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霸天下-第2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齐国。

    一斥候军报飞马入城:宋国灭了邾国继续北上发难,又夺鲁国二城,再夺齐国五城,宋军继续向北推进,已经兵临莒城之下。

    宋攻莒城的意图已昭然若揭……欲取琅琊。

    卫楚大战结束后,宋康王分到了淮泗之地三百里,宋国疆土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五千乘劲宋已经自诩万乘之国。而宋康王戴堰仍旧不满足,齐国的姑息慰抚却让戴堰以为齐国是惧怕于宋国,于是变本加厉,全然不知宋国在卫楚大战之际消耗巨大,戴堰不选择民休养反而继续穷兵黩武,宋国百姓已经苦不堪负。

    戴堰的自大与宋廷群臣的阿谀奉承造就了宋国如今之局面,他却浑然不知。

    可齐湣王却不好受,此时消息传入王宫,年轻气盛的齐湣王震怒不已:“真是岂有此理,区区宋国屡屡犯境,是可忍孰不可忍,寡人决议举国伐宋。”

    “王上不可!”殿下的孟尝君田文缓慢出口,此话一出让齐湣王心中不喜,但却并未把内心的情绪表露在脸上。

    实话实说,田地感觉做这个齐王真不是滋味,因为有一个权倾朝野的孟尝君田文,而今的齐国与此说是齐王的不如说是权臣田文的。

    他这么一说,齐王顿时收敛的怒意,竟也是奇快无比的平复了内心:“哦?孟尝君有何高见?”

    田文便拱手礼道:“我王之怒臣理解。不说我王,田文和齐国上下群臣皆恨不得即刻发兵。”说着,田文话锋一转:“可是王上想过没有?一个小小的宋国为何敢对我齐国如此嚣张跋涉?其中难道没有蹊跷?”

    “何解?”齐王狐疑,确实不解。

    田文一撩胡须,便道:“依我之见,宋王有如此胆量,那是卫国在背后为他撑腰,卫国为他撑腰便是三晋在为宋国撑腰啊。我王若是发兵讨伐宋国,宋国不敌而向卫国求援,齐国不是等于与卫国交恶?”

    ……

第020章:齐王问计() 
田文忧心忡忡的补充道:“一个卫国便对我齐国已然形成巨大威胁,如今三晋媾和,放眼天下,我齐国已然被困于东海之滨,北有世仇寒燕,南有宋国作乱,西有卫国近在咫尺,西北有赵国河间、观津之争。我王难道没有发现齐国已经被三晋赵、卫与燕、宋四国所包围了吗?”

    此话一出,齐湣王的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了天下列国犬牙交错的疆界,正如孟尝君所言,齐国被孤立在东海之滨,这时田文又道:“臣之所以不赞同出兵,实乃看不透当此局势啊。”

    “看不透?”齐王反问。

    田文点了点头,叹息的说道:“时也命也运也……齐卫两国互为近邻,本为齐强而卫弱倒也无妨,可如今乃是双强比邻而立,必互为芥蒂。卫国对齐国有威胁,齐国对卫国何尝不是如此?要知道,当年苏秦可是从卫王手中不费一兵一卒便取了卫之刚平、观泽献于先王,卫王难道无动于衷?当年或许无奈,可今天却不同往日而语。臣在想,如今楚国已经大势所去,国运已灭,七百载强楚竟成苟延残喘之国,齐国可否成了卫国的下一个目标?卫王此人,其用心之险恶,一向诡计多端令人防不胜防,如今宋国屡屡犯境,是不是卫王在暗中推波助澜呢?”

    齐王连忙问:“那薛公以为呢?”

    田文一时间不言,齐湣王也只好等候,良久之际,一个年轻人忽然出列面王拱手:“我王容禀,臣以为这便是孟尝君所看不透之处。”

    说话的不是他人,正是魏无忌,鼎鼎大名的战国四公子之首信陵君也。当年卫国攻占梁国之际,梁王托孤将少年魏无忌送到了齐国托付于孟尝君,不论是交情还是名望,田文自然不能不管,于是魏无忌便追随孟尝君至今,并拜其为师。

    年纪轻轻的魏无忌便才华斐然,田文对这个学生也是最为满意,越发的喜爱。魏无忌一出,田文便问道:“无忌公子看来有高见,不妨说来听听。”

    “老师言重了,唤学生无忌便好。”魏无忌连忙拱手。田文满意的点点头,笑道:“既欲言,便说与王上听来。”

    “诺!”年轻的魏无忌再面王拱手。这时,齐廷之上惟闻其声:“依臣下之愚见,如若不是卫王借助宋国给我齐国下套而引诱我王入局倒也不是大事,如若是了可就大不一样,说明卫王已经盯上我齐国了,试图借助宋国激怒我王出兵伐宋,宋国不敌而向卫国求援,卫王如若应允便是齐卫交恶,卫国入局便是三晋入局,燕国始终贼心不死定然会再次南下进犯,如此一来,齐国伐宋在倒转之际便化为五国伐齐,我齐国或有步楚国后尘之危局也……”

    孟尝君大为赞许的点点头,可见他的想法与魏无忌是不约而同,田文虽是齐国权臣不假,可到底是战国四公子,历史上的孟尝君可是合纵列国历史三年鏖战,最终攻破了函谷关之人,秦昭襄王急谋献城割地自救,孟尝君听信韩庆之言而与秦议和,放弃了灭亡秦国的良机,致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关(Ps:有人可能会说破函谷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关不是苏秦吗?这里不多赘述,只能说历史有误,破秦的是匡章为统帅大军,田文主导,有兴趣可以查阅)。

    如今要不是卫峥的出现而使得历史改变,垂沙之战大败楚国的便是孟尝君率领三晋韩魏之兵了,只是卫峥的出现非但没有改变楚国败局的历史,更是一战灭了楚之国运。

    足以见得孟尝君之才。

    至于信陵君魏无忌,那也是不遑多让,乃至比田文犹有过之,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和身配六国相印力合诸国抗击秦国的事迹为后世人所称道,历史上的信陵君可是让往年的秦昭襄王和发起统一大战的秦始皇吃尽了苦头,嬴政最后不得不用反间计让魏无忌不得重用,最终郁郁寡欢而死才打开了局面,否则只要信陵君在,秦国一统天下至少要推迟十年。

    如今的齐国庙堂之上,有田文和信陵君辅佐年轻的齐湣王,战国四公子数一数二的两个人都在齐国,卫峥这个时候想要打齐国的心思,还真的掂量掂量能不能讨得到便宜。

    此时,魏无忌的一番说辞,尤其是听到步楚国后尘之时,把齐湣王听的一阵全身颤栗,毫毛倒竖。便是连忙问计田文:“薛公以为我齐国如何应对?”

    一番思忖,田文便拱手道:“宋国作乱不论是不是卫王在背后推波助澜而试图给我齐国下套,我王都需要谨小慎微。依臣之见,在局势尚未明朗之际,不论是不是卫王想要引诱齐国入局,我王皆不宜妄生刀兵,以防中计而陷于危局之中。”

    说着,田文顿了顿,嗤笑道:“宋王堰一介匹夫尔,不足道也。殊不知宋国国力已如累卵,宋国生灵已临倒悬之危,一个狐假虎威的傻君王,何惧之有?我大齐累积威王、宣王两世之国力,厚积薄发,绝非桀宋之流所能比,两国国力悬殊巨大,加之莒城也不同于下邳,此城易守难攻,加之我有南长城拱卫,但有宋军来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便是,我王只需要防守不出,假以时日宋国国力不支,也就再无兴风作浪的能力了。”

    齐王大喜:“以不变应万变,好一个厚积薄发,好计谋。大善——!”

    田文的封地是薛邑,所以孟尝君也被当世人称之为“薛公”,随着齐国对宋国的继续纵容慰抚之策,而今封地也被宋国所占,可消息传入临淄之后,田文非但没有震怒反而暗中高兴。因为孟尝君知道自己的封地被宋所占能够给他带来极大的声望。

    一时之间,田文在暗地里鼓动幕僚大肆宣言此事,齐人闻之无不赞扬薛公一心为国,不谋私利,不已一己之私而贸然至国于险境之中。

    封地可以丢,但名望不能失去,有了名望在,封地自然会有,即便薛地夺不回来,齐王也绝对会给田文封赏一块新的土地。

    以田文的精明,这笔账自然算的清楚、透彻。

    ……

    且说卫楚两国之事。

    如今大战已经结束,但战后事宜却也没有停下,卫峥收拢大军与民休养的同时也即刻行邦交大策,居辛请命南下长沙与楚国谈判,卫峥欣然应允。

    朝堂之上只不过是走个形式,实际上早已商议决断好了。

第021章:御下之道() 
——

    可就在居辛带着卫国的符节出使楚国的时候,孟贲便火急火燎的从大营赶回朝歌。

    此时王宫内殿,心情不错的卫峥正在执笔撰写书法,如今有了白纸的出现,以作书娱乐而修身养气成为了现实。薄薄的纸上点缀浓墨: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

    吾告堵敖以不长。

    和试上自予,忠名弥彰?】

    末了,一言不发的卫峥执笔而立,旋即众览全文,全诗三百七十二句共计一千五百五十三字。在优美的篆体深受当代人喜爱的情况下,卫峥书写的字体却是隶书体。

    相传是一个奴隶发明了这种精练的文体,所以这种字体被称之为隶体,具体是何人发明的已经无从考究,隶体字虽不被官府所采用为官文体,但在民间确是很流行,因为撰写隶体字相对于比之更优美的篆体要容易,这才促成了隶书的在民间越来越流行。

    “真可谓千古至奇之作。”卫峥一览全文而自言感叹的说道,书写的这片长诗名为《天问》,赫然便是楚人屈原的大作,当年被楚怀王驱逐,一片待楚赤诚之心的芈原,心中忧愁憔悴。彷徨于川泽之间,游荡在山陵之上,也因此有感而发的作下了一篇又一篇名动千古的文章。

    这《天问》便是芈原被逐时的作品之一,而今早已经传入中原,为天下士人所相传拜读。

    就在卫峥欣赏屈原这部大作的时,宫中老内侍前来通报:“禀大王,孟贲率诸位将军求见!”

    卫峥一听顿时收敛了所有欣赏长诗的心情,面色突然平淡无奇,无人能透过他的双目了解他内心在想什么,片刻便道:“知道了,叫孟贲一人觐见。”

    说完便放下毛笔并挥了挥手,宫中侍从飞快的收起笔墨纸砚纷纷退下,殿内只留下卫峥一人,旋即回到了王座之上正襟危坐。不时,便见虎背熊腰的孟贲着戎装大步跨来,到了王座之下便面王拱手:“臣参见王上!”

    “起来再说!”卫峥平和的笑道。孟贲顿时起身,抱拳而道:“臣未经宣召擅离大营,请王上治罪。”

    “未经宣召便离开军营,是什么事让你这么急?”卫峥笑着说道。

    “末将不解,我卫国乃是战胜之国,便与楚国修好,可为何要割让鄢郢之地?此地非但可以为跳板南下楚国,亦可制控北地武关对秦国虎视眈眈,加之鄢郢之地乃富庶之地,如此重地他居辛在朝堂之上但凭一言便要送返楚国,我王又怎可轻言应之?卫楚之战倾举国之力苦战两年,我军将士死伤无数才换来的城池土地,说送便送,臣不解,也心有不平!”说完,怒气冲冲的孟贲大手一拱,抱拳不语。

    “脾气不小啊,你和诸位将军此前入宫,来了多少人?”卫峥不动声色,头也不抬的说道。

    “十个,都是伐楚立下大功的。”孟贲口直心快的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