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官途-第1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樉身子肥大,再加上他情急之下用劲没有分寸,邵闻达被他掐的直翻白眼,他费了吃奶的力气才把脖子从朱樉手中挣脱,他向后退了一步,按住脖子呼呼地喘着粗气道:“殿下别急,听我慢慢说。”

“讲!”朱樉腰板一挺,三天来的霉暗之气顿时一扫而空,又恢复了他争夺东宫时的斗志。

邵闻达暗暗点头,他这下确定了,朱樉根本就没有接受事实,他仍然想着夺回他的东宫之位,想通这一点,他一颗心放下了,朱樉没有变。还和从前一样蠢,邵闻达有些僵滞的头脑开始灵活起来,早先想好的方案也不急不缓地从他嘴里冒出来:“富贵险中求,殿下如果真想进东宫,也不是没有办法,关键是要走一步险棋,就看殿下有没有这个胆量了。”

“不要罗嗦,快说!”朱樉极不耐烦地命令道。

邵闻达阴阴一笑,压低声音道:“殿下想一想,假如皇长孙突然暴毙,那么……”

邵闻达的意思已经很清楚地表达出来了,不用再说下去,朱樉倒吸一口冷气,他虽然蠢,但并不是白痴,他当然知道这种事情的后果,事实上他这两天在激愤中已经想过杀掉朱允炆,但那只是他一种为了发泄怒气的想法,而不是为了扭转乾坤,现在这个方案从邵闻达的口中说出,意义又非同一般了,至少邵闻达已经考虑过了可行性。

“先生能否详细说一说?”

邵闻达见他没有立刻反对,知道他已经动心了,他笑了笑便道:“关键是朱允炆若死,皇上首先会怀疑谁,当然是东宫的参与争夺者,这可不是殿下一人,齐王、晋王、燕王、周王都有可能。可这些人又是谁?这些都可是他的亲生儿子,难道他真会全部诛杀吗?如果是那样的话,大明江山可就完了,自古以来皇室之中的暗杀便屡见不鲜,可史记上又有多少承认呢?无非都是暴毙而亡,所以我敢断言,若朱允炆真被杀,此事最后只会不了了之,而那时,皇上也应该意识到以孙替子的严重后果,也会意识到长幼无序的难易调和,最终皇上必立殿下,以绝所有人之念。”

朱樉低头没有说话,其实他已经很动心了,他当然知道皇室中的手足相残自古就是传统,他并不在意杀朱允炆,而是在考虑如何不把自己暴露出来,如果此事败露,那连着他前次的广东走私,两罪并发,他必死无疑,虽然皇位重要,但自己的小命更重要。

邵闻达实在是了解朱樉,知道他肯定放不下东宫之位,他见朱樉已经上钩,便故作叹息道:“如果殿下不愿意,那就当我什么也没有说过。”

朱樉依旧一言不发,只将拳头捏得嘎巴响,过了良久,他终于一咬牙道:“好吧!你给我拟一个详细的计划。”

李维正自从和朱元璋谈过以后,他便再也没有去过京城,而是每天呆在自己的庄园里,或看书、或在小河边钓鱼,或带着自己的两个女儿在草地上抓蚂蚱、编花环,或者就是和杨二田一起研究新式火枪,杨二田是一个月前来到他的庄园,在罗广才的精心安排下,他已得疾病“死”了,正式在宝源局消去匠籍。

这天下午,李维正和杨二田正呆在枪房一起研究新式火枪,李维正的枪房位于庄园的最后,和马厩在一起。枪房是用大青石砌成,四周没有窗户,只有一房窄窄的厚重的铁门。他做过实验,在枪房里射击,只在三十步内可以听见轻微的响声,稍微远一点便什么也听不见了,隔音效果非常好。

李维正的目标是制作燧发枪。但燧发枪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出来。没有样本,一切只能凭想象,在制作燧发枪之前,他们先做的是火绳枪,这个李维正是见过实物的,他曾经在南京故宫见过明朝万历年间的鸟枪,那就是一杆火绳枪,但枪很大也很笨重,显得十分原始,结构也很简单,就是扣动扳机,将一支钳有火绳的钩子慢慢弯下,点燃药池中的火药,火蒋顺着枪筒前进,引爆枪管中的爆炸药,借势射出子弹。

火绳枪的原理虽然简单,但他们足足干了一个月,还是连枪影子都没看见,事实上他们这一个月,把所有时间都放在光枪体设计和枪管制作上了,枪外形本身就是彻底的革命了,原来的火铳是长约一尺的直筒形,后面装个直握手柄,而李维正设计的是枪,必须有细长的枪管,然后是木制的枪体和枪托,还要在枪体上设计一套扳机。

杨二田不愧是宝源局最优秀的火铳匠,他的优秀就在于他能独立作出一套完整的火铳体系,他能做火药、能制铳身,能做手柄。这期间他既是化学工程师,又是金属加工工程师,还是一个手艺高超的木匠。尽管杨二田很能干,但毕竟他在做一件前人没有做过的东西,木制的枪身和枪托很容易,扳机零件也没有费什么劲,中国早在秦朝时便能做出工艺十分复杂的弩枪了,关键是枪管,要做一根长约三尺,管径均匀光滑的长管,非常艰难。

火铳和大炮不一样,明初的大炮是一百一十毫米、一百一十九毫米和二百一十毫米三种,口径都比较大,可火铳是拿在手上,不可能用那么重的大口径子弹,因此都是散弹,在火铳中填满铁屑和钢珠,所以对铳身的工艺要求并不高,但枪的要求就不一样了,内膛最好是非常均匀光滑,如果无法做到,但至少口径必须合格,口径是十九点八毫米,而且从头到尾都不能有半点误差,否则在射击时容易发生气体泄露而影响射程。

杨二田失败了无数次,仍然做不出合格的枪管,为此李维正特地花高价让他去京城最好的铁匠坊拜师学艺,白天在铁匠坊学习,晚上回来自己摸索,用了整整一个月时间,终于在昨天用铜做成了一根勉强合格的枪管。

今天李维正就是在测试这根枪管。测试的方法很简单,李维正取出一颗标准的十九点四毫米铅弹,铅弹是圆形,他将铅弹放入铜管,尽管杨二田已经试验了无数次,但此刻他的心还是悬了起来。

李维正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便将铅弹放入了枪管,铅弹没有受到任何阻碍,非常流畅地从另一端滚出,这说明枪管中没有毛刺,杨二田一颗心落了下来,光是打磨这根枪管内膛他就用了三天时间,而且这还是铜管,材质较软,按照李维正的要求可是要用钢管,那样更加难做。可他见李维正向水盆走去,刚刚放下的心又再一次悬了起来。

“做得很好!”李维正赞扬了一声。接着他就要进行内径试验了,这才是这根枪管成败的关键,检测枪管内径的办法也很简单,李维正走到水盆前,他先用一根细铁丝伸进铜管中,然后在另一头放入一颗铅弹。铅弹被铁丝抵住,无法落下。就悬在枪管口约五寸处,他又取过一只装满水的细颈瓶,小心地向枪管中加了一注水。

如果水泄下去了,就说明管内径不一致,水从铅弹周围的缝隙流走。还好,五寸高的水柱只微微凹进去一点,说明管中内径完全一致,李维正一边轻轻地向外拉铁丝,一边不断地加水,铅弹一点一点向下沉,但管子下方始终没有水流出。说明杨二田做的这根管子非常精细。

管子里虽然没有流出水,但杨二田的额头上却已满头大汗了,他眼睛紧紧地盯着下端管口,紧张得气都要喘不过来了,铅弹大约落到枪管一半时,管子底端终于湿润了,随着铅弹缓慢下落,下端管口越来越湿润,终于聚成了一颗晶莹剔透的水滴。

“滴答!”水滴落进水盆里,发出清脆的声响,“滴答!”又是一声,紧接着第三滴水珠又形成了。杨二田的脸变得惨白,有水滴渗出,也就意味着他失败了。

但李维正却没有放弃,他依然在慢慢地拉着铁丝,不断向管中注水。最后他停住了,铅弹已经到了底部,他也在管中加了满满一注水,但到了管口,水便没有再流了,他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管口水面,约莫过了一盏茶的时间,他一拉铁丝,铅弹从管口滚出,管中水“哗!”地流进了水盆。

李维正瞥了一眼杨二田微微笑道:“一共渗出六滴水,都在枪管中部。”

“那我再做,再重新做根新的枪管。”杨二田嘴唇哆嗦着,喃喃说道。

李维正忽然笑了,他拍了拍杨二田的肩膀,由衷赞道:“你做得非常非常好,谁能做出不渗水的管子?我将来可是要做五千支、一万支火枪,如果每根枪管都要做四五天,那岂不是要等到猴年马月去。”

李维正说得是实话,手工做出的枪管居然只漏六滴水,这是何等的工艺水准,恐怕后世人也未必做得到。最关键的一关突破了,他的一颗心也定了下来。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个家人禀报声:“老爷,罗千户来了,说有重要事情找你。”

“我知道了,这就去。”

李维正应了一声,又对杨二田道:“杨师傅,你接下来继续做火绳枪。咱们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做出燧发枪,而是摸索出一套制枪标准,比如枪管内径对射程的影响,然后定出一个最低内径差异,再比如找到加入火药的最佳剂量,咱们再据此做出火药匙,总之是需要做大量的试验。我过两天再给你找几个能干的徒弟,配合你一起试验,钱不是问题,你尽管采办材料,咱们争取在半年内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制枪标准。”

杨二田明白李维正的意思,他默默地点了点头,又蹲下来研究他的木制枪身了。

李维正便暂时放下了制枪之事。快步来到了书房,一进门,罗广才便站起身笑道:“大人,你等待已久的消息终于来了。”

正文 第一百七十八章 潜龙出海(上)

“我盼的事多呢,你带来的是哪一件?”李维正笑着让罗广才坐下。

“是两件事,第一件事便是辽东都司发来急报,高丽军队再度北犯,占领了半年前刚刚退出的土地。”

笑容从李维正脸上消失了,七天,他觐见朱元璋后仅仅七天,辽东都司的快信便到了,这和他预料至少半个月的时间相差太远,他低估了大明官场的效率,这件不大不小的事在李维正心中敲响了一声警钟。他最近有些太自信了,但眼下还不是考虑此事的时候,他收回走神的思路,连忙问道:“那这件事在京中有什么反响?”

“没有!”罗广才摇了摇头道:“这件事已从兵部传出,但就像泥牛入海一样,无声无息,大家的心思都在东宫身上呢,没有人对这件事感兴趣。”

李维正笑了笑,应该是这样。高丽占的土地实在太遥远,虽然它应该在大明的版图内,但事实上大明就从来没有收回过,在百官眼中,那里不过是女真蛮族人聚居的地方。况且高丽本身就是大明的属国,高丽治下也就等于是高丽替大明捧着一样。这也是很多人的想法,所以这件事除了几个当事人外,在别人眼里并不重要,远远不能和东宫之变相比。这也是他所期望的,这件事最好能在不知不觉中完成。

想到东宫,他又对罗广才笑道:“你要说的第二件事,应该和秦王有关吧!”

罗广才呆了一下,他一竖大拇指赞道:“大人好厉害,正是如此。”

他从怀中取出一份锦衣卫情报,递给李维正笑道:“昨晚邵闻达那厮竟然亲自去了燕王府,在里面足足呆了半个时辰,不用说我们也能猜到是为什么事,我们秦王府的内线也给出消息,中午时分,关了自己三天的秦王忽然从房中出来了,先猛吃了三大碗饭,随后便将三个武艺最高强的贴身侍卫找进密室谈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