事情?”

    “昔年东征时,晋国丢掉并州之后。钟士季就已经向大司马输诚了。当年正是因为他的原因,导致东吴支援雒阳的粮食九成都不合格,近似于无。”

    “嘿!昔年隆在雒阳城内,可是亲眼目睹城内的粮食紧张,哎这些都不说了。那么卫将军,既然钟士季已经是咱们的人了,为何不就此举旗,然后与我合兵一处,直接南下建业?”

    “呵呵呵”罗宪微微一笑,面带惭色道:“昔年宪在成都做朝官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只知道上书弹劾陈尚书令(陈袛)。后来自己做了卫将军,才知道朝政这个事情,实在是很复杂的。当年很多奏章都是错怪陈忠侯了孝兴啊,现在上面有大司马顶着。咱们很多人都可以做纯粹的武将。不过人呢,身在局中。战事之外的事情,也得着眼考虑一些的。”

    “请卫将军明示。”

    “你说到钟士季为何不直接举起叛旗与我军合兵一处南下的问题。在扬州军团本身来讲,钟士季并不能做到一呼百应。直接举旗,说不得扬州军会发生内讧或者分裂。如果一个处置不好,整个淮南都会陷入糜烂。而在钟士季本人来讲,他还是需要一点名声的。如此,将来在战后,大司马才好给他安排职务。毕竟,他是孙元宗的从龙之臣,从一个一无所有被司马家通缉的败军之将到今日的东吴大将军。这一切都是孙元宗给他的。他直接反叛,只会让天下人不齿。”

    “哼,这就是个无耻小人!”

    “呵呵,无耻小人还有一个称呼,叫识时务者为俊杰。”

    “好吧,这位俊杰为了自己的名声不愿举起叛旗,那么下官应该怎么配合他呢?”

    “呵呵,孝兴,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我们东路军主要的任务,就是在钟会的配合下,将东吴的扬州兵团牢牢牵制住。使其无法西上支援其荆州军,为令行和元凯的顺利进军打好基础。这钟士季掌控下的扬州兵团可是现在吴狗最大的重兵集团啊,七万步兵,两万水军。若是能够将其牵制在这里,上游我军的阻力要小得多所以,寿春是必须要拿下来的,然后我们把战线推进到合肥。如此,扬州兵团也好,孙皓在建业那里最精锐的三万亲卫也罢。都是无法动弹的。等到上游的战局明朗后,扬州军团自然就会瓦解。”

    “下官明白了。只是如此安排,其实应该早一点告诉下官的。”

    “呵呵呵,关于这一点,大司马和车骑将军也托本官向你道歉。钟士季这样的暗子,层级太高了。不得不谨慎保护。本官也是在这次从宛城出发前,车骑将军才坦然相告的。”

    于是,十一月十五日,钟会军“溃围”而出,马隆只是象征性的进行了衔尾追杀。之后主力未损的扬州兵团约莫六万多步兵,撤退到合肥城塞固守。马隆率领东路军尾随而至。

    合肥城塞,离建业的直线距离只有两百余里。建业的孙皓收到消息后,除了把手里最精锐的绕帐、无难、解烦三万人紧紧抓在手里不敢外派之外。还派出丞相万彧紧急到会稽等东南郡县,又强征了两万民夫进入建业,一人发了一把刀以壮胆色。

    同时,孙皓先给交州的陶璜发了急件:爱卿,赶紧带着你的一万交州兵北上啊!建业危险!

    然后又给合肥的钟会写信:北荆州一片糜烂,朕真是看错了张政。钟卿虽然丢了寿春,但是面对敌人的重兵,仍能保持局面不至崩坏,很不错很不错。果然不愧是朕的潜邸之臣。只是现在战情紧急,你看是不是抽调两三万步兵,以及最后的那两万水军交给朕来统一调度呢?

    结果,送信的人回来报告说:合肥被汉军围得水泄不通,进不去。

    无奈的孙皓只得直接越过钟会,向驻扎在长江北岸的扬州兵团的两万水军发出命令:起锚,西进浔阳,支援孙震将军。

    战事开打不到两个月,原先还踌躇满志的孙皓已然瘦了一大圈。不过三十五岁的年纪,两鬓也差不多全都白了。

    实在是荆州防线垮得太快了,几乎每天早上一起来,孙皓收到的都是哪里又丢了,哪里又投降了的消息。

    早年季汉东征伐晋,孙皓还一个劲的对着群臣吐槽说司马家的废物如何如何。但是现在看起来,自家比起司马家好像还不如啊。好歹人家司马家在并州和幽州扛了季汉一年多。整场东征战役前后耗费了关彝两年的时间不说,还赔上了大量的伤亡和一个大将军姜维。

    可是现在呢?关大司马连坐镇南阳的兴趣都没有。而且即便这样,季汉也以极为微弱的损失横扫了北荆州

    “陶卿,朕就把国家最后的水军交给你了。万事就拜托了。”

    这里的陶卿,可不是交州刺史陶璜,而是陶璜的弟弟陶濬。陶家祖籍丹阳,家中以兵学传家。在江东和淮泗世家越来越烂的情况下,陶家已经是东吴不可或缺的将门。

    “请陛下放心,此战的成败臣不敢多说什么,但一定会让汉军知道,我东吴还是有能打的男儿的!不过陛下,臣有一个请求。”

    “陶卿请讲。”

    “请陛下赶紧给浔阳的诸位将军传令,让他们那边的水军暂时后撤,然后与臣的水军汇合一处后再做其他打算。陛下,臣说句事后的闲话,汉国的水军只有益州这一路。我军一开始就不该把水军分成三支。而是应该集中在西陵一地。我大吴的国脉就是长江,只要长江在手,汉国拿我大吴是无能为力的。但是由于战前的庙算失误,我国把八万水军分成三支部队。结果张子众在荆州寡不敌众。后续的这两支水军面对损伤不大的汉军水军,已经数量不足。若是再不集中在一起使用”

    “呃陶卿啊,这水军的布置,乃是士季做的计划。而且他说的也很有道理啊,扬州这边,长江南北也得保持通畅啊。”

    “大将军是北人,对水战并不算熟悉,所以总之,陛下,臣一定为陛下竭尽死力。但是也请陛下赶紧给浔阳的水军下令。”

    “善,此事就听陶卿的。朕立即派人拟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