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霸天下-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想主张莫不贬低其他学术,儒家仕者忽然跳出来抨击,立刻便惹来他人反驳,只见一位士子面冷嬉笑,其穿着打扮看起来并不富裕,应该是个寒门书生。

    只见他瞥了眼那儒家士子,而后面向诸位侃笑道:“昔日稷下学宫百家争鸣之际,儒法之争始末,法家大师黎子曰:腐儒误国,何其至也,然哉!然哉(就是这个理)!”

    “你……!”一众仕子听闻莫不哈哈一笑,儒家得罪了不少人,喜欢看儒家掉面子的人大有人在,不少人更是大声喝彩叫好,莫不是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样子,那儒家仕子不禁面红耳赤,欲语而不得。

    那场儒法之争简直是儒家挥之不去的噩梦,如今旧事重提实在听得耳目刺痛。

    那寒门士子书生不再理会那儒家仕子,而是面向众人又侃侃而道:“卫侯之胸襟,其一简《求贤令》便使天下鲜有人能及也,即便是比之秦国圣贤明君之孝公亦是犹有过之,岂是尔等腐儒能妄加诽谤而?”

    “诚如卫侯《求贤令》所言,晓誉为天下第一相之管子何以为桓公谋定霸业?三晋又何以不敢南谋于楚国?管子、吴起者,品德皆不足道也,侍奉一国或为其主谋定不世霸业,何以然?”

    “诸位,依在下之愚见,择事一国而掌一国公器者,不能为主分忧,不能造福一方百姓,惟空谈仁义德行而毫无才干,又何以治国?不过是庸人一个,身居其位则误国矣,何足论哉!”

    末了,满堂喝彩不断,显然那士子的言论说出了在座诸位的心声。

    “你你你……”那被嘲讽得面色涨红的儒家士子被说的无言以对,实在是羞愧不已,更没有孟老夫子的口辩之才,气急之下当即怒道:“匹夫竖子,何以相谋?何其荒谬!”

    留下这一句话便拂袖了去,再待在这里指不定还要被数落。

    “如黎子所言,儒家,表里不一,皆伪君子尔,不足道哉!”那士子看着儒家学士灰溜溜的离去之时还不晚最后来一记狠的。

    看儒家笑话已然成为诸子百家的一大乐趣,看儒家吃瘪诸子百家的士子没有不暗爽、不解气的。

    ……

第92章 两害取轻() 
——

    卫峥的一简《求贤令》广发于天下顿时在列国士子当中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天下列国的仕子莫不感到惊世骇俗,有趣的是看了卫峥《求贤令》的列国士子中,一些主修德行的士人对卫国“道德无用,唯才是用、唯才是举”的政令表示了强烈的反动情绪,尤其是以儒门一派的士子批判卫峥此举行的是奸雄作风。

    可以说是被批判的体无完肤。

    反对者批评、抨击的声音很多,但支持的声音同样很多,这些支持者基本上都是寒门出身,他们与之相反,而是毫不吝啬的赞叹卫国的国君用人不问出生。

    天下士子的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传入了卫峥的耳朵里,对此情况他倒也不在意,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深谙其道的卫峥自然明白支持者为何支持,反对者又为何反对。

    支持者莫不是寒门,显然,卫峥这道政令给了天下寒门出头的机会,更给了一些在德行品质上有劣迹斑点却胸腹才华,更想要建立一番功名的人成就功名的机会,如此,不支持反而没道理。

    反对者同样不例外,尤其是以儒家一派为代表,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理念之下,岂不是说白学了?

    《求贤令》在天下士子之间引起巨大的反响和议论潮流也是在卫峥的意料之中,毕竟这是颠覆一个时代的观念,一时间难以接受也是在所难免,情理之中的事情。

    卫峥作为两世为人,自然不会古板的墨守成规而不知变通,此道《求贤令》所具备的利与害自然没有人比他这个当事人更清楚。

    利,便在于能够帮助他快速得到拥有才干的人助他治国,如今卫国变法正直当要关口,而且是要革了卫国老世族、旧贵族们的命。卫峥固然掌握了绝对武力,更是手腕铁血,老世族们明面上自然不敢反对,但总免不了阴奉阳违,行欺下瞒上的事情,虽然有法,但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这个问题不慎重看待,处理不好就可能让卫国的变法大策成为鸡肋,如楚国一般高不成低不就。

    法再怎么完善也不可能完美,只能尽善尽美,卫峥也不会低估老世族们的智商,总归会被他们装了空子而逍遥法外。

    究其根源不外乎老世族握着一张底牌,即他卫峥一个人和靠着剧辛苏秦几个人是治理不了一个国家的,即便有剧辛这些能臣,但不可能事事俱至。今后要是来个诏令出了朝歌城就是一纸空文,那就有的哭了。

    但《求贤令》一出,短时内完全可以让卫国老世族们引以为傲的底牌提前变的一文不值,要知道卫国如今变法推行的俸禄可是非常之高的,对于一些富有志向的寒门士子来说,俸禄待遇是次要的,能不能施展才华才是最重要的,如今卫国给了他们一个舞台,定然会趋之若鹜。

    如此一来,有外来客卿的辅佐制衡,老世族们焉能不尽心尽力?还敢阴奉阳违的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情?欺下瞒上查出来了必然要论罪伏法!老世族们不就是自持他卫峥不得不用他们治理国家,但是有外来士子前来逐功名佐士卫国,你老世族做不了有人来做,不用你们照样能够把国家治理的好好的。

    显然,卫峥的《求贤令》最大的益处便是短时间内打破了老世族垄断官员的局面,给卫国变法保驾护航,不至于老世族们“罢工不干”就奈他们没辙。

    然而有利必然有弊,《求贤令》的弊端也没有人比卫峥这个当事人更清楚。

    弊,便是在于长期以往下去指不定便会出现篡乱这等大事,毕竟让一群有才无德的人身居高位,久而久之免不了就会膨胀,治世能臣转瞬之间也能成为乱世奸雄。

    对于这个利害,卫峥并不怕,只要在位一天,即便你是猛虎也得老老实实的卧着,怕的是你没有才干。

    德才兼备故人是最完美的,但如此高的要求能有几个人?需求又是多少?

    故,两害之间取其轻方才是至理。

    再说等以后普及纸张,完成初步扫盲大行动之后便顺势推行类似于科考选拔的用人制度,何愁无治国人才?

    ……

    石氏府邸。

    “唯才是举、唯才是用……”石老看着手中的竹简赫然便是卫峥广发天下的《求贤令》,这石老头盯着《求贤令》的内容喃喃自语,一旁的石更席地而坐,只能默不作声。

    末了,见石老把竹简丢于案几之上便久久不得言,石更见状终于忍不住,便是带着一脸愤恨绝望的表情说道:“如此《求贤令》一出,我等老世族还有何翻身之地啊?”

    “卫国,竟是出了一个史无前例之君……”座上的石老望着案几上的竹简似乎有些失神,人老成精的石昊怎么可能看不出这道《招贤令》是冲着他们这些老世族而来的,简直犹若釜底抽薪一般令人绝望。

    今后还有谁敢不从?还有谁敢不作为?还有谁敢欺下瞒上而乱法?

    原来君侯压根就没有奢求老世族们会屈服于变法,也对,要是连这一点都看不出就不是那个卫国上下莫敢不从的铁腕国君了。

    原来他料定卫国一旦推行变法,定然会有老世族从中作梗,庙堂之上不行,那么庙堂之下朝歌都城之外的在地方总归要老世族的人去治理吧?只要身居其位,便能有所图谋,来个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招贤令》一出,更是空前颠覆天下士子观念的招贤令,唯才是举、唯才是用的政令,还会担心吸引不到人才来卫国?

    在朝有一国之君的赫赫威仪,群臣莫敢不从,如今在野又有外来客卿进一步挤压他们老世族的生存空间,根本就没有给他们老世族一丝一毫的反击机会啊。

    “父亲大人,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否则我等老世族的富贵命真的就要亡的一干二净了。”石更忍不住说道,见石老一阵木讷,石更忽然眼眸闪动,低声说道:“如今他搞得卫国上下怨声载道,不得其心,人人怨气不断,若我等老世族合力而为大举其事……”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石更说到一半之际,石昊猛然怒瞪而来,竟是直接抓起案几上的《招贤令》狠狠的砸向自个的亲儿子,猝不及防的石更额头上顿时生出一个大包,“哇”的一声抱头大叫。

    只见石昊平举着苍老的手臂指着石更,颤颤巍巍不止,怒喝道:“蠢——!”

    ……

第93章 石氏不出() 
——

    “父亲大人……”石更顿时又怒有委屈。

    “愚蠢至极——!”石老这次是真的怒极至心,只见他指着石更怒道:“你想要把整个石氏置于死地?”

    “如此蛰伏,我石氏生存之地名存实亡,又如何是好——!”石更忍不住顶撞了一句,顿时又低下了头目。

    “你……”石老见他敢公然顶撞,顿时气结不已,本就年老几经气急攻心,许久过后便是摇头不止,喃喃的说道:“竖子而,不可教也!”

    “父亲大人……”

    “住口——!”石老顿时怒喝道:“孙氏一族覆灭几时?你便尽数忘矣!”

    “更儿还不明白吗?”怒极之后的石老长叹一声,娓娓而道:“卫国这一朝国君,万万不可忤逆之,如若不然其下场必定如那孙氏一般身死族灭啊。”

    “父亲大人的意思是……”石更一听,一手摸着额头上凸起的大包顿时停了下来。

    显然,石更虽然不如他老爹那般老来成精,但毕竟在他老子身旁熏陶已久,听石昊此言顿时听出了言外之意。

    只见石老悠悠然的说道:“何谓蛰伏?便是谋其不谋之谋,欲其不欲之欲,这一朝国君不可敌,更不可逆,敌则必败,逆则必亡。然当朝国君即便是一代雄主又能如何?人生在世不过是短短数十载,只要卫国当朝国君一薨……”

    “便是我等老世族趁势而起之时!”石更一听眼睛一亮。

    只见石老悠悠的点点头,那看似浑浊的双目却闪动着精光,道:“父亲老矣,断然熬不过他,吾儿可矣!吾儿亦熬不死他,吾之孙儿可矣——!”

    “父亲大人,更儿明白了——!”

    “何以然——?”

    “今上不薨,石氏不出——!”

    “孺子可教也——!”

    ……

    随着一简震撼的《招贤令》广发天下,在列国仕子之间引起巨大议论的同时,大量的外来人士鲜有的涌入古都朝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寒士。

    显然,卫峥的《招贤令》对所吸引的外来人才很有针对性,寒门士子的特点便是没有世袭家族的势力、更没有根基可言,这些人来到卫国佐士唯一的依靠便是招揽他们的国君,外来的寒门士子自然而然的与卫国国君绑在了同一架战车之上。

    对于卫峥而言,这些吸纳而来的人也是制衡在卫国扎根已久的老世族、旧势力的中坚力量。

    对于卫国老世族,消灭一部分、打压一部分、招揽一部分,招揽的再由外来寒门士子进行制衡、平衡,如此一来不管是本国的老世族还是外来客卿皆为我所用,这才是一国之主真正的治术之上策。

    其中最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