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墓贼影:中国盗墓史全记录-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用剑护住自己的面部,在墓室里进行了详细的探查。奇怪的是,那些传说中的机关、暗器一个也没有发作。之后,他按着道家的九宫八卦阵中的“生死休开”的路径顺利地来到了棺材前面。他毫不犹豫地用分土剑去撬棺材。那体积巨大、密封极严的棺材盖被他轻轻一拨就『露』出了一道足可以探进一个人的缝隙。他从死者的口中挖出那颗传说中的夜明珠,用一块红布包好,结结实实地束在腰里,又按着九宫八卦阵中的“生”路退了回去。到了洞口,就顺着来时的路上去了,并迅速逃离了村庄。

    第二天,村民们见这个南方人一直没从家里出来,都很奇怪,到他屋里查看,哪里还有踪影?人们都对这个人的诡异行为很吃惊,这时,有人报告说陵墓封土上出现了一个洞。村民们纷纷跑到陵墓上面去查看,只见墓顶上果真有一个能供一个人出入的洞,里面黑漆漆的,深不见底。大家都不相信那个人能在一夜之间挖下这个大洞,就把他的神秘行为与他身后背着的那把分土剑联系了起来。这个南方人用分土剑盗夜明珠的事就这样传播开来,并且越传越神。到后来一旦出现陵墓一夜之间被盗的情况,就风传是分土剑的原因。

    其实,并没有一个人见过分土剑,这种盗墓工具的真实『性』也就不可考证了。后来有人认为这种传说极不可信,不过是技艺高超的盗墓贼为了『迷』『惑』众人所编造的谎言罢了。此外,在我国的民间传说中还有螺旋铲,也是盗墓贼专用的盗墓工具。螺旋铲是用来打洞挖土的,铲头由三片锋利的铧犁叶片组成,与我们现在使用的电风扇的结构很相似。螺旋铲的后部还装有螺旋状的排土装置,很像现代的割草机。这种工具十分方便,不仅可以挖土,还可以把土排出去,提高了盗墓效率。在遇到墓室砖墙时,还可以利用它的旋转来打通墓砖。

    像分土剑、螺旋铲这样的民间传说还有很多,但是这些传说的盗墓贼使用的专业工具大都不具科学『性』,其真实『性』也很值得怀疑。

    招摇炸墓最得力

    炸『药』是最得力的盗墓利器,却又最不常用。没有相当的势力和抵制外界干扰的绝对勇气,谁也不敢用撼天动地的炸『药』来“招摇炸墓”。可是,用炸『药』来对付古墓却是最有效的办法。用洛阳铲打出碗口大小的深洞,放入雷管和炸『药』,引爆后瞬间就会出现一个可供一人进出的洞。一次爆炸,相当于盗墓者几个小时的艰苦劳作。所以,炸『药』是盗墓者最为推崇同时也是压箱底的利器之一,再坚固的坟墓在炸『药』面前也会俯首称臣。

    1946年1月21日,位于南京附近的梅花山突然戒严,中山陵与明孝陵之间禁绝来往。国民党部队51师工兵指挥官马崇六指挥士兵趁着夜『色』,将150公斤tnt烈『性』炸『药』运上山顶。这些炸『药』,就是用来炸毁汪精卫的坟墓的。由于汪伪政权的迅速败亡,汪精卫的坟墓外部建筑尚未完工,但是墓『穴』顶部却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相当坚固。可是再硬也硬不过炸『药』。经过研究,工兵部队决定用炸『药』先炸开外层混凝土钢筋墓壳,再毁掉盛棺的内窖。

    毁墓的命令是1月中旬下达的,南京陆军总部的会议厅内,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义正辞严地说:“汪精卫的坟墓葬在梅花山,和国父的陵墓并列一起,太不成样子!如果不将其迁走,有碍各方面的视听。”随后何应钦将建议上报给当时尚在重庆陪都的国民『政府』,得到了蒋介石的首肯。

    一切准备就绪,一声山摇地动的爆炸,汪墓被炸开。揭开棺木,只见汪精卫的尸体上覆盖青天白日旗,尸身着文官礼服,藏青『色』长袍与黑『色』马褂,头戴礼帽,腰佩大绶。汪精卫的马褂口袋内有一张长约3寸白纸条,上面用『毛』笔写着“魂兮归来”四字。这是汪精卫的夫人陈璧君从日本接运汪尸时所写的。随即汪的棺椁被拖出坟墓,尸身连同棺材被连夜拉到了南京清凉山火葬场,半小时内,棺材连同尸体全部焚化。随行军官再命令工人向炉膛送风,骨灰随即扬散无踪。抛开蒋介石与汪精卫的政治恩怨,从民族大义上说,用炸『药』来炸开这个汉『奸』的坟墓也称得上是大快人心。

    盗墓工具的现代化不仅体现在烈『性』炸『药』上,暴利的吸引,使得现代盗墓者的工具更加先进,盗窃技术更加具有科技含量。手机对讲机、军用罗盘仪、电锯电钻、雷达探测仪等等工具,更加智能化,对于墓葬的损坏也更为严重。

第21章 手眼通天,鬼蜮伎俩:盗墓者技法(1)() 
盗墓手段屡创新

    以盗掘文物为目的的民间盗墓活动非常隐秘,自古以来这个行业就存在,而随着收藏风气的兴衰,其活跃程度也随之起伏。近几年,盗墓活动又随着古董热的长温而变得益发猖獗。

    与国家有组织的保护『性』挖掘相比,盗墓者是极其聪明的。国家组织的考古发掘工作很细致,甚至用刷子干活。方式上几乎全都是“大揭顶”(地宫庞大的明清墓除外),不存在“技术”问题。而盗墓者不然。历朝历代对盗墓行为都在法律上给予严惩,现代更是如此,所以其“时间”观念和“隐蔽『性』”就很强。国家组织的考古发掘中使用最多的刷子、木铲对盗墓者来说是没用的。

    对于盗墓贼来说,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很重要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确定墓的地点和想好盗的方式。

    盗墓者一般从三个途径确定墓葬的地点:

    查看地面的封土形状以判断墓葬的级别年代等粗略信息,据说有古墓的地方由于自然的地质五花土在埋葬过程中遭到破坏,庄稼的长势一般会比周围地区要差一些;

    从地方文献、民间传说中寻觅古墓的踪迹;

    比较确实可信的是用洛阳铲等工具凿土取样,看是五花土还是生土,古墓在建筑过程中必然会在土层中留下痕迹,填埋的土层与原来的会有比较明显的区别。根据取出的土层中找到的陶片、木片,铜、金等金属碎片,盗墓者不仅可以判断墓葬的确切位置,还可以知道墓葬的规模,棺室的位置,然后将盗洞直接打到墓室中去。

    陵墓的地点确定了,下一步就是如何盗掘。对于那些长期以盗墓为职业的人来说,这并不是难事。这些人长期以盗墓为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善于伪装掩人耳目,并有对付墓内防盗机关的一套办法。他们在确定盗掘目标后,对付规模小的墓葬自然是连夜赶工取走珍宝,在天明之前消遁无形,速战速决,干净利索。对付规模较大的墓葬,必须采取持久战,这时便采取以下几种办法:

    一是在墓葬周边开荒种田,播种玉米、高粱等高秸秆农作物。等它们长高后,利用青纱帐作掩护,将墓葬挖掘一空。(安全,就是得等庄稼长高,需要耐心。)二是在墓边盖间房子掩人耳目,然后从屋内挖地道通向墓室,从外面看不出什么问题,而墓内早被洗劫一空了。三是在古墓旁修建假坟,施工时暗中挖掘地道,进入墓葬内盗取财物。

    然而,“最先进”的盗墓手法还是洛阳铲加定向爆破。盗墓贼先用洛阳铲确定墓葬位置,然后使用定向爆破技术,很容易就能将墓葬盗空。

    河南三门峡地区有一个虢国墓就是被这种方法盗劫一空的。盗墓分子居然花了4个月的时间,打了一条2公里长的地道。从一个杂货铺一直打到了虢国墓的中心位置。然后,这个盗墓分子采用定向挤压式爆破的方式,一下就打开一个40米深的大洞,能够直接进到古墓的核心位置。

    此外,还有一种类似的方法,被称为“关中式盗墓”,即先在地面挖一个方形洞口,大小仅可容一人『操』作,同样是垂直下挖。解放前,盗墓贼确定墓葬后,一般会选择在偏远的角落迂回挖洞,甚至距离墓室几公里,他们吃住在洞里,工期可达半年之久,而一旦成功,整个墓室会被一扫而空。

    民间有句老话,卖什么吆喝什么。一个盗墓贼,说得夸张一点,就是一个盗墓专家。他们对于自己的工作对象,真可谓了如指掌。

    盗墓贼盗墓的目标『性』非常强,比如,进入墓室会直接挖向棺材的位置,先在“左肩右脚”找东西,再到耳室(东仓西库)搜罗,至于其他位置,则看时间长短而定,时间短则弃之。“看地形”也有很多“心得”,比如“秦埋岭汉埋坡”等。古代盗墓挖坑都是“方”型坑,近代为“圆”型坑,这就是所谓的“古方近圆”。

    一个现代的盗墓团伙,其成员一般在三到四人,不会三人以下,也不大可能超过五人。这几个人各有分工。有的挖土,有的望风,有的负责现代化设备的运用,有的则专门负责销赃。有些团伙甚至在传统的经验技巧上加入了很多高科技成分,比如探地雷达、金属探测仪、气体分析仪等等,大大缩短了以前靠经验找墓、断代等前期的工作时间,这些团伙的盗墓给国家造成的损失更大,几乎是灾难『性』的。因此说盗墓是对人类文化遗存最野蛮的损害。

    盗墓技术渐成熟

    随着历史的演进,盗墓技术也在盗墓者们的盗墓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盗墓工具不断进化、更新。盗墓越来越趋向于专业化,盗墓队伍的形成更使盗墓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在盗墓活动的发端以及早期,并没有形成什么专业的盗墓人。那时对陵墓的盗掘多是偶然现象,因此也就不存在什么专业的盗墓技术。后来,随着厚葬制的风行,盗墓活动渐渐发展壮大,就开始产生了一些专业的技术。

    民间盗墓者是这些专业技术的发明者,因为他们跟官盗比起来,没有什么优势,只能通过不断地改进技术获得成功,而那些以大量军队作为后盾的官盗并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就能把陵墓打开,取走所需的东西。官府和老百姓对他们都没有什么约束力,因此也就不用避讳时间等问题。民间盗墓者则不同,他们处于社会的被统治地位,没有什么权利,受到皇帝、官府等上层社会以及有关盗墓法律的制约,因此就要尽可能地缩小目标、减少工期,这就需要相应的专业技术做后盾。再有,民间盗墓的人数也受到了很大限制,一般都是在几人到十几人之间,没有充足的劳动力,因此盗墓时更要讲究使用一定的先进技术。

    民间盗墓组织有几种组织形式,都是十分讲究的。

    第一,“碰伙”,就是在长期的盗墓活动中,根据盗墓活动的大小、费时等具体情况,几个职业盗墓者自发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临时的团伙。对团伙内的每一个人都进行详细的分工并订立严格的规矩。在团伙成员的齐心协力下盗墓,然后分赃。一个盗墓活动完成后,团伙也就相应地解散了,不具有稳定『性』。

    第二,“组伙”,就是在一两个经验丰富的专业盗墓贼的带领下,找一些零散的盗墓贼或者是体格强壮的人组成盗墓团伙。其中的专业盗墓贼就是团伙的首领,负责寻找古墓,统领大家。挖得财宝后,销赃完毕由首领按照每个人功劳的大小分赃。一般情况下,大部分赃款都被头领吞占,其他人得到的只是相当于工钱的小部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