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小明说道:“不用,只建两人高的工事,然后用土垒建成也差不多了。接着顶端用红砖砌顶,再用水泥浇筑,方便部署火炮。”

    “恩,这个可以有。不过,泥土垒的堡垒,又怎么进出?总不能用绳子吊上去?”刘烨问道。

    李二狗虽然是半路出家的包工头,但是基建工程做了不少,对于土木建筑也颇有心得。他提议:“可以开一门,边框以砖石砌成,水泥浇筑,顶部用坚木横置,这样泥墙也能有门以供进出。”

    众人皆称赞此法可行。这样一来,人员和火炮就能运进堡垒之内。

    刘烨部署迎敌对策的同时,琼山县,府城内,广东渡海大军主帅何如宾正在考虑如何挽回局面。

    海上遇袭,何如宾以屈辱的方式从战场上逃走,保住了性命和大半兵力。抵达琼山后,一想到还未正式开战就折损这么多兵力,不但愧对制台大人的信任,自己的名声和前程可能毁于一旦,一时想不开,欲自尽谢罪,被亲兵和幕僚拼死拦下。

    左右劝解道:“好在大半兵力得以保存,将军不必气馁。贼人越是依仗战船,越说明其陆上战力有限,以万余精兵从陆路进剿,定能战而胜之。”

    何如宾觉得有理,贼人的船炮虽然极其厉害,但是总不能把船搬到陆上。到了陆上,打仗还是看谁的兵力多,自己剩余兵力虽然暂时没有清点,但是八九千人至少是有的,再把本地卫所军和乡勇动员起来,一万多人还是凑的出。

    想到这里,心情略微好了一点,对幕僚说道:“本官原本想在琼山逗留几日,振奋当地士绅百姓之民心,扬我朝廷天军之威。可是在海上遭此一劫,士气大跌,须得立刻开拔,免得拖得越久,士气越萎靡。”

    左右纷纷附和,俗话说哀兵必胜,虽然大军受挫,影响士气,但是军中上下定恨贼人入骨,军心可用。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渡海大军以明军罕见的高效率清点队伍、备齐粮草,责令琼州府凑出一千多卫所军和乡勇的混编部队,于三日后开拔。

    何如宾率大军从琼山出发,沿着驿路一路向前开拔。在打仗上,他的态度依然是以持重为上的,为此他一出琼山,就派出大批探马和细作打探情况。

    潮州参将童以振率领着十几员偏将,二千多名士兵走在前边。最前面是他手下千总何湛然率领的三百名骑兵,准备在路上一旦遇到敌人就迅速攻击,掩护后面的大队步兵和火器展开。

    骑兵是很有用的兵种,但是广东没有许多骑兵可用,所以全军只带了八百骑。何如宾认为在海南骑兵用处不大,这次剿贼多半以围困为主,骑兵多带亦无用。

    惠州参将严遵诰率领二千士兵断后,他们之前是的总镇火器营——虽然火器营主将左武卫海上遇袭后下落不明,但火器营的多半兵力和重炮还在,以营中千总李漠代为统率——重炮大多用牛牵引,又有很多车辆,所以行进速度很慢,走在倒数第二。在火器营之前是云梯营。这是专门用来攻城夺寨的专业部队,六百名云梯兵带着拆卸开来的云梯和许多器械,万一需要直接攻寨就由云梯兵来担任突击前锋。

    镇标营中军守备孙昌祚,叶正芳率领着十几员亲将,一千五百名标营士兵和五百名何如宾的家丁护卫老营。何如宾带着他的亲兵和一部分主要将领走在老营之前。驿路上人喊马嘶,烟尘滚滚。

    尽管前几天接连下雨,但是这几天天气稍好,阳光便非常灼热,加上路上灰尘很大,许多士兵没走多少路就把随身瓦罐和皮囊里的水喝光了。几乎每到一条河水清澈的河流边,士兵和马匹就会挤到河边去喝水,人挤马嘶,乱作一团。

    “告诉各位将军,人马快走”,何如宾催促着手下的将领们,不让士兵们在河边逗留太久,免得扰乱行伍,被敌人乘隙突袭。

    但是敌人显然没有突袭的打算,包括全军涉水渡河的这样的高危险状态下,探马也没有发现近处有敌人活动的踪迹。放出去的塘马不断的送回四面平安的报告,何如宾稍稍放心。

    “传令各军,不许拖延!”他命令道。

    琼山到临高之间的里程正常行进只有两日路程,如果按照官军平均每天走二三十里的速度,这点路可以走上四五天。

    但是琼州和别处不同,沿途州县人烟稀少不说,农村也非常贫瘠,除非象琼山、儋州之类有储备有大量粮食的官仓的州县,否则根本无力供应一支大军,如果按照还照老规矩慢腾腾的行军,反而会把军队携带的粮食提前耗尽。何如宾吩咐众将,督促各部尽快前进。

    驿路开始逐渐从海边转向内陆,走了许久后,何如宾看日已西斜,估计已经到了申初时分。他眺望四周,远近都是起伏不定的丘陵山地,距离驿路不远的地方是一座小山,草木繁盛。他一提马缰,策马走到驿路旁的一个小山坡上,他的亲兵和将领们也赶紧跟了过来。

    何如宾骑的是一匹蒙古骏马,非常神骏。鞍子、辔头和马镫都是黄铜所制,出发前亲兵已经为他擦得闪闪发亮,在阳光的照射下十分耀眼。左手拉着缰绳,右手提着鞭子,注视着望着身边源源不断的前进的人马和大旗,海上遇袭惨败带给他的挫败感冲淡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势在必得的感觉。

    “汤参将”他叫了一声。

    “卑将在。”琼崖参将汤允文此次也在大军之列,因为是琼州本土武将,熟悉各处地势和风土人情,虽是水师将领,也伴随何如宾左右,随时参赞军机。

第115章 准备() 
何如宾问汤允文:“此地离临高还有多远?此处是什么地方?”

    “回禀镇台大人,还有八十里。”汤允文在马上拱手望了一眼,说道,“此处名为石山。”

    何如宾看了一眼这座小山,离驿路大约一百多丈。是一处控遏驿路的好地方。若是贼人在这里埋伏人马的话,他必然要经历一番苦战才能通过。但是刚才探马已经来探过,此处并无任何伏兵。

    “毕竟是海贼,陆路可谓不知兵。”何如宾评价道,“此处若设一营寨,派人把守。我军必得先攻下此山方能继续进兵。”

    左右附和道:“大人所言极是。”

    “此处地形要紧。在此设一粮台。”何如宾吩咐道。

    一万多人的粮草供应是一件非常紧要的事情。最为方便的海路运输碍于贼人的“大船利炮”无法运粮,陆地运粮不管距离远近总是相当烦难的,特别是海南的驿路状况实在太糟糕。靠着征来的民夫肩挑车推几百里路来接济粮食很是困难。因而明军采取的是逐段设置粮台,层层转运的模式。

    石山有一定的地形优势,路途又适中,是设立转运粮台的最佳地点之一。何如宾当下命令一名千总率领五百名士兵在此立下营寨,建立粮台,负责转运粮食。这样不但粮草能源源不断的运到军中,还能保证他的后路安全。

    由于一路没有贼人骚扰,大军很顺利到达了临高。到了原本属于临高县城的位置,何如宾惊讶地现县城城墙居然消失了,城中尽是方整的房子,像是砖石砌成。由于大军到来,城中百姓全都吓得闭门不出,这年头,兵比匪还可怕。

    “临高已成这副模样,县令居然隐瞒不报?”何如宾气得吹胡子瞪眼,城防都已荡然无存,贼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这与失陷有何区别?

    最让他生气的是,没有城防可以依仗,就等于没有后路可退,他就失去了与贼人周旋的余地,除了一鼓作气攻下博辅,没有其他选择。

    既然县城没有进驻的价值,就只能抵近博辅,野外扎营了,至少还能布置防御工事。不过不进驻县城,不代表不向县内索取大军的粮饷支应。大军分批入城,一时间县城鸡飞狗跳,满城都是叫骂、哀求、惨叫和哭号的声音。有些人家被士兵们破门而入,翻箱倒柜寻找财物,亦有入户欺凌女子的,县城内乱作一团,百姓们的哭号和官兵的斥骂吼叫此起彼伏。

    县太爷闭门不见,县内无人主事,县丞和典史才不会出头触怒朝廷大军,官兵们几乎把县城翻了个遍,也无人敢阻止。还是何如宾见大战在即,闹得太过火也不好,当下命令一名亲将带着几十个亲兵奉着他的令箭满城巡视,当街斩了几个抢劫杀人的乱兵才将秩序维持下来。

    “索取支应”得到满足后,大军离开了临高县城,直奔博辅而去。此时已近黄昏,大军在离博辅十里地安营扎寨,准备次日的大战。

    博辅与临高县城之间,匆忙建造的土“棱堡”上,护卫队正在做着最后的准备:所有火炮都被运上了水泥浇筑的“墙头”——不仅有轻便的8斤山地炮,也有新鲜出炉的10斤野战炮——一千名用爱国者步枪武装的护卫队员被均匀布置在各个突出的角。石英、林三逐个点安排兵力和火炮的配备,并将三百实战经验最丰富的队员分散安插在各处,以免某个点因为战斗经验不足和火力薄弱成为官军的突破口。

    刘烨和梁小明、严光等人都进驻了“棱堡”。不管是第一次本地官军的围剿还是这次广东大军的围剿,对于他们而言都是输不起的生死之战。虽然他们可以选择不来战斗第一线,如果护卫队战败,他们苟活下来也毫无意义,况且首脑人物与护卫队共进退,还能提升士气。

    次日,官兵大军拔营,直奔博辅而去。无数的队伍,数不尽的旗帜,铠甲的铿锵碰击声,士兵们的脚步声,风吹打着旗帜的猎猎声,犹如一股大潮正在汹涌的向土堡涌来。

    日照东方,阳光照射在从东面过来的滚滚大军身上,铠甲和矛尖光芒闪闪,军鼓、号角声不时响起。一万多人马纷纷抵达土堡周围,占领了周边的空地和丘陵山头,设立营栅,安放炮架,全军一共列了三处营垒,外边掘了长壕。

    尽管刘烨和梁小明从理性的角度上知道明军这样的中古时代的军队是不可能胜过近代化武装的护卫队,其余人也对火铳和大炮很有信心,但是眼看着这支大军源源不断地涌来,旗幡招展,刀枪如林,每个人的脸色都很凝重,有人甚至觉得头晕。

    何如宾带着幕僚和将领们登上了一处丘陵,拿出从澳门买来的千里眼向贼人大营望去。

    大约四里地外的的营寨用一道两人多高的土墙环绕,大营的形状并不是圆形或者方形,而是凸出好些个大型的尖角。他不理解这样的环绕整个营寨的一个个凸出的尖角到底有什么用处,但是知道大员的红毛夷人筑堡也是这般布置。

    土墙上端似乎是石头垒成,但浑然一体,又不像石头,还有许多用架子搭建起来的高高的塔楼矗立,上面有人影晃动,可能是用来观察四周的哨楼。整座营垒外部掘有壕沟,防御非常严密。

    看营地的规模大小,贼人的人马撑死也不会过两千人,何如宾松了口气。相比一面倒的水上战斗,陆上敌我兵力相差悬殊之大给了他极大的信心。

    不过仔细观察了一阵,何如宾看不出贼人营寨的的弱处何在,心知接下来的战斗敌人大营将会是一块非常难啃的骨头,损兵折将在所难免。但是只要击破这个营寨,这次进剿就能结束了——这部分兵力恐怕就是贼人所有的陆师了。对方的战术无非也是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