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1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不能再偷了,这孩子既然对契丹有心,让他安心读书,以后做一个官员,对契丹人也有利。终是做贼心虚,交谈了一会儿,四个使者告退。
  看到他们身影走远,君臣几个忍不住爆笑起来。
  这一笑,终于让年末,在半年榫种纷扰之后,带来了一丝喜sè。
  今年郑朗能如愿以偿看到京城元宵节的繁华了。
  于是刻意雇了几辆马车,到郑州槽几位娘娘接了过来。
  元宵节主要看灯市,原来是三天,兴国三年,吴越国王钱弘俶至东京“纳土”归宋,增十七十八两天,也就是从正月十四开始,一直到十八才结束。
  几位娘娘来得有些早,正月十一就到了京城。灯市没有开始,但开封府早在大内宣德门外将山棚绞敷好,也能看一看。
  先带着几个娘娘在州桥街东吃了一些小吃,这里的王楼山洞梅huā包子与曹婆婆肉饼很有名气的。吃得几个娘娘眉笑眼开,连声叶:“好吃,好吃。”
  好吃是好吃,但高兴的不是美食,是儿子的一片心意。换武家三郎他们那几个孩子,跑到东京城来玩,会想着自家的父母?也没有坐车,过了州桥慢慢走,慢慢看。元宵节还没有开始,可是御街两边的长廊上开始聚集了许多艺人有杂技魔术表演,现在不叫魔术叫幻术,还有歌舞百戏,十分热闹。
  几个娘娘心情好,一路走,一路看到有表演精彩的,就给赏钱。但他们在看别人别人也在看他们。
  “郑解元好孝顺,居然学业之余,还想着将几个娘娘接到京城看市灯。”“你说的是废话,郑家小郎要悟道,读的是圣贤书,怎么能不孝顺?”“唉,我家孩子也在读圣贤书,为什么不争气?”“你家的孩子去!好比吗?倒是这几个娘娘好福气。”
  “也不是啊,我听说了他的大娘人很好,若没有大娘教导,郑解元怎么会mí途知返?”
  听着诸人的议论声,郑朗哭笑不得。
  大娘人很好是不假,比如其他的几个娘娘,除了亲娘四娘外,换作那一家丈夫一死,都会将她们撵走,或者另盖几间小茅棚子,就象范仲淹母亲在朱家那样,你爱住就住,不住拉倒。
  但若不是自己,郑家也就早垮了。再比如小皇帝心很软于是自己跑到皇宫里,要茶要座,若是武则天,或者秦始皇,自己敢不敢?找死啊!所以小皇帝才执政后,那几年那个乱啊!还好,学得快渐渐会了一些权操之术,才不至于误了太多的国事。
  为什么人一软,就会受到别人欺负呢?郑朗想不懂!
  来到山棚前,大娘说:“好大。”
  “大娘,还没有点灯呢一点灯那才叫好看。”江杏儿甜甜说道。
  大娘看了看她个头,又看了看儿子反而有了心思。没有那个约定,儿子也好成亲了。郑家门丁单薄,这要拖到什么时候?想让儿子与两个小丫环圆房,又不敢。万一有了孩子,是喜事,可崔家那边怎么办?
  二娘不知道大娘的心思,看着山棚,可惜道:“天家这得huā多少钱啊?”
  穷苦人家出来的,虽嫁到郑家后,生活一直很质朴,看着这张灯结彩的,心中心痛了。
  “天家与民同庆,huā些钱也值得。、,郑朗说道。此时没有西夏之逼,国家财政并不困难,若穷,穷得只剩下钱了。但到了小皇帝手中,无论他怎么治理,面对西夏所困,造成的庞大军费开支,即便有钱,财政也渐渐困难起来。再加上英宗那个大混蛋一闹,于是呢,神宗上台,将内库的账面一查,整傻了眼。
  其实几位大佬若听郑朗的话,此时李元昊才执政,西夏不稳,若安排恰当,有很多机会将这个威胁扼杀在萌芽中,至少能减轻他的危害xìng。然而几个大佬全认为郑朗是迂阔之言。
  能想出这条对付契丹人的主意,郑家子难得,可对党项人的看法夸张了。不过也不容易啦,毕竟才十五六岁是不是?
  反而这样想了。
  让郑朗怎么办?难不成装神棍,就是装神棍,也没人相信!对此,郑朗无可奈何的,安心做一个宋朝快乐的文人吧。
  正在这时候,一个十二三岁瘦长脸的少年跑到他身前,问道:“你可是郑解元?”
  “是啊”郑朗好奇的看着这个少年。
  “我看过你写的文章。”“嗯”郑朗额首,自己写的文章,看过的人不要太多了,这个少年看到过不稀奇。
  “我觉得你文鼻里面有些话,仿佛说到我心里。”
  “不敢当啊”郑朗看着他老成的样子,故意与他谦逊起来。
  “能不能让我跟你后面学习?”郑朗不由笑起来,眼中略闪过一丝欣赏。这个少年不象别的少年,自己有些小名气,一般与他差不多大的孩子看到自己总有些敬畏,包括刘处的那个孙子都不能例外。可这个小孩子看到自己,只有认真的态度,却没有半份敬畏的表情。
  他用手比划了自己的个头,又用手比划了他的个头,说道:“你看看我,比你大几岁?仅是考中了解试,省试都未考中呢。自己学问没有学好,如何授人学业?、,但也不对,达者为师,比如狄仁杰严格来说,就是张柬之的座师,张柬之比狄仁杰大多少了?后来说狄仁杰桃李满天下,张柬之还不得乖乖是做其中的一个桃子或者一个李子?
  以郑朗的名气,如今收一个普通十二三岁孩子为学生,绝对没有人敢说他狂妄的。可这个头不能开,比授人字还要坏,一旦开了后,看一看吧,会有许多人将孩子往自己手上送。难道不顾学业,领着几百孩子读: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所以严掌柜都那样对自己,仅是指导了一下他孙子一些学习技巧,以及学业的难题,没有敢收他孙子为学生。
  “郑解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小屁孩子大约毅志力很强,仍然没有放弃。
  “就是如此,我还要准备省试,哪里有功夫授你学业,不是不收你,收你是害你。”郑朗和颜悦sè的说。他态度越温和,少年心里越仰慕了,道:“郑解元,真的,你考娄吧,我比其他少年聪明。”
  你再聪明,就是王安石、司马光与苏东坡,我也不能收。但这样的话不能说出来,继续温和地说道:“真的没有空,别以为我学琴,那仅是放松,不相信,你同我的小婢。”江杏儿与四儿也喜欢这个少年,但更知道自家大郎的时间有多紧,很歉意的点了一下头。
  少年人一对明亮的大眼睛眨啊眨的,显然很不甘心,就在这时候,人群中闪出一个低级官员,将他拉住,说道:“人家郑解元以后是做大事的,别打扰人家。”“爹爹,孩儿很想。”“很想也不行,别让我惹得人家笑话”中年京官十分生气。郑家子此时岂是你能攀得上的?虽仅是解元,可皇宫都进了多次,每一个宰相对他赞不绝口,仅差的是省试与殿试这一道手续了。
  郑朗很担心的省试,在他心中成了郑朗的小菜,随便考考就通过了,不是考试,是过一道手续!不过对这少年人,郑朗也很喜欢,看着他的背影道:“小郎,若是我考中省试,你寻我,我可以对你指导一下。还有,学业之径,只有两条,一勤二苦。”
  中年京官感谢的施了一礼,拉着还不甘心的少年人走了。郑家子是好心,可咱地位低,攀不上!
  这件事仅当作了一件好玩的事,郑朗没有放在心上。灯市未开始,转了转,带着几个娘娘回客栈。刚一到客栈,看到一人在等他,认识,是冯元家的老家客,走过去施了一礼。
  老仆说道:“你终于回来啦,我家阿郎让我请你过去一叙。”冯元请自己?郑朗纳闷了一下,难道是交流儒学?似乎不象,听刘处说,自从看到欧阳修的那篇文章后,冯元憋闷的说了一句话,我不管事啦,由他们折腾。
  想不明白,跟着老仆到了冯元府上。
  此时冯元正头痛着,才子同样很可怕的。欧阳修在洛阳无所事事,闲得蛋疼,于是整天泡妹妹,游山玩水,后来听到郑朗的一些事迹后,想想我也要做做正事了。
  这一做冯元麻烦就来了。
  事实上欧阳修的很多思想,都是在洛阳那段时间闲赋之余产生的,不过没有郑朗的孵化,这些思想转换成文章,还有一些年。并且他只是质疑,现在资历浅,不敢说出来,太令人匪夷所思。然而郑朗开了头,还怕个球!
  于是第二篇文章炮制出来。修了一些《诗经》中的诗,并且写了一序,说了,毛郑二学,其说炽辞辨,固已广博,然不合于经者,亦不少为。或失于疏略,或失去谬妄。
  这里所说的毛郑,是指西汉时毛亨与毛苌所辑与注的古文《诗》,每一篇下都有小序,介绍本篇内容与意旨,后来东汉经学家郑玄又为《毛传》作笺。
  也就是后人所经常提起的毛诗,其地位若不是科考,都在孔颖达等人所注的五经正义之上。至少在北宋宋学没有兴起之前,毛诗的地位并不比《孟子》遑让多少。
  就那么一本重要的书籍,欧阳修是承认了它的广博,可后面却说了,不合经者也有不少,或者疏阔不羁,或者荒诞不经。不仅菲薄了毛郑,还对其中的大量图谶之说,进行了重重的批评。
  “而毛郑于诗谓文王天命之以为王,又谓文王听虞黄之话而天下归者四十余国,说者因以为受命之年乃改元而称王。由是司马迁《史记》及诸谶讳符命怪妄之说不胜其多……”司马迁躺着也中了枪,正是毛郑害得司马迁写《史记》那么一严谨的史书,都出现了大量的怪、妄之说!
  所以娄来试着注一注。
  注解了几十首后,不知道好与坏,要交给一个人看一看,想了想,还是只有冯元最有资格,于是又将它送到京城冯元手中。
  冯元一看晕了,你奶奶的,你比郑家子还要牛,毛郑二人还不及你了口气得直捂xiōng口,与刘处一样,痛得!。


 第一百五十一章 抓

  冯元是长者,郑朗开始谈仁义,仅是笑一笑。后来说礼、忠恕,又说《尚书》等篇多有伪作,再加上欧阳修那篇文章,冯元知道大麻烦来了。他没有固执的反对,可他所学的经学,正是从汉朝建立起来的经义。
  现在统统推倒,让他如何受得了?
  憋气之下,欧阳修太远,在洛阳,找他麻烦找不到,于是命家中老仆将郑朗喊来。
  “你看,”冯元没好气的指着欧阳修特地订好的小册子说道。
  郑朗打开一看,明白了,这也就是欧阳修后来修撰的《诗本义》雏形。欧阳修在文学与经学的成就上,郑朗也望而生畏的。现在略差些,学问同样一步步长进的,自己小,欧阳修岁数也不大,因此这本小册子里略有些瑕疵。古代人见识的问题,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xìng。然而瑕不掩瑜,这一注,比原有的《毛诗》更有可取xìng与进步的意义。
  但理解冯元的心情,换自己同样也不好受。
  放下小册子安慰道:“冯给事,若陛下比你学习好,你高不高兴?”
  “高兴?”
  那还用说吗?郑朗就找到话题了,又问道:“万一夫子的学生超过了夫子,夫子会不会高兴?”
  “……”冯元知道他要说什么,没有答。
  “我与刘少监说过类似的话,后人将夫子学问发扬光大,正是夫子梦寐以求。夫子太伟大,晚生不敢言。可论文治之功,汉唐可如我朝,为什么连汉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