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3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旁边的王大海上前一步,谄媚地对刘烨说:“刘总兵,贵部的勇猛善战,我们是极为佩服的,也恨不得出城与你们并肩作战,可是都是王洪这厮一意孤行,禁止我们出战。幸亏您发现了他和潘达通虏的不轨行径,要不然我们还一直蒙在鼓里”

第621章 永定门外() 
对任何性质的带路党,刘烨都是欢迎的,有这样的人在,自己做事就省了很多力气。他笑着拍了拍王大海的肩膀,鼓励道:“孺子可教,将来必成大器。你们总兵这一走,可能会腾出位置,要好好把握!”

    王大海年纪比刘烨大了好几岁,可是低头哈腰接受这一拍,甘之若饴,仿佛晚辈聆听长辈的教诲。他听了刘烨“善意”的提示,感觉骨头都轻了几分,大喜过望。虽然以自己的能力和人脉,想继任总兵是痴心妄想,但是升个副将还是值得好好运作一番的。想不到王洪出事,却变成了自己的机会。

    随着王大海等人的倒戈,原本乌云密布的静海县城安然躲过一劫,琼海军把大炮拖回阵中,带着潘达、王洪等人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途。

    刘烨在天津卫秋后算账,阿巴泰已经一路狂奔逃回了北方,一路上不敢休息,跑死了不少战马,很多没有马的包衣半路就掉队了,等到达顺义与阿济格会师时,已经只剩下六千人左右。

    阿济格的大本营就设在顺义。除了京城周围勤王的兵马,北直隶附近没有能够抵挡后金大军的力量,阿济格连破昌平等十多个州县,大大小小五十六战全部获胜,俘获人畜十余万,风头一时无两。正值得意之时,阿济格听闻阿巴泰吃了败仗狼狈而归,幸灾乐祸地赶来探视。

    来到阿巴泰的营中,入目尽是受伤的士兵、精疲力尽濒死的战马,装载财货的箱子和汉人丁口一概欠奉。

    阿济格进了阿巴泰中军营帐,看到这位以骁勇着称的七哥连盔甲都没脱,坐在椅子上直接睡着了。不过阿巴泰很警觉,一听到脚步声就醒了,睁开了布满血丝的眼睛看着阿济格。

    “啧啧,七哥这是怎么了?你不惜违犯军纪,私自窜入山东,应该是满载而归才是,怎么两手空空跑了回来,财货和丁口呢?瞧外面这阵势,怕是吃了败仗吧?”

    面对这位胞弟的揶揄,阿巴泰心里无比郁闷。他闷声回答:“让英郡王见笑了,我在山东吃了个败仗,财货和丁口都丢了,还损失了一半以上的人马”

    “损失一半多人马?”阿济格吃了一惊。本来阿巴泰偏离路线,擅自进入山东,已经违反了军纪,作为这次军事行动的主帅,他是有资格责罚的。但是遭遇战损五成以上的惨败,就不是他能处理的了,必须由大汗亲自处置。后金人丁不旺,培养出一个合格的战士不容易,每损失一个牛录都是对后金沉重的打击。一次损失近万人,无疑是后金的罪人哪怕其中大半都是汉军等炮灰部队。

    如果阿巴泰因此受罚,剥夺贝勒的爵位都是正常的,作为主帅的阿济格恐怕也会遭受牵连。他也没有心思去挖苦对方了,连忙问道:“明狗动用了多少兵马,是不是把洪承畴和卢象升都调来了?”

    在阿济格看来,关内的明军没有抵抗后金军队的实力,唯一能构成威胁的,也就是五省总督洪承畴节制的各路剿匪大军和卢象升的天雄军了。能把身经百战的阿巴泰打得这么惨,除了两路人马联手,没有别的解释。

    阿巴泰苦涩地回答:“不是洪承畴,也不是卢象升,是一个广东来的总兵,兵力与我相仿”

    “噗呲”本来有些紧张的阿济格忍不住笑出了声,“七哥不要说笑了,明狗能打仗的部队屈指可数,从没听说过广东有一只部队能和大金勇士分庭抗礼的。广东那是什么地方?听范文程那些汉人说,广东是明国极南烟瘴之地,寸草不生,这样地方的人,说不定饭都吃不上,还有力气跑到北方来打仗?”

    大明幅员辽阔,后金不过是开化不久的民族,对长江以南的疆域并不了解,都是从投降的汉人那里听到一鳞半爪的消息,以讹传讹,此时的广东在阿济格眼里,不过是个充满烟瘴的蛮夷之地。这种地方走出来的人能够打败大金的勇士,在阿济格看来只是荒谬的笑话。

    阿巴泰没有心情辩解,只是说道:“英郡王若是不信,我也没办法。他日如果能在战场上见到,你就会明白我所言非虚。”

    见阿巴泰这么说,阿济格断定他只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过错而编造的一套谎言,因为心虚而不敢为自己分辨,心里放下心来浑河之战后,能够正面对抗并让大金勇士惨败的军队是不存在的。

    “七哥,你若不说实话,十二弟也帮不了你,等返回关内,自己去和大汗解释吧!”

    说完,阿济格转身出营帐,走到门口时,他停顿了一下,“三日后咱们出顺义,经通州往东,从冷口返回关内,到时经过明国京城,把你的人整顿一下,别让明狗看笑话。”

    等阿济格走后,噶尔图低声对阿巴泰说:“英郡王也欺人太甚了”

    阿巴泰闭上了眼睛,抑制住心中的怒气,缓缓说道:“成王败寇,若是和他易地而处,我也不会说什么好话。谁让咱们吃了败仗呢,忍着吧”

    三日后,琼海军到达了京城南边的永定门。

    与林三到达的时候相比,此时的永定门热闹非凡,城外驻扎了几支大军,营帐一眼望不到边际,派人上前一问,原来是从山西、宣府、大同等地来京勤王的兵马。

    挡在通往永定门官道上的正是大同总兵王朴的兵马。刘烨命秦天上前交涉,让他们让开一条路,让琼海军从永定门入城,却被拒绝了。

    一名大同镇的守备傲慢地对秦天说:“你们也是来勤王的吧,懂不懂规矩?大家都在城外扎营,你凭什么入城享福?就算扎营,也讲究个先来后到,这个地儿我们占了,你们往西边或者东边找个地儿吧!”

    秦天暗自把手放在刀柄上,沉声道:“我们不是来勤王的,也不和你们争地盘。告诉你们的头,让出一条道来,我们好进城。”

第622章 勤王兵马众生相() 
那名守备听了秦天的话,捧腹大笑:“外地兵马千里迢迢来到京师,不是勤王,难道是来造反的?”

    大同镇的士兵也纷纷笑了起来,仿佛听到了天底下最好笑的笑话。

    秦天手放在刀柄上,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守备笑了几声后,见对方沉默不语,不接这个梗,不免有些尴尬,他顺口说:“妈拉个巴子,不会真是造反的吧?”

    秦天完全不理会他的话,只是冷冷地说:“让开道!”

    守备恼羞成怒,“锵”的一声拔出了腰刀,喝道:“小子,今天爷爷就教教你规矩!”

    他一拔出刀,秦天身后的护卫队士兵和特战队士兵立刻做出反应,齐刷刷地举起了爱国者步枪,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他。

    守备哼了一声,“居然都是鸟铳兵!这么破烂的玩意,也就和烧火棍差不多,又容易炸膛,你们居然还当做宝?”他一挥手,身后的大同镇士兵纷纷涌了上来,举起手中的长矛和刀剑,虎视眈眈盯着对面。双方话不投机半句多,一言不合就对峙起来。

    这时一个穿着崭新的铠甲、披着猩红披风的武将在一群士兵的簇拥下骑马走了过来,看见这一幕,面色不悦,问:“这是做什么呢?”

    守备恭敬地回答:“镇台,这伙人不知道从哪来的,一上来就说要进城,还让我们让出道,兄弟们气不过”

    这名武将皱眉望着秦天:“叫你们上官过来说话,大敌当前,哪有自己人内讧的道理!”

    秦天见他说话大义凛然,不好反驳,想了想,挥手让身后的士兵放下了枪,并派人去通知刘烨。

    没过多久,刘烨过来了,这名武将主动上前自我介绍:“吾乃大同总兵王朴,奉旨前来京城勤王。敢问阁下是?”

    刘烨双手抱拳,“琼海镇总兵刘烨。”

    王朴眼睛一亮,“原来是名震天下的琼海镇,王某对平南伯可是久仰了。”

    刘烨不明白这个王总兵为什么态度这么热情,疑惑地望着他。

    王朴亲热地策马走近,与刘烨并排,说道:“平南伯生擒闯贼高迎祥,王某可是仰慕地紧”然后低声道,“平南伯助饷二十万两,宣府、大同皆有收益,王某感激不尽。”

    刘烨恍然大悟,原来是得过自己好处的。不过当初“捐饷”二十万,都是交给了兵部和户部,以朝廷的名义拨付到宣府镇和大同镇,崇祯应该不会这么傻,把银子的来路公布于众,否则不是承认自己穷得连调兵的粮饷都无法支付?

    他忍不住问:“银子是我出的不假,可是王总兵又是如何得知?”

    王朴笑道:“王某和兵部的一个主事是旧识,叙旧喝酒时无意中听到的。我就说朝廷欠饷多年,怎么这次调我们去打流寇就有银子了,原来都是平南伯资助的”

    刘烨打量着王朴:盔甲是新打制的,擦拭得一尘不染,披着的猩红披风也是簇新的,腰间的佩剑刀柄上花纹是鎏金的,中间还镶嵌着一个浑圆的珍珠,就连胯下的战马也是高大壮实,比矮小的蒙古马高出一头,但是看不出是哪个名贵品种。这哪是打仗的武将,活脱脱一个勋贵家的公子哥出行打猎。

    他迟疑着问:“看王总兵不像缺钱的人,怎么还指望着朝廷那点银子呢?”

    王朴见他打量自己的行头,笑着解释:“这只是装点门面而已。大同那地方穷得很,没地方捞银子。平南伯出手阔绰,不知道是做什么买卖这么赚钱,有机会拉兄弟一把,让兄弟我也跟着喝点肉汤?”

    刘烨心中腹诽,与保定总兵刘国柱相比,这位根本不像个武将,倒像个商人。这样的人居然能镇守大同那样的重镇,多半是用银子买来的前程,可见朝廷官场腐坏到了何种地步。

    不过表面上,他还是很客气:“王总兵说笑了,我也不过是为朝廷剿贼尽一份绵薄之力,竭尽所能,并没有做什么赚钱的买卖”

    王朴显然不信,不过他也没有再追问。不过对于这位大金主,他是不会放弃拉拢关系的机会的。

    “刘总兵说要借道进城,王某绝无二话,但是此处做主的不是我,而是张督师和梁制台,必须得到他们二位的同意才行。”

    “张督师?梁制台?”

    “就是兵部正堂张公凤翼,还有宣大总督梁公廷栋。”

    大军的中军营帐。

    张凤翼手哆嗦着将一服中药送入口中,再喝口温水吞下。旁边一位心腹书吏忧心忡忡地劝道:“部堂,服用大黄过量,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啊!”

    张凤翼目光呆滞,回答道:“本官自请督师,可是眼见鞑子连克十余州县,却无能为力,回京之后,说不得要领西市菜市口那一刀,身败名裂,还不如死在城外一了百了”

    阿济格连战连捷,攻克城池无数,俘获大量百姓和牲畜,但张凤翼怯战,不敢正面为敌,心中也知道回到京师必定遭受弹劾,以皇帝的性子一定会砍了自己脑袋,还不如死在督师期间,到时候朝廷追究责任,肯定不会跟自己这个死人为难,而且这样不但能保全自己的家人,自己也能在后世留一个美名。这样死去算是不幸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