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封疆万里-第2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人的面前,站着一个风尘仆仆的魏国军士,显然正是因为他的到来,方才让三人聚在了一处,不用说,此人所带来的消息,对于他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禀诸位将军,公明将军所率之军已经安全抵达指定之地,期间一直隐藏行迹缓缓而行,并未引起荆州守军的注意,明日入夜后,公明将军定会依照计划展开进攻。”

    司马懿闻言后点了点头,将送信之人遣出了帅帐后,对曹彰和张辽低声言道:“如此,我军的准备都已经做好,只等约定的时间便可以行动,明日一日的时间,定要让军士们休息妥当,一旦刘封中计,我等便长驱直入,此一战,看看能否将襄阳直接攻取!”

    司马懿的这句话,透着强烈的自信,并且他身侧的曹彰和张辽闻言之后皆是连连点头,显然,司马懿的计策已经先行取得了他们二人的同意,这已经足以说明司马懿的能耐,曹彰和张辽皆是货真价实的通晓古今战法之人,司马懿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将二人的思想统一,已经是十分难得。

    当夜,三人并未再商议其他事宜,便各自散去了,显然,这计策之事,三人心中已经有数。

    如此又过了一日,在刘封得到邓艾消息的第四日,终于,有消息传来,而传来消息的方向,正是周瑜所在的夏口,夏口到襄阳,因为有水路的关系,消息传递得十分之快,周瑜所遣之人并无任何慌乱之色,只是给了刘封一封周瑜所书的书信,刘封看罢,便将此人遣了回去,并未采取任何行动

    次日天明之时,司马懿在营寨之中又是收到了来自江夏的消息,这一次,他面上的神色由之前的自信变为了凝重,而后将曹彰与张辽再次召至了自己的帅帐之中。

    “昨夜江夏之战,刘封并未中计,且早已经将周瑜派遣到了江夏镇守,周瑜多半是看出了我等所遣之兵乃是佯攻,竟然并未向刘封求援,只是利用江夏现有的守军在城中固守。”

    曹彰和张辽到了之后,司马懿并未隐瞒,而是将发生下江夏的情形和二人说了一遍。

    “仲达所出的计策乃是连环计,之前定计之时你便有言在先,对刘封及其麾下的周瑜,庞统等人十分推崇,也正因如此方才绞尽脑汁想出了这连环计,既然如此,想必仲达对于刘封不会立即中计心中已经有所准备,既然如此,直接等待另一地点的佯攻便可,何必忧心?”

    率先出言的乃是曹彰,显然,曹彰对于这一次刘封未能中计也并不十分挂怀,原本在司马懿定计之前,曹彰便建议集中器优势兵力先将上庸或是宛城攻下,再言其他,他在面对乌桓之时,所凭借的正是兵力的优势以及悍勇的作风,他相信此战也是如此,司马懿之所以说服了曹彰,只不过是因为佯攻之兵不过五万之数,对于曹彰所想的强攻并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第489章 终见成效() 
曹彰的话,让司马懿没有再对这一次的失算多说什么,他心中清楚,曹彰虽然并不反对自己的计策,但是长期面对乌桓这样做事直接的蛮夷,让曹彰的作战充满了狠辣和果断,特别是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对于计谋,在他的心中反倒是有些麻烦了。

    司马懿除了上一次曹丕还在曹操麾下出兵攻打阳平关时和刘封间接的有过一次交锋之外,再也没有过其他的对垒,对于刘封,司马懿心中还是有着很深的忌惮之情的,这也直接导致了自己的第一层算计失策后,仿佛将原本心中的自信动摇了一些,司马懿知道,这样的情绪绝不应该出现在自己的头脑之中,于是对曹彰,张辽二人言明,一切依照之前商定的计划进行。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刘封接到周瑜的密报之后,并未急于有所动作,果然,又过了数个时辰之后,江夏的消息再次传来,言道那些前来攻城的魏军只是在夜间猛攻了一阵,天色渐明后边返回了自己的营寨之中,并且看营寨的样子,乃是足够能容纳下十数万人的营寨。

    事已至此,刘封自然知道那不过是司马懿的障眼法,计谋虽是隐秘,但是因为早已经被邓艾发现了一丝极小的踪迹,所以已经不能给刘封造成一点点心理上的波动了,这一次只是虚招,在刘封心中已经成为定局。所以,司马懿的担忧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一战的转折,其实已经出现在了邓艾发现那几株被折断的树枝上了。

    在江夏被攻击的第二个夜里,依旧在襄阳城中稳坐钓鱼台的刘封又是接到了赵云的飞马来报,所报内容与之前周瑜所言十分之接近,但是这一次,赵云一时间在夜色之中也无法估量正在进攻宛城的到底有多少人马。

    得到这个消息后,刘封陷入了沉思,宛城不比江夏,可以经由水路快速的将消息告知刘封,从宛城到襄阳,这一来一回,就要耽搁大半日的时间,而这大半日,敌军的进攻显然是不会轻易停止的。

    江夏的敌军,刘封已经可以肯定就是佯攻,但是此番是不是佯攻,就要靠刘封的分析了,虽然在教育邓艾之时刘封口中说得是那样的轻松,但是当真到了这关键的时候,他却不得不将各种情况全部都考虑在内,然后做出可能性最大的判断。

    盯着地图上的宛城和上庸,刘封心中有两个念头在不短的闪现着,到底这一次是不是疑兵,若是疑兵,按兵不动当会如何,若非疑兵,得知真相后又会如何?

    无疑,刘封即将做出的判断和决定将会成为这第一次和司马懿交手的胜负手,荆州守军本就兵少,若是再不能取得这第一战的胜利,之后的境况只能是更加的艰难。

    但犹豫只在刘封的内心中盘桓了片刻,接下来,他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在没有周瑜和庞统等人在其身侧的情况下,他并没有任何的犹豫,而是直接将黎闯和邓艾召至自己的近前,布置下了自己给他们的任务,之后,自己也披上了才刚刚数月未曾动过的铠甲,手中捧着在日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的头盔,走出了襄阳城的北门。

    “仲康将军和文则将军是否有消息传来?”不知何处的魏军军营之中,司马懿向一个刚刚回到营中的斥候问道。

    “自昨夜尚未有消息传来,但根据我等的查探,许褚将军已经对宛城发动了攻势,并且亲自在城下指挥,想来会给宛城的守军造成极大的震慑。”

    司马懿听罢,摆了摆手将那斥候打发了下去,而后向依旧坐在他两侧的曹彰和张辽言道:“不论宛城有无消息传来,两个时辰之后,我等必须要发兵,否则一旦我的计策被刘封探知,就耽搁了出兵的最佳时机,此时江夏与宛城的守军被我军缠住,皆是不能有所行动,正是时机!”

    曹彰听到司马懿此番朗声笑道:“待得我率军兵临城下,仲达便知你之前派遣的那些佯攻之兵无非是多此一举之事,这荆州之兵,比之乌桓那些蛮夷如何,我等手握如此兵力却不能倾力一击,一旦事有变故,岂不是和之前那杨修一般无二?”

    显然,曹彰的想法就是在手握如此重兵的情况之下不要再用计策,但是司马懿的这条计策也的确是利用数万兵力便将江夏和宛城的守军全部牵制住,所以曹彰直到此时也并未提出更大的异议,他心中所想的,就是等到当真全军出击的时候,让司马懿看一看他在阵前领兵的风采。

    对于曹彰的质疑,司马懿并未反驳,他只是命麾下依旧剩余的二十万大军整装待发,两个时辰之后,他们即将直接赶往自己此番出兵真正的第一个目的地,上庸。

    就像刘封猜测的那样,对于司马懿来说,宛城有些难以一蹴而就,江夏就算能够攻下,对于没有水军的魏国来说意义也并不是很大,更何况这样做很可能会将诸葛亮引入到这场战争中来,这至少是现阶段司马懿和曹植不想看到的结果。

    时间缓缓走过了一个时辰,正在准备出征的将士做着最后的准备,吃着干粮补充体力的时候,一个让司马懿心头一震的消息终于传了过来。

    据许褚和于禁派来了军士报,他们刚刚对宛城进行第二次猛攻的时候,从宛城的一侧有大队援军杀了出来,所打旗号正是刘封!

    “刘封果然已经中计!许褚将军与于禁将军多半只能支持这一次猛攻,我等莫要再等两个时辰,此刻就领兵出征,全力攻取上庸!”一听到这个消息,司马懿当机立断,做出了改变。

    “仲达早该如此!”曹彰留下这么一句话后,便大步流星的回到自己的营帐之中穿戴铠甲了,二十万大军攻取上庸,面对上庸城中的不到五万守军,曹彰早已经对这一战心头直痒痒了。

第490章 兵临上庸() 
此时在司马懿带领之下的二十万魏军,终于露出了自己的獠牙,他们自然知道之前的三十万跟随杨修来攻击荆州的军士最终是怎样的下场,他们自然不想步了自己同伴的后尘,所以,他们和司马懿,曹彰一样,皆是抱着必胜的信念,一步步的向他们的第一个目标,上庸而去。

    这二十万魏军之前所在之地,正是在魏兴郡的东南方向,距离宛城和上庸皆是不远,此时大军吃饱喝足之下,从这里赶往上庸不过是半日的时间。

    当机立断的司马懿,算准刘封就算是在赶到宛城与城外的许褚和于禁等人交锋之后发现这并非是魏军主力,之后再想赶往上庸的话,也会比他们晚上两三日的时间,而这两三日的时间,在司马懿的心中足矣将只有四五万守军的上庸拿下了,因为根据之前他得到的消息,上庸的守将不过是益州的降将孟达,区区一个孟达,司马懿还当真就没有放在眼中。

    半日之后,二十万大军滚滚而至,到了上庸郡治之所在上庸县的城池之外。城中,庞统与魏延,法正,孟达四人皆是身着衣甲,严阵以待。

    在来到上庸的这十数日之中,庞统接连收到了刘封的三封书信,邓艾在南阳探查到的事以及司马懿可能的动向,庞统都已经心中知晓,但是纵然如此,面对司马懿滚滚而来的二十万大军,他的心中还是颇有些紧张之感。

    在上一次的书信之中,他和刘封都已经判断出江夏的军士几乎定然会是疑兵,并且几乎断定司马懿的真正目的正是上庸,他和刘封之间凭借着彼此的默契,也是将此番抵御司马懿的计策定了下来,但是这个计策,若想要成功的实行,其中却有着两个极大的难点,其中的一个,就是他要在这里抵挡司马懿的二十万大军至少三日的时间,而非之前他和刘封所定下的两日,若是三日之内上庸城破,之前的努力和料敌于先的优势将全部化为乌有。

    四万余守军,二十万的敌人,这场攻防战注定不会简单。

    上庸带给司马懿的第一个震撼,便是城头上高高耸立着的几面帅旗,上面的名号清楚的表明,庞统和魏延这两个可以称之为刘封臂膀之人,已经到了这里。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刘封对于他将会出现在这里早已经有了一个预判,司马懿一看就知,上庸城中的守军怕是已经做好了面对自己这些军士的准备,但此时的他,心如止水,此番前来,除了这二十万大军之外,他还准备了一些其他的东西,但是只有在特定的时候才会使用。

    司马懿等人率领着这二十万大军,就连安营扎寨都没有去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