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3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在后世留一个美名。这样死去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这时门口来报,宣大总督梁廷栋来访。

    梁廷栋是张凤翼的前任,当过一年的兵部尚书,后来因为品行不端遭受弹劾丢掉了职位,几年后才起复就任宣大总督。他随同张凤翼一同统帅勤王大军,同样是不敢出战,两人算得上同病相怜。

    他一进帐,就惊慌失措地说:“伯起,探子来报,鞑子大军已经离开了顺义,不日就要达到通州,经过京师时,不就和咱们碰上了?这可如何是好?”

    张凤翼看了看梁廷栋的脸色,也是面黄肌瘦,和自己一模一样,据说对方和自己一样,每日服食大黄,只求速死。当下叹了口气:“我又有什么办法?唯有一死尔”

第623章 大炮对准永定门() 
就在两人对鞑子即将抵达京城的消息束手无措之际,门口士兵又来报。

    “琼海总兵刘烨求见。”

    张凤翼眼睛一亮,琼海镇不是那支能驱散红毛和倭寇、生擒高迎祥的强军吗?有了这样一支兵马来勤王,抵御鞑子就有了希望。他赶紧说:“快快带进来!”

    梁廷栋不解地问:“伯起,这琼海总兵什么来头,怎么看你人都精神了不少?”

    张凤翼有些小兴奋:“你久在边镇,远离中枢,有所不知,这琼海军是一支强军,不亚于关宁军,有他们坐镇,即使鞑子过境安枕无忧。”

    说话间,刘烨走进了大帐。他目光扫视了二人一番,拱手道:“下官见过二位大人。”

    张凤翼端详一番,连连点头:“器宇轩昂、人中龙凤,这样的人才能练就这样的强军。你不远万里来京勤王,对朝廷的忠心可见一斑”

    刘烨打断了他:“这个,咳咳,张部堂是吧?你现在还是兵部尚书,掌管天下兵马,有没有调过我部入京,难道你不知道吗?”

    张凤翼一愣,“你的意思是”

    刘烨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的意思是:我虽然一路上杀过不少鞑子,也来到了京师,但不是来勤王的,谢谢!”

    张凤翼一屁股坐回椅子上,六神无主,喃喃道:“不是来勤王的?那可怎么办?”

    梁廷栋忍不住质问:“伯起乃兵部正堂,即便你不是应召来京师勤王,现在他命令你驻留此处应付鞑子,难道不行吗?”

    就行斜了他一眼,回答:“你就是宣大总督梁廷栋?”

    “正是。”

    “广东兵马归你管吗?”

    梁廷栋愣了一下,摇头道:“不归我管。”

    “那我和兵部尚书说话,你越俎代庖聒噪什么?”

    梁廷栋气血上涌,眼前一黑,摇摇欲坠,捂住胸口勉强不倒,这一句话怼得他郁闷至极,好歹也是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的封疆大吏,居然被一个总兵如此蔑视。

    张凤翼有气无力地问:“既然不是来勤王,为什么又来到京师?”

    刘烨怜悯地望着他:“部堂不在京城,发生了什么事恐怕也不知道吧?现在兵部被杨嗣昌一手遮天,不仅要谋夺你的尚书之位,而且把手伸到了天津,拖我后腿,让我狙杀鞑子贝勒阿巴泰的计划功亏一篑,现在我就是入京讨个说法。至于勤王,谁爱去谁去,朝廷如此待人,我是寒了心了”

    张凤翼大吃一惊,他为了逃避弹劾自请出京督师,杨嗣昌在皇帝的默许下以侍郎谋取尚书之事,他还真不知道。刹那间,他有种被整个世界抛弃的感觉,整个人傻掉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刘烨见他这懦弱模样,知道和他商量入城之事是不可能了,摇了摇头,退了出去。

    张凤翼呆了半天,梁廷栋担心他出事,用力摇晃,才让他恢复神智。清醒之后,他喃喃道:“大势已去,只求速死尔。”抓起一把大黄就往口里塞。

    刘烨出了营帐,吩咐左右:“张凤翼就是个废物,指望不上。让大同镇让开路去叫门!”

    王朴倒是很配合,很快就让出了道路,让琼海军畅通无阻来到了永定门外。

    刘烨来到城下,对城楼上喊话:“我是琼海总兵刘烨,有要事京城求见皇上”

    城楼上当值的把总正好是刁难过林三的那位,他听到喊话邹起了眉头,又是琼海镇?一个接一个往京城跑,都吃饱了撑得吧?

    他没好气地站在城楼上喝道:“现在京师戒严,一句话就要进城,以为你是谁啊?总兵又如何,现在城外勤王的兵马里面,总兵一抓一大把,个个都要进城,不是乱了套?”

    刘烨平静地说:“你没资格跟我对话,去找你的头头,或者让兵部侍郎杨嗣昌来也行”

    把总气极反笑,这口吻好熟悉啊,当初那个傻大个也是这样的说辞,要不是后来轮值的林守备下令打开了城门,他绝对不会放人进城的。怎么琼海镇的人都这么炸天呢?

    “还兵部的杨大人呢,就是城门的守备你也见不着,老老实实呆在城外跟鞑子拼命吧,要是运气不好挂了,等鞑子走后,兄弟们会帮你们收尸的”把总口沫横飞,极尽挖苦之能事。今天那名林守备不在,没人帮这些广东佬的忙了。

    正说得起劲时,刘烨等人后退几步,一门门的大炮被推了上来,排成了长长的一条线,黑黝黝的炮口被调高,对准了城楼,看着让人毛骨悚然。

    把总的话戛然而止。北京城也是有红夷大炮的,不过几十门炮分散于各个城头,永定门只有几门,和对方的数量一比不够看的。作为京营的老兵,他是知道大炮威力的,这一长排大炮要是开火,未必能炸毁城墙,但是城楼绝对是要飞了的。

    刘烨悠悠地说:“你再嗦一句,我就下令开炮。要是永定门城楼被削平,就算你没被炮炸死,擅自挑起冲突,你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把总汗如雨下。京城被自己人炮轰,可是极为严重的政治事件,先不说这个疯狂的总兵会遭受什么处置,自己这个小喽绝对跑不掉,最好的结果恐怕是当场被上官砍了泄愤。

    他不敢再嗦,小心后退两步,抹了一把头上的冷汗,低声咒骂:“简直是疯子,不可理喻。”

    拳头永远比话语管用,很快,一名武将来到城楼,小心翼翼探出头,打量着下面密密麻麻的大炮,说道:“兄弟,有话好好说,要进城是吧?等我去向上头禀报,你先把这些玩意收回去,看着渗人”

    刘烨摇摇头:“我没工夫跟这耗着,你直接去找杨嗣昌,半个时辰见不到他出现,我就炮轰永定门!”

    这威胁太吓人了,守军不敢再刺激刘烨,赶紧派人直接去兵部衙门。

    兵部衙门大堂。

    “什么,琼海镇架起了大炮对准永定门!”杨嗣昌愤怒地拍案而起,“简直是无法无天了,备轿,送我去永定门,另外赶紧派人入宫将此事告知圣上!”

第624章 文武舌战() 
刘烨下达最后通牒不久,杨嗣昌出现在了永定门城楼上。两个明里暗里较过一番劲的对手碰面了。

    刘烨打量着对手:四十岁左右的年纪,正值壮年,国字脸,浓眉大眼,留着一缕长须,正是大明官场最标准的官僚长相。与张凤翼的呆滞无神相比,他的眼中流露出一种野心和坚定,看得出,这是一个有政治抱负、且性格强硬的人。

    杨嗣昌也在打量刘烨。对方二三十岁左右,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看破一切的淡定,像是一个智者,而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将。

    互相打量一番后,杨嗣昌先开口了。

    “下面可是琼海总兵刘烨?你没有兵部的命令,擅自入京,而且扬言要炮轰永定门,可知这是大逆不道之罪,可以砍头的?”

    刘烨笑了笑,回答道:“杨大人,先不要打官腔,咱说些实在的,来来来,我先给你看几个人。”

    他让开几步,露出了四辆囚车。

    “杨大人应该知道这几个人,还找他们办过事,只是没见过本人,我给你介绍介绍。”刘烨骑马走到潘达面前,“这位是天津兵备道潘达,奉你之命烧毁了天津卫的粮仓,人家做事这么卖力,您许诺的兵部职方司或者武选司的位置可得给人家留着,不要食言”

    杨嗣昌心里一个咯噔,暗叫糟糕,怎么这事穿帮了?脸上却波澜不惊,淡淡道:“本官不认识他,也不知道你说些什么鬼话!烧粮仓是重罪,谁放的火本官自会派人去查清,你不要给本官泼脏水。”

    刘烨把刀架在潘达的脖子上,问:“你烧粮仓是有人指使还是自己决定的?”

    潘达哭丧着脸回答:“我只是奉命行事。虽然没有明说要烧粮仓,但是我接到的命令是不屑一切代价拒绝供给琼海军粮草,必要时可以相机行事。你的部下来索粮,我奈何不了,于是干脆就把粮草烧了”

    刘烨回过身问:“杨大人可听清楚了?”

    “听得很清楚,然而又如何?我架把刀在他脖子上,他也能说出完全相反的话来。”杨嗣昌不为所动,“还有,你一个广东总兵,有什么权力抓天津的官员,还滥用私刑?”

    “呵呵,杨大人言下之意就是我威逼利诱让潘达说谎了?”刘烨指着王洪,“按这个逻辑,天津总兵王洪如果承认拒绝出兵援助我,眼睁睁放跑了鞑子,也是违心之言?”

    杨嗣昌不动声色地回答:“难道不是?”

    刘烨笑着摇头,将刀指向两个锦衣卫:“这么说来,这两个负责传令的锦衣卫就会变成‘临时工’了?”

    杨嗣昌不知道临时工是什么意思,但是反应很快,“兵部与锦衣卫井水不犯河水,不可能驱使锦衣卫给兵部传令。再说,这两人是不是锦衣卫,得查过北镇抚司的名册后才能确定。”

    “果然是这套路,只要现在派人去修改锦衣卫的名册,来个死无对证,这两个人就被‘临时工’了,不再是锦衣卫的人,成了无主的孤魂野鬼。”刘烨把刀插回鞘中,双手击掌叫好,“杨大人思虑缜密、反应机敏,连消带打,三下五除二就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佩服佩服,难怪你能取张凤翼而代之!”

    杨嗣昌静静地看着刘烨,看他还有什么招数。

    倒是刘烨身后的秦天等人急了,好不容易找到了证人,就被杨嗣昌三言两语给撇清了?

    刘烨好整以暇地说:“杨大人好手段,不过我早就想到你不是这么容易对付的,也没打算靠这几个人证就让你自己承认。我倒还有个笨办法,杨大人你帮我参详参详,是否可行:我把这几个人手脚筋都挑了,然后用囚车装着,从北往南走,脖子上都挂块通虏的牌子,一路供人观赏,然后把他们和杨大人密谋的事编成故事,花钱请当地的说书先生说上一年,让天下百姓都知道这回事,你说可好?”

    杨嗣昌脸色变了,双手在袖中紧紧攥起了拳头,尽量用平静的口气问:“通虏是何等的罪名,岂是你一面之词就能定的?再说,我和这几位素不相识,又有什么事情好密谋的?”

    “你只下了指令,没有告诉他们这么做的目的,从他们的口供中,确实也问不出那两个字,但是我猜到了。”刘烨张口,无声地说了两个字。

    虽然只能看见口型,但是杨嗣昌一眼就看出来,对方说的是“议和”!

    刹那间,杨嗣昌如遭雷击,险些站立不稳。这么隐秘的事情,就只有自己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