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墓贼影:中国盗墓史全记录-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陵碑”,东边碑亭即是“无字碑”。朱元璋在为自己修建陵墓时对前朝帝陵规制作了一番改革,开启了新一代的帝陵形制,包括取消陵前双碑的形式。至此以后,北京明十三陵以及清代诸帝陵均仅一碑,有的有字,有的无字。

    通过考古人员的多方勘察,现在基本可以确认朱元璋就葬在独龙阜下数十米处,而且这座地下宫殿保存完好,排除了过去流传的地宫被盗之说。看来,朱元璋的孝陵被盗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事实上,600多年来,有很多盗墓者光顾了明孝陵,清嘉庆年间,更是曾有百余人乘夜『色』集体盗掘明孝陵,但是都没有成功。也就是说明孝陵被盗过但仍然保存完好。是什么使得明孝陵能在数百年间屡屡躲过贼手?莫非是明太祖神灵大显,吓跑了那些贼子?还是地宫里暗藏了些杀人于无形的机关,挡住了盗匪的入侵?根据曾主持明孝陵申遗工作的南京大学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所教授贺云翱的深入研究,认为明孝陵之所以至今保存完好,是明孝陵的特殊防盗措施、历史机缘以及地理位置共同决定的。

    经过勘探,明孝陵所在的独龙阜原本是一座坚固的石头山。有些皇陵是从上往下扒开一个深『穴』,建好后再封起来,但明孝陵却是横向凿入山体,从内部掏空建玄宫。这种横『穴』式的方法虽然工程浩大,但是十分坚固。在没有炸『药』的情况下,古代盗墓贼从顶部向下打盗洞根本不可能成功。在这样的设计下,墓道成了盗墓贼进入墓室的唯一通道。当时为了防止盗墓贼的光顾,他们必须隐藏好墓道,而为了隐藏墓道,修建明孝陵的工匠更是费尽心机。孝陵的墓道并没有按照常规进行设计,处于南北中轴线上的正中间,而是偏向了东南一边,这种一反常规的设计使得许多盗墓贼无功而返。

    除此之外,明孝陵宝顶高高的封土堆下铺设了厚厚一层圆润的鹅卵石。一方面便于雨水迅速渗透到宝顶排水设施中流出去,更为重要的是它同样也是重要的防盗措施。这类似于古代一种流沙防盗法,当盗墓贼挖开一个洞时,鹅卵石就会从四面八方滚落下来把洞填满。另外,离南京城近也是明孝陵躲过贼手的一个重要原因,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城里立即会知道,这使得盗掘活动不可能延续太长时间。

    明孝陵采用了三大有效的盗墓措施,也收到了非常好的防盗效果,但是如果遇上像东陵大盗孙殿英那样握有重兵和炸『药』的军阀,恐怕也难逃一劫。幸运的是,历史机缘却让明孝陵逃脱了这些大贼的魔爪。虽然明代以后南京城屡经战火,但每个新政权无一例外地对明孝陵加以保护。清朝建立后,通过保护明孝陵,有效消除了江南地区的抗清思想。甚至康、干二帝每次下江南必定要来明孝陵祭拜,康熙还在陵前立了“治隆唐宋”的石碑。洪秀全、孙中山在南京成立政权后的第一件事也是祭拜明孝陵,以示推翻满清、恢复中华的决心。或许,这一切,真的冥冥中自有定数。

    七次遭盗仍未遂

    钟祥,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它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北端,是中国楚文化发祥地之一。明世宗嘉靖皇帝曾御赐县名为“钟祥”,取“祥瑞钟聚”之意。历史上,曾先后有6个帝王在此“封王”,故钟祥还有着“帝王之乡”的称誉。

    明太祖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一个夭折,一个做太子,其他24个全部封了做王。郢靖王朱栋,是朱元璋的第二十三子,郢是他的封地名,靖是他死后分封的谥号。

    郢靖王生于明洪武戊辰年,即公元1388年,1391年册封为郢王,明永乐十二年即公元1414年十一月一日病逝,享年二十七岁。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四月初六葬于宝鹤山之原,今钟祥市九里回族乡三岔河村四组皇城湾。

    明代先后有郢靖王、兴献王、梁庄王三位明代藩王分封在此,不过作为朱元璋二十三子的郢靖王还是分封在钟祥的第一位明代藩王。他与荆州的襄献王、辽简王以及武汉的楚昭王同为明太祖朱元璋之子。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提倡“厚葬以明孝”,每临皇帝死去,不惜用大量的财力、人力为其建造巨大的陵墓。这些陵墓是中国封建时代对灵魂信仰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一个时期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趣味;同时,这种动用国家力量建造的陵墓,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科学技术水平和营造工艺水平,是中国丧葬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和建筑典范。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结束了元末动『荡』不安的政治生活,社会经济逐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因为吸取了以前历朝历代厚葬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朱元璋力主薄葬,反对厚葬,他曾布告天下,“令知忠臣、孝子,慈兄、悌弟薄葬送终之义”。因此,在我国沿袭了几千年的厚葬,到了明朝有了很大的收敛。已出土的明朝其他亲王墓都没有郢靖王墓这么规模大、档次高。而且明代等级森严,郢靖王不可能擅自将自己的墓档次提高,那么其原因是什么,人们不得而知。

    郢靖王墓建筑规模宏大,完全符合明代早期亲王陵寝规制。据《兴都志》记载:郢靖王墓,在兴都城南二十里清平村宝鹤山,妃郭氏合葬。享殿七间、东西厢十间、神厨五间、宰牲房三间、鼓楼一座、碑亭一座、棂星门三间、券门三间、红墙周回一百二十七丈、内官住宅一所。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殿宇圮(pi)坏,睿宗献皇帝(兴献王朱佑)命官修理。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钦赐修葺,寝阁帷帐焕然一新。

    1937年遭到侵华日军破坏,地面建筑损毁殆尽,现茔园仅存墓冢及部分建筑遗迹。此后,此处又历经战『乱』,然而靖王墓除地面建筑受损以外基本保持完好。

    自1999年以来,文物犯罪分子利欲熏心,多次对郢靖王墓实施疯狂炸盗,盗洞最深达八米,其中两次炸穿地宫券顶,受损严重,墓室内文物保护环境遭到极大破坏。但是盗墓数次未遂。

第77章 盗墓之外传(4)() 
2005年,广西桂林人黄某看了《南国早报》刊发了绍钟祥古墓众多,梁庄王墓发掘出了大量珍贵文物的文章之后,顿起盗掘之心。随后,黄某伙同龙某、潘某等6人于3月初窜至钟祥郢中城区,栖身于长坑街一旅馆。他们以参观为名,在市博物馆里了解到有关情况后,确定明显陵和郢靖王墓为盗掘目标。经踩点,他们发现明显陵无从下手,便将目标锁定为郢靖王墓。6名盗墓贼备齐工具,乘夜幕盗掘郢靖王墓,疯狂挖掘3米多深。

    次日凌晨,附近村民发现古墓旁有很多湿土,遂向所在地的九里派出所报警。该所民警分析盗墓贼晚上还要来挖,便在各个路口布控。当晚8时许,警方当场将6名盗墓贼中的4人抓获,另两人仓皇逃走,不久之后也落入法网。

    郢靖王墓遭多次盗掘,虽幸免于被盗,但是黄某的盗窃活动受到了各级『政府』和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地下文物免受盗掘,湖北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到钟祥郢靖王墓实地考察,一致认为:郢靖王墓位于偏僻农村,交通、通讯极为不便,加之当前文物安全角势日益严峻、盗墓犯罪活动十分猖獗,决定采取“抢救『性』发掘”的保护措施。

    2005年4月27日,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对郢靖王墓进行抢救发掘的意见函》,同意组织对郢靖王墓进行抢救『性』发掘。2005年11月28日正式开始。

    2005年12月26日,考古专家从墓地取出王墓墓志铭,这是一块合墓志铭,由“盖”、“身”两部分扣合而成,上面字迹清晰,四周都镌刻有龙凤纹,字迹上有朱砂。墓志铭曰:王,讳栋,太祖高皇帝第二十三子也……十二年(公元1414年)十一月一日王疾逝,享年二十有七。妃郭氏,营国威襄公郭英之女。皇帝念骨肉之亲,不胜痛悼,辍视朝十有五日,诏有司治丧葬如礼,赐谥曰靖,遣使驰祭。以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四月初六日,葬于宝鹤山之原(钟祥市九里回族乡三岔河村四组皇城湾)……由此证明,此墓的确是郢靖王朱栋的墓。

    12月28日,郢靖王墓门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在场考古专家无不感叹这是明代藩王墓中保存最好的!一天后,王墓地宫正式开启了,这个神秘的王墓第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古老的传说与眼前的现实神奇地吻合了。

    墓内的棺木和尸体已经腐烂。但是从剩下的牙齿及骨头来看,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据史料记载,郢靖王朱栋死后,他的妃子郭氏痛哭说:“贤王舍我以去,我寡而无子,尚谁恃邪?念自幼嫔贤王侍如宾友,今安忍独生乎!”乃整妆对镜,自写其客,付谨密宫人掌之。遂自尽。朝廷闻而贤之,恤典加厚,将两人合葬在宝鹤山。

    郢靖王墓的后室是王、妃合葬地。这里有一张大棺床,棺床上已经看不见棺木的模样,只是堆积着一些物品。而且,因为墓室中曾进过水,所有陪葬品摆放的位置都发生了改变。专家介绍说,两座棺木应该放置在棺床上,棺木的头部均朝着北部,郢靖王的棺木在东边,王妃的棺木在西边。后室里发现了两个青花瓷瓶,一个刻着龙纹,一个刻着凤纹。按当时的风俗,这两个瓷瓶应该是魂瓶,龙纹瓶摆放在郢靖王的头部,凤纹瓶摆放在王妃的头部,是给去世的郢靖王和王妃收魂用的。从现场情况来看,两个瓷瓶虽然进过水,但保存得相当好,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很高,属于珍贵文物。在棺床上,还发现了一个金光闪闪的金粉盒,上面有铭文,记载着制造年份,专家推测这有可能是王妃生前的用品。

    在墓室的左右耳室里有6副腐朽的棺材,左耳室和右耳室各有3副,棺木的头部均向着中室,殉葬者的尸体已经腐烂,骨头已经钙化,只留下一个殉葬者的头骨和牙齿,据此判断,殉葬者的年龄都很小。在耳室里,专家们还发现了6个瓷瓶和一些金银器,金银器均为殉葬者所佩戴的装饰品,主要有金簪、银簪、银花和金耳环,由此看出殉葬者是6位女子,在殉葬者的头骨下面还发现了金珠和玛瑙,应该是入葬时含在口中的。

    据现场的一位专家说,王墓中有殉葬者,本已少见,而郢靖王墓中殉葬人数之多,更为罕见。6位殉葬者早已风化,只发现牙齿和饰品,他们的身份、年龄,他们为何成了殉葬品,这在史书中均无记载。遥想当年,因郢靖王早逝,王室一定发生了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故事。

    历史向我们显示,郢靖王朱栋于公元1414年11月1日病逝,时年27岁。是什么原因使这位身份显赫的王子如此之早就撒手人寰,到现在也没有定论。考古发掘现场的领队院文清教授介绍,朱栋之死可能与炼丹吃『药』有关。要知道,当时炼丹吃『药』比较盛行,特别是达官贵族为了练就长生不老之躯而沉湎于此。据史料记载,他的后辈明光宗朱常洛也是因吃丹『药』而莫名其妙死去的。

    2006年1月5日,墓室清理结束,这座在地下沉睡了近600年的王室墓『穴』,终于真实地展现在考古专家们面前,恢宏的墓室、精美的文物,倍受世人关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