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2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经是酉时三刻了,万岁爷,该传膳了。”王承恩回答道。

    “居然就酉时了?唔那就传膳吧。”

    御膳房的晚膳早就准备好,已经热过一遍了,崇祯一开口,大大小小的碗碟立马流水一般送了上来。

    崇祯有心事,没多少食欲,夹了几筷子菜,味同嚼蜡。他点了点满桌的菜,对王承恩吩咐道:“告诉御膳房,以后少做些菜,朕一个人也吃不了这么多。再说现在国事艰难,处处大战,都需要银子,得讲究个勤俭节约,能省一点是一点,就从朕做起吧。”

    王承恩看着龙袍都打了补丁的崇祯,心中一酸,低声答应下来。

    崇祯并没有注意到他的情绪,随便尝了几口菜后,便让人撤走了晚膳。然后站起身走了几步,突然问道:“承恩,你说,这设立军镇一事与浙江、福建的告急有没有联系?”

    王承恩吃了一惊:“这万岁爷,奴婢愚昧,请万岁爷明示。”

    “那朕就说得明白一些:浙江的倭寇、福建的红毛,是不是这刘烨为了达到自己开镇琼州的目的,一手促成的?”

    王承恩惶恐不已:“万岁爷,若是这刘烨有如此能力,随意驱动红毛和倭人,那真是太可怕了,奴婢简直不敢想”

    崇祯点了点头:“朕也是这么想的,如果大明出了这么一个心怀叵测之徒,其危害不亚于辽东的鞑子和西边的流寇,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王承恩仔细想了想,试探道:“不过,万岁爷,话说回来,区区一名琼州府参将,又哪来这么大的本事?要知道,当年为了驱逐红毛,天启年间在澎湖打了三年,本朝又在金门大打出手,耗费兵马钱粮无算;倭人就更别提了,嘉靖朝整整打了二十年,军民死了几十万人。这两伙人都是狼子野心、贪婪狡诈之辈,怎么会甘心被一个参将驱策?”

    崇祯长出了一口气:“都说旁观者清,你没看过奏折,思路没有被干扰,想法也就简单纯粹些,倒是朕想的有些复杂了。若是红毛和倭人都是能够轻易驱策的角色,当年也不用打得这么辛苦了。不过这设军镇的折子上的时间也太巧了一些,不得不让人起疑。”

    “敢问万岁爷,这份折子和浙江、福建的消息哪个先到?”

    “自然是这份折子先到”崇祯随口回答,然后一怔,“这么说起来,并非煽动战事后才提出设军镇的要求,多少也能洗脱一些嫌疑。除非他认为驱动红毛和倭人如使唤家奴一般容易,才会大喇喇地先上折子”

    这话说出来连崇祯自己都不信。如果折腾得大明几朝皇帝欲仙欲死的红毛和倭人在刘烨眼中只是家奴一般,那嘉靖、万历、天启连同崇祯几任皇帝的脸岂不是被扇肿了?

    崇祯自嘲地摇摇头,他坚信大明不会出现这般妖孽的人物,说到底,刘烨只不过是一个颇有能力和野心的武将而已。

    他再次拿起这份奏折,如果刘烨真能驱逐红毛和倭寇,那么答应其请求设立军镇又有何妨?大明能打仗的武将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笼络住一个练兵和打仗都厉害的武将,比十个文官都有用。

    想到这里,他坐回椅子上,提笔在奏折批阅:若此人能听从兵部调遣,并驱逐福建金门红毛战船和浙江台州倭寇,则将此事交付朝会廷议。

    远在琼州的刘烨并不知道崇祯的心理活动,他只知道,红毛和倭寇的把戏初见成效,兵部的命令不久后送到了广东,再转交给他,命令也很简单:琼州营即日开拔,水陆并进,击退金门红毛战船和台州倭寇。若无法兵分两路,则先赴台州,驱逐倭寇后再赴金门。

第416章 “剿倭”进行时() 
虽然没有一步到位,直接达到最终想要的目的,但是刘烨对此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让他发兵去打红毛和倭寇,说明崇祯认可了他的实力,只要成功“驱逐”了普特曼斯和岛津光久,说不定总兵的职位不久就会落在自己的头上。

    就在刘烨准备出发,远赴福建和浙江“作战”时,林天明的信第二天到达了临高。

    温体仁从乾清宫出来后第一时间写了信给林天明,因为不像公器那样还要走流程,所以这封信发出的时间还在兵部的调令之前。但是兵部的调令可以八百里加急,温体仁虽贵为首辅,但私信不敢动用公器,路耗费的时间多了些,加信笺到达登州后,再由林天明另写一封信一并转给临高,导致提前了好几天的信,最后在调令之后才到。

    林天明的信言简意赅,转述了首辅透露的消息:皇帝愿意调琼州营解福建和浙江之困,但是对于慕天颜请求开镇的奏折,不置可否,最后留不发。另外,关于红毛与倭寇,皇帝明显更重视后者,因为江南是朝廷最大的赋税来源,远福建重要。

    刘烨叫来孙元化,问道:“皇帝说的这个留不发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孙元化官至巡抚,自然知道这其的门道,笃定地回答:“是说,圣上把臣子的奏章留在宫禁,不交议也不批答。这个不算同意,也不算否定,多半是难以抉择的时候,先搁置起来,以后再看后续发展如何。”

    原来是这么回事,看来“倭寇”还不能急着“剿灭”,得想个办法来拖一拖,继续向崇祯施加压力。刘烨心想。

    “剿倭”的兵力部署完毕后,琼州营登船出发,赶赴浙江。这次由刘烨自己一手策划的“作战”,定性为演习可能更为准确,原本只需象征性地派出一部分兵力即可,刘烨本人都不必前往。但是为了根据朝廷的态度及时调整策略,夏天南选择亲自赶赴一线指挥,免得因为通讯传递不便而造成决策的滞后,影响整个计划。另外,刘烨把所有的军事指挥和参谋人员都一并带了——这次深入江南内地进行“军事行动”,可以借助这个幌子的掩护近距离观察江南的地形地貌和军队部署情况,掌握最准确的第一手材料,将来总要北上的,江南是必须掌控的地区,早做点功课,将来无论做什么都方便些。

    台州,临海县。

    岛津光久带领手下武士攻占了县城外的一座当地豪族的府邸,鸠占鹊巢,把这里作为临时驻地。这座府邸占地极宽,容纳几千人都不成问题。

    岛津光久一边指挥着部下从地窖搬运着金银珠宝等财物,一边对旁边心腹感叹道:“明人真是富有啊,尤其是江南这个地方,光是这个乡下地主的院子,不比天皇陛下的皇宫小多少,府上聚集的财富更是让人羡慕,都快搬了一上午了,都还没搬完。”

    “正是正是。多亏主公带我们来到江南,这段时间我们获得的财富,是我们这辈子都不曾想象过的,恐怕到了我们孙子那辈,都花不完啊!”手下武士附和道。

    岛津光久干笑了一声,没有接这句话。这次行动是他带头没错,可是没有琼州营的允许,他们又哪会这么顺利深入江南腹地?他偷偷看了远处的琼州营士兵一眼,这些人穿着日本武士的服装,正在清点盘查浪人们搬运出来的财物。

    按照双方的约定,金银等贵重金属由琼州营所有,其余珠宝字画则交给萨摩藩,各取所需,皆大欢喜。日本盛产白银,黄金的产量也不算低,对于金银不是特别感冒,但是对于名贵的珠宝首饰和名人字画垂涎三尺,这些东西不仅价值连城,而且可以作为回国后炫耀的资本。岛津光久日后也可以挺着胸膛面对其他的大名了,有了这些字画附庸风雅,应该不会有人再讥笑萨摩藩是九州岛的乡巴佬了?

    岛津光久又转头看了看角落里被捆成粽子一样的一群男女老少——这是宅邸的主人及其家眷——不由摇了摇头。如果说江南之行有什么遗憾的话,是琼州营死死盯着自己,不准乱杀人,导致他干起活来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刀鞘的武士刀可是饥渴难耐呢。

    这时琼州营的一名军官走过来,询问道:“岛津阁下,现在已经到了临海城下,你下一步的打算是什么?是绕过县城继续打劫大户,还是攻打县城?”

    岛津光久恭敬地鞠躬致意,诚恳地问:“不知道贵部的意思如何?”

    军官回答:“临行前面交代过,只要你遵守我们之间的约法三章,你的行动和路线如何安排,我们统统不干涉。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临海县是台州府的府城,防御其他县城要严密一些,城内也比其他县繁华一些。”

    岛津光久听懂了,府城一般县城难打些,但是城的财富也更多,难度与好处成正。他权衡一番,下定了决心:“那攻打临海!”

    临海县内,知府衙门里热闹非凡,城内武官员齐聚一堂,商议如何对付城外的倭寇。

    知府徐士銮忧心忡忡地问:“如今倭寇兵临城下,各位可有退敌良策?”

    当地卫所的千户谭争回答:“府台,倭寇势大,不可力敌,只有稳守城防才是最好的应对之策。”

    临海知县冯苏反驳道:“谭千户此言差矣,倭寇肆虐乡间,祸害临海百姓,所到之处,百姓家破人亡,我们怎么能龟缩于城内,眼睁睁看着百姓受苦?”

    谭争眼皮子一翻,抬头望天,哼唧道:“谁有本事打败倭寇谁去,反正我不去送死。”开玩笑,自己曾祖父是世袭的台州卫所千户,当年是跟着戚继光、俞大猷打倭寇,死在倭寇的刀下,现在千户位置传到了自己手里,儿子还小,可不能这时候逞匹夫之勇,断送了谭家的未来。

第417章 倭寇来了!() 
台州知府衙门里大家争论了半天也没个结果,唯一的军方人员谭争不愿出城作战,谁也拿他没辙,只能不欢而散。临海县城四门紧闭,不准百姓进出,征召民勇城协助卫所官兵防御,摆出一副严防死守的架势。

    第二天,岛津光久带领手下武士来到了临海县城外,并没有直接杀到城下,而是躲得远远的眺望城防的布置。

    只见城墙人头攒动,刀枪林立,显然守军已经做好了应付攻城的准备。临海县是台州府城,城墙也一般的县城高大许多,高达四丈,护城河宽约两丈。对于没有任何攻城器械的日本武士而言,十几米高的城墙、六七米宽的护城河,简直是不可逾越的存在。

    岛津光久盯着城墙,陷入了深思。旁边的心腹武士抱怨道:“主公,这明国的城墙太高大了,起咱们的鹤丸城也毫不逊色,如果硬攻,恐怕伤亡太大,得不偿失。”

    另外的武士也纷纷附和:“是啊,咱们鹿儿岛的勇士擅长正面厮杀,攻城不是强项。若是明军出城接战好了”

    岛津光久听了他们的对话,心一动。他对手下吩咐:“去请刘将军的人过来,有要事相商。”琼州营的人一路跟随,名为协助,实为监视,某种程度也充当了军事顾问的角色,他想听听对方的建议。

    负责监视他们的琼州营军官被请了过来。岛津光久恭敬地问:“请问阁下,依您的判断,这县城内的守军是不是不打算出城野战?”

    军官眺望了一番城墙的情形,摇了摇头:“瞧这架势,是打算据城死守了。听说台州一带没有营兵,只有当地卫所军,卫所军是什么货色,我不说你应该也知道,守城还行,出城野战嘛,呵呵,你懂得”

    “明白了。那么,贵部如果攻城,是何种战法?”

    军官嘿嘿一笑,心想,咱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