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霸天下-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小小的动荡,小到庙堂动荡,大到举国动荡,小则几年,多则十余年都不是意外。

    这个时候齐国的新王绝对不会考虑对外的问题,加上老齐王的死,新王还要为其守孝一年,如今的齐威王奄奄一息的状态,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去,但卫峥却是知道威王薨于前320年,也就是两年后,换句话说这两年由太子监国也是全力稳固内部为上,不宜生事,加上新王即位在为齐威王守孝一年,再加上稳固内部朝野所需要的时间,等等客观条件,齐王至少五年之内不会考虑对外用兵。

    历史上也证明了这一点,第一次合纵攻秦的时候公孙衍也想要拉上齐国来个六国合纵攻秦,最后齐国却没有参与。

    并不是说齐国不想,齐国太想了,奈何自家老巢突然发生权力更替的变化,在稳固内部和对外扩张之上齐宣王选择了前者,最终齐国没有参加。

    卫国变法再也不用担心被人觊觎,终于可以安安心心的、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了!

    ……

    这一日,右丞相府上,汇聚百官群臣,此刻府堂之上所有人都在等待。

    “君侯诏令——!”

    哗啦一下,一双双目光回望大堂门外,只见左宫监双手捧着诏书小步快走而来,厅堂之上的剧辛闻声立即起身前来迎接,丞相府中的百官纷纷起身尾随在右丞相身后。

    手持诏书的左宫监看到近在眼前的剧辛,轻咳一声,道:“诸卿听诏——!”

    语毕之际,剧辛随同群臣百官纷纷席地拜首,左宫监缓缓打开诏书,而后宣道:“本侯诏书,昭告举国朝野臣民,卫国变法,今授右丞相剧辛为变法大臣,总领国政,肃正新政,举国同体,莫敢不遵!”

    宣召结束群臣齐身而起,剧辛郑重的接过左宫监的锦帛诏书,豁然转身举诏书而道:“辛授君命,伏惟惶恐,剧辛执法定当力不避生死,誓死护法。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自今日起,卫国变法正式开始!”剧辛环视众人一眼,立即下令:“如今一切准备妥当,传本相令,第一批法令快马加鞭传送至各县,法令一出,公诸于众,举国同行,不得有误——!”

    “都巡司监一部立刻动身,督查两郡各县推行法令之进展,任何抗法者、欺下瞒上者一律依法论处,不得有误——!”

    剧辛新设立的都巡司监一部虽无实权,但地位超然,有了这个部门的要员派发两郡各县,对于地方的震慑有着极大的作用。

    卫国变法从今年起正式拉开了开篇序幕,公元前322年注定是要被历史铭记的一年。

    经剧辛的命令一出,卫国的第一批法令已经开始陆续传送至各地,今天来到丞相府的臣工都是中层官员,是变法的第一批基层实施者。

    “右丞相——!”就在府中的臣工一批批领命而出之际,卫峥的贴身侍卫孟贲来到了这里,剧辛对他并不是陌生,“都领护卫有何事?”

    孟贲拜首而道:“回右丞相,末将奉君侯之命统领斗士营帐下八百甲士接受右丞相调遣,以慑抗法之辈并护右丞相安危。”

    剧辛闻言默默点头,心中慨然一叹,作为变法者他深知自己已然站在了卫国所有卿族旧贵的对立面上,被这些势力所憎恶,卫国的老世族怕是恨不得食他肉饮他血。

    好在即便如此,但有卫峥坚定不移的站在后面,卫国的老世族和旧贵势力有卫峥这个铁腕国君压着,只要有卫峥这座不可跨越的大山在,一切反对者都得蛰伏。

    朝歌,卫宫廷。

    卫国变法在剧辛的总领下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此时此刻的卫峥伏于案边,身旁的玖儿正在为其磨墨,初尝雨露的玖儿褪去了一些青涩而多处了几分艳丽。

    案几之上有一****帛,卫峥正聚精会神的书写着,脑海的思绪亦是不断。

    一场集权行动,卫峥清理掉了六卿,剩下的老世族大猫小猫两三只,方今卫国有能量的世卿贵族也就只有石氏一族,在雷霆万钧的集权行动期间,石氏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波及。

    如今卫国变法,不甘心的旧贵族都在等着石氏发出声音,但石氏如今蛰伏而莫敢不从,剧辛的变法雷厉风行,自然而然被视为领头羊的石氏闭不出户,其他人更不敢出头了,卫国的世族旧贵大感不妙却也不知如何是好。

    第一批法令当中的刑律同样拥有秦国相似连坐法,这条新法的推行将意味着亲族犯法不但不能庇护,知情者还要相互举发犯罪者,知情而不得隐瞒,否则便会遭到牵连而伏法,这样的新法重典没几个世族卿贵能受得了。

    乱世用重典,唯有以刑去刑才能震慑四方,让举国上下朝着一个方向、一个步调前进。

    乱世有乱世的法,盛世有盛世的法,因时而变才是公理。历史上的秦国一统天下之后,百姓因战乱已经苦不堪言,本当与民休息却还在行重典治国,其结果便是导致过于刚强而折腰,这样的错误卫峥自然会吸取秦失其国的教训。

    但现在的天下可不是一统的局面。

    “宫监何在——!”卫峥放下毛笔将拟定好的一道政令文章拿起来。

    “君侯!”左宫监闻声而来,卫峥将诏书提给他,同时说道:“即刻广发于天下,不得有误!”

    “诺——!”

    拟定的这道诏书是一简《招贤令》,卫峥清楚世间万物皆有两面性,凡事利害俱至,区别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而已。

    卫国变法在即,国内的卿族也死了一大半,剩下的即便是表面顺从心里铁定不会那么容易屈服,一来治国还离不开垄断人才的卿族,二来卫国的新法要了卿族的命根子,靠这群人在下面办事,虽然有强权铁腕压制他们不敢明面上心生歹念,但这样终究不是个办法。

    你卿族不满变法,暗地里阴奉阳违绝对无法避免的出现,但这点阻碍也不过是一时的,卫峥已然有了应对行动,天下这么多诸侯国,你不愿做官有的是人愿意来我卫国做官,你要是不干连头上那顶“乌纱帽”都要丢掉,等到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一无所有。

    尤其是等造纸术一出来,卿族们引以为傲的底牌至多五到十年后也将荡然无存。

    光是靠强权还不行,刚柔并进才是完全策略。卫峥一纸《求贤令》广发天下,唯才是举、唯才是用、不问出身。

    ……

第91章 得而必用() 
——

    卫峥不求能够召来什么治世能臣,更知道现在的卫国庙堂小也难以吸引什么大才,如今有苏秦、剧辛这些治国能臣足以,卫国真正需要的是中低层的官员,招纳一些他国的士子来卫国佐士也能掣肘平衡内部的老世族。

    等度过变法初期的这两三个年头,正式崛起之后再把造纸术推广出来,从此世族引以为资本的人才垄断地位将被打破。

    剧辛正在如火如荼的举国推行新法,而卫峥的一简《招贤令》广发出去,随着时间的推移传递到了列国士子的手中,同样也传到了齐国稷下学宫,方今天下列国士子大部分云集在齐国,尤其是在稷下学宫。

    卫国的《招贤令》一出,顿时在身处齐国的士子之间讨论不断。

    齐国临淄的一间雅楼之内热闹非凡,只见一个士子装扮的男子手持一份竹简,赫然便是来自卫国的《招贤令》,周围亦有不少同道中人齐齐望向他。

    手持《招贤令》书的士子盯着竹简上的内容为众人朗诵道:“……自古以来或受天命而开国之君、或一国中兴之主,莫不以得其贤人才子共治一国。昔管仲,桓公贼也,用之以兴邦国,致齐而始霸于天下;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吴起事魏而致秦人不得东向而出,事楚则三晋不敢南谋。若文俗之吏,需德行品质无可挑剔,十全十美俱至方为大才,桓公何以称霸诸侯?

    故,有治国用兵之术而或有负污辱之名,或有见笑之行、或有不仁不孝之举者皆不足道也。方今吾正急需用人,必唯才是用也,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吾必得而用之!”

    当《招贤令》的内容被那士子朗读一遍之后,雅间阁楼里的众位士子先是一阵愕然色变,众人面面相觑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撼。

    “彩——!”“彩——!”

    紧随而至的是无数人连声喝彩。

    一众仕子纷纷争先恐后的要亲自看一遍《求贤令》中的内容,一看之下莫不惊叹、震撼以至于喝彩连连。

    只见有一士人当即起身面向诸位惊叹道:“卫侯求贤概不问出身,唯才是用、唯才是举。壮哉——!何其壮哉——!依在下之愚见,卫侯此《招贤令》比之当年秦孝公之《求贤令》犹有过之,更是开空前之壮举啊!”

    众人莫不连连点头表示同意,这绝对是一件大事情,卫峥这道《求贤令》一出简直破天荒一般的启用了新的用人制度,这道《求贤令》对于当代的士子而言是多么震撼。要知道在这个时代承袭下来的用人传统是取德而不取才,或者说是先德而后才。

    而卫峥这道《求贤令》明确的表示卫国“唯才是举”、“唯才是用”,也就是说只要你有才华就行,德行可以不问,甚至就连“不仁不孝”也没有关系,更拿出管仲、吴起这些治世能臣的先例,用其出生和德行用来证明:如果讲究太多,如果一定要求道德品行无可挑剔,那么齐桓公如果没有管仲,如何成就霸业?楚国如何能威慑三晋不敢南谋?

    所以,只要是有才干的,哪怕名声不好我卫峥该怎么用就怎么用。

    吾必得而用之!

    像卫峥这样的政令文章,春秋以来直到现在的天下战国,都不曾有过。典型如秦孝公的《招贤令》第一句也是说“修德行武”,显然也是表明先德而后才,即便说与天下贤才共享秦国也并没有说唯才是举、唯才是用,更没有说即便“不忠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便是“勿有所遗”、“吾必得而用之”的话。

    要知道,当今天下第一显学儒门一派便有一句名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一便是修身,修身说的便是修德行品质。

    对于在座的一众仕子而言,卫峥的《求贤令》实在过于惊世骇俗。

    更是对卫峥的魄力感到叹为观止。

    “荒诞——!”就在这时,忽然有一人大声冷哼,不由惹得一众惊叹于卫峥《求贤令》内容的士子们纷纷闻声音的源头望去,一看之下其高雅着扮原来是儒家的士子。

    只见那儒家仕子冷冷的说道:“如此求贤之政令,弃德行操守不问,唯才是举、唯才是用?何其荒谬哉!尽览小人于庙堂当道,令人不齿,如何能登大雅之堂?”

    显然,卫峥的《求贤令》非常不巧的又与儒家治国用人的主张背道而驰,儒家主张以德治国,德行天下,用人莫不先问德行,先看道义品质,小人即便有才也难登大雅之堂,断然不可用之。

    “呵呵——!”儒家的士子出来刷了一波存在感,但奈何儒家与天下诸子百家矛盾重重,如魏国一般喜欢到处树敌,为了自己的思想主张莫不贬低其他学术,儒家仕者忽然跳出来抨击,立刻便惹来他人反驳,只见一位士子面冷嬉笑,其穿着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