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5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姓全部逃亡,也不顾收稻谷了,然而有少数早稻没有来得及收割,一起倒在田中。不仅如此,不割起来,晚稻也种不下去。
  江奎不是一个好官,与郑朗岳父崔有节一样,是一个混资历的宋朝官员,但为官不恶。看到这大片大片的早稻马上就要烂在田中,心中也是火急火燎。
  “江知县,你不用急,不日盗匪便会抵达天长,便是剿灭的时候。我在拖,也是不得己,往东去,临近大运河,又有五荡十二湖,地势低洼,我手下士兵又少,不利于骑兵作战,不得不将他们放到天长来决战。”
  江奎气愤不能言,心中却在想到,你可是一个堂堂的宰相,就是出行,也不会只带两百人。怎么就带了两百来人剿匪?若是带了一千两千人,何至于要等待时机,将战火蔓延到我们天长县?
  敢怒不敢言,两人级别相差太远。
  两人回去,可计划也略略出现一些差池。
  王伦本身是一个低级武将,级别不高,若是指使等官职,拿着高薪厚禄,也不会穷极到极点想要谋反。之所以成事,完全是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拢的人少,但都是亡命之徒劳,一个个穷凶极恶,不要命,就象水泊梁山那群英雄好汉一样,一不要命,二个个有一身好武艺,所以两百来人横扫无敌。
  说军事指挥能力,王伦更是差劲到极点。往南逃有什么作用?南方没有受灾害影响,附从者不多,迟早会被灭亡。相反,倒是后来的张海眼光更长远一点,将郭邈山、党君子、范三等义军拢在一起,一度声势浩大。若是王伦向西或者向北,借助山东复杂的各个山脉,以及灾民,说不定还能多坚持一段时间。一逃向南方,注定是覆灭的命运。
  这也是郑朗没有高估他的原因。
  也不是什么都不懂,否则也不会将军队领到这里,逍遥快活。
  听到郑朗亲自率军前来,王伦心中很害怕,这个人是让西夏元昊屡次吃弊的人物,民间里有各种奇怪的传闻,他心中很害怕。不过听闻郑朗只带了两百来人过来,一颗心才稍稍安定下来,人不多,不用怕。可多少有些忌惮,将手下的一群兄弟集中起来商议,说道:“我们不能向和州进发,而是去滁州。”
  “为什么到滁州?”
  “滁州多山,宋朝派了小相公前来,率领的是二百余骑兵,在平原上交战对我们不利,只有进入山区,我们才可以进退自如。”
  对此,大家一起茫然,因为以前没有与骑兵作战的经验,于是同意。
  王伦又说道:“但从白马塘进入滁州山区还有一百多里的道路,我们必须放下辐重,轻装前进,连夜前进,这样天明时,我们最少能抵达滁州境内,等消息反馈到那个小相公耳朵里,即便是骑兵,沿途多沟渠,影响他们追赶速度,那么我们就可以从容进入山区。”
  “那吃的怎么办?”
  “滁州多有粮田,大户人家,只要进入滁州地界,还愁什么供给?”义军不做了,要去做小大王。
  其他人也没有什么好主意,商议后,烧掉锻重,但带了许多钱帛,这个万万不能烧的,借着夜色掩护,一路向西狂奔。


 四百五十八章 天长之战(下)

  但这次逃亡,起义军的种种弊端尽显无疑。
  宋朝也发生过起义,不少,只是在宋朝整体重视内治的大环境下,百姓并没有走到民不聊生的地步,规模皆不是很大,没有动摇到统治者的根本:最早一次大规模起义是李顺王小波,原因不是朝廷的压迫,而是朝廷实施茶法变革使中小茶商,包括李顺本人利益受到冲击,对政府产生不满,正好宋朝在四,立足时间不长,百姓怨恨王全彬的惨杀无辜,加上大股流民,这才产生浩大的声势。但因为提出均贫富的口号,使这次起义增加了不少分数。
  方腊起义有正当的理由,让宋徽宗的花纲石弄得民不聊生,然而方腊的残暴导致百姓怨恨,最终失败。
  王伦这次起义与统治者失误没有多大关系,尽管沂州官员做得不大好,可整体而言,统治者已经很努力,天灾让人怎么办?元昊入侵战不战,不能让元昊侵占陕西不管不问,最终亡国。
  没有正当的理由,又缺少远大的雄心,居然一路南下,向宋朝最富裕的地区进军,流匪性质一露无疑。
  流匪带到这次逃亡中。
  什么叫流匪,也就是土匪,一是钱,二是女人,这二样都舍不得的:此次王伦军中也少不了,包括王伦本身,也掳来三四个如花似玉、的妹子,供他玩乐。军中掳来一百匹战马,全部载上女人与财富,影响了逃跑速度。
  但是王伦没有注意,郑朗伪装得很好,一直将军队放在天长县城内,离他们逃亡路线最近的地方也有四十多里路。这么远,给了王伦安全感:
  第二王伦出身于沂州宋沁,宋军以前是什么样子,郑朗很清楚的,最简单的一点,不太重视斥候工作,会派出斥候,会打听到自己来到天长,但不是很慎密。
  而郑朗最重视的便是斥候:
  并且他对军事一直很畏惧,尽管经过数次大战的洗礼,受了和世衡、狄青、张臣、王信等名将的薰陶,军事谋略失有长进,可心中一直很畏惧:这和畏惧是后世宅男心理对人命天然敬畏产生的。有着自信,让他带领这支军队镇压庞大的方腊军,没有这个胆量,或者镇压地形复杂的水泊粱山好汉与杨幺军,他也没有这个胆量。但镇压王伦一部二百余人,信心满满。
  这是信心上的层面,实际中他很是小心的。
  包括婷地形的选择,隐忍,还有斥候。
  来到天长后,让江奎选了几个机灵的衙役,伪作为渔夫,故作捕渔,遥遥监注着王伦这一部军队的动静。
  夜色来临,王伦带着手下,还有一百多匹马、驴子、骡子,押着大量掳来的钱帛,以及绑架采的四十几名妙龄少女,冲向白马塘,没有折向西南,而是一路向西向滁州逃跑。
  可王伦没有注意,几里外湖荡里的几艘船看到他们动静后,悄悄将小渔船摇向开边,没有备马,太过显眼,但备了驴子,一个个陆续从船上下来,骑上毛驴,匆匆向天长县城奔去。
  郑朗接到消息快接近三更时分,听到王伦还带了四十个妹子,他啼笑皆非。
  对起义军他一直持着公平的态度,例如后来的红军,是如何对老百姓的。那怕李自成在没有进入北京之赏,他对老百姓依然很善待,王伦这也叫农民起义么?
  没有急,义军向西对他很有利,天长地形总体是西高东低,东部到东北一带地势低洼,有许多河流沟渠,即便义军过了白马塘也不利于自己这一部骑兵的发挥:
  但西南地区丘陵起伏,看采这支部队正想潜入这一带丘陵地区,一直到滁州,多有群山崇岭,能潜伏,能出击:想法很好,可按他们这个速度,不到明天上午时分,是休想抵达丘陵的边缘。而丘陵边缘地势高,又十分平坦,即便有一些起伏的土丘,并不能妨碍骑兵奔驰:
  郑朗还有空暇时间下了一道命令,命令来安、**、滁州三县派出衙役,配合其他两部进行抓捕,以免义军溃败时逃跑。这才将赵胜喊出来,上次挨了两箭,依然在浴血奋战,进京城,赵祯曾抽空接见了他,赐予十万钱,还有一些布帛,此人变成赵祯的死忠,甚至比折继闵还要忠诚。
  本来郑朗想带赵保出采的,吵得不行,不敢对郑朗动粗,但差一点与赵保拨剑相向。赵保无奈,大爷,你能,让你去吧。
  正等着这一究,听到郑朗传命,大喜过望,立即将军营所有将士集中:
  战斗力最强,待遇也最厚,因为立功多,最低的一名士兵也升为从九品上的陪戎校尉、仁勇副尉,居然一个从九品下的士兵都没有。很多人身为士兵,可皆身兼着朝廷八品九品武将之职。
  但想要待遇好,还要升。
  一个个嗷嗷叫的爬起来,穿盔甲,佩武器,备战马。
  只有在这时候,一个叮,凶相俱现,让江奎与一干衙吏看着冷汗涔涔。
  郑朗也穿盔甲,江奎说道:“郑相公,你也上阵?”
  郑朗一笑,说道:“我不去,谁来指挥?”
  “这有点不好吧。”
  “无妨,仅是两百几十名流寇,在西北我面对十几万西夏敌寇,也没有害怕,难道能让两百来流寇吓跑?”
  江奎不能作声。
  郑朗又说道:“江知县,你也要做好准备,一旦交战,必然有许多庄稼被马践踏,要做好善后工作,安抚百姓,另外也要派衙役准备抓捕,特别是西南丘陵地带,不让他们逃向哪里,以免以后继续伤害百姓:“
  “喏了”
  “那么你们也要出发吧工……”
  “喏。”江奎硬着头皮应道。郑朗先行,他也要出发,带着人准备折捕:
  但也佩服郑朗的胆气,看着郑朗与两百来骑离开,他对县尉说道:“小相公一身是胆也。”
  “他是天上的星星……”一个小吏说道。
  不是星星,也做不了,但此时正是满夜星光璀璨,夜风怡人。
  折向西南,有一片广阔的河滩湿地,其处遍生红草,到了秋天才红,此时茎杆从青转黄,在夜色里闪烁着高贵迷人的身影。
  郑朗吐了一口气:
  还是不急,要等到黎明时分,有助于视力,并且往西地势越高,也便于骑军发挥。还有黎明时分,天光正亮,但天气不太热,到了中午,六月下旬,天长天气湿闷,并不利于自己这支生女真组成的军队:
  这是真正的骑军,虽有河渠,可天长开发成熟,一路皆有许多石桥通达,速度很快,来到指定地点。天还没有亮,五更才刚刚来临,若是按后世的计时时间,此时大约在四点钟左右。郑郎传出二十人,组成斥候,去前方打探……
  一会儿斥候采报,敌人离此时仅十几里地。不过王伦也看到斥候,大队人马停了下来,一边在争执,一边也派了斥候过来。
  郑朗看了看天色,说道:“继续打探,并且剩杀敌寇的刺探。”
  “喏了”斥候再次下去。
  天还没有亮,但启明星在东边的天际格外耀眼夺目,遥远的天际处略有些红意,不是很显眼,若不注意都看不到。未亮,但离天亮不远了,清凉的晨风吹来,凉爽宜人。
  正是决战的好辰光。
  又过了一会儿,斥候再度回来禀报,王伦派出四名斥候全部被击杀,暂时未惊动王伦的军队,但王伦此时很犹豫,似乎有撤回东方的迹象。
  不能让他们向东边撤离的,郑朗说道:“郑肃、郑黠,你们二人各率三十名士兵顺着盗贼的边缘游猎射杀,张绣、王索,你们各率十名刺探两边继续巡逻,不让盗贼散逃。阻止敌人向东方逃窜后,与我军汇合,听我号令。”
  原来这些女真人姓氏古忪,有的人根本就没有名字。后采进入宋朝后,各改汉姓,赵保赵胜是皇家姓氏,这是王昭明求赵祯赐的,许多蕃子想改姓郑,郑朗不同意工
  直到来京城后,郑肃、郑黠等五人因功授予从六品振威校尉、班直以及悍边军都头,赵祯下口旨,划许这五人姓郑。郑朗还有些不大乐意,姓什么当真重要?反而有了派系的印象:
  五十人鱼贯骑马下去,郑朗说道:“跟我来。”
  徐徐率着主力部队向东而下。
  这里地势依然比较高,沼泽与低洼所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