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朗闻言不由大笑起来,道:“那也不用感谢我,不过安道兄台的豪气我很钦佩,以君的名次,殿试一定会高中,以后就要成为朝廷官员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正是。”
  蔡齐说郑朗有上古士大夫的风范,说得有些玄,可这个张方平却很有上古的一些侠客风范,为人豪爽磊落,也让郑朗很钦佩的。而且两人骨子里皆有些孤傲,所以越说越投机。
  另一边也有人在说话,王德用下了值回到家中,小剁女迎了出来,亲热的喊道:“翁翁。”
  “芹儿到晚辈,王德用那张大黑脸绽放笑容。
  “翁翁,孩儿有一件事想求翁翁。”
  “说吧。”
  “孩儿今天在街上看到了郑州的新省牙,与两位舅兄一道……”王德用的剁女拽着王德用的衣角边说边撒着jiāo。
  “他们是陛下召入中书省问了一件事……你问这个干嘛?”王德用忽然警悟起来。
  “孩儿听民间有访说榜下捉婿……”
  “芹儿,别郑家子可不大好捉的……”,王德用大黑脸上青筋立即跳……了起来,小羽女异想天开,榜下捉婿是有的,上到大臣,下到富翁,虽未强行捉,可那和和手段使了出来,与捉没有任何区别。然而郑家子能捉么?自己是宰相也不行!。!。


 第二百零三章 捉女婿(下)

  一匹好的战马是不能随便用来拉东西或者耕地的。
  偶尔拉一回可以,如果长期的负重,会使马匹变得笨拙,就象郑朗一样,xìng格温吞,缺少速度与爆发力。缺少速度与爆发力,上了战场还能发挥多少作用?宋朝想要得到好的战马,无他途,要么在关中强行将百姓迁出,将耕地变成牧场,用来饲养战马,要么夺回河湟与河套,象唐朝一样,利用河湟与河套的草原来饲养战马。
  往南去都不行,到了南方,战马长久下去,会变成很矮小,比如川马、滇马,用在南方作战还可,吃苦耐劳,不怕热,能在山路上奔跑,然而宋朝最大的敌人来自南方么?
  因此王安石的保马法,也是奇怪来哉,让农民养那种马做什么的?是凑数量,或者用来耕地的?若那样兴师动众可以,若准备用来上战场,别,早点停下来。但当时居然没有任何人指出来。
  小青就是这样,马是好马,可长时间拉车子,马的烈xìng磨了下去,速度同样快不起来。不过从京城到郑州只有一百来里路,再慢些,两个时辰也足矣。然而宋伯会什么骑术?
  大道很大,可行人很多,一路冒着汗,骑到郑家庄,快傍晚了。宋伯还抚xiōng叹道:“还是骑马好啊,速度真快。”
  ………
  来到门口,翻身下马,大声喊道:“几位娘娘,中啦。”
  听到中啦,几个娘娘一起小跑着跑了出来,看着宋伯问:“什么中啦?”
  “省试中啦。”
  几个娘娘全部站立不稳,大娘眼睛渐渐从宋伯身上转移到远方,远方是广大的农田,小麦蓊葱滴翠,菜huā黄如云霞,大娘的心飘了起来,似是飘到了云朵里,泪huā儿哗哗地流了下来。
  “大娘,是喜事。”宋伯道。
  “是……喜事”大娘用衣角拭着泪,是喜忧的泪水,又对宋伯说:“进来说话。”
  几个娘娘清醒过来,一道进了屋,宋伯说道:“小郎不但中了,还中了省元。”
  还好,急得,一次没有说清楚,分成了两次说,否则几个fù人没有一个能受得了。但几个娘娘还是七嘴八舌地问:“宋伯,是省元?”
  “省试第一?”
  有没有弄错?”
  “是啊,大喜事。”宋伯点头答道。
  是大喜事,儿子能中,心里有一些准备的,中的机率很高,至于省元,可没有一个人敢想。郑州民间说会连中三元,但问问传言者本人,你真相信连中三元?多半会支吾不答。
  大娘又说道:“宋伯,明天买几只单来。”
  崔娴站在身边忽然说道:“大娘,不用,殿试要不了多久就会举行,虽说省元一定会中,但提前办了喜宴,传出去不大好。”
  “娴儿说得对。”
  可这个消息给郑家带来了浓浓的喜气,一家人欢喜的坐着,几乎不知道说什么话。天就黑了下来,春风轻叩帘笼,崔娴对环儿说:“我们也要收拾行李了。”
  “为匈”
  “还能呆下去吗?”
  环儿醒悟过来,是不能呆下去。再呆,马上就到了殿试,中了榜,郑家小郎要回来的,也意味着要主办亲事。难道就在郑家庄迎取自家小娘子?那成了什么?
  原来崔娴准备从京城回来后就返回蔡州的,然而想到一旦去了小丈夫去了地方上任,需要政绩的,自己学了坊织的一些工艺,若做得好,对小丈夫也是一种帮助,于是又呆了下来。
  省试高中,自己不得不回去了。然而这个小丈夫居然中了一个省元?不得不承认他是有些本事,崔娴托着香腮,看萧天际处弯弯的月亮想到。
  郑朗被冯元请进了冯府。
  很恭敬的冲冯元与冯氏施了一个大礼,不仅此人在学问与品行上让他很尊敬,二小也麻烦人家。
  “勿要客气,坐吧。”
  郑朗坐了下来,冯元又说道:“先恭贺一下省元。”
  冯元都免不了这个俗,省元有那么好考的吗?而且此子才学、品德、政治上的眼光、志向……关健是皇帝与诸位宰相对他的赏识,再若有一个连中三元,连老冯多少吃了一些味。
  两个小婢抢着到客厅沏茶,然后用水汪汪的大眼睛盯着郑朗看。
  冯元又道:“省元,我让王三郎与司马三郎将你请来,是有一事相询。”
  “敬请赐教。”
  冯元满意的点了一下头,看一看,这种平和谦虚的样子,怎能让人不喜爱?岂止是小皇帝,换自己,对此子也重视啊。徐徐说道:“你所说的中庸某听欧阳永叔提过,但某认为是不是很牵强了一些。夫子并没有什么章句诠释支持你那种观点……”
  最简单的例子,郑朗重新诠释仁义,从周礼到周书,再到孔子诸书、孟荀,里面皆有许多章句对郑朗的仁义进行支持,所以当时郑朗说出后,诸人辨解不得。孔子的学问也不是天生就有的,他是从周代礼官诸儒生身上学来的知识,再对这种学问进行反思发扬光大,也就是郑朗从天子的前辈到夫子自己再到夫子的得意学生与传人的〖言〗论中,都找到了论据来支持他的观点。
  但郑朗所说的中庸走得有些远。
  好意是有了,可论据不充足,因此冯元有些一问。
  “冯shì郎,《易》是不是六经之一?”
  “是。”
  “为什么易里有六十四卦的翻转,每一卦又有数爻的稍转?”
  “yīn阳非乃固定不动,阳yīn一变,卦象爻数必然翻转。”
  “晚生可否再深释一下,因为天是在动,有昼夜四季,流星日月之食,天一动地也动,因此春播夏长秋冬藏。地动人亦动也,所以有仁义。”
  “此言有理。”冯元道,这样就能诠注易经说天有yīn阳,地有柔刚,人有仁义的说法了。
  “故易先以乾坤劈开天地是为极数。故唐朝非皇家不卜此卦,我朝对此两卦亦多有忌讳也。yīn阳一分,相分相交,天地生成而万物初生,震动不止,于是有水,水流其上,故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手险中大亨贞。善哉善哉天地始也。”
  “大善啊省元之言。”
  不去钻研,看易经很奇怪,多半认为是卜卦用的,又是后人之曲解也。郑朗说的这一句很有意味,乾坤为易之首,那是定为yīn阳的,只有yīn阳分了,万物才能产生。万物初生会不会震动,但什么生物不需要水呢?于是yīn阳相分相交,水也有了流于上,万物生震于里,屯卦便出来了。联在一起说,先是yīn阳之极,后是yīn阳柔刚交会,因此第三卦便是屯卦!屯,养也,始也!
  所以彖辞里说,象征初生,yīn阳二气开始相交始创万物,颇费艰难,但万物造就,大吉亨就来了。
  能说它说得不对吗?地球产生生命何其的不易!
  所以冯元说郑朗也是大善之言。
  “终是大亨之道,故有险刚横于内核,万物渐生,惟艰惟难,艰难由外转内,唯有一线生机孤悬于外,因此内于水于柔于险,外于山于一线生机,外山里水,méng生也,善哉文王也。”
  冯元抚手道:“善哉夫子也。”
  不钻研不知道其中的奥妙,一钻研才知道是何等的艰难,当初文王将伏羲引卜重新编排,要浪费多少脑细胞?可编排了,没有孔夫子的发扬光大,后人又会不会重视?
  这一解释,就是普通的人,只要稍稍读过易经的读书人,都能明白了,屯卦是内震外坎,但震与坎那些yīn阳之爻不是不动的,它还在继续跟着天道的运行处于转换当中,每换一换,一爻就出来了。正好六换,六爻之数变成了méng卦,六爻就有了。
  “故易经将天地运转之道分成六十四大卦,三百余爻数,揭示天道运转的奥秘,以及地道的变化,人道的相应作为。所以屯卦初爻说磐桓,利居贞,利建候也。天道在等候时机,地道在静处守正,人道则于利于封建诸候,创建功业。而晚生说儒家乃有为而作,非道家静虚应天无为之为。”
  “善哉。”冯元再次额首。
  道家对yīn阳大讲特讲,易经也讲yīn阳,许多人不理解其中的区别,可郑家子一诠释,并且浅显易懂的诠注,却将其中的区别一下子说了出来。冯元大道善,作为儒生,想不想将道释压上一头?想压,就得讲出一个道道。
  “如何作为?顺应天道运转,那是不作为,道家之思想也。否则易里不会有那么多指正,戒律,策略。
  然一味逆天而为,自取死路也。因此《系辞》曰,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又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惟,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手动者,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又曰,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有作为就是逆天的,后来道教试图长生不死,也是逆天而为,但绝非老子本意。逆天可以,不能逆得太过份,所以说想要对错杂的事物辨明是非,陈述本质,仅是中间四爻是不够的,因为前爻是始,是如何从上一卦转换过来的,可以当作经验教训借鉴,最后一爻是末,阐述这一卦如何消亡的。但仅看成卦,算命去吧,每一卦是一个特定的天时,地动,人道的阐述,能不能将它当作算命之道?
  不能单纯的卜卦!比如宋朝这一个大环境符合什么天时地动,对照某一卦某一爻,就可以知道怎么去做了。
  知道所有的卦爻变化与真义,坐在家中都能知道天下事。仅是这一句还不能证明郑朗的理论,于是又有下面两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刚柔爻相互推移,天地人变化就包含在里面,刚柔yīn阳是根本,变化会通,是顺应对势。看到没有什么祖宗之法不能变?
  但如何去变?yīn柔的规律不利于远离强者,旨在求无咎,其用在柔和的守中。小心的用中之道去行事。因此这个中之道,正是郑朗所说的包纳中正调和天地人之yīn阳柔刚仁义之道也。
  论据就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