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5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让他身体越来越差,无论赵祯怎么挽留,坚决不来上班。赵祯只好罢其相位,为司徒、监修国史,军国大事时可以与中书枢密院同议。后者是一种信任,但吕夷简到了这地步,还会去中书与枢密院,与大臣商议国家大事么?吕夷简的罢相,接连着朝堂发生一系列的洗牌。
  章得象加枢密使,晏殊依前官平章事,兼枢密使,夏辣为户部尚书兼充枢密使,军昌朝同知参知政事,富弼因功授枢密副使,加枢密副使王贻永为宣微南院使,枢密副使杜衍为吏部侍郎,参知政事王举正、枢密副使任中师并为给事中。侍御史周询为起居舍人,王素为兵部员外郎,欧阳修为太常承。
  升了很多人的官。
  但就在这一份份授命中,隐藏着一颗致命的炸弹。
  接着又让张亢前来渭州,接手郑朗的事务。郑朗那份点将谱,朝廷也听说了,赵祯细想一下,似乎很有道理。于是诏张亢前去渭州。元吴听说郑朗要回京城,在兴庆府十分开心,然而斥候将这个消息带回来,再次呆坐不语。郑朗难缠,这个张亢同样也难缠。终于使元灵对泾原路彻底死了心。
  四月来临,满川青青。
  渭州官员夹道相送,张亢说道:“郑相公,一路保重。”
  “谢过季阳兄。兵,郑朗说道,然后冲前来送行的百姓施了一个大礼,说道:“诸位乡亲,我来泾原路将近两年,中间发生多次血战,以致使许多乡亲失去亲人,在此,向各位谢罪了。”
  诚恳的态度,让许多百姓留下眼凤
  “走吧”,郑朗对车夫说道。
  一行人向东徐驶发,渐渐消失在众人的眼际。


 四百四十一章 始(上)

  来到蔡水边,蔡河碧绿,两岸青青,已有夏天那种炽烈的风情。
  看了看远处的凉亭,四儿托着腮说道:“官人,当初花会上你为什么不帮杏儿姐姐。”
  “四儿我很满足了……”,江杏儿抱着女儿只是笑。
  再往前不远,便是郑家庄。
  郑朗从马车里走出来,看着赵保与赵胜,说道:“你们停下马。”
  “喏。”
  “马上便要到京城了,我有一些话对你们说。”
  “请相公吩咐。”
  “陛下让你们回京,是我当初的承诺,也是陛下的恩赐。西北边陲有许多将士,他们都没有得到回京的机会。”
  “我们一定要谢过皇上。”
  “这是当然,你们虽是外族人,也立下许多战功,可你们在来我朝之前,并不是主动投诚来的,而是朝廷花钱买来的奴隶。陛下没有嫌弃你们,一直加官拜爵。赵保、赵胜,如今你们都成为国家的六品武将,陛下对你们的恩宠不可谓不厚。”
  “喏。”
  “而且让你们破例,更是难得的一份垂青。这自我朝开国以来,罕有过的事。兵。
  “喏。”
  “所以我要对你们说上一句,之所以我朝繁荣昌盛,是因为制订了许多砚矩,没有砚矩,不成方圆,你们在享受的过程中,必须遵守我朝的砚矩与律法。,兵
  “的。”
  事实不然,虽然破倒让他们回京,是一份垂青。可这些蕃子牺牲的人太多了,前后两次带来一千六百多人,如今只剩下四百余人。还有部分人出现伤残。他们本身战功显赫,每一次冲锋陷阵,几乎所有将领都将他们当成最锋利的刀尖子使用,仅是确认统计出来的数字,包括镇戎军来平定叛羌的战役,一共击毙近五千敌人。所以郑朗提议后,立即准他们回京呆上几个月,君臣无一人反对。
  本来也没有关系,可他们身上打着郑朗浓浓的印记,不一定全是坏处,有郑朗这个金字招牌,他们能有一个公正待遇。也不一定是好处,未来朝堂,任何人都难以说清楚的。
  必须约束自尊。
  但这支军队进入京城,还有着其他的用意!
  现在郑朗什么都没有说,就当是为了当初的承诺,给他们一个照顾。
  郑家庄变化不大,道路宽阔一些,多了一些外来户在郑朗家的作坊中,主要还是照顾本地村户。宋朝族姓观念下降,但还是有,这也是无奈之。郑家还是那些房屋,顶多将当年范宽作画的那一栋房屋划为郑家名下,其他的没有变。
  四儿站在院中,高兴地跳起来,说:“还是这里好,小时候我常站在这里,看尊天空的云彩,天好蓝,云好白,今天又看到了。”
  “你这个孩子”,大娘恰惜地说。
  是自家的婢女,是自家的媳妇,大娘很喜欢这个痴丫头。
  可是郑朗不想走了。
  去年的大寒,大娘与二娘从少林寺返回后,二人再度患病。
  这是一个危险的预兆,两人今年六十多岁,在这个时代,到了这个年龄,一乓经常患病,那绝不是一个好兆头。郑朗说道:“娘娘,孩儿在京城买一个府邸,将你们接到京城去。”
  “朗儿,不必,你如今是国家名副其实的副宰相,每天在忙于公务,才能对得起陛下对你的信任。
  我们去京城,会成你的累赘。到京城,贵人又多,礼仪也多,我们也不习惯。郑州离京城不远,想你的时候,我与二娘她们可以去京城看你。”大娘娘说。
  几个娘娘和睦相处,对崔娴最有潜移默化的效果。
  崔娴其实还是一个很强势很有思想的人,否则不会在渭州城做出那样的壮举。
  大娘娘说完郑朗,又说崔娴,问:“娴儿,听说你受伤了?”
  “大娘娘,没事,现在好了。兵。
  “你一个女孩子家,千易……:……”
  “我知道,大娘娘。,兵
  四儿说道“大娘娘,当时城中情况危险,若不是大娘子率先登城应战,渭州城就保不住。”
  大娘娘又看着郑朗,问:“你指挥泾原路,怎么就让敌人跑到渭州城下?”
  “孩儿知错了。”
  怎么办呢,安慰几个妇人的心。
  但看着几个娘娘!大娘二娘三娘白发苍苍,就连爱俏的六娘七娘也有了一份老态,郑朗赖在家中便不想进京。
  进京又能干什他
  他赖在郑家庄,养精蓄锐,赵祯在京城却盼望得十分焦急,过了几天后,派人下旨来催他。郑朗只好离开郑家庄,先去中书报到。东府木佬这次变动很大,章得象、晏殊、贾昌朝、王举正,外加郑朗,仅是东府的正副宰相,还有西府,从东西二府便能看到宋朝的冗官有多严重。
  郑朗冲章得象与晏殊施了施礼,两人是长辈,又是长官,不得不敬重。又与贾昌朝、王举正客套一番。实际从东西二府能看出一些微妙的东西,那便是郑朗的资历。
  年龄最小,可资历已经渐渐跟了上来。
  赶不上晏殊与章得象,但比贾昌朝等人并不差多少,比富弼还要强。
  参知政事现在还没有分工,几位副相主要职责是协助宰相处理各方面的政务。有时候也代朝廷对平章事起着监督作用,相互制约,让朝堂杜绝权臣的产生。
  若是让郑朗现在就担任平章事,略有些吃力,可是担任参知政事足矣。
  没有高调,郑朗十分低调的接手政务审阅。
  只处理了一会政务,小黄门传来圣旨,让郑朗进宫谨见。
  被小黄门带到御书房,赵祯亲自迎到殿门口,见过礼,赵祯说道:“郑卿,这几年你辛苦了。兵。
  “这是臣的职责。”
  “朕心里面清楚,不是卿去西北,西北局面更加凶险。”
  “陛下,臣没有什么功劳是诸位将士浴血奋战的结果。”
  “你不用谦虚,朕不糊涂,进来吧,兵,挽着郑朗的手亲热地将他拉到御书房里。
  御书房里还有一个人,福康公主,正趴在书案上写字。
  “朕喊你进宫,有公事也有私事。,兵
  “陛下私事便是公事。”
  “这一件事倒确实是一件私事,你不能弹劾朕。”
  郑朗被他说乐了,说道:“陛平如此小心,此乃社稷万民之福。”
  “小心一点好啊,朕不再是以前那个懵懂少年经历得多才知道治理这个国家有多难。”
  “陛下有什么私扯……”
  “福康公主到了识字的时候她习朕的飞白体,习得不大好,朕想请你指教一二,就风……偶尔进宫指教那么一两回。”
  “:……””郑朗有些傻眼,不知道怎么回答。
  “朕知道,对你来说很为难,但公主还小,没有必要避讳。”
  郑朗继续无语中你不避讳,可我要避讳啊。
  “朕隐隐感到虽为难你,对朕对朕的子女会有益处,所以明知道为难,千……”
  简单的一句话,包含着许多意思。
  他的儿子皆死,只有女儿,若是真没有儿子,以后必须从宗族子弟中找一个接班人,那么他的女儿在他死后,地位会变得低下。
  郑朗也未必能照料得到,但想照料到,赵祯有生之年,必须将郑朗捧到极高的位置。
  也是将郑朗当作一个亲信本说的。
  有了今天的故事,君臣二们的地位将会截然不同,郑朗将会真正成为赵祯最亲信的臣子。
  “陛下春秋正富,未如王,易王”郑朗想安慰,最后迟疑地说道:“臣勉为其难。”
  让福康公主写了几个字,看了看,想了半天说道:“公主殿下,我教你这种字体。”
  将赵家子孙的一种字体,赵孟顺的字体拿出来,教福康公主如何用笔。
  赵祯就坐在边上看,福康公主忽然抬头问道:“郑相公,我听人说你的字当朝第一。兵。
  “仅论字,不是我的字第一,而是蔡君漠。”
  “蔡君漠是谁?”
  “就是馆阁校勘蔡襄。”
  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蔡襄写的字长进最快,可眼下还没有超过郑朗的字。
  因为天赋,迟早要超过郑朗的。但郑朗此时的字,绝对也能算是一个大家。
  “没听过。”
  “没听过没有事,我朝写一笔好字的有很多。不过你父皇选臣授你书法一二,倒是选对了人选。论书法也许我不及他,但授人适合字体的大臣,蔡君读又不及臣。”
  一大一小的两人一边教字写字,一边无聊地说着话,赵祯却觉得这一幕很温馨。这些年发生太多太多的事,只有郑朗站在他眼前,他才感到一份温暖与安定。授了很久,赵祯说道:“就在这里用餐吧。”
  “谢过陛下。”郑朗也不客气。
  赵祯让宫女将纸笔收下去,开始说公事:“朕看过你的奏折,去年你也说过,契丹人会攻打西夏?兵。
  “陛下,十有**之。辽国皇帝虽然资质不及陛下,也是一个极重亲情的人,兴平公主之死,他一直念念不忘。臣又于西北布了一个些局,眼下逐步成效。契丹西山官员罗汉奴昏庸无能,契丹国内又缺少得力的良臣,加上他们狂妄自大,好大喜功,西夏又没有钱帛厚贿,必然会派兵攻打西夏。”
  “因此,朕想早点与西夏人议和。,兵
  一般人很不解赵祯的想法,这样好啊,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等他们打完了再去捡便宜,更不能议和。然而郑朗先是一呆,然后答道:“陛下英明,非臣之所及。”


 四百四十二章 始(中)

  “你真的很好,难怪吕夷简再三在朕面前推荐你。赵祯欣慰地说道。
  赵祯这种做法,一般人难以弄明白。
  其实做得很巧妙,契丹不与西夏开战,也要议和,一个国家不能只顾着战争,也要考虑老百姓的压力。
  不得不和了,西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