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银河及其身后的人们-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许多民众与龙女士一样,存在着相同的疑问,即同性恋者是不是一群不男不女的人。这样说还算客气的。更加确切的一般说法是,同性恋者是不是一群不男不女的妖怪。有关同性恋者是不是一群不男不女的妖怪,后文会做说明。但这个看法本身包含了一个态度,即人们对不男不女的人本身有一个强烈的否定态度。

  那么,一般公众的这种态度是否正确呢?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说说现实情况。到目前为止,不男不女的人在社会是不被接受的。他们会被周围人歧视、讥讽、嘲笑和排斥的。比如在中学时代,如果班级里有个性格、举止像女孩的男孩,同学们则会说他是假丫头、大姑娘等等,甚至会有意侮辱他、欺负他、打他。爱疯闹的女孩也会有类似的遭遇,被人说是假小子等,并会加以批评。很多人对这种气质非常反感。他们认为,男人应该像男人,女人应该像女人,弄得不男不女的样子成何体统?因此,当这种人遭受侮辱和不公后,也很少得到他人的同情。总之,这群人是处在社会的边缘位置。 

  正是因为不男不女者的社会地位是这样的。因此,不但异性恋者对此污蔑嘲讽;就连同性恋群体也是对此冷嘲热讽。同性恋者本身是被社会边缘化的人群,受到歧视和排斥。但是,当他们面对其他人群的类似遭遇时,不但不给予同情,反而对此冷嘲热讽。从这,我们能悟出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中不但有强者对弱者的歧视,还有弱者对更弱者的歧视。

  这可能是人的通性,也是人性当中可怕的一面。如果这一面被无限扩大,那么,人类的面目则会变得残忍和狰狞,如同德国的法西斯一般。

  不过,在人群中,仍旧存在善良人士。比如有的异性恋者就不歧视同性恋者,反而予以理解和支持;有的同性恋者就不歧视不男不女的人,反而予以理解和支持。

  我想说的是,从这类人士身上,我才看到了人类的希望,才找到了生命存在的意义。相反,如果人类对自己的一部分同类可以做到残忍而又心安理得,那么人类这个物种便毫无可爱之处,如果它从世界上灭绝,也不值得惋惜。

  对他人的友爱与帮助,在我看来,是人类的全部的美德。有了这样的人存在,人类才有希望。

  刚才的话题有点扯远了,但它并未跑题。它讨论的是相关问题能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那么,具体到不男不女问题,他是否有表达自己的权利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这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

  我倒想问问,男人应该像男人;女人应该像女人;这是谁定的标准?谁又有这样的资格定这种标准?

  当然,有些男人欣赏男性的阳刚,想要通过努力拥有这样的男性气质;有些女性喜欢女人的温柔,想要通过学习获得这样的女性气质。这些都是应当被尊重的。但是,在社会中还有这样两类人。他们是男人,但却认同女性气质,在性格和行动上像女人;她们是女人,但却认同男性气质,在性格和行动上像男人。他们是同样应当被尊重的。这是他们的基本权利!

  那群不男不女的人没有伤害到任何人,却不断受到着来自他人的伤害。当然,有很多人会讲,看到他们的样子心里就不爽,就是想骂他们。这实际上是文化因素造成的,想要一下子变过来,的确不是很容易。用李银河的话来讲,叫文化滞后(culture lack),就是说,社会发展了,但是文化还要滞后一段时间。李经常用这一理论解释许多社会问题。在笔者看来,这一理论在这个问题上是非常适用的。比如清朝男人都梳着长长的辫子。如果哪位成年男子没留辫子,人们肯定也看着十分不爽,各种各样的责骂也就会纷至沓来。人们肯定会想方设法也要让他把辫子留出来。现在的人们漫骂着不男不女的人,所做的事情与清朝人是一样的。

  前文中,笔者还曾提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同性恋人群是不是一群不男不女的人。

  有关这个问题,同性恋圈子中,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一群同性恋举行聚会,有男同性恋者、也有女同性恋者。他们与她们各自分为一组,男同性恋们在一楼吃饭;女同性恋者们在二楼吃饭。过一段时间后,饭店老板开始纳闷了,一楼的那些男子们各个彬彬有礼,而且只要饮料、不要酒,饭桌上也干净得一丝不苟;而二楼的女子们各个五大三粗,却不要饮料,只要酒,而且还在吃饭期间因为言语不合撕打起来,摔坏了不少酒瓶。这个故事或许说明,同性恋者的气质有点长反了。

  当然,这只是个故事,可以不必当真。要说清楚这件事,得拿出真凭实据。其实,有关同性恋气质的问题,早有学者做过研究,不论中外。

  贝尔的研究发现,同性恋者在童年期存在性别认同错误,比如男孩玩女孩玩具,同女孩游戏等。有42%的同性恋者和的异性恋者喜欢女性玩伴;有29%的同性恋者和的异性恋者被人认为女气。(28)

  另外,根据国内学者张北川曾对1100名男同性恋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男同性恋的儿童期状况,喜欢穿着有女孩特色或是较中性的衣饰,认为当女孩比当男孩好。(29)

  根据这两位学者的调查,我们可以认为,同性恋群体中既存在着不男不女的人,也存在性别认同“正常”的人。只不过,在同性恋人群中,不男不女人群的比例要大一些。

  因此,那种把同性恋人群直接等同于不男不女人群的观念是错误的。这里只是客观描述一种事实,没有美化或丑化哪类群体的意思。


霸气书库(www。qi70。com)txt电子书下载
  实际上,有些同性恋者强调同性恋人群在性格和举止上是正常的。我觉得这完全没有必要。这反而说明了同性恋人群对不男不女人群的歧视。其实,如果人们在不再把不男不女看成是一件坏事,那么不男不女者在同性恋人群中多一些,或者在异性恋人群中多一些,那就不再是一件不得了的事了。此外,由于不男不女人群在同性恋中占的比例更大,因此,改变人们对不男不女人群的态度,有利于改善公众对同性恋的态度。

  (10)有关“同性恋”一词

  20世纪的80年代,那时我还很年幼。我和祖母常到一个热闹的胡同里去听快板。那里有一位说快板书的老者,他皱纹满布而又衣衫褴褛,但快板却打得出奇地好,敲的很有节奏并且言语幽默。于是,经常有很多人围观。人多了之后,那位说快板的先生就开始向人们讨钱了。他常说,有钱的请您捧个钱场,这位先生,请您看着赏两个。祖母对我说,他是个要饭的,是靠说快板来要饭,这样的人在旧社会很多,现在已经很少了。后来,我又了解到几件类似的事情。它们分别是这样的,说相声的在旧社会被叫做要饭的;唱京剧的在旧社会被叫做要饭的等等。不过,这些都是过去的事。现在,他们又有了一个新的雅号,叫做表演艺术家。在不同的时代,人们会对相同职业的人有不同的对待。要饭的与表演艺术家,这两种不同的称谓标志着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地位。社会地位变了,名称也就跟着变了。同时,名称的变化,也在告诉人们,某类人的社会地位如何。

  “同性恋”一词,从它传入中国的那一刻,就被打上了歧视的烙印。人们之所以对同性恋感到厌恶,很大程度上与这个词本身有关。现在,人们的观念有了一些变化。有些人对同性恋已经开始持认同和理解的态度;而另一些人则仍旧视同性恋为疾病、道德败坏等。那么,如果我们想要人们认同和理解同性恋,是不是应该给这类人群起个新名,来取代“同性恋”一词呢?

  本文想要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

  同性恋一词并不是从来就有的。1869年德国医生Benkert创造了一个新的名词,用于概括那些对异性人士不能做出性反应,却被自己同性别的人所吸引。这个词翻译成英文是homosexuality,翻译成中文就是同性恋。同性恋这个词就是这样产生的。而在此之前,西方人世界没有同性恋一词。他们把发生鸡奸行为的男人叫做鸡奸者(sodomite)。这个词汇的来源是这样的。《圣经》中记载,上帝派了两个天使去考察索多玛城(Sodom),他们受到所多玛最后一个清白的人Lot的热情款待。可在天使要睡觉的时候,索多玛城的居民却要和Lot的客人(那两个天使)发生性关系。这件事激怒了上帝,索多玛城(Sodom)被毁了。索多玛(Sodom)一词也就成了罪恶的象征。因为索多玛城的居民实施了鸡奸行为,因此一个与索多玛(Sodom)相似的词汇“sodomy”就成了鸡奸的意思。而从一开始,鸡奸(sodomy)一词就被打上了罪恶的烙印。因此,西方世界很长时间把同性恋斥责为罪恶。如果两个男子之间发生同性性行为,他们是要被抓进监狱的。

  那位德国医生发明了同性恋一词之后,人们开始觉得同性恋是一种疾病,需要治疗,而不是罪恶。于是,西方世界不对同性恋进行惩罚了,而是改为对其加以治疗。因此,同性恋一词的产生和流传,作用有好有坏。好的是,发生鸡奸行为的人不用再蹲监狱拉,坏的是,同性恋者被人视为不正常、有病。

  以上说的是西方文化中同性恋一词的渊源。这个词汇后来直接影响了中国社会。所以,这里不得不提。

  中国的历史很长,也曾有过高度发达的文明。在古代中国,并没有同性恋这个词。不过,同性恋现象却是的的确确存在的。那个时候,人们管男人喜好男人叫做“好男风”。这个叫法比较有意思。它管这个叫做一种爱好。比如现在有人爱好玩电脑、有人爱好下象棋、有人爱好打麻将等等,这些都是一种爱好。没人会去歧视。在古代中国,人们就把同性恋当作一种爱好,所以也没什么歧视。或许,古代中国的业余爱好比较少吧,所以那时侯“男风”特别盛行。在清代,很多达官贵人的家里都养着男宠,以供享用。总之,古代中国对同性恋行为是相当宽容的。这一点和古希腊的情况比较相似。在古希腊,人们更重视的性行为给人带来的快乐,而对于性欲的对象问题则不是非常关注。不过,古代中国虽然宽容同性恋行为,却不宽容同性恋的生活方式。因为两个同性恋者生活在一起不能导致生育。这样家族的香火就不能延续或旺盛了。如果一个人这样做,他会受到来家族的巨大压力。不过,只要同性恋者履行了结婚的义务,他再到外面找同性朋友就完全自由拉。因此,相比之下,古代中国对待同性恋的态度要古代西方宽容得多。

  下面笔者想谈谈同性恋一词是如何走入中国,并对中国社会发生影响的。到了近代,中国在国力上,已经比不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当年,英国率兵攻打中国的时候,中国败得一塌糊涂。于是,国内的一些仁人志士开始反思我们落后的原因了。后来,五四运动就兴起了。它的大意是,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由于民族自尊心的挫伤,当时的人们有一种倾向,认为西洋文化就是先进文化。于是,中国学者开始系统地译介西方文化了。那个时候,同性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