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霸天下-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收官。

    诸子百家先后散去,席地而坐的卫峥也起身了,身旁的剧辛快速站起身而小步快走过来,朗声大笑道:“黎子出手相助,剧辛感佩之至。孟夫子号天下大才,雄辩之才无人以对,今日确是被黎子口辩妙论气急攻心,何其壮哉——!哈哈哈~~!”

    “卫黎年少轻狂,倒是让子辛见笑了。”卫峥谦虚道,的确,自从争鸣台上舌战孟夫子,尽数数落儒家并扣下一个天下大伪的头衔,在诸子百家的学士看来,这卫峥的口舌简直比那习得鬼门捭阖之术的张仪、卫峥犹有过之。

    连孟夫子都不是对手,毫无招架之力,谁敢轻言与他论战?怕是躲都躲不及吧!

    只是,诸子百家都不知道眼前这个他们认知的法家一派新一代的大师却是恰恰师承鬼谷者,与张仪一样,都是集捭阖之术大成者,跟这群专门靠嘴吃饭的人呈口舌之利,那不是自讨没趣嘛。

    剧辛一听,旋即笑道:“黎子何须妄自菲薄,今日争鸣论战黎子不但出手相助剧辛,更是壮我法家威势,黎子舌战孟夫子,出口皆成文章,其才华之经天纬地,震撼之至,尤为钦佩,剧辛之才不及君万分其一也!”

    剧辛这称赞的确是发自内心,卫峥在争鸣台上阐述的法家思想让诸子百家尽皆震撼,但其中最震撼的人莫不是身为法家学士的剧辛了。

    就在互吹互捧之际,当下只见剧辛忽然一躬,这一幕让卫峥大为惊讶,连忙道:“子辛这是作甚!”

    惟闻剧辛言道:“黎子深得法家精髓,今闻黎子之法,剧辛犹五雷轰顶,计感卑微,故不耻而求之,惟愿拜君为师而追随黎子左右,朝夕求法问法——!”

    剧辛的年龄甚至要比卫峥大,竟是要拜其为师,其诚所至,真正做到了孔夫子所说的不耻下问啊。

    卫峥今日与孟子争鸣论战,坐而论法,的确是震撼到了身为法家士子的剧辛,本以为学有所成,却在今此之后深感挫败,卫峥的法却又让剧辛振奋不已,尤其是卫峥在争鸣台上说的那法治三原则: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得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惧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以知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伏,执法必严。

    短短几十个字,确是字字值千金,仅此剧辛足以断定卫峥是一个深得集法家大成者,己不及其万分之一。

    剧辛想要拜其为师求法问法,绝对是直指本心,真诚之至。

    卫峥连忙将躬身的剧辛扶起来,说道:“子辛言重矣,我法家一派虽势单力孤,万分不及天下显学儒墨之门尔,然则,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儒墨之门,何足道哉。但凡我法家一派佐士者,如管仲、李悝、卫鞅、申不害等先贤无不是王佐之才,子辛不可妄自菲薄!”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黎子言简意赅,却深切要害啊!”剧辛一听心下惊讶,更加下定决心,誓必要从卫峥这里求法问法。

    实际上,卫峥心中暗喜,本来还在琢磨着寻思一个法子将剧辛揽入麾下,现在剧辛竟然想要拜己为师以求法问法。

    真是多亏了孟轲孟夫子啊。

    这次大出风头没想到能一举两得。

    这下就好办多了!

    反应过头的剧辛听闻以为卫峥是在推脱,心中顿时百感焦急,今天偶遇一法家大师,若是求法问法而不得,怕是要成为毕生遗憾,为之悔恨,惟闻剧辛退而求其次的说道:“黎子不愿收剧辛为徒吗?剧辛不才,不求如愿拜入黎子座下,惟求黎子能收下剧辛伴随左右,剧辛莫敢不从之!”

    卫峥一听,心下莞尔一笑,顿时对剧辛这人高看了三分,能够如此放下身段,只为求法问法,真正做到了孔夫子所言的不耻下问,可见非一般士子可比。

    当下说道:“子辛不必如此,卫黎何德何能,孔夫子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子辛大可不必妄自菲薄,今之得以遇我法家同门亦是卫黎之幸,恨不得与君坐而论法,畅谈通宵达旦。只是如今卫黎至齐略有私事而无法与君即刻论法,颇为遗憾。不过在下与当今卫国百司长姜牧交情颇深,子辛若不介意,可携在下一封修书,来日或可前往朝歌将此书递于姜牧,你我即可再会,坐而论法。”

    卫峥倒也不是摆架子,这次来到齐国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下最重要的危局,这一次大出风头除了要维护剧辛给他出口气之外,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让齐王注意。

    孰轻孰重自然知道,看到剧辛如此求法心切,便知道这个法家学士跑不掉了,卫峥心已大定。

    “如此甚好,便有劳黎子修书一封,不日剧辛便提前赶至朝歌古城,静候黎子成事归来之佳音,届时剧辛便要打搅了!”

    剧辛心中大喜,本来已经有出仕的意图,但今天惟闻卫峥论法之后深知才疏学浅,若是能够在卫峥这里得其法之精髓一二,定当受益终身。

    只要能够求法问法,其他都不是问题。

    ……

第55章 齐王侧目() 
——

    卫峥亲自修书一封转交给了剧辛,剧辛便如获至宝一般,之前为求法甚至不惜要做一个任听卫峥使唤的左右,身为一个大才士子,能够如此放下身段可见其求法之心切,人品都是上上者,这样的人不能得志,世间也无人能有所作为了。

    剧辛离去了,再也没有呆在齐国的心思,与卫峥告别之后,第一件事情便是要前往卫国目前的都城朝歌去见姜牧,以便来日等待卫峥归来。

    只是后来的剧辛万万没有想到卫峥竟然是卫国的国君。

    稷下学宫这一次争鸣论战也随同诸子百家开始向外流传,这一次的儒法之争让天下士子大开眼界,卫黎之名一时间在列国士子面前如雷贯耳,几乎有所学识的人都在饭后议论这一突然横空出世的法家大师。

    此次儒法之争发生的事迹也如同长了翅膀一样火速传递,卫峥在争鸣台上的论法、与孟子争辩的人性善恶之论无不在士子间议论纷纷,大开眼界。

    但最让人熟知的莫过于卫峥悉数痛斥儒家之言,竟是把儒家当代大师孟夫子说的个欲语而不得,使其气急攻心,吐血三分。

    让诸子百家久久不能忘去的便是卫峥大骂儒家尽出大伪欺世盗名之说,尤其是那一句“夫子谓人皆可为尧舜,卫黎说人皆由此而伪”,这句话是诸子百家士子最为印象深刻也是卫峥最惊世骇俗的言论。

    仔细想想,卫峥的言论不无道理,自古天下圣人能有几多?儒家主张人人有德,人皆可为尧舜,这是典型的理想丰满,确实伟大却不面对现实的客观条件,天下万民怎么可能做到人皆可为尧舜呢?

    既然人皆可为尧舜,儒家又为何要给天下万民分等级呢?

    显然是做不到的,而做不到却又主张人皆可为尧舜,正如卫峥在争鸣台上的言论:儒家大谈圣贤王道,致使天下不贤之人而以贤者居之,不君之人而以君子居之,如此贤者君子岂非伪贤伪君子?此等儒家岂能不出伪君子?

    本就做不到,却硬是要所有人都做君子,那所谓被冠以圣人贤者君子,不是反而成为了小人的遮羞布,那不尽出伪君子?

    儒家被卫峥痛斥的如此一无是处还培养出了无数的伪君子,这犹若把儒家的立世根基给一窝端的节奏,批的体无完肤,孟夫子不被气急攻心才怪。

    彼时,稷下学宫第九十九场争鸣论战已经结束,诸子百家先后离去,卫峥自然离开了,此次论战突然以儒法之争开始也以儒法之争结束,卫峥代表法家应战既是一个必然也是一个偶然之举,若不是在稷下学宫遇见了剧辛这个法家学士,或许就不会发生儒法之争了。

    剧辛这个当下不可多得的法家有为之才,卫峥便已认定卫国将来要变法的推行者,剧辛最为合适不过,虽然其才华比之韩非这样的法家集大成者颇有差距,不过对于变法,有卫峥在,法度不需要剧辛过于思考,卫峥最需要的便是一个有利的执法者和推行者,显然,剧辛是护法的不二人选。

    如今剧辛闻得卫峥的法而求法心切,这是正中处于求贤若渴中的卫峥的下怀啊。

    来齐国,并参与稷下学宫的百家争鸣便是前来求贤的,当然,表面上并没有流露求贤的意思。

    诸子百家,争鸣于齐国,天下士子尽皆在稷下学宫争鸣论战,卫峥深知这里便是天下名士的汇聚之地,妥妥的人才市场,与其去天下寻求作膀右臂,效率远不及在稷下学宫物色来的快。

    这一次在争鸣论战上大出风头是次要,最重要的是得到了一个有才华的法家,对于卫峥即将要在卫国变法之事,剧辛的出现简直就是及时雨,可不能错失这样的大才让他跑道燕国去做个将军,最终还战死。

    ……

    齐宫。

    “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得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惧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以知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伏,执法必严!”已是暮年的齐威王在心中默念这句话,一动不动。

    稷下学宫是他一手大力举办的,随即出现致使天下诸子百家争鸣于齐国的盛况,天下士子尽入齐境内,这也是老齐王非常骄傲的一笔。

    稷下学宫刚刚发生的儒法之争已然传到了齐威王的耳朵里,不仅仅是齐威王,齐国庙堂上的百官群臣都对这次的争鸣论战略有耳闻,竟是连鼎鼎大名的孟夫子都被气急攻心而吐血三分,想不知道都困难。

    “此子大才也,相国,这位法家大才是哪位天下名士,胸腹如此才华为何寡人却是闻所未闻也!”惟闻齐王之声,转而看向了邹忌。

    “我王恕罪,臣下亦未尝闻也!”邹忌说道。

    只见齐威王微微仰头连连眨巴着眼皮,尽是深思之色,“相国以为,这卫黎之才比之卫鞅如何?”

    “我王容禀,依老臣之言,这卫黎之才华比之卫鞅或犹有过之。”邹忌如是说道。

    “不错——!”齐威王亦是微微点头,道:“此子人性之论,寡人亦是大开眼界。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仅此一句便可担当一代大师尔!”

    “卫黎、卫鞅、李悝、吴起……这卫国还真是多君子啊!”齐威王忽然感慨的说道。

    卫地多君子,燕赵之地多慷慨悲壮之士,都是天下有名的。

    “这卫黎岁是大才,却是主张法治的法家学士,我大齐信奉黄老之学,怕是不能为我所用。”齐威王不无可惜的说道,显然,卫峥的才华令齐王颇为欣赏,但齐国行的是黄老之学,齐王本身也推崇黄老之学,而且在齐威王的治理之下,齐王重用邹忌,让邹忌在齐国变法,和韩国任用申不害变法、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几乎是同时进行,使得齐国庙堂人才济济,齐国国富而民强,直至成为山东诸国第一强国。

    齐国虽然有邹忌变法,但和卫峥的法还是有所区别,邹忌只能说是对齐国的官场进行改革,重用贤臣而疏小人,并非法治实则人治,如今齐国行人治而强大正如卫峥于稷下学宫之言,贤臣明主治国则大治,齐国有明主之齐威王,有贤臣孙膑、邹忌等,故出现齐国大治的局面。

    邹忌的改革可用“谨择君子”四个字来高度概括,与卫峥的法治主张有别于天壤,齐国虽然变法收效颇大但还是人治,卫峥的法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