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丰碑杨门-第5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北四府的百姓感受不到什么,可是西北四府官场上的官员,却能清晰的感觉到西北四府的官场几乎是每日一变。

    这一忙就是大半年。

    一直从夏日里忙到了大过年。

    中间杨七露过两次脸,一次是西北四府秋粮收割的时候,杨七带着府里的女眷们亲自下地收割隶属于杨家的田庄。

    以前杨七对这种作秀不屑一顾。

    可是真的作秀了一次过后,百姓们对杨七的评价上升了一个等级。

    杨七无奈的发现,那些在后世被他认为很虚伪的作秀,真的很有用。

    难怪能传承千年而不变。

    除此之外,还有一次杨七露面,是折御卿亲自带着礼物上门拜访的时候。

    折御卿是长辈,亲自上门拜访杨七一个小辈,杨七自然不敢托大。

    舅甥二人天南海北的聊了一大堆,一句正事也没说。

    但是,折家送给杨七的礼物却很丰厚。

    五十万的战马,上百万的牛羊。

    旁人不知道折家为何会给杨七如此重礼,但是杨七心里却很清楚。

    很明显,折家派去南国和大理考察的人员把消息带回来给折御勋了。

    折御勋从南国和大理两国建立的基础上,看到了折家在党项和西域立国的希望。

    忙活了大半年,转眼就到了年节。

    杨七带着妻儿,赶到了复兴府城,陪着老杨和佘赛花过了一个年。

    临近正月十五的时候,杨七又赶回了大同府城。

    之所以要赶到正月十五回到大同府城,那是因为有一件大事需要杨七主持。

    创立了三年的大同书院,终于迎来了第一届毕业的学子。

    这标志着,杨七自主创立的学院,终于开始为他输送人才了。

    种了三年的树,终于开花结果了。

    换作是任何一个人,都会高兴的发疯。

    杨七再也不用为手下的人才不够用而担心了。

    正月十五一大早。

    杨七起了一个大早。

    在初醒和曹琳两个人的伺候下,换上了一身象征着他儒生身份的青衣长衫,腰间寰玉,头戴金冠,手里握着一柄象牙骨折扇。

    既然是杨七现在贵为一国之主,四府之尊,依然是一个偏偏佳男。

    八抬大轿抬着杨七到了大同书院门口。

    早已得到了通报的大同书院的教习们,在沈伦组织下,在大同书院门口等候。

    “吾等恭迎虎侯驾临大同书院!”

    排场很大,气势十足。

    杨七下了轿子,扬起折扇,笑道:“不必多礼。”

    “谢过虎侯!”

    众教习们抬起头。

    杨七虎目扫过,在里面看到了不少熟悉的人,也看到了许多陌生的面孔。

    种放老大爷在自己院子里修仙,懒得搭理杨七。

    所以迎接的队伍中看不到种放的身影。

    沈伦虽然又苍老了一岁,但是整个人看起来却一点儿也不老迈,反而有种返老还童的趋势。

    老头子原本被两个儿子气的满头白发的,可是现在在他的白发间,居然能够看到少许的黑发在生长。

    之所以会变成这样,那也跟他两个儿子有关。

    自从沈伦两个儿子到了西北四府以后,沈伦就绝了让儿子当官的心思。

    如今抓着两个儿子陪他在大同书院内教书育人。

    看得出,这种教书育人的小日子,沈伦过的很舒心。

    没啥勾心斗角的事儿,也不用为儿孙担心。

    人就变的精神了许多,年轻了不少。

    法海老道苍老了不少,白发多了许多,脸上挂着黑眼圈,看起来经常熬夜。

    徐大夫的状态和法海老道差不多。

    倒是铜糖这个假萝莉,居然长个了,而且双眼亮的吓人,眼中绿光闪烁,比狼的眼睛还吓人。

    其余的教习们,杨七没怎么接触过,不过还是向他们表达了极大的善意。

    都是帮他培育人才的,杨七自然要对他们好一点。

    冲着众教习点了点头,杨七笑道:“进去吧!别为了我一个人,让大家在里面苦等。”

    “请!”

    杨七在沈伦带领下,在一众教习们陪伴下,进入到了大同书院内。

    在大同书院的校场上。

    数百学子静悄悄的在哪儿站着。

    颇有一副后世那种领导前来视察学校时候的姿态。

    在万众瞩目下,杨七陪着沈伦登上了学子们面前的高台。

    一众学子们瞬间变的目光闪烁。

    他们心里都清楚,从这一刻开始,杨七将会变成他们的衣食父母。

    他们以后的前程富贵,那都是由杨七一眼决断。

    沈伦在台上讲了几句后,邀请杨七为学子们训话。

    杨七也不客气,他站在台上,看着台下了学子,笑道:“大同书院的学子们,你们好,我是杨延嗣,也是你们的师兄。

    在你们心里,最崇敬的沈伦沈夫子,正是我的授业恩师。”

    一句话,就拉近了杨七和学子们的关系,并且还衬托了一下沈伦的高大形象。

    学子们一瞬间就觉得跟杨七亲近了不少。

    杨七乐呵呵的笑道:“很高兴,你们能够成为大同书院第一届毕业的学子。你们是最庆幸的一代,也是最不幸的一代。

    庆幸的是,你们赶上了好时候。现在西北四府境内的官员紧缺,这代表着你们将会有一个很好的机遇和前程。

    只要肯努力,高官厚爵近在眼前。

    不幸的是,你们赶上了一个最坏的时候,这注定了你们,从一开始,就要在一条浑浊的河流里,摸着石头过河。

    西北四府需要你们帮百姓们摸索出一条适合他们的法令,百姓们需要你们帮助他们摸索出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

    有些被派往东晟府或者西夏府的学子,甚至要从零开始。

    要一个人,带领着十几个人,甚至只有他一个人,慢慢的建立起一个繁华的村镇、城市。

    我希望你们在最困难的时候,不要气馁,不要害怕,要咬牙坚持下去。

    因为在你们的背后,有我,有西北四府,还有西北四府千千万万的百姓。

    你们的父母妻儿,你们的以后的子孙后代,能过什么样的日子,就要看你们够不够努力,能不能吃苦。

    等你们老了以后,看着自己曾经治下的府县,你们可以骄傲的告诉你们那些锦衣玉食的子孙后辈。

    小兔崽子们,你们能过上今天这种好日子,都是老子当年咬着牙,一砖一瓦的弄起来的。”

    杨七最后一句话很接地气。

    学子们一瞬间像是被点燃了一样高声呼喊。

    杨七笑着看他们闹够了,才继续开口道:“好了,下来就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候了。也许你们不知道,早在你们入学的时候,我就派人注意着你们的一举一动。

    你们每一个人的一切,我都看在眼里。

    我也会根据你们每一个人的才学,赐予你们一定的官位。

    但是我希望那些拿到好官位的学子们不要骄傲,也希望那些拿到最坏的官位的学子们不要气馁。

    做官的起点,高低不一,但是这并不代表你一辈子都要比别人高一头,或者一辈子比别人矮一头。

    在西北四府做官,光有才学是没用的,还要看你有没有本事。

    有本事让治下百姓吃肉的人,那你就该升官发财吃肉。

    没本事让治下百姓吃肉的,那你就活该吃糠咽菜,活该一辈子待在原地不动。”

    “吼!”

    台下的学子们更加沸腾了。

    量才的标准将不在以学问为基准的时候,这代表着无数的可能。

    更代表着无数的机遇。

    有志难伸这种事情,会被避免掉很大一部分。

    那些没学问,但是有本事的人,将不会再因为没办法升迁,而另投别国。

    所有人,只会卯足劲,一个劲的往前冲。

    杨七要的就是这种劲头。

    趁着台下的学子们沸腾的时候,杨七也毫不迟疑的让彭湃宣布的对学子们的任命。

    一共三百六十四名学子,分别被派往了各府各县。

    他们的官位无一例外,担当的都是副手。

    让一群初出茅庐的小崽子们去担当一把手,杨七干不出这种事儿。

    先给他们一个副职,让他们先学习学习如何为政。

    然后再作任命,才是正途。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0679章 封王?() 
一步登天的事情,在西北四府很难发生。

    若不是新建的官制实在缺人,杨七很有可能让这一批人从小吏起步。

    贪官是很难避免的,历朝历代的不缺乏贪官。

    即便是科技发达的后世,依然是贪官林立。

    但是让这些官员们从小吏做起,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这些人不知道民间疾苦,凭借着自己的脑洞和圣人文章治世。

    大宋的官员就是这么干的。

    许多官员治理地方,凭借都是圣人文章和想当然的想法。

    这种治理地方的方式很可怕。

    九成九的百姓一直处在被压榨的状态。

    还有些官员,连政事都不懂。

    整日里风花雪月捞银子,偏偏人家的官升的溜的飞起。

    杨七是绝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在西北四府发生的。

    由彭湃宣布了任命,由杨七亲自出具了任职文书。

    大同书院第一届毕业的学子,算是彻底了脱离的平民阶级,正式的买进了士的行列。

    除了极个别的学子外,第一批进入到大同书院的学子,基本上都完成了这个蜕变。

    一下子,大同书院变的炙手可热,许多人都把大同书院当成了晋身的阶梯。

    短短半个月,西北四府境内掀起了一股读书的热潮。

    头悬梁锥刺股屡见不鲜。

    百姓们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讨论教育家中子嗣的心得。

    彭湃在把他打听到的这些东西告诉杨七的时候,杨七明显都有点懵。

    看来望子成龙还真是个传统。

    不过这对西北四府而言,是一件大好事。

    杨七只是派彭湃去给吕端和寇准传了口信,让他们好好引导此事。

    好的东西需要引导,不然很容易发展成畸形。

    就这样,又过了半个多月,另一件大事的发生,彻底了盖过了这一阵风潮。

    二月二龙抬头的这一天。

    一则流言在西北四府掀起了一阵更高的浪潮。

    朝廷要给虎侯杨延嗣封王,还准备准许虎侯杨延嗣开府建衙。

    这一则流言一出,西北四府的百姓们彻底沸腾了。

    封王、开府建衙。

    一旦这两件事落实,就标志着朝廷真正认可了杨七坐拥西北,裂土封王的事实。

    也标志着西北四府的政权,在名义上真的落到了杨七之手。

    西北四府的百姓们也不傻,大宋百姓过着什么日子,他们过着什么日子,他们能够清晰的感觉到。

    不说别的,光是那些商人一个劲的往西北四府搬家,就足以证明西北四府的日子远比大宋的日子要好过。

    跟着杨七有肉吃,这句话很粗俗。

    但是百姓们很认可这句话。

    现在的西北四府,在杨七的治理下,基本上很难有饿肚子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