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3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的命运。

    品味了一番丰收带来的成就感之后,刘烨安步当车,走向了收割稻谷的移民。朱大典和负责护卫的人赶紧跟随其后,亦步亦趋。

    移民们看到了这一大群人,即便不认识刘烨,也知道来了大人物,赶紧放下镰刀,直接跪在了田里。

    朱大典对他们说:“你们可知道这是谁?这正是朝廷任命的平南侯、大将军、太子少傅、左都督刘烨。你们能够脱离苦海,来到这里安居乐业,全靠了侯爷。”

    移民们闻言纷纷喊道:

    “侯爷是小的再生父母!”

    “侯爷是活菩萨,一定会长命百岁!”

    刘烨温和地说:“你们都起来吧,眼下收谷子才是头等大事,该干嘛干嘛。”他指着一名老农说,“老人家,你抽空上来跟我唠唠,我有些事想问问你。”

    老农战战兢兢上了田埂,在草上踩了踩,擦掉了脚上一些泥浆,手却不知道如何放。

    “老人家,你别紧张。我问你,这里收成比起你家乡如何?”

    谈到庄稼,老农就不紧张了,他回答:“回侯爷的话:额是陕南人,那边稻谷、小麦都种,关中则主要种小麦。可无论是小麦还是稻谷,论土地肥沃、雨水、气候都比不上这里。没闹兵灾的时候,陕南还能勉强活下去,一闹起来之后,田里都抛荒了,大伙就只能逃命了。现在谷子还没全收上来,但是最低能比陕南的收成翻一番,大家伙都说,还从没收过这么多粮食呢”

    “唔你给我具体说说,同样一亩地,在陕北能养几口人,在这里能养几口人?”

    “额估摸着,陕北一亩地交了租子和征粮后,三口之家填饱肚子都很难,充其量不饿死;在这边的话,一亩地一年种两茬,加上朝廷不收粮,六个汉子吃饱没问题”

    刘烨默算了一下,按这个标准,台湾每开垦一亩地,除了养活三个劳动力,还能余下粮食养活三个青壮——这么推算虽然不科学,但是也能作为参考依据——这么说来,只要好好经营台湾这个海外粮仓,就算把军队扩充到十万都毫无压力,还能赈济内陆被战火波及失去土地的百姓,战胜流寇和清军后,在较短的时间内稳定战后局势压力不大。

第707章 战略方向调整() 
看了已经收获的稻田后,刘烨一行继续前行。往前走了十几里后,树林开始密集起来。

    朱大典介绍:“侯爷,再往前的话,就是土人出没频繁之地了。这里的树木还未曾砍伐殆尽,移民垦荒也正在进行。为了安全起见,在这里看看即可,不要下马车了。”

    刘烨掀开窗帘往外看去,眼前的情景更像一个工地:靠近树林的地方,人们挥舞着斧头,正在卖力地砍伐树木,不时有树木轰然倒下,旁边已经伐倒的树木堆成了小山;已经清理出来的空地,人们挥动锄头,正在垦殖荒地,被翻过的田土连接在一起,构成了整齐的一大片,像是放大的围棋棋盘;在荒地的西侧,靠近海的方向,一栋栋房屋正在修建,工匠们用抹泥刀抹平填敷泥灰,然后把砖砌上去;房屋的前面,是一条正在平整中的道路,人们在工头的指挥下,用工具将路面夯平,这条路将房屋、田地连接了起来,一直延伸往树林深处。

    刘烨忍不住问梁小明:“你不是派了技术人员来台湾修水泥路吗?这么到了这里还是夯土路?”

    梁小明瞪了他一眼,回答:“你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这里很显然只是个移民聚居点,连村落都没有形成,如果从台南城一直修水泥路到这里,要花费多少吨水泥你知道吗?就算你是土豪不怕破产,花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在水泥路上,也是极其不明智的。现在只能保证从码头到城堡,以及城堡周围的主干道用水泥硬化,其余的暂时保证不了。”

    朱大典插话道:“这水泥真是个好东西,台南城里用了这玩意,比红毛原来的石板路面更平整,通往码头的大道再也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现在从台南城通到这里虽然不是水泥路,但是夯土路也够用了。”

    梁小明接着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泥路面也慢慢会延伸到这里的,不用太着急,一口吞不下个胖子。”

    刘烨眨巴了几下眼睛:“好吧,土路先凑合着用吧。”

    视察了稻田和在建的移民聚居点后,一行人原路返回了台南城,此时已经是太阳落山的时候了。

    到了总督府,郑鸿逵、徐一凡、林传宗等人已经在这里等候了,他们都是听到了刘烨到达台湾的消息匆匆赶来的。林传宗本来在台湾海峡巡逻,正好回港口补给休整,听闻大老板来了,放下舰队的事就来了。

    刘烨看见众人也很高兴,除了徐一凡分别几个月,其余人都是很久不见了。他挨个打招呼:“郑四爷,好久不见,在台南税关干的还开心吗?”

    郑鸿逵和刘烨的身份差距一步步拉大,从最初的平等合作关系到现在只能仰望,可谓天壤之别。他听了刘烨的调侃赶紧躬身行礼:“侯爷这么说可是折煞属下了,要是不介意的话,您叫我一声郑老四就行了。属下在税关做得很开心,台南这边的气候与福建差别不大,吃住也不错,只要侯爷不换人,我愿意一直呆在这边干下去。”

    刘烨又问林传宗:“海猴子,你一个广东人,跑到台湾这边还习惯吗?”

    这一声海猴子喊得林传宗心头热乎乎的,将军居然还记得他的绰号。他恭敬地回答:“只要是为将军效力,莫说台湾福建一带了,就算去北边我也愿意,没什么习惯不习惯的。”

    “呵呵,北边寒冷,你一个广东人可能受不了,再说了,往山海关以北可没有海,你带着船也没法上陆啊!”

    寒暄一番后,各人向刘烨汇报了各自负责的工作。

    朱大典首先发言:“城外的稻田侯爷已经看过了,其余的移民聚居点正在筹建之中,目前移民总人数约莫十万左右,主要集中在台南这一块,等土人清除干净了,就可以往内陆推进。等到后续几批的流民到来后,就可以南下往打狗发展了。以现在可以收获的田土来算,勉强可以维持现在移民的口粮,已经不用从福建购粮了。”

    见刘烨对“打狗”这个名词很陌生,梁小明再次展现了他知识的广博,在耳边低声提醒:“打狗就是后来的高雄了”刘烨这才恍然大悟。

    林传宗则汇报了自己负责的工作:“将军,属下被任命带领舰队巡逻福建沿海一年多以来,共查获未缴税商船二百六十余起,收剿船货价值六百余万,效果明显。现在不交税的商船已经基本绝迹,一个月下来,难得碰上一艘了。”

    “嗯,干得不错,你辛苦了。”

    徐一凡紧接着汇报:“属下带领第二团进驻台南后,选调屯丁编练新军,五个多月的时间,目前新军人数已经达到了八千余人,超过了第二团满编的兵额,将来移民陆续到来,新军扩充到万人以上指日可待。”

    “很好,你们各司其职,都做得很不错,台湾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发展到这样的程度,都是你们的功劳。”刘烨肯定了几人的成绩,“现在海上的局势已经稳定,我们的战略方向要进行调整,转向内陆,人事也会相应变动。我决定”

    几人闻言,停止了腰杆,徐一凡和林传宗更是站的笔直。

    “半年之内,徐一凡将第二团扩充到两万人,然后将训练屯丁的职责移交给总督府,返回临高,与石英、苏宏图一起接受整编。”

    徐一凡敬了个军礼,铿锵地应下:“遵命!”

    “林传宗留下一半的船继续维持海峡巡逻任务,选派得力手下接任,你带着其他人和船下个月赶回临高,为北上做准备。”

    林传宗有些激动,一脸亢奋:“属下遵命!”

    “鸿逵的职务不变,台南和博辅的税关会长期保留,未来不管琼海军如何发展,在很长的时间内,这笔收入依然是琼海军的主要收入来源。至于延之先生,移民的迁徙可能年底就会逐渐减少直到终止,等这边的治理走上正轨之后,你要做好准备北上,培养继任人选,你可能另有重用。”

第708章 北上之前的筹备() 
刘烨的这番调整透露出一股浓浓的备战味道,徐一凡忍不住问:“将军,咱们这是要正式向北方进军,打下京城吗?”

    “呵呵,重心向北倾斜是毫无疑问的。”刘烨笑道,“至于具体怎么操作,不是打下京城这么简单的,否则咱们上次承天门兵谏就可以做到了。一方面,西北的流寇和辽东的鞑子,甚至山海关的明军,都是咱们要防备的对象;另一方面,如何稳定局势,不让天下陷入长期动乱,更是一个大考验。向北方进军,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绝非打一两场仗这么简单。”

    朱大典赞道:“侯爷说得有理。革故鼎新之际,往往是群雄并起、天下大乱之时,如果只顾埋头打仗,最多也只是个楚霸王,考虑周全、运筹帷幄,才能像汉高祖一样取而代之,开创一个盛世皇朝。”

    刘烨眉毛一挑,笑道:“延之先生,你一年前还是朝廷的漕运总督、凤阳巡抚呢,为何现在赞同我行大逆不道之举?”

    朱大典毫不犹豫地回答:“今上绝非圣明之君,如今只是勉力支撑而已。如果鞑子和流寇去掉一个,朝廷还能应付得来,可是两边都不是省油的灯,大厦将倾也只是迟早的事,更别说还有侯爷您在一旁虎视眈眈了。良禽折木而栖,侯爷给了我一条康庄大道,我为何还要走朝廷那条不知何时会垮的独木桥?”

    “哈哈,延之先生说得好,识时务者方为俊杰。”

    接下来的几天,刘烨又在徐一凡的陪同下,视察了屯丁编练的新军,和新建的台南军营,还随同林传宗登上了武毅级战舰,勉励了一番舰队官兵。

    结束了为期六天的台湾视察之行后,刘烨乘坐“扬明”号又回到了临高。

    回到南园的第二天,刘烨马不停蹄召集严光和王启年等人商议琼海军下一步的计划。由于亲眼见证台湾的垦殖势头良好,他有了底气,北上的计划可以加快脚步了。

    他首先问王启年:“李自成那边有什么动静?”

    王启年回答:“李自成的实力急剧扩张,听刘黑子和张革明两边报来的消息,他似乎在谋划打下一个大城池,目标好像是洛阳。”

    刘烨眼睛一亮,这是好事,李自成打下洛阳,就能打乱朝廷的军事部署,而且极大地鼓舞闯军的士气,怂恿他攻进京城就更容易了。

    “很好,让刘黑子煽动李自成攻打洛阳,有什么困难,我们能帮就帮,也可以适当给点甜头,比如多给点枪炮什么的,务必让他在两月之内,攻下洛阳。”

    严光问:“将军为何这么急?”

    “这不叫急,是从被动变为主动。”刘烨解释,“以前咱们是顺从大势,小心翼翼地发展。现在琼州、两广、山东、台湾都在咱们掌控之下,又能源源不断得到流民,地盘、人口都不缺了,而且台湾的粮食产量和前景很是喜人,加上两个税关收入稳定,现在咱们要钱有钱,要人有人,粮食储备充足,不管是与朝廷还是鞑子拼消耗都拼得起了,完全可以主动推动天下大势朝咱们预想的方向发展。”

    严光领悟得很快:“将军的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