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4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县能还么?
  大义上丢不起这个面子,地形上也还不起。
  幽云十六州大部在契丹人手中,不过易州那边有些山哪水的,还能挡一挡,到了河北三关,全部是平原,杨六郎多年经营,挖了壕沟,修了绿色长城,也能挡一挡。
  一旦将十县归还给契丹,那么将多少平原地带放开?
  驻扎一百万大军也堵不住这个漏子。
  国书到了京龘城,赵祯饭都吃不下去饭。好不容易胜了一场,立即来了一个晴天霹雳。
  各个大佬同样心跳加速。
  想当年太宗时,都架不住契丹与西夏朕手,默视李继迁壮大,与契丹苟和。况且党项人强大到这种地步,一旦两边开战,所有大佬脑门上在大春天的一起冒出冷汗。
  吕夷简忽然叫道:“将存档取来。”
  存档就是各个大臣奏折存放的挡案,但是那一个人的存档,什么时候的存档?吕夷简情急之下,没有说清楚,抹了一把汗,又说道:“郑朗的存档,去年石门川大捷,未捉住西夏太垩子之前那封奏报。”
  全部想起来,一会奏折拿来。
  上面只说了一句,与夏寇战三年,两国力损,契丹乃会异动,无再战之勇,必行敲诈之举。我朝举国之兵,集于泾原,契丹则改诈为攻,我朝祸必临矣。
  河北河东的兵龘力不能抽空,以防契丹。
  当时几位大佬只想这个,没有注意到必行敲诈之举六字。
  真来敲诈了。
  虽郑朗说了无再战之勇,但天知道他们会不会进攻?真将盟约撕毁,大举进攻,难道派两个太监去契丹将辽国皇帝捉来问罪不成?
  君臣面面相觑,况且郑朗虽用必行二字,多少也有一些假设味道。
  谁敢赌?
  不管怎么说,得见到使者,才能试探出使者的语气。
  谁能胜担此任,吕夷简说道:“富弼。”
  朝中那一个大臣胆子最大,非是石介,非是韩琦,非是范仲淹、孔道辅,乃是富弼。当年赵祯离婚事龘件,是富弼骂得最凶骂得最狠。得,你将这份狠劲拿出来对付契丹人去吧。
  赵祯宣富弼进殿入对。
  将来意一说,富弼说道:“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
  赵祯半晌不语,为之动色。
  一语中的,耻辱真的来临。富弼到了雄州,等了近一月,萧特默与刘六符才姗姗来迟。富弼与中使前去迎接,萧特默大咧咧的坐着,没有站起来。富弼没有什么,但他身边站着的这个太监作为中使,代表着可是赵祯。
  富弼没有发怒,只是冷冷地问:“萧使者,你在做什么?”
  萧特默不阴不阳地回答:“我脚疼,站不起来。”
  富弼继续平静地说:“以前我也做过使者去你们契丹,当时生病,可闻命即拜,绝不失礼,现在中使在此,你说有病,就这么坐着,是什么礼节?”
  难道你们契丹就没有脚好的,只能派出一个瘸子过来做使者?
  后果妙不可言,萧特默站起,让两人下人扶着,给中使磕头。
  所以郑朗一直认为辽兴宗是一个乖宝宝,即便敲诈,也要诈出一个含金量。
  反正大军驻集在幽州城外,到三关不远,顺便来溜一溜,喊一个口号,契丹威武,契丹必胜。然后再派一个精明强干的使者前来,一路装逼到底,宋朝那么多软弱的大臣,准得吓尿裤子。
  然而呢?
  第一回合,便让富弼探出他们的原形。
  富弼心中有了数,但不露声色,一路南下,继续交谈,用他高超的智慧大脑,渐渐从两个使者嘴中得到更多的机密。
  将使者带到澶州城中,来的时候,有一条理由,便是宋朝不守规矩,在边境增兵,修堡,挖沟,增兵未必,修堡挖沟一直在进行,双方也心知肚明,即便增兵,如今宋朝重心在西北,增的也只是民兵,不构成威胁。
  这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但是两个使者在澶州城中看到到处布满了正规禁军,大街小巷警戒森严,这是怎么回事?
  见到王德用,昔日的少年英雄,此时已经满头花白,两个使者还是戴了一顶高帽子,恭敬地说:“王相公大名我们久仰,今年澶州大丰收,都是你治理得好。”
  “我们天子圣明,所以才连年丰收。”说了一句营养不良的话,王德用开始替他们引见客厅中的名流,都是一些有名气的武将,王德用又说道:“在大名府还有前西府宰相程琳,朝廷准备将宰相陈执中调往青州,可惜没有来,不然我还能带你们见上一见。对了,朝廷准备将张亢调去三关,他性格有些古怪,我担心哪,怕他去三关,会与贵国发生什么误会。”
  “张亢是谁?”刘六符问道。
  富弼忽然想到郑朗奏折那段话,果然是来敲诈勒索的,连张亢也不打听一下!
  气得无语。
  王德用老了,人也渐成妖,沉住气,平静地说:“贵使,你连张亢也不知道?”
  “不知道,只知道两位陈相公,”萧特默,敢情他将程与陈混为一体,说两位陈相公。
  王德用详细的讲了去年西北二战经过,朝廷是有了这个想法,防止意外,打算将张亢顶到前线,防止契丹人有异动。
  这个猛人在前线,后方又有三个宰相,军事能力不管,但地位尊贵,契丹想要进攻,在前方有猛将拦上一拦,后面三个宰相再顶一顶,想进攻,看看澶州城下,弄不好你们契丹人有来无回。
  这样的谈判就象一个孩子在玩家家,不过很正常,对于军事方面,赵祯与辽兴宗只能玩家家。
  于是坐在澶州城再次交谈。
  行,咱不要关南十县,但你得将你们大宋的公主嫁给我们契丹的梁王殿下耶律洪基,也就是后来的辽道宗。
  富弼差一点被两个契丹使者气晕过去。


 三百八十九章 阿干城(四)

  和亲中国历上有过,汉朝有过几次和亲,几位真假公主很是给力,无论在匈奴或是在龟兹,为国家和平做了努力。隋朝也有,同样给力。到了唐朝便泛滥成灾。
  不但倒贴,公主还让胡人杀了好些。
  但唐朝皇帝一半是胡人血脉,不以为耻。唐朝强大的军事能力,居高临下,通婚也没有耻辱感。
  赵匡胤兄弟虽出身平民,重视文化礼教、汉本位思想。郑朗在缘边看到一些官吏看不起羌人,也是这种大汉本位思想作怪的因素。
  朝中也许有人为了苟和,不会认为耻辱,然而富弼怎能忍受?
  刘六符看到富弼眼中的愤怒之色,来的时候与皇帝做过交谈,尽量敲诈好处,但以和为主。说明皇帝也不想开战,怕谈崩掉,急忙改口,说,可以,从之。不从,更以一事塞之。王者养生民,旧好不可失也。
  不同意就算了,咱们两国和好,还是继续谈正事。
  富弼算看清契丹的嘴脸,真的来敲诈了。什么和亲,赵祯那唯一的女儿长得很漂亮,天哪,她才多大一点,虚四岁!去年在郑朗身上尿裤子,和个屁亲。况且你们那个小皇子岁数也不大,结什么婚!
  契丹提出此条,纯粹是恶心宋朝。
  殿试放榜,让契丹人这一闹,君臣皆没了心思。
  可是榜单一出,有人大哗。
  史上王安石因文章犯颜,被择掉状元头衔。跟了郑朗很多年,一些激进的想法变得稍稍平和,依然还是状元!第二名是四川举子王圭,第三名是韩绛,第四名是杨寘。
  但新的问题再次来临。
  王安石是郑朗学生,郑朗如今身兼副宰相之职,官职没达到巅峰,但政绩达到巅峰,文武皆立奇功。按照宋朝的祖宗家法,王安石作为郑朗的学生,也需避嫌。
  古怪的事更多,比如韩绛,他在杭州做过郑朗的下属,杨寘是杨察的弟弟,杨察也做过郑朗重要的属下。外加上一个八十七的学生严荣。抛去严荣不提,前四名当中,有三人与郑朗沾有关系。
  大臣看着这份榜单,先是失神,然后纷纷进谏,这种情况不能发生。
  赵祯也啼笑皆非,非是有意的,这是真才实学得到的名次。然后商议一下,杨寘连中两元,凑一个吉利,索性点为状元,成为宋朝又一个大三元。王圭与郑朗没关系,从第三拨为第二。然后选择第三,按照道理来说,王圭、韩绛已有官职,更应避嫌,韩绛老子是韩亿,王安石老师是郑朗,权衡轻重,第三应当赏给王安石。
  可是很多大臣纷纷要求探花还韩绛,反正皆是避嫌,那么拼爹吧。郑朗前途无量,然而韩家力量更强,韩亿人脉更广,韩绛是韩亿的亲生儿子,王安石仅是郑朗的学生。
  大家疏忽了一点,拼爹韩绛也未必拼过王安石。
  王安石身后站着的只有一个郑朗,但郑朗身后还站着一个人,赵祯。
  赵祯略有些不悦,说道:“王安石原是状元,再逐三甲,过了。”
  一片安静。
  皇上发了话,再罗嗦,就是有意针对郑朗来的。
  郑朗人畜无害,也不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老好人,看一看杨偕如今的下场。在沧州上奏,奏子赵祯看都不看,直接归档。
  榜单发出,许多举子瞠目结舌。
  郑朗六个学生,四个学生参加科举,皆是一次性通过。还有两人,这两人是范仲淹的儿子,老师是郑朗,老子是范仲淹,想通过科举,还能难吗?这是什么样的命中率。
  不仅如此,郑朗教导的不仅是学问,还有做人立事,吏治之能。相同的名次,不进入官场则罢,一进入官场这些吏治之学问,马上就产生不同的起点。
  许多人捶胸顿足,当初郑朗仅是一个少年,真将儿子强塞给他做学生,他能不收?
  想一想,即便韩亿八子,资质不凡,也不敢说个个中进士,只好求赵祯开后门,开得天下举子纷纷抗议。
  现在不行了,郑朗位高权重,又十分忙碌,不敢强求他收学生,也不会收学生,自己学生都没有空教,岂会收新学生?
  对于外界的议论,赵祯窃笑,更加努力造子。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就能教出一个好太子。
  好心情没有了,萧特默与刘六符到了京城。
  两人一路打听,询问西北一战经过,富弼放任自流,让他们打听去。
  想好了,开战咱们宋朝不是没有人,有帅有才,甚至九百人就能将一万多西夏骑军杀得落荒而逃。你们契丹得考虑好了。
  问来问去,终于一个人吸引两个使者注意力,郑朗。
  两个使者越听越心惊,乖乖冬冬,这个人简直就是春秋时成就齐国霸业的宰相管仲哪,有学问,有敛财之术,有治国之术,军事能力同样很强,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不对,这是一个放大版的管仲,而不是管仲的翻版。
  富弼也不管,俺们宋朝有能人,你们契丹更不敢攻打我们宋朝,于是让他们听,还将郑朗写的书拿给他们看。
  但进了京城,看到一些大臣软着脸,两个使者又恢复自信,无赖再次耍出来,你们宋朝一直在边境挖那个壕沟有什么用?我们扔点稻草芦苇就能跳过去,再不行,十万骑兵掘开壕沟,一人一包土就将它填平。
  说完离开。
  君臣在殿中喘着粗气,赵祯不大明白,问大臣,难道我们宋朝用几十年时间修的工程真是豆腐渣工程?怎么扔一点稻草芦苇就化解了?
  作用没有那么大,但肯定有一点的。
  就象在河北驻军,虽不起作用,但正是因为有了驻军,契丹才以和为主,若没有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