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霸天下-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更多土地?想要富贵?跟随国君去打仗!然后用军功换土地!

    战国!战国!天下战国这个时代,不好战的都已经被淘汰,留下来的最典型的便是七雄之国,无一不是好战、善战之辈。

    战争永远是天下战国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一切要为也必须为战争服务。

    显而易见,这条全新的法令对于卫国上下的民众而言,简直是一剂前所未有的兴奋剂于这一瞬间注入了他们的身体里。

    人群中的一些贵族看到这条新政法令简直如同看到了催命符一样,意味着即便是贵族若是不上战场去打仗,废除了贵族世袭之后没有功勋累积将会沦为平民。

    另一个恰恰相反的群体便是庶民百姓,他们与贵族截然相反,只要在战场上获得军功,平民也可以成为新贵。新政法令给了他们一个鱼跃龙门的通道,贵族从此不再被垄断,对举国上下的臣民打开了大门,人人可凭本事而成为新贵。

    此时此刻,汇聚在一起的平民百姓,尤其是青壮年群体无不竖直了耳朵听着吏员宣读法令。

    新政法令明确表示凡事踏上战场者,战中未斩敌军士卒者、斩敌一首级者、或斩首级满额二十一以上者、战死沙场者……无不有明确的赏赐标准。

    “赏、罚”二柄永远都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最佳手段,卫峥很清楚这一点,更清楚人性人心人欲,对于处在底层的平民百姓而言,地位越低下就越在乎功勋爵位;食难以果腹就越在乎奖赏;越是弱者本能的会越是敬畏强者。

    而这些处于底层的平民百姓在军功激赏制度下去换取他们最想要的田地、钱粮、地位。

    所有人都被新政法令吸引而至,没有人注意到了人群之外有几个人站立不动,这些人的眼眸异常锐利,一举一动都不是寻常百姓能够做到的,赫然便是来自斗士营帐下的甲士。而在他们身旁前方站立的一个年轻男子自有一股上位者的气质,正是当今卫国的一国之主——卫峥!

    此刻他换了一身便装乔装打扮了一番,站在不远处默默的关注着眼前的景象,卫峥看到了庶民百姓的神情变化,而此时此刻卫国子民的双目看在卫峥的眼里,那是一种不会枯竭的战争情绪,犹若排山倒海一般。

    一双双眼睛当中仿佛都是同一个梦想,一个求富得贵的梦想。

    欲望,是这股热情与梦想永不枯竭的涌源之地!

    “回宫吧!”收回视线的卫峥低声说了一句,转身便消失在了此地。他已然知道,新法颁布之后卫国将拥有不竭的战争资源,真正的勇士和有真才实学的人将会在这股国家意志的驱动下逐渐走到最重要的位置,为他的野心和霸业奠定基础。

    像这里发生的一幕,在卫国四百多里的疆土上,各大县野城池都在上演着,在剧辛这个执法者的护法之下,卫国上下要么不变,一旦推行变法就是雷厉风行。

    ……

第97章 去旧推新() 
——

    剧辛正式开启变法伊始,卫国上下正在上演一副去旧推新的火热风潮,在国君全力的支持下剧辛有了这座大山作为依靠,推新变法无所顾忌,几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态势席卷了整个卫国。

    出手的第一招便是直至卫国的贵族,真正的快、准、狠,剧辛在卫国推行的法与法家先辈卫鞅在秦国的法有不少的影子,严厉的刑法重典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便是对贵族开刀的方式了。

    卫国变法之前自然首先要去旧,去的旧,正是爵位与封邑从此在卫国不会相互挂钩了,贵族的封地尽皆被收归国有并推出新政重新分配。

    有卫峥坚定不移的在后面支持他推行变法,剧辛的法就是他手中最锋利刀刃,这把刀刃丝毫不避讳的直指卫国上下的老世族、旧贵族们。

    剧辛在卫国变法与卫鞅在秦国变法的阻碍一模一样,便是世卿旧贵,同样也是当朝国君鼎力支持变法,两者有这些相同点。

    但又有很大的不同点,那便是是卫鞅在秦国变法的阻碍非常之大,他虽然有秦孝公的支持,但秦国的老世族旧贵族阶层,他们有权力、有势力更是人多势众。

    而剧辛和卫国就不一样了,卫峥显然富有先见之明,在推行变法之前便开始为变法进行一系列的铺垫,外部有他和苏秦在天下之间纵横捭阖,为处于四战之地的卫国身处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下硬生生的开拓了一个稳定变法的外部环境,又同时剪除来自内部的强有力的阻碍:掌兵权而竖君威、灭六卿而集君权、招贤士而衡旧贵。

    在这样不可逆转的大势之下,来自内部的阻碍被消灭的一干二净,卫国的贵族们在一系列打压之下没有了任何的反抗手段,几乎已经一无所有,除了拥戴变法顺应大势,别无选择。

    这些时日卫国上下的主流声音便是全民认法,法莫如一而固,“国法”要让全民知道,如此才能知法遵法而守法。

    国府请了不少的书生士子给大字不识几个的庶民百姓不停的讲法,老百姓们但凡有空闲时间便要去听法,所有人都很有自觉性,因为人趋利避害的天性自然而然的会趋势他们去听法,目的为了避免不犯法,免遭无妄之灾。

    卫国的老百姓们除了按时去听吏员或书生说法之余,另一件头等大事便是分田地了。

    新法明确规定彻底废除井田古制,推新国有分田的新法,这条制度与得位不正的王莽创立“新朝”时推行新土地制度有所相同,王莽这个新朝的皇帝就是要为老百姓分田,因此触怒了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要知道地主阶级在几百年的积累下已然是一个成熟的体系,王莽篡汉本身得位不正,新朝灭亡的教训卫峥同样思考了很久。

    但他依旧要走上王莽这条路的原因那是因为时代的格局不一样,春秋时代的主旋律是争霸,而战国时代的主旋律是变法,不变就得亡。

    这个时候正是大变革的时代,地主阶级更是出于萌芽的状态,相比之王莽要面对一个天下一统局面下更是地主阶级的体系已然成熟之际去挑翻他们,本身又被扣上了篡汉的名声,其困苦可想而知,而卫峥就要容易的多。

    如今卫国一亩三分地也不大,也就更容易了。今后随着逐步扩张,地盘大了也有相应的措施。

    总的来说,卫国目前的变法推行并没有多少阻碍剧辛的进程,分田地的事宜在河东河西两郡各县进行的如火如荼,今年开始重新分配田地,百姓们已经分得的田有些是属于别户的,今年不会更改,待得来年春耕之际到来之后,在进行转交。

    紧随而至的第二批法令便是以《齐俗制》和《新税制》为主的两大法令开始并进推行。

    《齐俗制》的目的便是移风易俗,改掉老百姓山野愚民的蛮夷风气,如举家同眠等恶俗陋习等,同时还鼓励生育以富足人口。

    这个时代厚重的血缘关系的因故导致往往子女成年了也不分家,《齐俗制》只不过是一条参考,没有太大的强制性,毕竟血统关系是根深蒂固的,但国府有另一个手段作为辅助,那就是随同《齐俗制》一同颁布的新税制度。

    《新税制》中的一条“所得税”是核心,按户征收赋税,多得多征收的原则,如此一来老百姓自然而然会进行分家,因为不分家那按照《新税制》的征税方式,一大家子十几来人口,乃至几十来口都按一户征收赋税,那缴税就多了。

    加上国府有意识的在暗中推波助澜,剧辛专门组织了一批懂法的人在民间向老百姓灌输分家能避税的好处,为老百姓合理避税提供法子。

    随着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分家的效率也在逐步提高,两郡各县很快便上演了火热的分家大潮。

    卫国变法,除了老世族、旧贵族跟吃了瘪一样难受之外,其他群体几乎都是拍手叫好,除了老百姓们获得了一条求富得贵的通道而高兴之外,另一个大喜不已的群体便是卫国的商人。

    卫国地处居天下中,盘踞在华北平原一代,河东河西两郡之间是黄河下游,在地区经济上如此具备天然优势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卫国地界的工商业在这个时代相比较其他地方更为发达,要说当下天下工商业最发达的国家莫不属于宋国了,卫与宋国接壤的陶邑更是商人云集的地方,可谓富甲天下。

    商人活跃最大的诸侯国莫不属于卫国了,遥想春秋时代的富商子贡这位孔老夫子的弟子,还有以后姜牧这样的本地商人,更有其儿子吕不韦这样后来居上的超级商人。

    如今卫国推行变法中的一条明示,卫国商人也可获得爵位,对于商人来说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战国时代的商人虽然不像后来那般被打压的惨不忍睹,即便如此在这个时代依旧被士人所不耻,被士子扣上逐利成性的小人。

    对农奖励耕织可得爵位;对兵士激赏军功可得爵位;对匠工鼓励打造先进的工具、改良器具尤其是兵器,有功也可得爵位;对商人依照营收纳税的贡献可得爵位,这里不是说用钱便可以买爵位,而是要针对商人实实在在创造的社会财富所缴纳相应税赋来衡量。

    士农工商皆有所益。

    朝歌城,卫宫廷之内。

    此时此刻,跪坐在案几前的卫峥一脸聚精会神的盯着桌面上空白的锦帛,侍女玖儿在旁侧静静的磨墨,也好奇的看着卫峥手持毛笔的在锦帛之上画了一幅图案又一幅的。

    没错,卫峥正在画图纸!

    末了,卫峥收笔便是扶案而起,依旧盯着锦帛上的大小图案满意的自顾自点头,头也不抬的喊道:“来人,把卫国最好的匠工立刻代入宫中觐见。”

    “喏——!”

    只见卫峥起身,目光仍旧盯着锦帛上的图案,不是别物,赫然便是……曲辕犁的图案!

    ……

第98章 连升五级() 
——

    有道是经济体量的大小是衡量一国战争潜力的一大关键指标之一,打仗拼的是经济实力,典型如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秦赵两国都为这场战争倾尽国力,整整三年对垒而未曾分出胜负,双方为这场战争投入的人员突破了百万大关。

    长平之战对于秦国和赵国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一场举国大战,倾国力之战争。

    持续了整整三年,这三年时间拼的就是两个诸侯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最终赵国在长平一战熬不过秦国的综合国力,国力不济而不得不冒险求战。

    长平大战全部让赵括背了这口黑锅实在是有点冤屈,这口锅赵括虽然得背,但真正要背锅的是赵国的综合国力、整体的经济体量拼不过秦国,若不是国力被耗尽,赵王又岂会把廉颇置换?

    长平之战便是体现一国国力对拼的经典战役,在当时的环境即便不换赵括上去,赵国即便不选择求战,赵国最终也只有战败这一条路,不过是迟个一年半载而已,秦有巴蜀这等天下粮仓之地,国力比赵国更强,焉能不胜?

    赵括战败的另一大原因也是输在了“信息不对称”,并不知道秦军统帅是白起,可即便是如此在秦军围困数十万赵军时,若不是秦昭王倾尽国力进行将近七十万规模之巨的全民动员,即便是白起和秦军也不见能够把赵国数十万大军死死围困而突围不得,胡服骑射之赵军并非浪得虚名。

    所以卫峥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