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一个逃跑的人拿着剑冲进集市的时候,上万的人没有不躲开的,我认为这并不是因为只有他一个人很勇敢,而是因为集市中的上万人都比不过他。为什么是这样的呢?这是拼死和求生的缘故,二者是不相同的。倘若采用我说的方法,完全可以使整个军队的将士都像亡命徒一样,没人敢挡在他们前面,也没有人敢在他们后面追赶,因而他们能驰骋沙场,纵横天下。驰骋沙场、纵横天下的军队,便是能称王于天下、称霸于诸侯的军队。

    率领十万人马而天下却没人敢于抵挡的,是谁?是齐桓公。率领七万人马而天下却没人敢于抵挡的,是谁?是吴起。率领三万人马而天下却没人敢于抵挡的,是谁?是孙武。如今各个诸侯国的将领率领的军队没有不到二十万人马的,却不能成就伟业,这是因为他们无法采取明智的措施,防止『奸』险邪恶之心的出现,赦免微小的过错,开辟养生的道路,杜绝奢靡的风气。只要采取了这些明智的措施,一个人就能取得胜利,那么十个人依靠这些便也能取得胜利;十个人能取得胜利,那么成百上千的人依靠这些也能取得胜利。所以说:修缮军队所需的武器,培养出军队的勇猛斗志,只要出发进军便会像凶猛的野禽捕捉猎物一样,就会像滔滔洪水从高耸的山涧倾泻下去一样。

    如今国家受到了侵害,那就要用带上珍贵宝物拜访的方式,用送国君挚爱的孩子作为人质的方式,用割献国家土地的方式,以求得其他诸侯的援兵。这些援兵号称有十万人马,实际上仅仅有几万人。派遣救兵的诸侯国的国君,都会叮嘱自己部队的将领不要在其他诸侯国之前去作战。其实是不可能依靠他们这些救兵来帮助我们的军队打仗的。

    从我们全国百姓的情况来看,倘若没有什伍制度,就不能够调动征用百姓当兵。组织起十万人马的军队,国君要让这些士兵都穿上国家的兵服,吃上国家的粮食。倘若战斗不能取得胜利,防守不能稳固,那么这就不是百姓的过错,而是因为朝廷没有建立好制度而导致的。其他诸侯国所派来的援兵,看上去好像飞驰的骏马,其实却是竖着鬃『毛』追逐的劣马,怎么能助长我们自己军队的气势呢?我们必须依靠天下所有能够利用的财富,我们必须仿效天下所有能够仿效的制度,军队的号令必须严格整顿,赏罚必须严明,使天下不务农的人没有饭吃,没有立下战功的人得不到爵位,使百姓争着耕作和加入军队打仗,于是国家便会无敌于天下。所以说:如果这样发号施令,便能够使全国百姓都信服自己。但凡有谁说他有战胜敌人的方法,不要轻易地相信他的大话,而要在实践作战的过程当中考查他。要想攻占其他诸侯国的土地,统治其他诸侯国的百姓,就要重用国家的贤才。如果不能重用他们而又想获得天下,那么到时必定会兵败将死,全军覆没。这样一来,即使是打了胜仗的国家也会变得越来越衰弱,获得了土地的国家也会变得越来越贫困,这都是源于国家制度的弊端。

    战威第四凡兵,有以道胜,有以威胜,有以力胜。讲武料敌,使敌之气失而师散,虽

    形全而不为之用,此道胜也。审法制,明赏罚,便器用,使民有必战之心,此威胜也。破军杀将,乘堙发机,溃众夺地,成功乃返,此力胜也。王侯知此,所以三胜者毕矣。

    夫将之所以战者,民也;民之所以战者,气也。气实则斗,气夺则走。刑未加,兵未接,而所以夺敌者五:一曰庙胜之论,二曰受命之论,三曰逾垠之论,四曰深沟高垒之论,五曰举陈加刑之论。此五者,先料敌而后动,是以击虚夺之也。

    善用兵者,能夺人而不夺于人。夺者心之机也。令所以一众心也,不审所出则数变,数变则令虽出,众不信矣。出令之法,虽有小过无更,小疑无申。事所以待众力也,不审所动则数变,数变则事虽起,众不安也。动事之法,虽有小过无更,小难无戚。故上无疑令,则众不二听;动无疑事,则众不二志。

    古率民者,未有不能得其心而能得其力者也,未有不能得其力而能致其死者也。

    故国必有礼信亲爱之义,而后民以饥易饱;国必有孝慈廉耻之俗,而后民以死易生。

    故古率民者,必先礼信而后爵禄,先廉耻而后刑罚,先亲爱而后律其身焉。

    民死其上如其亲,而后申之以制。古为战者,必本气以励志,励志以使四肢,四肢以使五兵。故志不励,则士不死节,士不死节,虽众不武。励士之道:民之所以生,不可不厚也;爵列之等,死丧之礼,民之所以营也,不可不显也;田禄之实,饮食之粮,亲戚同乡,乡里相劝,死丧相救,丘墓相从,民之所以归,不可不速也。必因民之所生以制之,因其所营以显之,因其所归以固之。如此,故什伍如亲戚,阡陌如朋友,故止如堵墙,动如风雨,车不结轨,士不旋踵,此本战之道也。

    地所以养民也,城所以守地也,战所以守城也。故务耕者其民不饥,务守者其地不危,务战者其城不围。三者先王之本务也,而兵最急矣。故先王务尊于兵。尊于兵,其本有五:委积不多则事不行,赏禄不厚则民不劝,武士不选则士不强,备用不便则士[不]横,刑诛不必则士不畏。先王务此五者,故静能守其所有,动能成其所欲。夫以居攻出,则居欲重,陈欲坚,发欲毕,斗欲齐。

    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故患无所救。故曰:举贤用能,不时日而事利;明法审令,不卜筮而事吉;贵政养劳,不祷祠而得福。故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圣人所贵,人事而已矣。

    夫勤劳之师,将必从己先。故暑不立盖,寒不重裘,有登降之险,将必下步。

    军井通而后饮,军食熟而后食,军垒成而后舍,饥饱、劳逸、寒暑必身度之。如此,则师虽久不老,虽老不弊。故军无损卒,将无惰志。

    译文战争,有时依靠谋略取得胜利,有时依靠军事威力取得胜利,有时依靠作战取得胜利。正确地分析、判断敌人的情况,想方设法使敌军的士气变得低落,军心变得涣散,虽然军队的样子完整但却不能用来打仗,这就是依靠谋略取得胜利。法制的健全,赏罚的严明,武器的准备,都能使士兵拥有勇猛作战的斗志,这便是依靠军事威力取得胜利。攻破敌军杀死对方的将帅,登上敌方的城墙发『射』弩机,击垮敌方攻占对方的土地,胜利而归,这就是依靠作战取得胜利。国君要是懂得这些道理,便能掌握这三种取得胜利的方法。

    将领因有军队方能打仗,军队因有士气方能作战。一旦士气旺盛便能作战,而一旦士气低落士兵便会落荒而逃。厮杀还没有开始、敌我两军还没有接触时,便故国必有礼信亲爱之义,而后民以饥易饱;国必有孝慈廉耻之俗,而后民以死易生。

    故古率民者,必先礼信而后爵禄,先廉耻而后刑罚,先亲爱而后律其身焉。

    民死其上如其亲,而后申之以制。古为战者,必本气以励志,励志以使四肢,四肢以使五兵。故志不励,则士不死节,士不死节,虽众不武。励士之道:民之所以生,不可不厚也;爵列之等,死丧之礼,民之所以营也,不可不显也;田禄之实,饮食之粮,亲戚同乡,乡里相劝,死丧相救,丘墓相从,民之所以归,不可不速也。必因民之所生以制之,因其所营以显之,因其所归以固之。如此,故什伍如亲戚,阡陌如朋友,故止如堵墙,动如风雨,车不结轨,士不旋踵,此本战之道也。

    地所以养民也,城所以守地也,战所以守城也。故务耕者其民不饥,务守者其地不危,务战者其城不围。三者先王之本务也,而兵最急矣。故先王务尊于兵。尊于兵,其本有五:委积不多则事不行,赏禄不厚则民不劝,武士不选则士不强,备用不便则士[不]横,刑诛不必则士不畏。先王务此五者,故静能守其所有,动能成其所欲。夫以居攻出,则居欲重,陈欲坚,发欲毕,斗欲齐。

    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故患无所救。故曰:举贤用能,不时日而事利;明法审令,不卜筮而事吉;贵政养劳,不祷祠而得福。故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圣人所贵,人事而已矣。

    夫勤劳之师,将必从己先。故暑不立盖,寒不重裘,有登降之险,将必下步。

    军井通而后饮,军食熟而后食,军垒成而后舍,饥饱、劳逸、寒暑必身度之。如此,则师虽久不老,虽老不弊。故军无损卒,将无惰志。

第79章 附录二《尉缭子》 (4)() 
译文战争,有时依靠谋略取得胜利,有时依靠军事威力取得胜利,有时依靠作战取得胜利。正确地分析、判断敌人的情况,想方设法使敌军的士气变得低落,军心变得涣散,虽然军队的样子完整但却不能用来打仗,这就是依靠谋略取得胜利。法制的健全,赏罚的严明,武器的准备,都能使士兵拥有勇猛作战的斗志,这便是依靠军事威力取得胜利。攻破敌军杀死对方的将帅,登上敌方的城墙发『射』弩机,击垮敌方攻占对方的土地,胜利而归,这就是依靠作战取得胜利。国君要是懂得这些道理,便能掌握这三种取得胜利的方法。

    将领因有军队方能打仗,军队因有士气方能作战。一旦士气旺盛便能作战,而一旦士气低落士兵便会落荒而逃。厮杀还没有开始、敌我两军还没有接触时,便可以通过五个方面形成自己作战的优势:一是正确的朝廷决策,二是挑选、任用优

    秀的将领,三是迅速有效率的军事行动,四是坚固的防守,五是打仗之前的充分准备。这五方面都要求先分析判断敌军的情况,然后再采取行动,这是用以实击虚的办法取得对敌作战的优势。

    善于带兵打仗的人能取得战争的主动权而不让敌人取得战争的主动权。取得战争的主动权要靠将领机智的思维。下达命令为的是统一整个军队的思想,倘若不谨慎地发布命令,命令就会经常变更,经常变更的命令即使下达了,军队的人也不会相信它。下达命令的原则是:纵使有些微小的不足也不要随意修改,纵使有些微小的疑问也不要重申。打仗必须依靠整个军队的力量来取胜,如果不谨慎地采取行动,行动就会经常变化,经常变化的行动即使实施了,军队的人也不会安心。采取行动的原则是:纵使有微小的不足也不要随意修改,纵使有微小的困难也不要随便忧愁。因此,上级不能有疑『惑』不清的号令,这样整个军队就不会不知如何是好;行动也不能有犹豫不决的情况,这样整个军队的人就不会三心二意。

    古代统治百姓的君王,没有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而让百姓为他效力的,也没有不能得到百姓的效力而让他们为自己拼命的。因此,国家必须有崇礼守信相互关爱的道义,然后百姓才能摆脱饥饿得以温饱;国家必须有孝顺慈爱廉洁知耻的习俗,然后百姓才能远离危亡得以生存。因此,古代统治百姓的国君,必须先用礼节信用教化百姓,然后再赏予他们官爵俸禄;先通过廉耻道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