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全职攻略-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奕一听,沉了脸,垂头坐到刘惠琳身旁。

    “陛下前来,怕是还要问天水之事,你可想好说辞?”刘惠琳低了声音,握住卫奕的手。

    卫奕长出一口气,“有何说辞?每次孩儿都是实话实说,只是陛下他”

    他没有接着说下去。

    自古帝王多猜疑。

    九哥李彧曾与少祖李忠竞争过太子之位,后来李忠被立为太子,九哥成了九王爷。

    太祖逝世后,李忠即位,做的第一件事却是清查同姓王府。

    表面说是清己正身,反腐自上而下,为天下百姓树个榜样,明眼人都明白,这是新皇开始清除异己呢。

    轰轰烈烈地查了半年,抓的却全是九哥的老部下和曾经与九哥有过来往的达官贵人,这时朝中众臣才恍然,少祖恐怕还在记恨当年与九哥为了太子之位斗得你死我活之事呢。

    九哥坐不住了。

    他递上一份奏请,道自愿终生驻守西北天水,永不回京,守住李氏江山云云。

    天水?

    那是个好地方,戈壁荒滩,寸草不生,飞沙走石,严寒酷暑,人畜难活。

    少祖很快就批准了奏请。

    为什么不呢?他忌惮的人是九哥,九哥一走,倒省得他落下个“兄弟相残”的名声了。

    只是,九哥走了,却没有带走少祖的疑心。

    少祖始终“记挂”着这个远在西北受苦的亲弟弟,时不时地派人适逢中秋佳节前去“探望”。而他,与少祖九哥都有一起长大的兄弟情份,又非皇族之人的四品带刀侍卫,就成了少祖眼中最合适的人选。

    想到这里,卫奕抚了抚额头。

    他真的很不喜欢这个角色。

    刘惠琳叹道,“皇族之中,哪有兄弟情义,有的全是猜忌与防备。只是可怜了我儿,一年年地天水京城两地儿跑。别说是人,就是向来以健硕著称的白义驹也吃不消,破天荒地生了病。娘亲心疼你啊。”

    卫奕浅浅笑道,“孩儿年轻,多出去跑跑是种历练,苦了白义驹倒是真的。三岁服役至今,已有十个年头,再过两三年怕是就该退役了。孩儿这次为它物色了一个合适的马童,能好好照料它。”

    “你这孩子。”刘惠琳嗔道,“年轻?你如今都双十有三了,还道自个儿年轻?与你同龄的刑部右侍郎之子邵阳厘如今都是三个孩子的爹了,你呢?何时能让娘亲抱上孙儿?”

    卫奕黯下双眸。

    要说他唯一愧对卫家二老的就是此事。

    他乃卫家独子,深知传宗接代之使命,也理解爹爹娘亲盼着他成亲的心情。

    可是,曾经沧海的他,又怎能轻易为水?

    刘惠琳见卫奕消沉,软下心肠,连声道,“奕儿莫要把娘亲的唠叨放在心上,娘亲只是图个嘴痛快。终身大事岂可儿戏?奕儿深思熟虑那是理所应当。娘亲不急,娘亲不急。再说,我儿何时令人失望过,回头定给娘亲带来一个既温柔又贤惠的好儿媳。”

    卫奕心头一暖,反握住刘惠琳的手,轻声道,“娘亲。”。。

第五十四章 香囊() 
母子二人又说了些体己的话,刘惠琳见时间早,卫奕又没了困意,于是道,“一路上的行装是否还未收拾,趁着这空儿,娘亲帮你拾掇拾掇。”

    卫奕面上一红。

    他诸事一学就通,唯有一样,不通内务。

    不过,他生活简单,基本上是汴京府、言若阁两点一线,并没有需要他亲自动手的时候。

    记得第一次远行,面对着一堆衣裳、物品竟不知从何下手,最后索性什么也不带,只带了一包银子,一路上缺什么买什么。

    走的时候好说,回来的时候就有点儿麻烦了。

    用过的,用旧的,用废的,有用的,没用的,乱糟糟地包了一包袱。

    私人物品不便由下人整理,只好自个儿整理。

    自个儿又是一见到就头昏,只好由娘亲动手。

    见刘惠琳垂头将他的包袱打开,逐一拿出衣裳物品分类整理,他感到一阵窘迫。

    刘惠琳见他面露尴尬,不禁笑道,“奕儿害什么羞?你如今虽是威风凛凛的汴京府四品带刀侍卫,可是在娘亲心中,还是那光着屁股在庭院中四处乱跑的小小子呢。”

    卫奕不自在地别过脸去,步至黄梨木四打门书架前,抽出一本笔记,垂头翻看。

    不一会儿,刘惠琳整理完毕,拿起一只绣有鸳鸯图样的香囊嘻嘻笑道,“女子送的?”

    卫奕抬眼,看向香囊。

    他合起书本,道,“娘亲若是喜欢可以拿去。”

    刘惠琳嗔道,“怎么什么都让娘亲拿去?同僚送的,娘亲拿去也就算了,女子送的,娘亲不要。”

    她瞥了卫奕一眼,道,“这个叫梅采玉的女子真是心灵手巧,瞧这汴绣的手艺就知绝非一般人家的女儿。”

    她见卫奕没有露出反感的神色,又接着道,“汴绣前朝就有,到了今朝,技艺成熟,诸多富贵人家的小姐都以精于此绣为荣。只是汴绣针法复杂,绣线精细,层次错落,跨度极大,没有个三年五年的研习,是绣不出个像样儿的东西的。

    可是你瞧这采玉姑娘的手艺,叠彩绣、十字绣、齐套绣,三种绣法交替使用,相辅相成,又不露痕迹。还有这绣线。分股开丝,穿针引线,针脚细密,处处透着小心翼翼。依娘亲看来,这女子实乃用心又有艺之人呐。”

    “是么。”卫奕动了心思,拿过香囊再次细看。

    他刚拿到此香囊时,就觉得那两只鸳鸯形态可爱,栩栩如生,这会儿娘亲又头头是道,令他顿觉小小香囊中藏有不少心思。

    “是啊。”刘惠琳笑眯眯地道,“所以如此精贵之物娘亲怎能拿去,奕儿定要好好珍藏才是。”

    卫奕面上一红,不置可否,干咳一声,随手将香囊夹入书本之中,放回书架上。

    刘惠琳捂嘴偷笑。

    看来儿子还是喜欢女子的,外面那些传言简直是无稽之谈。

    眼见半个时辰已经过去,她提醒道,“一盘棋快要下完,奕儿赶紧换身衣裳,随娘亲去文若阁外候着。陛下虽然视你若兄弟,可是君臣礼节万万不可疏忽,伴君如伴虎,老生常谈之言奕儿要时刻牢记。”

    卫奕点头应是,换了身藏青净面锦袍,穿过九转游廊,随刘惠琳垂头候在文若阁外。

    不多不少,半个时辰过去,卫中鸿从文若阁步出。

    卫奕向卫中鸿躬身问安,卫中鸿微微颔首,看了一眼阁内,卫奕点头,阔步入内。

    卫府五进五出,九曲回廊贯通南北,园林景观,假山怪石,应有尽有。四座阁楼分立四角,原先名为青龙阁、白虎阁、玄武阁、朱雀阁,后来更名为文若阁,行若阁,言若阁,思若阁。卫家长辈居思若阁,卫奕独居言若阁,卫家族亲居行若阁,文若阁暂空。可是,文若阁却是四阁中最为金碧辉煌,最为奢侈华丽之处。原因无它,只因文若阁肩负着招待天子城中最尊贵客人的使命。

    卫奕轻叩黄铜门扣三声,而后推门而入。

    李忠双目微阖,着一身紫色暗绣金龙锦袍,躺在铺满雪白貂绒的红木躺椅之上。

    他神情安详,正为他揉按额角的内务总管徐士根抬眼见到卫奕,向躺椅一旁的红木木凳努了努嘴。

    卫奕叩头请安,道“谢陛下赐座”,然后轻轻撩袍坐于木凳之上。

    “不是告诉过你,我二人独处时唤朕三哥么。”李忠睁开眼睛,声音略显疲惫。

    卫奕咧嘴一笑,轻声道,“三哥。”

    李忠笑了笑,再次闭上眼睛。

    约摸过了一刻钟,他向身后的徐士根挥了挥手,徐士根躬身退下。

    偌大的文若阁只有李忠与卫奕二人,还有静静散发香气的龙涎香。

    “他学会了制青稞酒?”李忠盯着雕梁画栋的巨大承尘,缓缓开口。

    卫奕面无表情,心中却忍不住叹息一声,又来了

    他回到京城不过三日,三哥已经第四次问他关于九哥的近况和天水之行了。

    他已经知无不言,三哥却一问再问,唯恐错漏了任何细节。

    他努力回想昨晚回答三哥这个问题时的答案,直到确定一字不差,才道,“是,九哥学会了制作青稞酒,还端来一碗让微臣品尝,口味独特,回味悠长。”

    李忠笑道,“想不到他适应了那里的生活。他还学会了牧羊?”

    卫奕道,“是。九哥学会了牧羊,如今那里有了羊奶饮用。”

    “哦。”李忠来了兴致,“有酒有奶,看来他虽蜗居西北,日子过得倒是不错。这人啊,就是得有个精气神儿,无论去到何处,都不能忘了自个儿是谁。”

    卫奕不语。

    三哥的心思他再清楚不过。

    三哥怕是连做梦都在琢磨九哥是否有卷土重来的一天。九哥虽然蜗居西北,可是,仍然活着。

    而“活着”二字,就是三哥最大的忌惮。

    “怎么,奕弟有何异议?”李忠微微起身。

    “微臣不敢。”卫奕忙道,“微臣只是觉得九哥一直想忘了自个儿是谁。”

    李忠低笑两声,“奕弟有话不妨直说。”。。

第五十五章 搬迁() 
“九哥常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若是可以选择,他宁愿来世投生做一介乡野村夫,牵一条老狗,有一个老伴,拥一亩良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闻窗外事,只问风与雨。”

    李忠笑道,“他是这般说的?”

    卫奕垂头,“是,九哥是这般说的。”

    “他这个人倒是有意思,喜欢种田,哈哈。”李忠摇了摇头,食指掠过唇上的髭须,然后转过脸去,双眼再次盯向承尘。

    文若阁又恢复了寂静。

    卫奕屏气宁神,心中却松了一口气。

    三哥的疑心,总算是消了

    李忠躺了一会儿,作势起身,卫奕连忙搀扶。

    李忠摆了摆手,自个儿立起来。

    “天色已晚,不必远送,回去告诉太傅,如今朕的身子不如从前,坐上半个时辰已是足够,下次一定要早一点儿输给朕。”李忠双手负后,步出阁门。

    卫奕一怔,旋即跟上,“那下次三哥一定不能让老,得让爹爹输得溃不成军才成。”

    李忠哈哈大笑,徐士根和一众大内侍卫就位,离开卫府。

    沈明功的葬事办妥,吴兆言找上客栈来。

    “地方绝对足够,住处离吴家不近,但是胜在清静,附近也有集市。婶母奶奶为人和气,听闻姐姐的心思,二话不说就道随时可以搬进去。你们行李不多,如果同意的话,明日咱就过去,省下一笔打尖儿的银子。”吴兆言不紧不慢地说明来意。

    “搬?搬家?”沈日辉有些摸不着头脑。

    “对,姐姐迁居文池多年,如今想回京城,于是爹爹娘亲就为你们找了一处住处。怎么,姐姐没有与你谈及此事?”吴兆言问道。

    沈日辉顿时黑了脸。

    “兆容,沈家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京城绝非久居之地。我们在文池住了八年,就是有再多的不便也都变成了习惯,这个时候,你不要无理取闹。”沈日辉斥道。

    吴兆容则红了脸,眼睛瞟向房中的另外两人,吴兆言和沈月然。

    沈月然嘛,她倒是无所谓,文池八年,她与沈日辉一言不合就上演一哭二闹三上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